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4.062
陜西省榆林市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為紅棗生長提供了優越的環境。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和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傳統的紅棗種植模式已難以滿足高產優質的要求。矮化密植豐產栽培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種植方法,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改善果實品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此,針對榆林市的特殊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系統探討紅棗矮化密植豐產栽培的關鍵技術要點,以期為當地紅棗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1榆林市紅棗產業發展現狀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部,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地處陜、甘、寧、內蒙古、晉五省(自治區)交界處,總面積 42 920.2km2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作為全國五大紅棗產區之一,榆林市擁有3000多年的紅棗栽培歷史,其中佳縣千年古棗園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截至2024年4月,榆林市紅棗種植面積達11.33萬 hm2 ,年產量40萬t,紅棗產業已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榆林市紅棗以其甘美醇香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而聞名,被譽為“活維生素丸”。近年來,榆林市積極推進紅棗產業發展,以佳縣為核心產區,實施“一核兩翼四驅動”發展模式,全面推進紅棗產業鏈建設。通過采取科技創新、項目建設、金融支持和品牌打造等多方面措施,榆林市紅棗產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產品開發方面,榆林市已累計研發出紫晶棗、黑晶棗、紅棗酵素、棗酒等30余種深加工產品,并建立集種植、加工、貯藏、研發于一體的紅棗康養食品產業園。此外,榆林市通過創建區域公用品牌,持續推進“三品一標”認證,不斷提高紅棗品牌影響力。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和品質的持續提升,榆林市紅棗產業正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為當地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巨大力量。
2 榆林市紅棗矮化密植豐產栽培技術要點
2.1 品種選擇與繁育
2.1.1 適宜品種推薦
在榆林市紅棗矮化密植豐產栽培中,品種選擇至關重要。根據榆林市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特性,推薦以下品種。1)佳縣油棗作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是榆林市的優質品種。佳縣油棗果實中大,呈圓柱形,肉厚汁少,口感醇厚,味甜且油分大,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抗逆性強,適合矮化密植栽培,能在密植條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質和較高的產量。2)清澗紅棗不僅以皮薄肉厚、甘甜爽口著稱,而且富含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該品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矮化密植條件下仍能保持其獨特的風味和較高的營養價值[2。3)延川紅棗品種繁多、外觀誘人,還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同樣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延川紅棗的50多個品種中,可根據具體種植區域的微環境條件選擇最適宜的品種進行矮化密植栽培。
2.1.2 苗木繁育技術
在紅棗矮化密植豐產栽培過程中,苗木繁育技術是影響苗木供應的關鍵因素。選擇優質母樹,優先考慮佳縣油棗、清澗紅棗等適應性強的當地品種。采穗時間選在11月至次年3月植株休眠期。采用嫁接繁殖的方式,選擇2~3年生的健壯實生砧木,選用切接或芽接方法進行嫁接。在榆林市干旱氣候下,春季嫁接成活率較高,通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進行[3]。為適應矮化密植需求,可采用矮化砧木或使用生長調節劑控制苗木高度。注重根系培育,通過合理修剪和土壤改良,提高苗木抗旱能力。同時,可利用塑料大棚等設施栽培技術,延長育苗期,提高苗木成活率。此外,進行適度煉苗處理,如控水控肥,增強苗木抗逆性。
2.2種植密度
榆林市種植紅棗時主要采用“窄行密植”模式,根據品種特性和生長勢調整株行距。對于佳縣油棗,行距 3.0~ 3.5m 、株距 2.0~2.5m ,每 667m2 種植80~100 株;清澗紅棗可采用行距 2.5~3.0m 、株距1.8~2.2m 的種植密度,每 667m2 種植 100~120 株;延川紅棗則根據具體品種,采用行距 2.8~3.2m 、株距1.5~2.0m 的種植密度,每 667m2 種植 110~140 株[4]。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平原地區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丘陵地帶則略減密度。同時,考慮榆林市多西北風的天氣特點,采用南北向種植,以利于通風和光照。坡地種植時,沿等高線方向栽植,有利于水土保持。此外,注重品種搭配,在同一園區內混栽 2~3 個不同花期的品種,如佳縣油棗、清澗紅棗等,以提高授粉效率。合理配置授粉樹,一般每 15~20 株主栽品種配置1株授粉樹[4]
2.3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控制樹形、提高紅棗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技術。榆林市紅棗種植過程中整形修剪技術要點如下。1)選擇適宜的樹形。推薦使用“主干形”或“開心形”樹形,樹冠高度控制在 2.5~3.0m 。主干形適合佳縣油棗等生長勢強的品種,開心形則適合清澗紅棗等樹形較開張的品種。樹形確定后,應保持樹冠開張度,提高光照利用率。2)合理進行冬季修剪。榆林市冬季較為寒冷,修剪應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進行,主要疏除過密枝、下垂枝、病蟲枝和重疊枝,保留3~4個主枝,形成良好的骨架結構。3)注重夏季修剪。夏季修剪在5一7月進行,及時摘心、疏枝,控制樹冠大小,促進通風透光。對于生長旺盛的新梢,可在其長到 30~40cm 時進行摘心,促進開花結果[5]。4)根據品種特性調整修剪強度。對于佳縣油棗等結果枝較長的品種,可適當延長修剪周期;而對于延川紅棗等短結果枝品種,則需要加強短截修剪,促進結果枝更新。
2.4 土肥水管理
2.4.1土壤改良措施
土壤改良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栽培環境的重要措施。根據榆林市多為黃土高原地貌、土壤偏堿性的特點,土壤改良技術要點如下。1)進行深翻改土。在種植前,對土地進行深度為 60~80cm 的深翻,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通透性。2)調節土壤酸堿度。榆林市土壤普遍偏堿,可通過施用硫黃或硫酸亞鐵等酸性物質,將土壤pH值控制在 6.5~7.5 的適宜范圍[5]。3)增加有機質含量。采用秸稈還田、施用腐熟有機肥等方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4)對于砂質土壤,可添加黏土或泥炭土,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對于黏重王攘,則可添加砂王,改善土壤通氣性。5)合理使用綠肥。可種植苜蓿、紫花苕等綠肥作物,既可改良土壤結構,又能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2.4.2 施肥技術
科學的施肥技術對提高榆林市紅棗產量和品質至關重要。根據榆林市氣候干燥、土壤貧瘠的特點,主要采取以下施肥措施。1)注重有機肥與化肥的合理配比,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每 667m2 每年施用腐熟有機肥 2 000~3 000kg ,配合施用 50~70kg 復合肥。2)遵循“深施基肥、淺施追肥”的原則。基肥在秋季或早春施用,深埋 30~40cm ;追肥則在生長季節淺施,深度 10~15cm 3 )根據紅棗生長期需肥規律,合理安排追肥時間。通常在展葉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實膨大期各追肥一次。針對榆林市土壤缺少微量元素的特點,適當補充硼、鋅等微量元素肥料。
2.4.3灌溉管理
科學的灌溉管理對于提高榆林市紅棗的產量和品質至關重要。根據榆林市氣候干旱、降水少的特點,總結灌溉管理技術要點如下。1)推廣使用滴灌系統,實現精準灌溉。在矮化密植園中,每行設置一條滴灌帶,滴頭間距 30~40cm 2 )根據紅棗生長階段和氣候變化,合理安排灌溉時間和水量。通常,在萌芽期、開花期、果實膨大期和采收前各灌溉1~2次,每次每 667m2 灌水量為 30~50mo33 采用控水栽培技術,在果實成熟前30d適度控水,以提高果實糖分。此外,結合榆林市多風沙天氣的特點,在大風天氣后及時補充水分。在嚴重干旱時期,可采用夜間灌溉,減少水分蒸發。4)注重雨水收集利用,修建蓄水池,收集雨季降水,用于枯水期灌溉。
2.5花果管理
2.5.1提高著果率的措施
提高著果率是增產的關鍵措施之一,榆林市為提高紅棗著果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授粉管理。在園區內合理配置授粉樹,一般每 15~20 株主栽品種配置1株授粉樹。同時,在花期引人蜜蜂等授粉昆蟲,提高授粉效率。2)適時調控樹勢。在花芽分化前,通過適度控水控肥,避免樹勢過旺,促進花芽分化。3)合理施用花前肥。在花芽萌動前 10~15d ,施用磷鉀含量較高的復合肥,提高開花結實率。4)注重花期管理。在花期噴施 0.2% 硼砂溶液,促進花粉管萌發;遇低溫天氣時,可采用棚膜覆蓋或蠟燭加溫等方式防霜。
2.5.2 疏果技術
科學的疏果技術對提高果實品質和保證來年結果至關重要。榆林市紅棗種植過程中疏果要點如下。1)確定適宜的疏果時期。疏果工作一般在自然落果后開展,通常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這個時期進行疏果既可減少養分消耗,又不會刺激二次開花。2)根據樹勢確定疏果程度。對于生長旺盛的棗樹,可保留50%~60% 的果實;生長一般的棗樹保留 60%~70% 的果實;生長較弱的棗樹則保留 70%~80% 的果實。3)疏果時以“摘頂保中”為原則。優先疏除頂端和基部的果實,保留中部果形較好、發育正常的果實。每個結果枝一般留 1~2 個果。針對榆林市多風的天氣特點,應優先疏除靠近枝條外側的果實,減少風害影響。
2.6.1 主要病蟲害
2.6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確保紅棗產量和品質的關鍵環節。榆林市紅棗種植過程中常見病蟲害及其危害如下。1)棗樹縮果病。棗樹縮果病在榆林市的干旱氣候下易發生,表現為果實出現淡黃色水浸狀斑點,后期果實腐爛、脫水、果皮皺縮,嚴重影響果實商品價值。2)棗瘋病。棗瘋病在榆林市發生較為普遍,尤其是在貧瘠地塊種植的棗樹發生較為嚴重。該病會導致葉片黃化、小枝叢生、果實畸形,患病棗樹逐漸不結果,并在患病3~4 年后死亡,嚴重影響紅棗產量。3)棗炭疽病。榆林市夏季多雨時易發生棗炭疽病,果實上出現淡黃色水漬狀斑點,擴大后成為不規則的黃褐色病斑,降低果實品質。4)棗裂果病。榆林市晝夜溫差大的時節易發生棗裂果病,表現為果實縱裂或橫裂,導致果實失去商品價值,同時為病原菌侵入創造條件。5紅蜘蛛、蚜蟲。紅蜘蛛、蚜蟲等害蟲在榆林市干旱少雨的氣候條件下易大量繁殖,紅蜘蛛吸食葉片汁液,導致葉片失綠、早衰;蚜蟲不僅直接為害棗樹,還能傳播病毒病,
影響棗樹生長。
2.6.2 防治措施
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如下。1)對于棗樹縮果病,在棗樹休眠期噴施 石硫合劑,用量為每 667m2 噴施 30~40kg ,稀釋 200~300 倍使用。生長期注意通風透光,降低濕度。2)針對棗瘋病,注意嫁接時選用抗病品種,同時加強土壤改良和有機肥施用。在發病初期可使用 80% 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d 噴灑一次,連續噴施 2~3 次。3)防治棗炭疽病時,在果實發育期噴灑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15d噴灑一次,直至9月完成防治;每次每 667m2 用藥量為 15~20kg 。4)棗裂果病的防治主要通過加強水分調控,保持土壤濕度均衡。可適時噴施 0.3%~0.5% 氯化鈣溶液,每 7~10d 噴施一次,連續 3~4 次。5)對于紅蜘蛛和蚜蟲,在早春和秋季及時噴灑 40% 氧化樂果乳油2000倍液,或 20% 噠螨靈乳油3000倍液,每 7~10d 噴施一次,連續 2~3 次。此外,可使用高壓水槍沖洗植株,尤其是葉片背面,減少紅蜘蛛、蚜蟲的數量;或者在種植園中懸掛粘蟲板,每667m2 懸掛 20~30 塊,誘集害蟲進行殺滅。還可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每 667m2 釋放天敵昆蟲捕食螨2000~3000 頭,控制紅蜘蛛和蚜蟲的數量。
3結語
科學選種、合理密植、精細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榆林市紅棗的單位面積產量,改善果實品質,同時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未來,隨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榆林市紅棗產業將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實現更大的突破,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貢獻更大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秋萍.陜西:榆林紅棗產業提檔升級拓新路[J]中國果業信息,2024,41(4):55.
[2] 蔣亞娟.紅棗矮化密植豐產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2(4):99-101.
[3] 代丹.紅棗矮化密植防裂果栽培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4(7):134-135.
[4] 丁磊,魯延芳,占玉芳,等.沙荒地紅棗矮化密植豐產栽培技術[J].林業科技通訊,2022(4):78-81.
[5] 賀燕文.紅棗矮化密植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7,37(20):10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