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4.048
萊蕪區位于山東省中部、濟南市東南部,地處泰山東麓,總面積 1 739km2 ,地理坐標為北緯 36°02′46′′~36°33′10′′. 、東經 117° 19′0′′~ (204號117°58′05′′ 。萊蕪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 14.7-C ,年平均降水量 622.9mm 年平均日照時間 2 377.3h 。萊蕪區資源稟賦優越,農業基礎雄厚,2022年糧食總產量達19.49萬t,蔬菜播種面積 22 813.33hm2 ,畜牧業總產值30.79億元。萊蕪區還是我國重要的姜蒜、藥材生產基地,擁有“三辣一麻”等優勢特色產業。但與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相比,萊蕪區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明顯滯后。立足萊蕪區實際,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探索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新路徑,對于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萊蕪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概況
近年來,萊蕪區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萊蕪區立足資源稟賦,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形成“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并逐步形成“西部姜蒜、東部藥材、南部果菜、北部林果、中部物流”五大特色產業板塊。
2022年,萊蕪區“三辣一麻”種植面積達 26733.33hm2 產量68.14萬t。萊蕪區還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2022年,萊蕪區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率在 88% 以上,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8個,萊蕪生姜被評為種質資源轉化利用典型,新增市級優秀益農信息社33家,培訓各類農業人才550人,打造智慧農業特色小鎮,建設6個智慧農業應用基地。同時,萊蕪區大力發展新型鄉村旅游度假產業,立足山地資源優勢,以傳統村落為依托,發展集民宿、露營、休閑娛樂等多元業態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區,打造“城市居民的世外桃源”。截至2024年7月,萊蕪區已初步形成以雪野街道王老村為核心區的 42km2 大型鄉村旅游度假區,集聚民宿、星空露營、玻璃滑道、藝術書店等20余種新穎業態,極大豐富了鄉村旅游內涵。2023年,萊蕪區成功獲評“山東省現代農業強縣”“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縣”??傮w來說,萊蕪區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現代農業支撐作用增強,農村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改善,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2 萊蕪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萊蕪區作為農業大區,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萊蕪區農村公路質量參差不齊,部分村級公路建設質量較差,路面坑洼不平、防護設施缺失。村內道路狹窄,機耕道和生產路網布局不夠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1。同時,萊蕪區農村供電、供氣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一些農村地區用電線路老化,供電能力有限,經常存在線路過載、低壓等情況,影響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農村地區通氣率不高,新能源使用比重偏低。農村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寬帶網絡覆蓋有待加強。
2.2 農業產業結構單一
萊蕪區作為農業大區,雖然擁有“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特色優勢產業,但整體農業產業結構仍顯單一,缺乏多元化發展。萊蕪區農業生產仍以種植業為主導,畜牧業、林業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2022年,萊蕪區農業總產值95.24億元,種植業產值占比 80% 左右,畜牧業、林業產值占比較低。產業結構單一使農業抗風險能力較弱,易受市場波動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同時,萊蕪區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不足,高附加值產品較少。雖有姜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但總體加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初級產品比重過高,缺乏知名品牌,附加值水平有限,制約了農民增收。此外,萊蕪區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夠協調,產業融合度不高。大部分農村地區第二、第三產業發育滯后,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現代農業新業態還需要進一步培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的多元發展,制約了農村整體產業實力的提升。
2.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不足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但萊蕪區在這方面的培育工作仍顯不足。萊蕪區農業生產仍以傳統的小農戶、家庭農場為主體,規模化經營程度不高。大部分農戶或家庭農場經營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在技術應用、品牌營銷、市場開拓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難以支撐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2]。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在萊蕪區的發展較為滯后。雖然近年來萊蕪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有所增加,但整體發展質量不高,規范化、標準化水平有待提升,難以真正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特別是在農資供應、貸款擔保、技術服務等關鍵環節缺乏專業化服務,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的提高。此外,農業龍頭企業在萊蕪區的數量和實力均有待加強。目前,萊蕪區雖有一批種植、加工、流通等領域的龍頭企業,但大多經營規模有限、抗風險能力不強,對農業產業鏈上下游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不夠明顯,難以帶動整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2.4農村人居環境有待改善
農村人居環境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萊蕪區農村人居環境狀況仍有待進一步改善。萊蕪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體系尚不完善,導致垃圾隨意堆放現象時有發生,影響村容村貌。同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不高,部分地區生活污水直排現象仍然存在,對水環境造成污染。農村廁所改造工作雖有進展,但衛生狀況和使用率仍需要提高。此外,農村綠化美化工作有待加強,部分村莊缺乏統一規劃,環境整體性不足。農村傳統建筑風貌保護不夠,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遭到破壞或拆除,影響了鄉村特色風貌的傳承。
3對策
3.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生產條件
萊蕪區應著眼打造現代高效農業,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農業生產注入新動能。萊蕪區要加快推進農村道路建設,合理規劃布局村內道路網絡,暢通農產品運輸通道。提升農村公路質量水平,確保機耕道寬敞平整,滿足大型農業機械通行需求,助力農業生產朝規?;?、機械化方向發展[3]。同時,萊蕪區要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力度,提高農村用電可靠性,合理布局供電線路。積極發展農村新能源利用,因地制宜推廣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在農村的應用。此外,萊蕪區應注重農業水利設施建設,擴大有效灌溉面積,確保農作物用水需求得到滿足。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加快農業物聯網建設步伐,推進農業物聯網與各類生產要素的深度融合,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通過系統性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業生產賦能賦智,切實提升萊蕪區農業的現代化水平。
3.2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萊蕪區應立足現有農業產業基礎,著眼未來發展趨勢,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萊蕪區要大力發展現代種養業,推進農業區域布局優化和錯位發展。立足萊蕪區獨特的氣候、土壤條件,科學引導農業結構調整,合理安排主導產業的區域布局,避免同質化競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精準智慧種植等現代農業新模式,不斷提升主導產業的質量效益和附加值。同時,萊蕪區要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轉化產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4。堅持“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生產加工基地,引導企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開發高附加值綠色生態農產品,打響“萊蕪味道”品牌。此外,萊蕪區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新業態,推進農業、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依托獨特的地理區位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體驗式鄉村旅游、農家樂、農村電商等新興產業,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大力發展鄉村民宿、采摘園、農事體驗等農家樂項目,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綜合運用財政扶持、金融支持、市場導向等多種手段,優化產業發展政策環境,為農業轉型升級提供政策保障,從而推動萊蕪區農業產業朝高端化、多元化、集約化方向持續轉型,切實增強現代農業發展質量和競爭力,有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
3.3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農業經營體系
萊蕪區應通過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多種措施,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精準高效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萊蕪區要繼續做大做強家庭農場這一基礎性經營主體,在用地、用工、用電、融資等方面給予更多優惠政策傾斜,鼓勵支持家庭農場向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轉型。同時,支持家庭農場建立統一的品牌營銷體系,拓展銷售渠道,提升產品附加值。培育農民合作社是萊蕪區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萊蕪區要因地制宜選擇種植業、養殖業等領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予以重點扶持,增強其服務功能,提高其規范化、標準化經營水平。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訂單農業、社區支持農業等多種形式業務,為小農戶提供全程綜合服務[5]。農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萊蕪區要重點培育一批資金實力雄厚、科技創新能力強、經營管理規范的龍頭企業,支持其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工轉化基地,增強農業產業鏈整體競爭力。此外,萊蕪區要加快培育新型服務業主體,鼓勵其開展涉農電商、休閑旅游等新業態,為農業現代化賦能賦智。
3.4優化人居環境建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
萊蕪區應著眼農村長遠發展需求,持續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切實增進農民幸福感、獲得感。萊蕪區應著力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體系,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運作模式,有效解決垃圾隨意堆放問題。同時,加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因地制宜采用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方式,逐步消除生活污水直排現象。持續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工作,不僅要提高改廁率,更要注重后續管護,確保衛生狀況和使用率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加強農村綠化美化工作,統籌規劃村莊整體環境,打造富有特色的鄉村景觀。在此過程中,注重保護和修復傳統建筑風貌,將歷史文化元素融入現代農村建設,彰顯萊蕪區獨特的鄉村魅力[6-7]。良好的人居環境也將吸引更多人才回流農村,為農村發展注人新的活力,最終實現農民生活質量的全面提升。
4結語
萊蕪區作為農業大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意義重大。萊蕪區應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為農民創造宜居宜業環境;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增強農業綜合實力;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完善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優化人居環境建設,提升農民生活質量。通過實施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強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讓萊蕪區成為先行者、示范者,展現農業強區新形象,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貢獻萊蕪力量。
參考文獻:
[1] 喬玉,邵凱欣.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路徑研究[J].山西農經,2024(20):147-149.
[2] 孫浩,蹇夢婷.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路徑[J].現代化農業,2024(8):79-81.
[3] 陳思,李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路徑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4):82-85.
[4] 曹大宇,周志寬.國內外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模式及其啟示[J].現代化農業,2022(11):45-48.
[5] 楊昕宇.鄉村振興背景下泰安市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評價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22.
[6] 陳迪.農業農村現代化視域下的鄉村文化建設[J]山西農經,2024(23):149-153.
[7] 馮曉平,王飛帆.傳統文化賦能農村現代化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J]農業科技管理,2024,43(3):28-33.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