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書畫創作這片廣袤的領域中,多元藝術思潮洶涌澎湃,傳統與現代交融,東方美學與西方理念激烈碰撞。身為一名傾心于現實主義美術創作、專注于人物畫領域的藝術工作者,我始終深信,藝術創作的根基深植于現實生活,需借筆墨之韻,傳遞時代的溫度,彰顯人性的光輝。
現實主義美術創作,絕非簡單的物象復刻,而是藝術家憑借敏銳的觀察力與深邃的洞察力,精準捕捉生活中那些觸動人心的瞬間,并運用藝術手段加以提煉、升華。人物畫作為現實主義美術的關鍵呈現形式,肩負著記錄時代、反映社會、刻畫人性的重要使命。每一幅人物畫作,都恰似一扇窗,透過它,我們得以窺探不同個體的命運起伏,深切感受時代浪潮下人們的悲歡離合。
當代社會變化迅猛,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多元,為書畫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與廣闊空間。然而,在這多元的藝術生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部分創作者過度追求形式的新奇與視覺的沖擊,卻忽略了作品的內涵與深度;有些作品脫離生活實際,陷入自我表達的狹隘困境,難以引發觀眾的共鳴。近年來涌現出的藝術垃圾:藝術作品無病呻吟、扭捏作態、空洞乏味此起彼伏。面對這些現象,我們更應堅守現實主義美術創作的初心,憑借扎實的藝術功底與誠摯的創作態度,深人一線體會、用心描繪當代人的生活與精神世界。
在我的創作實踐里,我常深入基層,與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交流互動,悉心觀察他們的生活狀態,用心感受他們的情感世界。工廠車間工人師傅專注工作時的堅毅神情;鄉村田野農民辛勤勞作的質樸身影;校園課堂學生們求知若渴的純真面容。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皆成為我創作的靈感源泉。我以畫筆講述他們的故事,期望借這些作品,讓更多人看到平凡生活中的不凡之處,體悟到人性的美好與力量。
談及當代書畫創作的發展,我認為一方面要傳承傳統,從中國書畫悠久的歷史與豐厚的遺產中汲取滋養,研習古人精湛的筆墨技法與獨特的藝術審美;另一方面要大膽創新,結合當代人的審美訴求與時代特征,探尋新的表現形式與創作手法。與此同時,我們還應強化藝術教育,培育更多具備現實主義創作精神與扎實專業能力的藝術人才,為當代書畫創作的繁榮發展注人源源不斷的活力。
筆墨當順應時代變遷,丹青應映照人間真情。在當代書畫創作的征程中,讓我們以現實主義美術創作精神為導向,扎根生活,深入民眾,用手中的筆墨勾勒時代畫卷,譜寫時代華章,為中國書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介:類維順,吉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吉林省書畫院名譽院長,吉林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長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吉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吉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等各類項目,著有《東北美術文化研究》等著作10部,論文發表于《美術研究》等學術雜志數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