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成為擴音器,婦聯成為指南針,相親成為催化劑。
“渝好·廂遇”的意義,就在于為愛情搭建橋梁、保駕護航。
作為軌道交通高度發達的城市之一,重慶活躍著大量“軌道族”。年輕人的多數時間消耗在通勤路上,車廂成了他們最熟悉的空間。重慶市婦聯依托自有“渝好”品牌,聯合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廂遇”社交應用,共同打造“渝好·廂遇”婚戀服務項目。該項目借助媒體傳播優勢,設計系列趣味交友活動,并通過深度服務延伸,構建全鏈條婚戀支持體系,讓“擴音器”“指南針”“催化劑”的作用層層落地。
媒體當“擴音器”,讓相遇聲音傳得遠
在重慶,“廂遇”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社交平臺。這款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旗下重慶晚報于2017年推出的融媒體社交平臺,如今已成為全國首創的專為“軌道族”量身打造的社交陣地,每年組織線下相親交友活動100余場,已經促成1萬余名青年成功牽手,2024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
這樣的優質平臺,如何釋放更大價值?2024年“家國同慶 見證幸福”全國萬人集體婚禮重慶分會場,有一個好消息正式公布:重慶市婦聯攜手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廂遇”全媒體平臺,推出“渝好·廂遇”婚戀服務,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無縫銜接。
線下交友的形式大家都知道,線上服務則暗藏巧思。這背后是“智能匹配+雙向盲選”機制。單身人士在完成實名認證、學歷認證等基礎審核并填寫個人信息后,系統會依據擇偶需求完成首輪匹配。只有雙方互相心動、雙向選擇,才能解鎖聯系方式,既保障安全又保留期待。“90后”男青年蟈蟈是《重慶日報》的忠實讀者,對于“渝好·廂遇”婚戀服務活動的每場預告,他都密切關注。相遇愛情、邂逅友誼、制造生活中的儀式感和浪漫,成為他對“渝好·廂遇”全媒體平臺的寄望和支持。
打開“廂遇”小程序,可以看到“小酌交友局”“K歌狼人殺”“攻防箭運動”等活動,讓人目不暇接。說今年最受歡迎的活動,當數3月重慶市婦聯舉辦的女子半程馬拉松賽了。全網近50萬粉絲的探店博主“重慶探小哥”蘇翔也悄悄報名這場交友活動,在人群中尋覓心儀的“女主角”,一度引發圍觀。
有了“廂遇”的加持,婦聯的相親活動更顯年輕化、多樣化。小艾曾參加過萬州區婦聯開展的“興趣盲盒”交友活動,和匹配到的男生連續聊了三天,發現彼此都愛徒步、玩桌游,很聊得來。線下見面時,她發現對方并非自己通常喜歡的“類型”,但前期的深度交流讓她意識到“性格特別合拍”,最終決定正式交往。“如果一開始只看照片,我可能根本不會點開對話框,但‘興趣盲盒’讓我更關注交流本身,反而找到了真愛!”
另一場以MBTI(性格測試)為主題的相親活動也打破了傳統尷尬:工作人員提前收集嘉賓的性格屬性,制成“緣分檔案”。現場,“哇,你是INFJ!據說這種類型很稀有”成了常見開場白,話題很自然地延伸到性格、價值觀,甚至讀書、觀影偏好上。對不了解自己性格屬性的嘉賓,同組人還會以“幫你測試”打開話匣,比起過去“吃了嗎”“今天天氣不錯”的生硬開場有趣多了。這些新玩法未必能保證找到“真愛”,卻讓相親變得輕松,還能幫單身者打破固有偏見,嘗試新可能。
婦聯做“指南針”,讓服務鏈條延得深
相親只是婚姻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靠媒體吸引人來,婦聯的服務更要跟上,從“牽線”延伸到“護航”。
2022年年初,重慶市婦聯發放的調查問卷顯示:大齡單身女性擇偶范圍較窄,部分體制內單位男女比例失衡,“女多男少”現象突出;不少單身青年坦言自己“社恐”,不愿主動參與社交。與此同時,重慶每年引進大量高端人才,但企業普遍反映“留不住人”,很多青年想回原籍成家。
針對這些痛點,婦聯多管齊下,聯合工會、團委、商圈等多方力量,招募點子多的紅娘,打造移動相親角,進企業、進機關。29歲的可云在文化館工作,喜歡素描、寫生,但只要一提“相親”就渾身不自在,拒絕了父母安排的所有相親。母親抱著最后希望走進“渝好·廂遇”的移動相親角,紅娘抓住可云“喜靜、愛好美術、性格內向”的特點,安排喜歡國畫的男生黃磊,在可云常去寫生的公園夜跑。黃磊連續跑了一個月,終于“跑”進了可云的視線里,搭上了話:“晚霞映碧波,畫得真好。”“你也懂畫畫?”“略懂一點兒。”兩人越走越近,直到談婚論嫁,母親才講起這場有“預謀”的相遇。
不止于此,婦聯還聯合工會、團委,攜手情感專家、社會組織、婚慶企業等,建設婚慶民俗體驗館,打造家風家教類婦女微家,開設“新婚第一課”“幸福人生微課堂”,融合國風婚禮秀、戶外音樂節、圍爐煮茶、草坪露營等文旅項目,將服務從“婚戀交友”延伸到婚俗禮儀引導、婚姻家庭輔導、婚育文化宣傳等全鏈條。開州區婦聯還為懷孕的新人開辦“奶爸寶媽培訓班”,真正實現“從相親到養育”的全周期陪伴。
這些服務,讓年輕人切實感受到了溫暖。在街道工作的露露參加“渝好廂遇·開心之戀”活動時,對一位公安系統的單身男青年有好感,卻因害羞沒敢當場聯系。活動結束后,她主動向婦聯求助,工作人員很快牽線搭橋,如今兩人已處于熱戀中。程序員小程則在活動中認識了愛畫畫的幼兒園老師爾雅。性格靦腆的他和活潑大方的爾雅一開始有些“不合拍”,婦聯組織的“情感課堂”恰好幫他們克服了初期的不適感。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重慶市婦聯累計舉辦線上線下婚戀交友及集體婚禮活動120多場次,開展婚戀服務課堂282期,成立家風家教類婦聯執委工作室5個,建立婚慶民俗、家風家教類婦女微家28個,服務群眾近13萬人次,婚戀輔導課程參與率達85%,已有3500多對青年通過活動建立穩定戀愛關系。
如今,越來越多的重慶青年選擇“渝好·廂遇”,他們相信,相遇的美好、相愛的溫暖能讓生命更豐盈。
(感謝重慶市婦聯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