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水果到寫文章,她憑借勤學篤行的家風,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走入四川省蒲江縣甘溪鎮箭塔村,綠樹掩映間,盧樹盈鄉村作家工作室映入眼簾。推開玻璃門,寬敞的讀書大廳里陳列展示著盧樹盈從事寫作以來獲得的各種榮譽,以及發表過作品的報紙、雜志,濃濃書香撲面而來。
屋外不遠處是大片的柑橘林、茶園及農田。白天,盧樹盈在其中辛勤勞作,喂養家禽家畜,為生活而忙碌;晚上,則回到工作室埋首創作,徜徉在文學的世界。
誰能想到,這位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的知名作家只有小學文化,曾以賣水果為生。盧樹盈說:“堅持勤學篤行,就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絕不放棄,賣水果也有夢想
2008年對盧樹盈來說是個重要的年份。彼時,33歲的她和丈夫王勇在雅安市中里鎮經營水果攤,每天凌晨4點多起床,晚上8點多才能回家。生活奔波勞碌,她的心里卻總是空落落的。
一次,一年級的女兒拿著一道習題向盧樹盈求助。盧樹盈想了半天答不上來:“我這樣怎么成為孩子的榜樣?”沮喪中,她想到哥哥家新買的電腦,于是想方設法說服反對的家人,買回電腦開始自學。誤打誤撞中,盧樹盈來到貼吧。“不過是些家長里短的故事,我好像也能寫。”幾天后,鄰居來到盧樹盈家,和遠嫁的女兒用電腦連線視頻。母女倆久別相見,淚流滿面,盧樹盈感動不已。她把這件小事發到貼吧,頓時引發了大家想回家看望父母的共鳴。你來我往的回復讓盧樹盈蟄伏在心底的寫作熱情一發而不可收。
盧樹盈從小便喜歡聽故事、看書,輟學后依舊堅持讀書。海量的閱讀在盧樹盈心里埋下熱愛的種子,但真正寫起來談何容易。起初,折騰4小時才能打十幾個字,她買了本新華字典,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擺攤空閑時,她在手機上不停練習打字。
最先練手的是父親的人生故事,一寫就是20多萬字。“一大段一大段的,不知道用標點符號,也不知道分段。”但我手寫我心的質樸表達打動了吧友們,大家追著看盧樹盈的連載。得知她只是個水果攤販時,更是大加贊賞:“你完全可以當作家。”
盧樹盈備受鼓勵,開始投稿。每天賣完水果后,她收拾好家務,便不顧勞累一頭扎進創作中,常常寫到凌晨一兩點。丈夫認為她異想天開,也心疼她太辛苦:“如果你真能當上作家,我手板心里給你煎魚。”盧樹盈卻鐵了心:“一年不行就寫兩年,兩年不行就寫十年!”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盧樹盈以隔壁攤位的藏族姑娘為原型創作出短篇小說《草原上的婚禮》,刊載在雜志上。得知過稿的那一天,她激動得徹夜難眠。
因為寫作,日子有了特殊的意義。盧樹盈開始觀察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積攢了一籮筐故事,經過匠心巧思都寫進了作品里。她不斷嘗試各種文體,最終把創作重點放在民間文學上,先后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主辦的“中國好故事”大賽中獲獎。
2024年1月,盧樹盈歷時十余年創作完成《箭塔村故事集》,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文學作品獎。“我熱愛民間故事,想把口口相傳的故事記錄下來。”站在民間文藝的最高領獎臺上,盧樹盈熱淚盈眶。她深知,自己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父親曾經的教誨……
勤學篤行,好家風代代相承
小時候,盧樹盈一家人生活在雅安市的一座小鎮上,生活并不寬裕。和周圍家長的散漫管理不同,父親非常重視對盧樹盈兄妹四人的教育,常常對孩子們講述自己成長的經歷。
父親是個孤兒,十幾歲就進入煤礦做工。勞動之余,他不像別的工人一樣打牌閑聊,而是不厭其煩地認字、讀書,堅信只有勤奮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久,礦里需要能夠識字寫字的安全員,父親順利抓住了機會。
后來,父親調入火柴廠工作。廠里的機器動不動出故障。每次維修,別人偷偷慶幸“不用上班,工資照發”時,只有他默默上前,主動給維修師傅幫忙。一來二去,師傅看中這個好學的年輕人,將全套維修技術傾囊相授。父親也因技能突出被提拔為車間主任。
火柴廠的產品一度滯銷,危急關頭,父親又自告奮勇去當銷售員。有的銷售員嫌累,出差時去當地旅館睡一覺便打道回府。父親卻從不敷衍,邊學習銷售技能邊跑供銷社,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陸續為廠里拿回大量訂單。
“社會是個大課堂,只有不斷學習,提升能力,才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偷奸耍滑害的是自己,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才能得到認可。”父親的言傳身教無形中給予盧樹盈前進的力量,勤學篤行的精神成為他們的家風,也是她寫作道路上的底色。
不走捷徑,不爭名利,只靠自己的勤奮努力來提高寫作水平。在盧樹盈的電腦中,躺著約百萬字的廢稿,每個字都是她在一盞孤燈下對熱愛的堅守。寫作初期,面對一次次的退稿,盧樹盈并不氣餒。她把關注的目光停留在編輯回復的建議上,“看建議就是學習的過程。對我而言,能根據建議改好文章,看出自己的問題,就是最大的成功”。
盧樹盈十余年辛勤耕耘的身影被女兒雅雅看在眼中。潛移默化中,雅雅也愛上了學習。雅雅上初中時,夫妻倆在雅安賣水果,一家人要10天左右才能團聚一次。父母不在身邊,雅雅每天放學后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一次,盧樹盈笑著說:“好久不見,咱們先一起玩一會兒吧。”雅雅不為所動:“學習是重要的事,要放在第一位。媽媽,你就是這樣做的呀!”上高中后,雅雅數學成績不理想。她不服氣:“媽媽都能發表文章,我有什么學不會的?”最終,她靠著一臺學習機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鉆勁兒實現完美逆襲。
讀大學期間,雅雅參加學校微電影大賽。盡管從未寫過劇本,但她毫不犯怵:“像媽媽一樣,一個字一個字地用心寫,總能寫成的。”在母親的指導下,雅雅邊寫邊拍,最終奪得大賽第一名。
濃厚的學習氛圍也慢慢改變了盧樹盈的丈夫王勇。他主動多干活,讓妻子有更多時間創作。不僅如此,他和女兒還是盧樹盈作品的忠實讀者,常為她提建議、出點子。如今,討論、學習儼然成為這個三口之家常見的場景。
2025年7月,《箭塔村故事集》再次獲得由四川省多部門聯合主辦的首屆金芙蓉文學藝術特別獎。手握獎杯,盧樹盈心潮澎湃。未來,她會汲取家風的力量,繼續挖掘本土民間文學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