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研理想與愛情相遇,一對博士夫妻把實驗室搬進了“中國最美鄉村”婺源。他們護生態、助鄉村,用熱愛書寫了別樣的浪漫,只為打造一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寶地。
2025年8月15日是全國生態日,這一年,由劉芝龍和王煊妮夫妻打造的自然科普機構—林奈實驗室迎來了意義非凡的七周年慶典。當初,夫妻倆聽從內心的聲音,走上了這條少有人走的路,最終收獲了別樣的幸福。他們每天深入山林,觀察一草一木,記錄飛鳥蟲魚,樂此不疲地探索自然的奧秘。
七年耕耘,終見花開。如今,林奈實驗室躍升為國家級自然教育基地,成為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的生態名片,匯聚了中國科學院大學、臺灣大學等知名高校的人才。村民們提起這對博士夫妻,總會豎起大拇指:“他們是真正把學問做進了山溝溝,把熱愛變成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劉芝龍與王煊妮的故事,已然成為一段理想與愛情交織的佳話。
風雨同舟,鑄就鄉村實驗室
推開實驗室的大門,一陣濕潤的草木氣息撲面而來。沿著展臺緩步前行,原生魚溪流缸、昆蟲生境展示缸、植物景觀生態缸一一呈現,王煊妮正俯身向缸內投放食物。“缸內的每一處景觀都復刻了野外環境,上百種本土生物在其中和諧共生。”劉芝龍的語氣中滿是自豪,“我們希望借助這些微縮景觀,讓人直觀感受到生物的多樣性,從而喚起更多人的生態保護意識。”
“林奈實驗室”名稱的靈感源自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卡爾·馮·林奈,他一生清貧卻從未放棄探索自然。這種純粹的科學精神,如一粒種子深深植根于劉芝龍的心田。
劉芝龍是個東北小伙,第一次來到女友王煊妮的家鄉婺源時,立刻被這里的綠水青山吸引。更令他心馳神往的,是隱藏在山水背后的生態瑰寶—2400多種高等植物和120余種國家級保護動植物。后來,劉芝龍又攻讀了博士。多年的求學經歷讓他愈發相信:知識應該走出象牙塔,與更廣袤的自然對話。畢業后,劉芝龍放棄某企業80萬元年薪的工作來到婺源,這個決定讓很多人感到不解,卻得到了王煊妮的全力支持。
2018年,劉芝龍和女友王煊妮、校友郭維,租下一間老舊飯店作為實驗室,開啟了科研創業之路。林奈實驗室從一開始就明確了三大目標:建設自然科考營地、開展婺源自然資源本底調查、推進公益科普事業。創業初期,艱辛遠超想象,天花板上常有死老鼠突然墜落,辦公時不得不撐傘防護。有一次,劉芝龍和王煊妮在野外考察時,收養了一只受傷的蜥蜴。劉芝龍用天花板上掉落的蛆蟲喂養它,王煊妮笑稱這叫苦中作樂。有段日子,每人半年僅拿到1400元的微薄薪資。為了節省開支,劉芝龍頓頓以面條充饑,而王煊妮不善烹飪,常常將面條煮成一團面餅,惹得他哈哈大笑。這些帶著霉味的往事,成了夫妻倆最珍貴的回憶。
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劉芝龍和王煊妮最喜歡驅車駛向鄉野深處的古村落。蛙鳴蟬聲中,他們的腳步驚起點點流螢,為深邃的星空增添了幾分浪漫。在某個夜晚,他們發現了一只奄奄一息的銅蜓蜥,給它取名“海盜”。在夫妻倆的照料下,銅蜓蜥不僅活了下來,還生了蜥蜴寶寶。如今,“海盜”成了實驗室的明星動物,每當有參觀者到訪,劉芝龍總會講述這段奇遇,王煊妮則在一旁溫柔地補充細節。
艱苦的環境沒有磨滅夫妻倆的斗志,實驗室補充記錄了100多種以往未被婺源文獻記載的生物,其中不乏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019年,一位投資人被團隊的精神打動,投資了100萬元。這筆資金不僅解決了燃眉之急,還讓團隊得以擴充人員、優化設備,邁上新的發展臺階。
夜間婚禮,蝶園見證伉儷心
婺源的廉泉旱不涸、澇不溢,至今清澈如初。朱熹曾在此掬水明志—“顛簸不失志,貧賤亦清廉”。土生土長的王煊妮,骨子里也帶著這股韌勁兒。“我從未覺得辛苦,能和所愛的人一起做熱愛的事,共同守護一方綠水青山,就是最完美的生活。”王煊妮說這句話時,眼里閃著光。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團隊一度陷入困境。劉芝龍回憶:“幸好縣政府雪中送炭,以極少的租金將一塊3000平方米的場地提供給我們,這才讓實驗室渡過難關。”這些年,劉芝龍和王煊妮幾乎將全部積蓄都投入實驗室的建設和運營中,甚至連計劃用于結婚和買房的200萬元也悉數用于科研,導致他們的婚期一推再推,這一耽擱就是整整9年。
“2023年,我們好不容易攢了3萬元,但根本擺不了幾桌。”夫妻倆商量許久,打算辦一場“夜間婚禮”—不要彩禮、不收紅包,只宴請親朋好友見證他們的愛情。劉芝龍的目光無意間落在實驗室后院那片荒廢已久的公共綠地上,突然靈光一現:不如我親自策劃,這樣既能辦一場別開生面的草坪婚禮,省下來的錢又能改造這片荒地,打造一個蝴蝶保育區。在短短4天里,劉芝龍爭分奪秒地推進改造工程。婚禮當天,劉芝龍還在現場接線裝燈。晚上當夫妻倆匆匆換上禮服現身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原本只邀請了30多人參加婚禮,但現場竟聚集了上百位村民。縣領導為了表達對科研人才的支持,也前來祝賀。“這份情誼,我們永遠銘記在心。”劉芝龍動情地說。
改造后的綠地成為婺源首個蝴蝶保育綠地,團隊開始研發本土珍稀瀕危蝴蝶的人工繁育技術。夫妻倆經常在這里舉辦公益課,當他們把現場照片分享給海外的朋友時,大家都驚嘆不已:“沒想到中國的小縣城能有這樣漂亮的戶外教學環境。”
2023年,林奈實驗室被授予“第四批全國自然教育基地”稱號,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做客林奈實驗室。劉芝龍意味深長地說:“生命的價值,恰恰在于它能在最貧瘠的土壤里,倔強地開出花來。”
7年來,林奈實驗室深耕自然教育領域,累計開展線下活動服務海內外青少年超5萬人次,受眾累計超200萬人次,帶動當地收益超過200萬元。村民們的生態認知也悄然發生變化,許多村寨自發組建了生態巡護隊,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如今,林奈實驗室已成為自然科普領域的標桿機構。每當夜幕降臨,劉芝龍都會輕輕挽著王煊妮的手,漫步在他們親手打造的蝴蝶園中。7年光陰里,這座蝴蝶園承載著他們以專業知識守護自然的執著,也見證了兩人日漸醇厚的愛情。在這里,每一只翩躚的蝴蝶仿佛都訴說著:相知相守的歲月,便是愛情最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