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C924.2;D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5)16-0017-04
Social Integration of Uyghur Floating Population in Dalian
—ACaseStudyofIndividualNaanSellers Sun Lyuming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Minzu University ofChina,Beijing 100081)
Abstract:Withtheacelerationofurbanization,thesaleofurbanfloatingpopulationofethnicgroupscontiues toexpandmaking theirsocialintegrationaeyissueincontempoaryurbaneicairsinteewra.Takingthemigratiojoueyusinesdeland dailylifefAkbaUudividalaanselesasesudythispapaalshiscialitegatioatusndti andchalengesfcedbythicmoritymgrantsinubanstingsTestudyistoenanceteintegatioofthnicinorisintoban society,depenspatialintercoectionamongetnicgoups,andpromotecoserbondstroughoexistence,coproductionadcial interaction,thereby achieving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ethnic exchange,interaction,and integration.
Keywords:Dalian;Uyghur; individual naan seller; exchange,interaction,and integration
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推進,全國范圍內的人口流動日益加劇,形成各民族全面互嵌的新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民族團結發表重要論述,強調:“加強各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互嵌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成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扮演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會角色,對于推動民族空間互嵌具有重要作用。維吾爾族作為少數民族,其民族語言、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對其跨區域就業與生活適應問題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研究維吾爾族流動人口如何融入城市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有助于破除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交流壁壘,構建民族團結的友誼之橋,實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我國沿海地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少數民族人口的大量流入,其多元化產業結構為沿海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大連市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城市,55個少數民族成分齊全。據統計2022年,大連市有少數民族常住人口約5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 6.6% ;大連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較多,在大連求學、經商和務工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約10余萬人[3]
大連市的維吾爾族流動人口規模較小,主要從事民族餐飲業。其中,鑲店經營憑借其獨特的民族特色,逐漸成為維吾爾族群體的重要生計方式。本次采訪的個案對象為艾克拜爾,一名在大連市以經營鑲店為生的維吾爾族商販。艾克拜爾生于1990年,來自新疆喀什市疏附縣某村,家中共有四口人,包括父母和弟弟艾孜買提。艾克拜爾早年在家鄉從事糧食種植,2019年,他來到大連,在大連市金普新區中心小吃街附近開設了一家名為“新疆烤鑲”的攤位。同年6月,他的弟弟艾孜買提也來到大連,與哥哥共同經營鑲店,形成家庭式經營模式,一人負責烤馕,一人負責銷售
一、流動的原因
赫伯勒(RHerberle)最早提出人口遷移是由一系列“力\"引起的,包括驅使一個人離開原居地的“推力”和吸引一個人前往新目的地的“拉力”[4]。埃弗雷特·李(EverettSLee)等人于1966年完善了推—拉理論,認為人口流動源于資源分布的不均衡,促使人們離開一個地方的環境、經濟、政治等負向因素被稱為“推力”,而吸引人們前往一個地方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積極因素被稱為“拉力”,二者共同作用,促成了人口的遷移[5]
(一)流出地的\"推力\"
流出地的“推力”主要包括惡劣的自然環境、資源匱乏、勞動力過剩,以及較低的經濟收入水平等。受南疆特殊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及落后的農業生產技術的影響,當地土地收益較低。2017年,疏附縣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達 17.72%o ,遠遠高于同期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 。然而,疏附縣的耕地面積共81.9204萬畝,人均耕地僅約2畝[7],為人口遷移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儲備。
(二)流入地的\"拉力”
大連市經濟發展迅速,在待遇、個人發展空間與成就感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作為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經濟中心,大連依托優越的港口資源和開放的市場環境,形成了較強的經濟活力。據統計,大連市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收人25466元[8],而同比當年的疏附縣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6]245,家鄉疏附縣和大連市在經濟水平和社會發展上的顯著差距形成了強大的“拉力”,吸引著艾克拜爾和弟弟向大連市流動。
二、流動中的社會關系與交往
流動人口離開農村奔赴城市尋求生計和發展,這一過程本質上是對社會關系網絡的重構。流動人口在城市流動期間建立并拓展的社會關系網絡意義重大,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城市適應能力與社會融合程度。具體而言,流動人口在流入地建立并維系的社會關系主要包括親緣關系、地緣關系和業緣關系。
(一)親緣關系
親緣關系指基于血緣和婚姻形成的社會聯系,包括直系和旁系親屬之間的情感紐帶、責任義務及相互支持體系。維吾爾族流動人口赴大連務工多半是由親屬介紹和引薦,通常最初依附于同鄉親戚的工作和生活。艾克拜爾在家鄉聽好友介紹,了解到新疆特色餐飲在大連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和盈利機會,因此決定前往大連務工。然而,初到大連時,艾克拜爾表示不想依賴熟人,于是在一家新疆燒烤店打工,開設鑲店后,他將親弟弟帶至大連共同經營,逐步形成了以家庭為核心的經營模式。
剛來的時候,想靠自己,沒去朋友店里干。后來開了馕店,生意還可以,就把弟弟叫過來,一起干更方便。
(二)地緣關系
地緣關系指基于共同的地域背景或相同的籍貫所形成的社會聯系,主要體現為因相似的生活環境、文化習俗和地域認同而構建的社會網絡。由于語言、宗教信仰及生活習慣的特殊性,維吾爾族流動人口的社會交往范圍通常以同鄉或民族內部的社交網絡為主。然而,艾克拜爾和弟弟性格開朗健談,漢語表達流利,他們并未嚴格依賴同鄉關系,而是結交了大量回族、漢族朋友,建立了多元化的社交網絡。
我們跟誰都能聊,沒啥新疆人固定的聚會,回族、漢族的朋友都有。大家關系也不錯,關系好就約著吃個飯、聊聊天,隨意的。
開放的社交狀態反映出地緣紐帶在他們城市生活中的作用相對弱化。然而,由于艾克拜爾長期投入鑲店經營,即便春節也維持營業,在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下,他的娛樂方式主要依賴刷短視頻與手機游戲等低成本、即時性的活動。因此,各民族間互動的深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
(三)業緣關系
業緣關系指基于相同或相關的職業背景所建立的社會聯系,通常表現為同行之間的經驗交流、資源共享以及職業合作網絡的形成。艾克拜爾有一個合作伙伴是一家位于鑲攤約2公里外的新疆炒米粉店。
該店由一名黑龍江籍漢族人經營,其妻子為新疆維吾爾族人。艾克拜爾向該店供應鑲,而對方則提供炒米粉,雙方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則建立了合作關系,實現資源共享與產品互補。
一開始就是簡單合作,我給他們送馕,他們給我炒米粉,一起干大家都掙錢。后來就熟了,成了朋友,他們人不錯,炒米粉做得地道,民族大學的學生特別愛吃。我的馕賣得快,他們的米粉生意也好。
穩固的合作關系使雙方超越單純的利益往來,逐步發展為友誼關系,這正是流動人口城市融入的重要體現。在以鑲的流通為核心的商業實踐中,流動人口通過與周邊群體的緊密合作,建立信任關系,促進新型社會關系的再生產。
三、社會融入狀況
(一)生產性融入
艾克拜爾鑲店的成功得益于獨特的技術優勢與傳統的資源優勢。在技術層面,獨特的打鑲技術形成了其他商家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在資源層面,以核桃為例,艾克拜爾表示新疆地區的核桃批發價格約為4—5元/斤,而在大連市的市場售價高達16元/斤,這種顯著的成本優勢為鑲店提供了強有力的價格競爭力。為了更好地適應內地市場的消費需求,艾克拜爾在鑲的制作方式上進行了調整和創新,銷量顯著提升。
以前就做芝麻馕,成本低,賣得便宜。后來發現大家喜歡軟一點、甜一點的,就加了雞蛋、糖和油,雖然價格高點,但他們說更好吃,賣得更好。
目前,艾克拜爾的鑲店提供多種口味的鑲,包括原味芝麻鑲、花生鑲、瓜子鑲、核桃鑲和玫瑰鑲,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除鑲之外,艾克拜爾還銷售烤包子、切糕、薄皮核桃等新疆特色食品。自去年起,他在鑲攤旁增設了燒烤攤,燒烤所需的羊肉和新疆特產,如切糕、核桃等均由家鄉供應,面粉、雞蛋、新鮮蔬菜等原料由當地漢族商販提供。跨地域、跨民族的合作模式反映出民族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共贏,共同促進新疆特色餐飲在當地市場的融合與發展。
然而,艾克拜爾初到大連時,經濟狀況遠不如現在穩定。在創辦鑲店前,他曾嘗試在烤肉店打工和經營新疆餐館,均未成功,最終轉向成本較低、運營更簡便的鑲店創業。他坦言,自己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帶有偶然性。
剛來大連那時候,在餐館打工,工資不高,想著自己做生意日子或許會好一點,就開了家餐館,但是疫情來了,沒人來,房租、水電還要交,每天都很著急。沒想到這個馕店做成了,很意外。
這一現象表明大連維吾爾族流動人口在職業選擇上相對單一,就業領域與傳統民族文化及生計方式密切相關,如在街邊售賣新疆特產、開新疆餐館、賣新疆玉器等行業。這些職業雖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但市場利潤相對較薄,難以通過經驗積累向更高層次的職業轉型,實現縱向社會流動。因此,政府需在發揮民族經濟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發展需求,以人力資本提升為核心,助力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實現從“能就業”向“就好業”的轉型。
當被問及在大連經濟狀況趨于穩定后,是否有家鄉的親友也希望來大連務工或創業時,艾克拜爾回答道:“他們當然也想出來,但來了也不知道能干啥,漢語不行。”艾克拜爾憑借外向的性格和良好的交際能力,漢語水平較高,聽、說能力強,甚至能說幾句大連話,是流動人口融入流入地社會的成功案例。然而,他家鄉的親友卻由于漢語能力不足,在就業市場乃至社會交往中面臨多重壁壘。因此,政府部門應進一步強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戰略,構建流出地與流入地雙管齊下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 職業教育”培訓模式,提升流動人口的就業能力、文化適應力與城市認同感。
(二)生活性融入
流動人口在城市中不僅收獲經濟收益,還積累了重要的非經濟收益。在住房方面,艾克拜爾在大連租了一套75平方米的公寓,與弟弟共同居住。相比于家鄉農村相對簡陋的住房條件,他認為城市小區的居住環境更加便利,暖氣、水電等基礎設施完善,因此有長期居住的打算。
小區住著跟老家不一樣,冬天不冷,買東西、出門都方便,啥都有,店離家也近,走幾分鐘就到了。現在生意還可以,到處看看房子,準備買一套。
艾克拜爾對流人地較強的定居意愿反映出他在城市中的適應度較高。在交通方面,艾克拜爾的家鄉距鎮上約五公里,距離縣城三十多公里,每次進城需騎摩托車或借用親友的汽車。現在他租的房子步行即可到達鑲店,通勤便捷且成本低。在飲食方面,艾克拜爾信仰伊斯蘭教,飲食習慣與當地居民存在較大不同。然而,艾克拜爾表示自己做飯既方便又符合個人口味,附近也有清真餐廳,在飲食上并未感覺不適應。
這里離哪都近,什么都能買到。平常自已做飯,偶爾去附近的拉面館吃。
城市生活為艾克拜爾帶來了全新的體驗。與家鄉相比,他在大連逐步適應并享受更加便利的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整體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反映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城市化進程中日益增強的融入感與認同感。
四、少數民族流動中的交往交流交融
當下“我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各民族人口大流動大融居趨勢不斷增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已增長至3000多萬人,各民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聯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9]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東西部經濟文化交流日益深化,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能夠跨越地域限制,前往經濟發達地區務工,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具體表現,折射出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作為一項傳統手工技藝,打鑲成為維吾爾族流動人口的一種謀生手段,帶動了鑲這一飲食文化符號的跨區域流動。艾克拜爾遠赴東北地區務工創業,告別了傳統的農耕生計,憑借自身努力在城市中謀求發展,完成了從農民到創業者的身份轉變。民族間的互動往往通過具體社會生活實踐中個體間的關系呈現。艾克拜爾在大連結識了眾多非維吾爾族朋友,在互相接觸中,積累了共同社會生活經驗,原有的陌生感逐漸被理解和包容所取代,生動詮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實圖景,為民族間廣泛而深人的交往交流交融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五、結束語
本文以賣鑲人艾克拜爾的案例為切入點,觀察到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城市社會融入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如工作收人大幅提升、長期定居意愿增強、族際交往互動增多等。然而,如何促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與本地居民實現更深層次的交往交流交融,成為新時代推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社會融人工作的關鍵議題。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充分考慮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實際,統籌城鄉建設布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完善政策舉措,營造環境氛圍,逐步實現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人。”[10]從個體層面來看,需通過語言能力培育、職業技能提升和社會資本積累等路徑增強流動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從制度層面而言,政府部門應通過完善就業支持體系、優化語言培訓機制、強化文化適應服務等舉措,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提供系統性支持;通過不斷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社會融人機制,促進大連市民族關系的和諧發展,深化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鞏固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266.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17(2).
[3]大連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2022年大連市民族概況[EB/OL].(2023-12-03)[2025-03-01].https://mzw.dl.gov.cn/art/2023/12/3/art_4054_2292150.html.
[4]HEBERLE R. The causes of rural-urban migration A survey ofgerman theor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38(6) :932-950.
[5]張國勝.中國農民工市民化:社會成本視角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7.
[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
[7]疏附縣統計局.疏附縣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4-07-17)[2025-03-01].http://www.xjsf. gov.cn/xfx/c117875/202407/f89f30ec294c43cb959f236133fb7b9a.shtml.
[8]遼寧省統計局.2017遼寧發展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7:86.
[9]新華網.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李克強主持栗戰書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汪洋講話[EB/OL].(2021-08-28)[2025-01-29].https://www.news.cn/politics/2021-08/28/c_1127804776.htm.
[10]尤權.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科學指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J].求是,2021(21):42-49.
作者簡介:孫呂明(1997—),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單位為,研究方向為中華民族共同體、世界民族。
(責任編輯: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