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C912.1;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5)16-0073-04
Investigation on the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f Rural Healthcare Provid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Medicine
-A Case Study of Baipenzhu Town,Huidong County Huang QingHuang Yuany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
Abstract:Fromthenarativemedicineperspective,thispaperfocusesonthecommunicationcompetenceofuralhalthcaeproviders. IttakesmedicaltafiienuTwHudngoutyuzouCiadogricsplearativeoeealefor ruralmedicalpsoelisplodtoivestigateandaalyevilgesleveldicalinstitutioslikealhcntersandclinicestudy revealsthatthecommunicationcompeteneofruralhealthcareprovidersvariesgreatlyandtatterisasignificantpositiveorelation betweenheirnarativeognitionandehavior.Terefore,tispapersuggestsrdgingtegpeteeealthentersdstatiososing narative medicinetrainingandpromotion,andsetingupevaluationandfedbacksystems.Thesestepsaimtoprovideruralhealthare providers with better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improve doctor-patient harmony,and enhance rural healthcare quality.
Keywords:narrative medicine;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rural healthcare provider;rural revitalization
鄉村振興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202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不僅是加速健康中國建設步伐的迫切需求,更是深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在這一背景下,鄉村醫護人員的溝通能力作為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的核心要素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敘事醫學由哥倫比亞大學麗塔·卡倫教授開創,強調臨床工作者應具備認知、吸納、闡釋疾病故事并為之動容的“敘事能力”[]。這一理念的實施,對于促進醫患間信息的深度交流、提升鄉村醫療服務質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然而,綜觀當前國內外敘事醫學的研究領域,主要聚焦于三大方面:一是理論層面的探討,如患者中心化理念的深化[2];二是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嘗試,如敘事醫學教育對學生敘事能力的培育[3-5];三是針對特定臨床科室或疾病類型的實踐研究,如重癥監護[6]、腫瘤科[7]、全科醫學[8]及急診科[9]等,以及在癌癥患者心理康復中的積極效應[10]。盡管這些研究成果豐碩,卻鮮有以敘事醫學理論為框架,深入探討醫患溝通機制,特別是針對鄉村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的專門研究。
鑒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廣東省市惠東縣,旨在通過敘事醫學視角,從敘事認知與敘事溝通能力兩方面深入剖析鄉村醫者溝通能力現狀。通過實證研究與數據分析,我們期望能夠提煉出提升鄉村醫者溝通能力的有效對策與實施路徑,進而增強鄉村醫者的敘事素養,為鄉村振興與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貢獻力量。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選取了惠東縣白盆珠鎮所有醫療機構(包括1個衛生院和6個衛生站)為研究對象展開調研,采用了季克特五級量表,并利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中的“重新編碼為不同變量”功能,將字符串變量轉換為數值,分別測量了平均值、平均值差值和皮爾遜相關性并進行數據分析。
(一)研究對象范圍
為研究惠東縣醫者溝通能力的基本現狀,本研究面向廣東省市惠東縣白盆珠鎮1個衛生院和6個衛生站展開調研,調研對象涉及惠東縣白盆珠鎮橫江村、白馬村、雙金村、新和村、共和村、沐化村的醫護人員。本次參與問卷調查的醫護人員共25名,其中,男醫生11人,占比為 44% ;女醫生9人,女護士5人,總占比為 56% ,男女醫護比例約為 11:14 。其中鄉村衛生站男醫生7人,占比為 87.5% ;女醫生1人,占比為12.5% ;白盆珠鎮共一個衛生院,男醫生5人,占比為29.41% ,女醫生與女護士共12人,占比 70.59% 。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量表“鄉村醫護人員敘事素養量表”,該量表根據南方醫科大學楊曉霖教授團隊的“醫者敘事素養量表”],基于鄉村醫者這一特定的研究參與對象進行改編。“鄉村醫護人員敘事素養量表”包含基本信息、醫患溝通的敘事行為能力量表和敘事認知能力量表三部分,其中,基本信息包括了年齡、工齡、職稱、是否參加過敘事醫學方面的培訓等。
“鄉村醫護人員敘事素養量表”采用了李克特五級量表,并利用SPSS數據分析軟件中的“重新編碼為不同變量”功能,將字符串變量轉換為數值,將“完全贊同”“比較贊同”“一般”“極少贊同”“完全不贊同”重新編碼為5、4、3、2、1。因此,分值越高代表敘事認知或敘事溝通能力越高。
為了確保“鄉村醫護人員敘事素養量表”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進行了詳細的信效度分析。本研究對25份問卷進行可靠性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克隆巴赫系數 α 為0.905,表明問卷具備良好的信度和數據可靠性。在效度分析中,采用KMO檢驗和巴特利特球體檢驗評估題項間的相關性。如表2所示,量表的KMO值為0.837,表明變量間相關程度較高。Bartlett’s球形度檢驗結果顯示 P=0.00(Plt;0.05) ,證實問卷各題項間具有顯著相關性,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1醫者敘事認知和行為能力量表可靠性分析
表2醫護人員量表KMO和巴特利特檢驗
綜上,該量表信效度分析結果較好(克隆巴赫 α= 0.905, KMO=0.837 , Plt;0.05, ),可供鄉村醫護工作人員的敘事認知現狀及其敘事溝通能力等相關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三)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統計分析。為了評價鄉村醫者敘事認知及溝通能力現狀,在統計描述方面,使用平均值、平均值差值和皮爾遜相關性進行分析。在皮爾遜相關性分析中,若2個變量的相關系數的絕對值越接近1,則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越顯著。
二、結果分析
本研究對“鄉村醫護人員敘事素養量表”結果進行分析,發現白盆珠鎮的醫護人員的溝通水平參差不齊且普遍處于較低水平,得出鄉村醫護人員的敘事認知與敘事行為呈正相關關系。
(一)鄉村醫護人員的溝通水平參差不齊
根據數據分析,衛生院與衛生站醫者敘事認知及溝通能力水平存在差異,衛生院醫護人員敘事認知及溝通能力高于衛生站。醫者敘事能力可以分為生命健康敘事意識和職業敘事思維兩個維度。如表3、4所示,每項得分最高值為4.94,衛生院所得平均值均在3以上,反映出衛生院醫護人員敘事認知及溝通能力相對較高。而衛生站平均值在2—4之間,說明鄉村衛生站總體敘事認知及溝通能力普遍較低。
表3衛生院與衛生站敘事認知和敘事能力水平生命健康敘事意識維度描述統計
注:維度1為“經常與人進行深人的敘事性交流,可以維持長久的健康狀態”的看法。
維度2為“在重大的生命過渡和人生轉折階段,或遇到嚴重的創傷和失敗時,我應該主動找親友訴說,尋求幫助”的看法。
維度3為“深人交流或共同分享生命故事(又稱為敘事統整)能夠幫助我減少對死亡的恐懼”的看法。
維度4為“多重視角理解自我故事與他人故事,能夠幫助我從困境中突圍,避免我們陷入閉鎖狀態”的看法。
維度5為“人與人之間的敘事連接對生命健康而言,與空氣、水和食物一樣重要”的看法。
維度6為“經常閱讀生老病死相關的故事性作品,能夠增強我的身心健康意識”的看法。
維度7為“當我在學習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時,閱讀和聆聽別人的故事能夠幫助我走出困境”的看法。
維度8為“講故事比講道理更能觸動我做出改變”的看法。
維度9為“敘事和閑聊是不一樣的\"的看法。
表4衛生院與衛生站敘事認知和敘事能力水平職業敘事思維維度描述統計
注:維度1為“醫護人員與行政人員之間和諧親密的敘事連接,有助于增強互相的信任感、凝聚力,以及對醫院的歸屬感”的看法。
維度2為“醫生與護士之間日常維持緊密的敘事連接,有利于對患者實施更好的醫療\"的看法。
維度3為“科室和醫院經常組織開展日常敘事性交流活動,對科室和醫院發展有益”的看法。
維度4為“維持與同事間的穩定敘事連接對提升科室臨床工作效率有幫助”的看法。
維度5為“閱讀和聆聽同輩醫者的職業成長故事對我的職業發展有助益\"的看法。
維度6為“遭遇復雜的醫療事件時,主動找同事,從不同視角回顧和分析事件經過非常重要”的看法。
維度7為“同事遇到重大的職業過渡和職業危機時,需要我們主動傾聽和回應”的看法。
維度8為“傾聽同科室醫護人員講述臨床實踐故事,能提升日后應對危機的能力\"的看法。
維度9為“與患者家屬維持穩定的敘事連接,能增進醫患之間的信任感,促進醫生對患者的全面了解”的看法。
維度10為“具備一定敘事技巧的醫者,能夠引導患者全面講述與疾病相關的故事并從中提取有用的細節”的看法。
維度11為“樹立自己的職業偶像,熟悉偶像故事對我的職業成長有幫助”的看法。
維度12為“醫者主動充分了解患者家庭各方面狀況,對醫療決策非常重要”的看法。
維度13為“與患者進行及時敘事交流,能夠發現自身行醫過程的不足和優勢”的看法。
維度14為“過度專業化的醫學術語和表達會不利于醫患之間的溝通”的看法。
(二)鄉村醫護人員敘事能力整體偏低
本研究發現,白盆珠鎮的醫護人員在敘事行為和敘事認知上普遍較低。研究團隊將問卷中敘事行為和敘事認知的總分轉換為百分制,其中96分、112分和128分分別對應百分制的60分、70分和80分。44% 的醫護人員敘事行為和敘事認知總分未合格,高達 92% 的醫者的敘事認知和行為能力無法達到良好水平。
(三)鄉村醫護人員的敘事認知與敘事行為之間 存在顯著正相關
如表5、6、7所示,通過皮爾遜相關性測量發現鄉村醫護人員的敘事能力與敘事認知總分相關系數(r值)結果普遍為正值,取值范圍在0一1之間,表明鄉村醫護人員的敘事能力與敘事認知總分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
表5醫者敘事認知和行為相關性分析
**.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
表6醫者敘事能力與敘事認知總分相關性分析(生命健康敘事意識維度)
注:維度內容同表3。
表7醫者敘事能力與敘事認知總分相關性分析(職業敘事思維維度)
注:維度內容同表4。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鄉村醫患溝通的策略
基于對白盆珠鎮醫護人員敘事溝通能力現狀的分析,本研究揭示了衛生院醫護人員在敘事認知及溝通能力方面相對優于衛生站,同時指出鄉村醫護人員整體敘事能力偏低,并確認了敘事認知與敘事行為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據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策略,以促進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醫患溝通。
(一)建立衛生院與衛生站的合作機制
為解決鄉村醫護人員溝通水平參差不齊、鄉村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建議建立衛生院與衛生站之間的合作橋梁。衛生院應利用其專業優勢,為衛生站提供敘事溝通技巧培訓和業務指導,通過實地教學、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衛生站醫護人員的敘事溝通能力。衛生站則可反饋患者需求和實際情況,為衛生院提供精準的醫療服務策略參考,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從而提升鄉村醫療服務的整體質量。
(二)加強敘事醫學的教育與宣傳
基于敘事認知與敘事行為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建議通過教育和宣傳等途徑提高醫護人員的敘事認知水平。醫學院校及醫療機構應加強敘事醫學課程的設置與講授,將敘事能力培養納入醫學教育體系,培養具有人文關懷精神的醫學人才。同時,通過線上線下平臺構建多維度宣傳矩陣,普及敘事醫學知識,提升醫護人員對敘事溝通的認知和重視程度,并鼓勵其參與實踐,深化對敘事醫學理念的理解和應用。
(三)建立敘事能力考核與反饋體系
為確保敘事醫學理念在鄉村醫療實踐中的有效實施,建議建立敘事能力考核與反饋體系。該體系應將敘事溝通能力納人醫護人員的職業發展和績效考核中,通過定期考核評估醫護人員的敘事能力水平。考核內容應涵蓋敘事認知、溝通技巧、患者反饋等多個方面,采用多種評估方法以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考核結果應用于個人發展計劃的制定,以及團隊建設和醫療服務改進的依據,對于表現優異的醫護人員給予獎勵與表彰,對于存在不足的醫護人員提供個性化的反饋與指導,明確改進方向并持續提升敘事能力。
四、結束語
本研究借助敘事醫學理論,對惠東縣白盆珠鎮鄉村醫者的溝通能力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鄉村醫護人員溝通水平存在差異,敘事能力整體偏低,而敘事認知與敘事行為正相關。這提示我們,提升鄉村醫護人員敘事認知水平,或許是提高其敘事能力、改善鄉村醫療溝通的關鍵。為此,本研究提出了建立合作機制、強化敘事醫學培訓、構建考核與反饋體系等策略。這些措施為鄉村醫者提供有效的溝通策略,促進醫患和諧,進而提升鄉村醫療服務質量。本研究不僅為鄉村醫者溝通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鄉村醫療服務的改進提供了實踐參考。
參考文獻:
[1]DEFENBAUGHLN.AReview of:“Charon,R.(2OO6).Narrative Medicine:Honoring Stories of Illness.”[J].Journal ofHealth Communication,2008(4):409-413.
[2]謝靜,王煥玲.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試驗:醫藥研發新模式[J].協和醫學雜志,2021(6):849-853.
[3]張瑞玲,魏繼紅,馬旭,等.敘事醫學視閾下的文學與醫學課程教學探索[J].醫學與哲學,2020(7):46-49,63.
[4]薛婷.敘事醫學在醫學生培養模式中的應用研究[J].高教刊,2018(5) :50-51,54.
[5]薛婷.敘事醫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踐行構想[J].陜西教育(高教),2016(5):66-67.
[6]HOLM A,DREYER P.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withinthecontext ofnon-sedat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hermeneu-tic-phenomenological study[J].Nursingin critical care,2018(2):88-94.
[7]CHAN E A,WONG FY,CHING S S,et al.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anditsimpactonnurses'learningandpatientsatisfactioninoncologywards:protocol forafocused ethnographic andconver-sational analysis study[J].The Lancet,2O16(1):S27.
[8]LEVENE SL.Narrative-based Primary Care:a practical guide[J].Postgraduate aduate Medical Journal,2003(3):185-186.
[9]DAN D. Book review: Communicating in Hospital EmergencyDepartments[J].Language Testing,2016(2) :301-304.
[10]王新麗,郭靜,楊紅艷.敘事醫學模式對膀胱癌根治術病人心理狀況及術后康復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14):1746-1748.
[11]楊曉霖,賈宇哲,趙崇曄,等.醫者敘事素養量表的編制及信度效度檢驗[J].醫學與哲學,2023(21):39-44.
作者簡介:黃晴(1991—),女,漢族,廣東河源人,博士,惠州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敘事醫學和應用語言學。黃遠圓(2004—),女,漢族,廣東梅州人,單位為惠州學院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敘事醫學和語言教育。
(責任編輯: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