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提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幼兒天性表現為無拘無束、活潑好動,而體育活動的特點正好能滿足幼兒的這種需求。體育活動既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最主要、最積極的途徑,也是幼兒最樂意參與、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要想發揮體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價值,教師就必須注重材料的合理投放與使用。它既是活動目標的具體體現,也是幼兒與教師、與同伴、與環境互動的中介;而生活化材料投放的質和量將直接影響幼兒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度。在實際的體育活動中,生活化材料的投放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材料幼兒玩過一遍就不再參與這項活動;現有的材料是否能滿足幼兒當下的學習水平等。這些問題引發了教師的思考:“幼兒最需要的是什么?該提供什么樣的生活化材料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體育活動中生活化材料的投放缺乏深入研究,從而影響了實施的有效性。
一、體育活動生活化材料投放的現狀
(一)生活化材料的缺乏
體育活動中生活化材料種類與數量稀少,不能滿足幼兒充分運動經驗的積累。許多教師為了方便,會選擇購買的方式為幼兒添置運動材料,難免會出現不符合幼兒園教育教學要求、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等問題,導致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求,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
(二)生活化材料的準備缺乏合理性
教師對幼兒的需求了解不夠清晰,材料投放具有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幼兒發展的內在需求與實際材料不能相匹配。大部分教師對活動內容的預設性太強,創設好規定的路徑供幼兒進行活動,導致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從而忽略了材料的投放組合與順序。這種方式使幼兒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組合材料,無法進行多種身體運動,對材料自由變通玩法的樂趣缺失,從而容易對材料失去興趣。
(三)生活化材料的投放存在安全隱患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障幼兒的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身體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的不同功能、形式多樣的生活化材料,應充分考慮其安全性、環保性和實用性,材料選用的必須是無毒無味、無尖角、環保的廢舊物品。但許多教師往往忽視了材料的安全性問題,不僅沒有嚴格選擇制作的材料,而且沒有對這些制作材料進行正確的加工處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教師沒有對體育器材進行定期消毒和安全檢查,未做到保證器材干凈衛生。例如:選用的奶粉罐、可樂瓶清洗、晾曬不徹底有殘留物;竹、木制品表面不光滑易刮手;紙制品發霉變軟等。
(四)生活化材料更新不及時
材料投放后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隨著幼兒能力提高,定期更換或重組,補充新內容、新玩法,適當加強操作的難度和趣味性,以調動孩子活動的主動性,使幼兒在不斷變化的材料中循序漸進地得到發展。但在實際活動中,教師往往輕視觀察與分析,解讀幼兒的能力不強,導致后期材料調整跟進少。幼兒長時間都玩相同的活動材料,無法滿足心理需求,甚至產生厭倦心理。
二、體育活動生活化材料的選擇
幼兒園體育活動要求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因此,體育活動往往不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和技術難度,而生活化的體育器材能有效滿足幼兒體育活動要求。同時,長時間運用同幾種體育器材,也難以吸引幼兒的興趣,會逐漸降低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生活化材料,顧名思義就是生活中的材料。生活化材料多為來源于生活的真實材料,且大多數都是已經使用過的廢棄物品為主,易獲得、成本低、來源廣,種類豐富多樣。例如,紙箱、繩子、奶粉罐、鍋鏟、鞋盒、輪胎、抽屜等,這些材料都能引起幼兒的興趣,進而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索,促進幼兒與周圍世界相互作用,使幼兒在實踐中獲得經驗和啟發,為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帶來新亮點。
(一)生活化材料應是安全的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將保障兒童的生命安全和促進身體健康作為其工作的重點。將生活中收集到的材料投放到幼兒體育活動中,使其作為一種新的運動器材,這種運動器材不同于直接購買的專業體育器材。生活化材料的最初功能并不是體育器材,而是對其進行了再次利用或是重新改造賦予其新生命,將它運用于體育活動。因此,生活化材料的再次利用和改造要特別注意材料的安全性。
例如,大班晨間運動中用到的主要生活化材料是紙箱、紙筒以及PVC管、泡沫管等其他的輔助材料,對于這些特殊的運動器材,園所會定期地進行清洗消毒,隨時更換有破損的泡沫管、紙箱等,對于破損嚴重和使用時會危害到幼兒生命安全的材料要及時摒棄。
(二)生活化材料應是有趣的
生活化材料一定要是幼兒喜歡和感興趣的。在材料的選擇方面教師要做到以幼兒為主體,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對興趣的熱情是孩子探索的動力。《綱要》指出,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興趣,利用周邊環境與社區資源為幼兒創設課程內容?;诖耍處煈詢和l展為本,根據幼兒的需求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生活化運動器材,使其能進行自主游戲。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的生活,傾聽幼兒的聲音,幫助幼兒在感興趣的學習中不斷積累相關經驗,培養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中班運動游戲“穿越火線”,將泡沫管作為運動器材。泡沫管是幼兒器械操替換下來的材料,也是幼兒非常熟悉喜歡的。教師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引導、啟發幼兒的探究欲望,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玩法,如風火輪、鋪小路、小拱門等。通過幼兒和運動材料的互動,增強幼兒的創造力,促進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平衡能力、靈敏性等方面的發展。教師能及時捕捉幼兒的行為,抓住幼兒感興趣的點,激發幼兒對生活化材料的探索欲望。
(三)生活化材料應是適齡的
生活化材料可以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需求。一種生活化材料只能提供給小班的小朋友玩,那這個材料一定不能稱之為“好玩”。同一種生活化材料要能做到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創設出符合該年齡階段的幼兒的運動游戲。
氣球作為一種生活化材料既可以用于小班的運動游戲中,也可以用于中班的運動游戲中。由于小班幼兒年齡特征以及動作發展水平較低,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幼兒認識氣球,了解氣球的基本特征,在設計游戲時主要探索氣球的多種玩法?!巴孓D氣球”游戲中教師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用身體部位進行顛氣球的基礎上,利用氣球進行合作游戲。通過改變游戲場地,除了在平地上進行拍接球,還可以在樓梯上進行拍接球。通過增加新的游戲材料,如椅子、梅花樁、各種“球拍”等來提高游戲的難度。這樣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不同年齡階段對幼兒運動技能的要求設計游戲活動,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活化材料的運動游戲的價值。
三、體育活動生活化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進行體育活動材料投放
幼兒階段是幼兒天真好奇、主動探索的時期。教師應注重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豐富的生活化材料是幼兒開展體育活動的快樂源泉,在材料投放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年齡特點以及體育動作發展目標,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材料,合理滿足其心理期待。首先,教師要了解幼兒各項動作的發展水平,如走、跑、跳、鉆、爬、投擲、攀登等,了解幼兒哪些動作技能較為薄弱。其次,根據幼兒薄弱運動技能,教師可以選擇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該項運動技能發展的生活化材料;并通過每學期開展的幼兒體質測評,清楚地了解本班幼兒基本動作的掌握情況。最后,在游戲的過程中時刻關注幼兒的動作發展情況,適時投入生活化材料并調整游戲難度。
許多孩子喜歡騎三輪車,但由于車子數量有限常常發生爭搶現象。學校裝修舊櫥柜拆卸下很多完好、結實的抽屜,于是就在抽屜底部安裝上輪子,把手上拴上一根粗繩,一輛輛小拖車閃亮登場。孩子們兩兩合作飛奔在操場,玩得不亦樂乎。在中班運動游戲中投放的泡沫管,既可以與紙箱連接設置障礙,又可以獨自連接變成套圈或小橋,為幼兒的體育活動提供了無限的想象和創造空間。大班幼兒好勝心強,喜歡富有挑戰性的游戲,于是為其提供大小不一的平底鍋進行“冰壺”練習,推動平底鍋的姿勢、方向、力度等都將影響目標的準確度,從而大幅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力。
(二)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體育活動材料的投放
每個幼兒在年齡特點、興趣愛好、運動速度、耐力、運動量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投放材料時要充分考慮大部分幼兒目前所達到的發展水平,同時還要兼顧孩子中存在的個別差異。所以,在設計、投放材料時,教師一定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動作發展,適宜投放材料,讓幼兒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體育活動。
通過對中班幼兒體質測評數據的分析了解到該班級幼兒的投擲水平較低,幼兒在投擲時手臂力量不足,部分幼兒投擲的距離不足4米,沒有達到中班幼兒該有的水平。為了提高幼兒的投擲能力,增強幼兒手臂力量、促進幼兒上肢動作的發展,教師利用氣球這一生活化的材料設計了“玩轉氣球”游戲。游戲初始幼兒用手臂、手掌進行顛球,通過手臂對氣球發力將氣球拍給另一位幼兒,幼兒的手臂力量得到了提高。為了滿足不同幼兒的能力要求,幼兒提出可以通過增加新的游戲材料來提高游戲的難度。于是幼兒發現不僅可以用手還可以用不同的物品進行拍氣球,如蒲扇、鞋盒蓋、紙板等。于是從最開始的徒手進行拍球對抗游戲,到幼兒手持不同的生活化材料進行“氣球對抗賽”,以氣球這一生活化材料為主,其他生活化材料為輔,游戲難度的增加,幼兒的上肢力量、手眼協調能力以及身體的協調性得到提高。
(三)根據材料特點適宜投放,擴大生活化材料在體育活動中的功能性
《綱要》指出,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一些原本不起眼的小物品是可以升華活動內容的,如繩子、箱子、竹梯、輪胎、易拉罐、報紙、手絹等廢舊物品,雖然這些物品較為常見,但這些材料具有多變、可創造的特點,便于幼兒在使用的過程中加工和創造,使其在體育活動中功能最大化。幼兒的活動需要材料的支持,往往很常見的材料通過不同的玩法可以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于是嘗試將多種運動材料組合運用,拓展運動材料的多種功能。例如,常見的輪胎,除了有向前滾、輪胎小路、過隧道等走、跳、鉆的玩法,還將輪胎進行加工和改造,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例如,將輪胎三三兩兩固定在一起變成大輪胎,幼兒站在上面向前行走;安裝上輪子變成輪胎車;在輪胎一面加上粗網繩變成蹦床。除此之外,教師還引導幼兒利用輪胎和平衡木、攀爬梯以及現有的場地開展組合運動,如將平衡木架在輪胎上,變成了一座高高穩穩的橋;將輪胎一個一個疊放在攀爬梯上變成了輪胎山。這些具有層次性的生活化材料,為幼兒自主選擇與積極探索創造了條件,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四)材料投放形式的“三結合”,提高生活化材料在體育活動中的有效運用
1.單一式投放與組合式投放相結合
一般來說,幼兒園通常會將器械或材料單一地分散在場地四周,材料與器械之間缺乏聯系。而細觀幼兒的表現不難發現,他們會自發地將各種器械組合到一起,創造性地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因此,在投放生活化材料時,教師應不斷調整生活化材料投放的方式。例如,大班運動游戲“勇敢的士兵”,從最初并列投放的幾條皮筋供幼兒練習鉆爬,到后期將紙箱、紙筒、PVC管、泡沫管等組合成有難度的障礙,讓幼兒體驗挑戰游戲的樂趣,積累運動的經驗。
2.固定式投放與靈活式投放相結合
為了更充分地利用幼兒園的可利用資源,在體育活動材料的選擇上,教師盡可能地將大型器械與各種生活化材料靈活組合。例如,在大型滑梯上四散懸掛瓶瓶罐罐供幼兒拍打練習彈跳力;孩子站在滑梯上吊水練習手部力量;在回廊懸掛雨傘和籃球,練習投擲和向上跳的能力。此外,幼兒還充分利用樓道進行體能練習,如在扶手上系一根粗繩練習向上攀爬;鋪上體操墊向下滑行等,通過固定器械與生活化材料的靈活組合,不斷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3.規范式投放與自主式投放相結合
有些體育活動常常借助一定的路線、輔助物的介入來營造一定的游戲情景。因此某些路線不方便幼兒隨意更換與調整,但是為了滿足幼兒活動的主動性,教師就可以開設一些幼兒自由運動的區域,讓幼兒自主擺放運動器械。例如,在晨間運動中,大班幼兒會根據意愿隨意擺放輪胎、平衡木等練習拍球技能;在“穿越火線”中也可隨意擺放大小不一的紙箱和高低不同的管道,在不斷變換中刺激運動欲望,提高運動的能力。
四、結語
總之,生活化材料的投放如“九尺之臺,起于壘土”,教師應努力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關注幼兒生活,充分利用周圍的生活資源,讓生活化材料在幼兒的體育活動中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