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智力開發方面,早期閱讀具有一定的優勢。較早開始進行閱讀能使幼兒的智力發展速度得到加快,而且在高質量、高頻率的閱讀下,也有助于幼兒在情感方面的發展。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為了保證幼兒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早期閱讀的有效實施,以積極的影響使幼兒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得到更多刺激,使幼兒能在閱讀中通過引導形成更健全的人格,并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幼兒能變得更快樂、自律。
一、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價值
(一)培養幼兒形成良好聽說習慣
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在早期閱讀中能幫助幼兒獲取“聽”的刺激。在這一刺激下,幼兒“說”的能力將得到有效發展。在兒童文學作品中,生動有趣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吸引幼兒,同時兒童讀物的故事情節也會更豐富。在“聽”的過程中,幼兒會更專注,而且幼兒也會進行思考。通過有意識地進行引導,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故事中將自己收集到的線索進行逐一表達,從而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讓幼兒對故事內容進行分析和評價,以使幼兒對事物的捕捉能力變得更敏感。當幼兒養成習慣后,他們在聽故事的這一過程中會變得更專心、更有目的,為未來的自主閱讀提供良好的幫助。
(二)獲得良好語言發展練習環境
在早期發展階段,幼兒的思維特點處于具體的形象思維階段。幼兒在聽他人的敘述時,更容易被形象化的語言所吸引。在兒童讀物當中,早期閱讀的內容大多是圖文并茂的,而且作品內容十分具有故事性,會通過具體的形象來對應語句,幫助幼兒認識事物,并使幼兒理解故事人物的思想觀點。在組織閱讀活動時,閱讀可以使幼兒獲得滿足感,在形象化的語言中讓幼兒學會正確表達。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同伴、師幼之間的互動能營造出良好的語言環境。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便能根據環境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對不同的語言做出不同的反應。在早期閱讀中,通過不同作品的引入,幼兒能學會與不同個體進行語言交流,并通過捕捉閱讀內容中的詞匯,逐步地完成創造性地運用,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邏輯。
(三)幫助幼兒克服閱讀中的障礙
閱讀困難是由于幼兒在語言發展時期沒有得到外界的刺激而導致幼兒的語言能力受損。3歲左右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高峰期之一,且此時幼兒的獨立意識較強,幼兒會習慣性地模仿自己接收到的任何語言刺激,如電視中的廣告、家人之間的交談、同伴之間的言語等。從預防閱讀困難的角度來看,幼兒早期語言的發展與閱讀條件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為幼兒創造早期閱讀的環境,盡早培育幼兒的閱讀能力,能為幼兒未來的自主閱讀以及對文字的識別提供良好的幫助。教師應認識到,閱讀能力是確保幼兒進行學習的一種重要能力,而早期閱讀的開展能使幼兒更早地將語言與畫面相匹配,完成情景對應的刺激,使幼兒能盡早地習慣閱讀這一模式,并為其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發展
作為社會當中的特殊群體之一,幼兒既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也是認識社會的“新手”,想要讓幼兒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進行過渡,則要在社會交往中使幼兒融入集體,明確與他人交往的基本規則。在社會化培育中,集體生活是幼兒獲取集體能力的重要方式,而作為交流的工具,語言則是幼兒獲得發展的重要手段。早期閱讀一般在幼兒園集中進行,這一方式能使幼兒在集體中學會使用恰當的語言與他人進行交往,而與他人進行交流又是幼兒獲取語言的重要手段。通過與同伴進行分享,既能在集體閱讀中使幼兒獲得快樂,也能使幼兒參與閱讀的積極性變得更高,使幼兒獲得與他人溝通的基本能力。同時,教師在與幼兒進行語言交流時,能了解幼兒的思想情感,挖掘幼兒的內心世界,對其發展的特殊需求給予更好的關注,使幼兒在成長發展中得到支持,使幼兒的個性發展得到實現。
二、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在良好環境下培養閱讀習慣
重要習慣應在幼兒時期進行培養。因此,在早期閱讀中,為了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與幼兒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使其能在閱讀中獲得樂趣,進而引導幼兒逐步減輕對閱讀的抵觸。同時,這一過程也應為幼兒提供更舒適、更安靜的環境,使幼兒能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進行專注的閱讀。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安排上,教師可以通過打造富有吸引力的閱讀角來為幼兒的早期閱讀做出鋪墊。教師可以在教室中單獨開辟出閱讀區域,并保證這個區域的光線柔和。教師可以選擇靠窗的位置為幼兒裝上一些能調節亮度的燈具,防止強光刺到幼兒的眼睛,在地面為幼兒鋪設彩色的地墊或者選擇幼兒常坐的兒童椅,并搭配一些可愛造型的桌子,讓幼兒能在坐下時更為舒適地進行閱讀。閱讀區的書架要根據幼兒的身高定制,方便幼兒自由拿起書籍。教師可以帶領幼兒結合繪本中的內容來制作一些道具,以增添空間的趣味性。同時,各類圖書要整齊地擺放,按照不同主題進行分類,并貼上彩色且醒目的圖畫標簽,方便幼兒進行自主識別與選擇。為了讓閱讀區更安靜,教師可以放置一些隔音材料,并貼上標識,以圖畫的方式引導幼兒在閱讀區中要保持安靜,從而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在更加舒適且安靜的環境中,幼兒的閱讀意愿將會提高。此外,通過設計閱讀區,創造良好的環境能使不想閱讀的幼兒逐漸對閱讀產生好奇心,使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會自主地進入閱讀區,選擇自己心儀的閱讀讀物進行分享,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并且幼兒的閱讀專注力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
(二)挑選適合幼兒早期閱讀的材料
在開展早期閱讀時,教師挑選的閱讀材料應確保能使幼兒產生興趣。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年齡以及興趣方向,并匹配幼兒的閱讀能力,挑選出合適的兒童讀物,包括漫畫、故事書、繪本等,使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針對小班幼兒,由于其認知能力相對有限,因此在早期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教師要挑選色彩更鮮艷、畫面更簡潔、文字重復率高且簡短的繪本。例如,書中的《猜猜我是誰》,教師可以通過更簡單的線條和幼兒所喜愛的動物形象,以“猜猜我是誰”這種重復的語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與好奇心,使其在翻閱的過程中,鍛煉手部精細動作的同時,通過語言的描述,依靠動物的剪影來猜測這些動物是誰。對于中班的幼兒,由于其想象力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提高,因此教師可以為其提供情節相對簡單,但故事性更強的繪本。例如,《大衛不可以》這一系列有著幽默的畫面,并且故事情節更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這樣幼兒更容易理解故事的內容以及想要表達的意圖,同時也可以明白生活中的一些簡單規則,并進一步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幼兒到了大班以后,其閱讀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具有一定深度且主題更豐富的繪本。教師可以融入情感教育,如《愛心樹》等,既保證了畫面感,也將愛與付出的深刻哲理進行了表達,能引發幼兒在閱讀中的思考,使幼兒的情感認知得到提升。除此以外,為了使閱讀區域中的繪本更豐富,教師可以根據其他課程來適時安排。例如,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滿足幼兒探索動物世界的繪本,從而幫助幼兒查找相關資料。同時,教師也可以放置一些科普性繪本,以使幼兒在趣味閱讀中了解在生活中不易接觸到的知識。
(三)通過交流促使幼兒理解詞匯
語言能力的發展影響了幼兒在閱讀中的實際效果。因此,在早期閱讀中,教師應在閱讀的同時引導幼兒進行交流,使幼兒的詞匯量得到拓展,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適時發展。與此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為幼兒解釋一些不常見的句子結構,并對一些生僻詞匯進行拓展,使幼兒更好地對閱讀內容進行挖掘,從而真正了解故事內容。
例如,《小紅帽》這一家喻戶曉的兒童故事有著非常豐富的故事情節,而且又有相關的動畫片。因此,在早期閱讀中,教師可以先以聲情并茂的方式對繪本內容進行朗讀,然后再匹配圖片,幫助幼兒了解復雜句子的實際意思。例如,當讀到“小紅帽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時,很多幼兒都會露出疑惑的表情,不理解“蜿蜒曲折”是什么意思,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圖片展示給幼兒,讓幼兒理解蜿蜒曲折就是一條小路彎彎曲曲的,與筆直的馬路相反。然后,再引導幼兒思考,在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是蜿蜒曲折的。這時通過思索,幼兒會回答:“公園里的小路是彎彎曲折的,走好久才能走到中間的花廳。”有的幼兒會說:“小溪的形狀是蜿蜒曲折的。”這樣的互動既能幫助幼兒理解詞匯的實際意思,也能實現拓展。在閱讀過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對小紅帽的想法進行表達。例如,“小紅帽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可能會想什么?”有的幼兒會說:“大灰狼看起來好兇,我好害怕”并做出發抖的樣子。有的幼兒則會將小紅帽的心里想法說出來:“我要快點將點心送給外婆。”在結束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如“最后戰勝了大灰狼,外婆、小紅帽、獵人會說點什么?”此外,在討論環節中,教師也可以針對繪本中的一些句子進行分析,并引導幼兒進行復述,如“外婆,你的耳朵怎么這么大呀?”讓幼兒用“怎么……這么……呀?”這樣的句式進行表達。這時幼兒會說:“天空怎么這么藍呀?”“小魚怎么這么胖呀?”“花朵怎么這么香呀?”這種方式既能使幼兒有效理解故事內容,又能豐富幼兒的詞匯量,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四)注重激發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早期閱讀的開展能使幼兒的知識和信息獲取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構建更具趣味性的閱讀活動。例如,角色扮演能將閱讀的內容轉化為更豐富的游戲形式,進而在保持閱讀的基礎上,使閱讀的體驗感變得更好,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參與式互動的方式來構建沉浸式的閱讀活動。《三只小豬》這一故事既有深刻的哲理,也能通過幼兒的演繹來提升其閱讀體驗。在講故事前,教師可以先準備好相關的毛絨道具并展示給幼兒,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再順利過渡到閱讀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用不同的聲音來模仿不同的角色,使故事的內容更生動。在讀到三只小豬分別選擇不同的材料蓋房子時,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好的道具拿出來,邀請幼兒模擬三只小豬搭建房子的過程,并讓幼兒一邊搭建,一邊向他人介紹自己用哪些材料。例如,“我要用暖和的稻草來給小豬蓋房子,讓小豬的房子更暖和”“我要用結實的積木來給小豬蓋房子,這樣小豬的房子才結實。”這樣既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也能加深幼兒對故事當中不同材料的理解。在閱讀完故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組織角色扮演活動,給幼兒分發頭飾,以對應相同的角色,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場景。通過組織分組表演活動,教師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故事中的情節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在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進一步組織幼兒用畫筆將自己心中最堅固、最漂亮的小豬房子畫出來,以開展“小豬房子設計大賽”。在故事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續寫故事的內容,以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與創造能力。這樣的閱讀活動既能加深幼兒對《三只小豬》故事的理解,又能使幼兒的知識與信息獲取能力得到發展,使幼兒了解不同材料在生活中有不同的作用,在造房子時哪些材料會更堅固,使幼兒對閱讀的熱愛變得更深。
(五)鼓勵幼兒自主選擇閱讀內容
在開展早期閱讀時,教師需要進行指導,但也需要幼兒主動參與。通過鼓勵幼兒主動閱讀,并讓幼兒在實際探索中找到自己更感興趣的書籍,幼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才會得到提高,幼兒對信息的挖掘與表達欲才會得到提升。
例如,大部分幼兒都會對動物產生天然的親近感,在閱讀《三只小豬》故事后,很多幼兒都會對動物、動物的住宅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在圖書角增添與之相關的書籍,如《小兔子的冒險之旅》《小熊寶寶的家》以及《各種各樣的房子》等。在自主探索中,幼兒會被各種各樣的內容所吸引。例如,小熊寶寶的家布置得十分溫馨,與三只小豬的房子有著明顯的不同,幼兒閱讀后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要與他人分享,說出兩者的區別。小豬的房子是用稻草、木頭磚搭成的,但是小熊寶寶的家則有很多軟軟的東西。受到幼兒情緒的感染,其他幼兒也會去閱讀這本書,或尋找其他自己感興趣的圖書。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讀書評選活動,讓幼兒推薦自己覺得最有趣的書籍。在這一過程中,為了讓自己喜歡的書籍當選,幼兒會更積極地去挖掘書中的內容,并向自己的小伙伴進行詳細的介紹。在這樣的方式下,教師可以在自主探索書籍的過程中,使幼兒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讀物,以使幼兒的閱讀積極性更高。
三、結語
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關注幼兒成長發展的實際需求,要想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就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取向。同時,為了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教師要構建良好的環境并進行引導,使幼兒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并關注不同階段幼兒對材料的需要,以保證閱讀的適宜性與趣味性,同時鼓勵幼兒主動閱讀。這樣才能確保幼兒的閱讀能力能得到順利發展,并為其長久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