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10.4億人,人均每天刷短視頻達2.6小時。這個“始終在線”的時代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悄悄改變著我們的大腦。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評出的2024年年度熱詞“腦腐”,指的就是過度依賴社交媒體,大腦大量接收短視頻等高頻率的碎片化信息后,呈現出精神疲勞和智力下降的狀態。“腦腐”雖不屬于醫學公認的疾病范疇,但其對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讓很多人表示深有體會。
或許本打算看一眼手機或是回個消息,卻不知為何被困在各種表情包、小視頻和搞笑圖集里;明明已經精疲力竭,但還像被粘住一樣,根本放不下手機……大腦就這樣被悄然“劫持”,而你可能渾然不覺甚至非常愉悅。后續問題是,相關研究已經證明,那些沒能充分激活神經回路形成長期記憶的碎片化信息在流經大腦時,好比竹籃打水,漏了個干干凈凈。
更值得警惕的是,青少年正處于大腦成熟的重要階段,大腦對獎賞和風險行為更敏感。因此,與成年人相比,他們更容易陷入過度使用屏幕的泥淖,甚至影響學業前途和成長成才。
了解信息轉化與大腦的作用機制,有助于我們更科學地使用大腦,更有效地應對信息過載帶來的種種挑戰,將互聯網上的信息轉化為自身的助力,從而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找回現實生活中可以盡情享有的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