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01.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8158(2025)06-0090-12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做出了總體部署,明確提出健全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協調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并強調增強宏觀政策的取向一致性。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強化創新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推進綠色發展的目標對地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財政結構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然而,長期以來土地出讓金成為部分地區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使得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過度依賴土地財政[1-2]。雖然“以地謀發展”的模式在一定階段加速了城市化進程、減少了城鄉收入差距和加強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但也帶來土地資源粗放利用、生態環境惡化、社會不平等加劇和地方政府債務負擔加重等諸多挑戰[3]。2024年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指出,要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促進財政平穩運行、可持續發展上下功夫。將土地財政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是增強地方政府財政可持續的關鍵,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土地財政依存度是指地方政府獲得的土地出讓收入、土地增值稅等土地相關收入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重要程度[4-5]。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事權與財權的不匹配使地方政府在財力上面臨壓力,迫使其尋求新的財政收人來源[。此時,以土地出讓金為核心的土地財政模式應運而生,迅速成為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政支柱,并推動了我國經濟增長、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7-8]。已有研究從分稅制改革[9]、地方政府競爭[10]產業結構演變[]、土地制度改革[12]和城市擴張[13]等方面解釋了土地財政依存度迅速上升的內在機制,剖析了城市化、工業化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變化,并認為土地財政具有路徑依賴和慣性特征[4]。實際上,地方政府行為是引發土地財政依存度迅速上升的關鍵,通過引導和調整地方政府行為控制土地財政依存度成為當前研究關注的焦點[0]。已有研究從地方政府行為的角度探討了房地產稅[15]、區域一體化[和預算改革[1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并提出了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困境的改革方向[10]。然而,鮮有研究從政府注意力的視角探討土地財政轉型的可能路徑。尤其是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將環境保護指標納入地方政府的績效考核體系,并對環保考核實行“一票否決”機制,使得地方政府對環境保護的注意力配置呈逐年上升趨勢[18-19]。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已然成為驅動地方政府土地要素配置行為的重要因素[18],并可能成為破解土地財政依存度過高和實現財政體制轉型的關鍵。那么,提高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是否能緩解土地財政依存度?地方政府間是否存在競爭和模仿行為?不同城市間是否存在差異?系統回答這些問題對于增強地方財政可持續性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區域,肩負著推動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使命,是我國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區,為探討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鑒于此,本文基于政府注意力理論構建理論分析框架,選擇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和空間計量模型探究長江經濟帶106個城市的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效應,從而為推動長江經濟帶財政體制轉型升級提供參考,也為促進我國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視角。
1理論分析框架
“注意力”最初是心理學中廣泛研究的話題,被定義為進人意識的過程[20]。SIMON首次將“注意力”引入經濟學領域,指出信息本身并非稀缺,真正稀缺的是“注意力”,并強調注意力分配的變化可能會導致選擇的巨大差異[21]。JONES進一步擴展了這一理論,將其應用于政府決策研究中,提出了“注意力驅動的政策選擇模型”,認為政府注意力的分配直接影響政策優先級和執行力度[22]。近年來,“注意力\"理論在政策科學和地方治理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18-19],為分析政府行為變化提供了新的視角。政府注意力配置對治理決策的執行效果極其重要,其配置過程受到政策導向、行為路徑、焦點事件等因素的影響[23]。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是推動綠色發展和財政結構轉型的關鍵變量[24]。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土地財政收入減少和稅收收入增加兩個方面(圖1)。
一方面,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會強化環保“政策合法性\"[23],通過領導的“政治勢能\"25]改變供地策略,實現既定的環保自標,從而減少土地財政收入。在“以地謀發展”的模式中,地方政府一般會通過擴大供地規模和降低用地價格來吸引企業入駐本地進行投資,忽視了引資質量的要求。隨著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增加,企業的能耗排污、畝均稅收等指標越來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引資策略轉為優先配置到低能耗、清潔型和高技術的優質新興產業,高污染和附加值低的企業用地供給受到限制[26-27]。在強化地方的污染防控和促進產業結構綠色轉型的同時,控制了建設用地的無序擴張[18],減少了新增用地規模。在此過程中,土地開發利用方式也由“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挖掘”。地方政府通過城市更新、土地綜合整治等政策工具對以往低端制造業和發展落后的企業用地進行盤活和再開發,提高土地綠色利用效率[28]。因而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供地規模、優化供地結構和調整利用方式,從而降低土地財政收入。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增加會強化對重大環境焦點事件的聚焦與響應,提高區域環境規制強度[2,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增加綠色金融工具,從而在減少環境污染的前提下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獲得更多的稅收收入。一是增加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會促進區域綠色技術創新[30],進而加速技術、知識和資本密集型的綠色產業轉型,做大收入“蛋糕”,由此帶來的高額產業附加值能有效提高產業稅收。二是持續增強的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會推動政府應用綠色債券、綠色基金和綠色信貸等綠色金融工具,為企業綠色轉型提供資金支持,進而為區域經濟發展注人新動能[31],持續培育新的財源、稅源。由此可知,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會通過減少土地財政收人和增加稅收收入降低土地財政依存度。分析框架見圖1。
城市作為促進信息、資源交流和經濟互動的開放系統[32],其空間相關性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中具有重要作用[1。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不僅會影響本地區的土地財政依存度,也能通過環保領域的“逐頂競爭\"33]形成空間溢出效應傳遞到鄰近地區。“逐頂競爭”分為要素競爭和策略性模仿兩個方面。一方面,生態目標考核和環境披露壓力促使相鄰地區的地方政府在綠色土地政策和綠色產業政策方面展開競爭[18],加速區域綠色轉型發展[30],進而促進環保人才、綠色資本和新興技術等要素的轉移和集聚,實現對土地要素投入的部分替代,從而在減少土地出讓收入的同時增加稅費等穩定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在周邊地區存在政策擴散效應[34],引發相鄰地區在環保政策、產業政策和土地政策等方面的策略性模仿行為,助推鄰近地區地方政府在綠色產業支持、土地綠色利用和綠色財政激勵上進行政策調整和優化,進而減少土地財政規模并拓寬地方財政來源,實現財政結構優化。
圖1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影響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分析框架
Fig.1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impact of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atentiononlandfinancedependenc!

2研究設計
2.1研究區域概況
長江經濟帶是由上中下游九省二市構成的城市共同體,對于我國推進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長江經濟帶的面積超過200萬 km2 ,占全國面積的 21.4% ,擁有全國 40% 以上的人口和GDP,是中國最大的區域一體化經濟區。2023年長江經濟帶的GDP為58.4萬億元,上游4省(市)、中游3省、下游4省(市)占比分別為 24.2% 、 23.6% 和 52.2% ,呈現出明顯的區位差異。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和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通過因地制宜地探索生態產業化,不斷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然而,巨大的經濟績效和生態保護成效背后存在明顯的土地財政行為,形成了較高的土地財政依存度[,且上中下游表現出明顯的動態性、階段性和差異性[5。在“以地謀發展”的土地財政模式不可持續的新發展階段,探究長江經濟帶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分配變化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效應,明晰其區位異質性和資源異質性,對于我國推動財政結構優化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2研究方法
(1)全局莫蘭指數。全局莫蘭指數能準確反映整個研究區域的平均空間變化,廣泛運用于評估變量的空間自相關性[35],適用于本文的研究,其公式設定如下:

式(1)中: i 代表城市; j 代表 i 的相鄰城市; t 表示年份; Xit 和 Xjt 表示對應城市和年份的觀測值; Wij 為經濟嵌套矩陣;
;
;全局莫蘭指數 I 的取值范圍為 (-1,1),Igt;0 表示正相關,I=0 表示無相關, Ilt;0 表示負相關。
(2)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雙向固定效應模型能控制不可觀測的個體異質性和時間趨勢的影響,提高估計的準確性,能很好地滿足本文的研究需要,具體的模型設定如下[36]:
Yit=α+βXit+γControlsit+δi+μt+εit
式(2)中: Yit 表示被解釋變量(土地財政依存度); Xit 表示核心解釋變量(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Controlsi表示一系列控制變量; a 為常數項; β 和7為待估系數; δi 和 μt 分別表示城市和年份固定效應; εit 為隨機誤差項。
(3)空間計量經濟模型。空間溢出效應的理論分析指出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會弱化空間關聯地區的土地財政依存度,有必要應用空間計量經濟模型探究其空間溢出效應[37]。本文利用空間誤差模型、空間滯后模型和空間杜賓模型初步探究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空間效應,三類空間計量經濟模型的具體設置依次如下[38]:

式(3)—式(5中: c 為常數項; μi 和 λt 分別表示空間個體效應和時間效應; εit 為隨機誤差項; uit 是殘差向量; ω 是空間誤差相關系數; ρ 代表自回歸參數; θ 和φ 為相應的空間滯后項系數。空間誤差模型和空間滯后模型是空間杜賓模型的特例,后續將進行多項檢驗來確定合適的空間計量經濟模型[3]。
2.3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2.3.1 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為土地財政依存度。本文所指的土地財政依存度是土地出讓收入在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中的比例。一方面,土地財政依存度過高可能引發財政可持續性下降、房地產市場波動等一系列社會與經濟風險[;另一方面,若土地財政依存度過低,地方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財力支撐將受限[40],不利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鑒于廣義的土地財政難以準確統計和計算[10.14],本文使用狹義的土地財政概念,用土地出讓金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例來衡量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依存度[5,16.40]。
2.3.2核心解釋變量
核心解釋變量為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政府工作報告能夠反映一定時期內決策者的注意力分配情況[9],體現了地方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和重視程度[18]。借鑒已有研究的做法[18.23.41],本文利用文構財經文本數據平臺的中國政府文本數據庫測度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
第一,精準定義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明確環境關鍵詞的篩選準則。第二,參照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定義挑選種子詞。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關鍵參照,納入“環境保護”“環境改善”“生態文明”“污染防治”“公眾健康”“可持續發展”等種子詞。第三,借助文構財經文本數據平臺的深度學習相似詞板塊,挖掘上述種子詞的相似詞并按需進行調整與完善,反復執行該操作,直至種子詞及其相似詞趨近飽和狀態,進一步剔除非環保范疇的相似詞。第四,把握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定義,只留下語義相近且詞頻較高的關鍵詞,形成最終的關鍵詞詞表(表1)。第五,根據關鍵詞詞表量化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文構財經文本數據平臺的中國政府文本數據庫設有政府工作報告(地級行政區)與政府工作報告(省級行政區)兩大模塊,包含關鍵詞詞頻和總詞頻數據,通過計算長江經濟帶106個城市關鍵詞詞頻占總詞頻的比例量化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42]
2.3.3 控制變量
參考已有研究成果[10.14,16-17],本文選擇的控制變量如下:(1)經濟發展水平: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擁有更高的土地出讓價格和更豐富的財政收人來源,會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產生影響,本文利用標準化的人均GDP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2)經濟發展增速:高經濟增速往往伴隨著土地需求的增加,而近年來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用地需求減少,會影響土地財政依存度,本文選用GDP增速 (%) 表征經濟增速放緩[43-44]。(3)基礎設施水平: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提高土地要素價值并吸引資本投資,擴大土地出讓潛力,本文利用人均城市道路面積( im2/ 人)來量化基礎設施水平[4]。(4)對外開放程度:外來投資通常會增加工業、房地產開發等用地需求,推動土地價格上漲并增加土地出讓行為,本文用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占GDP的比值 (%) 表示對外開放程度[4]。(5)土地資源稟賦: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擁有更強的土地供給能力和土地開發潛力,會影響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行為,本文用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 im2/ 人)來衡量土地資源稟賦[45]。(6)土地出讓市場化:土地出讓市場機制越健全,地方政府越有可能從中獲益,本文選取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面積占土地供應總面積的比重(%) 作為土地出讓市場化的代理變量[46]
表1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關鍵詞詞表
Tab.1Keywords of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2.3.4數據來源
自2007年開始市縣級土地管理部門被要求在中國土地市場網公布所有的土地出讓數據[46],為避免該規定對地方政府土地出讓行為的影響,并考慮數據一致性和有效性,本文選取了2007一2021年長江經濟帶10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作為研究樣本,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中國土地市場網和文構財經文本數據平臺,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
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3實證結果與分析
3.1時空演變分析
圖2和圖3分別呈現了長江經濟帶106個地級市2007一2021年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和土地財政依存度的時空演變特征,兩者均表現出明顯的時空差異。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整體呈上升態勢,其均值從2007年的 0.49% 上升至2021年的 0.65% ,且在空間上呈不均衡分布,在中下游城市的年均增長率更高(圖2)。與此相反,土地財政依存度整體呈下降趨勢,其均值從2007年的 20.12% 下降至2021年的 12.50% ,且呈現出“下游低,中上游高”的非均衡空間分布特征,且從時間分布特征來看,中游城市的土地財政依存度下降幅度最大(圖3)。
3.2基準回歸分析
3.2.1 基準回歸結果
在實證分析之前,本文進行了方差膨脹因子檢驗,各變量的VIF值均小于5,表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進一步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驗證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凈影響效應,在此基礎上逐個加入控制變量,得到本文的基準回歸結果(表3)。列(1)為未加入控制變量時的模型估計結果,核心解釋變量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估計系數在 1% 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列(2)—列(7)展示了逐個加入控制變量后的估計結果,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負,表明樣本城市的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提高會對區域內土地財政依存度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在納入所有控制變量后(列(7)),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估計系數為-1.518,這說明在控制其他變量不變時,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每增加0.010,土地財政依存度平均減少0.015。這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動區域內的供地策略優化、用地方式調整、企業技術創新以及綠色金融支持[26-27,30-31],進而表現為土地財政依存度的減少,驗證了直接效應的理論分析。控制變量方面,經濟發展水平對土地財政依存度存在顯著的促進作用,一般來說,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其土地市場越活躍,土地財政對地方財政的貢獻度越高;而對外開放程度和經濟發展增速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產生了一定的負向影響,部分地區通過低價甚至免費供地的方式吸引外來投資以追求短期經濟增長的行為反而降低了地方財政中土地財政的比例。
圖22007一2021年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時空演變特征
Fig.2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of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atention from 2oo7 to 2021

注:該圖基于國家標準地圖網站下載的審圖號為GS(2016)1605的標準地圖制作的底圖無修改。下圖同。
圖32007—2021年土地財政依存度的時空演變特征
Fig.3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of land finance dependence from 2oo7 to 2021

表3基準回歸結果
Tab.3 Benchmarkregressionresults

注: *** 、**、*分別為在 1%.5%.10% 水平上顯著;括號內數字為聚類到城市層面的穩健標準誤。下表同。
表4穩健性檢驗結果
Tab.4Resultsofrobustnesstests

3.2.2 穩健性檢驗
在基準回歸中運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緩解了遺漏變量的可能影響[3,下面選擇更換解釋變量測度方法、滯后一期處理、更換回歸模型、排除異常值影響和剔除特殊樣本等方法進一步驗證基準回歸結果的可信性和穩健性。
(1)更換解釋變量測度方法。基準回歸中的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是根據關鍵詞詞表計算關鍵詞詞頻占比得到的,而通過關鍵詞句頻比例計算得到的值波動更大,能驗證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41]。因此,本文根據關鍵詞詞表重新計算關鍵詞句頻占總句頻的比例,得到新的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 LGEA′ )。表4列(1)的結果表明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在 1% 的統計水平下顯著降低土地財政依存度。
(2)滯后一期處理。一般來說,地方政府注意力重新配置存在一定的時間差,且考慮到環保政策效果的時滯性,有必要對解釋變量采取滯后一期處理以驗證其穩健性[18]。表4列(2)的結果顯示,滯后一期的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仍能在 5% 的顯著性水平下減少土地財政依存度。
(3)更換回歸模型。考慮到土地財政依存度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自相關性,當期的土地財政依存度可能會受到上一年度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動態影響[4。為避免因變量自相關性造成的估計偏誤,本文利用動態面板模型重新估計。表4列(3)的結果證明更換動態面板模型后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仍能在 1% 的顯著性水平下弱化土地財政依存度,且滯后一期的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回歸系數在 1% 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表明城市內的土地財政依存度的確會受到上一期的動態影響。
(4)排除異常值影響。考慮到部分原始數據存在少量的異常值,為避免異常值對基準回歸估計結果造成影響,本文對所有的連續數據采取了 1% 的縮尾處理。表4列(4)的檢驗結果表明,排除可能的異常值影響后基準回歸結果仍然穩健。
(5)剔除特殊樣本。考慮到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明顯的經濟優勢,本文剔除了上海市和重慶市兩個直轄市以及長江經濟帶9個省份的省會城市,再驗證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效應,檢驗結果如表4列(5)所示,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再次得到驗證。
3.3空間溢出效應分析
本文使用全局莫蘭指數判斷土地財政依存度的空間自相關性,檢驗結果顯示,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全局莫蘭指數均在 1% 的顯著性水平下為正,表明土地財政依存度存在明顯的正空間自相關性,可以利用空間計量模型探究其空間溢出效應。為控制模型設定偏誤帶來的估計誤差,本文采用多種檢驗方法確定最終的空間計量模型。表5報告的LM檢驗、LR檢驗和Hausman檢驗結果均支持選用雙向固定效應空間杜賓模型進行后續實證分析。為驗證估計結果的可比性與穩健性,表6報告了基準回歸模型及三種空間計量模型的估計結果。列(1)一列(4)的估計結果顯示,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存在統計學上的顯著負向影響。此外,列(4)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空間滯后項的估計系數支持了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負向空間溢出效應,這與理論分析結果保持一致。
表5檢驗結果Tab.5 Test results

表6空間溢出效應結果
Tab.6Spatial spillovereffectsresults

由于存在反饋循環效應[38],空間杜賓模型的總體估計系數不足以解釋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邊際影響。因此,本文利用偏微分法估計了空間分解效應(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總效應)。結果表明,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在 1% 的統計水平下對土地財政依存度表現出顯著負向的直接與間接效應(表7)。在研究期內,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總體呈上升趨勢,地方政府對環保議題遞增的注意力配置能在推動環保政策完善和環保執法行動的同時強化轄區內土地利用規劃、土地供應策略和產業準人政策的綠色導向,進而抑制“以地生財”的土地財政模式并通過培育和發展新興綠色產業獲得穩定的財政收入,降低土地財政依存度。受地理鄰近性和競爭性治理的影響,在地理位置上相近的地方政府傾向于在環境治理領域展開“逐頂競爭”,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驅動的環保行動和產業綠色轉型會在周邊地區引發要素競爭和策略性模仿,推動鄰近地方政府更多地關注環境議題,進而在環境保護、土地利用和產業支持等方面采取類似的政策措施,形成“爭優創先”的良性互動,弱化土地財政依存度,這也凸顯了地區間的良性競爭和互動在推動我國財政結構可持續轉型的巨大潛力。
3.4異質性分析
3.4.1 區位異質性
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部三大區域,區域內不同城市在經濟發展情況、產業發展狀況和自然資源稟賦情況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5,有必要將長江經濟帶分為上中下游探究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異質性影響。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效應在中、下游地區顯著為負,在下游的影響效應更強,但其在上游地區的影響并不顯著(表8)。這主要是由于下游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最高,中游和上游地區的產業基礎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這表明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取決于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當社會經濟發展較好時,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會增強;相反,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會減弱。
表7空間效應分解結果
Tab.7 Spatial effects decomposition results

表8異質性分析結果Tab.8 Heterogeneity analysisresults

3.4.2 資源異質性
資源型城市一般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附加值不高的問題,呈現出明顯的資源詛咒效應[47],將研究樣本劃分為資源型城市和非資源型城市展開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刻和透徹地理解異質性效應。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在非資源型城市中顯著為負,但在資源型城市中并不顯著,這也佐證了資源型城市存在的資源詛咒和路徑依賴。此外,資源型城市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上普遍落后于非資源型城市,這進一步表明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取決于社會經濟發展情況。
4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基于注意力分配理論構建了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影響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分析框架,以長江經濟帶為例實證分析了二者的直接效應和空間效應,研究結論如下:(1)2007一2021年,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整體呈上升態勢,中下游城市增長更快;土地財政依存度整體呈下降趨勢,且呈現出“下游低,中上游高”的非均衡空間特征。 (2)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提高能夠降低土地財政依存度,且在空間上存在競爭效應和擴散效應。 (3)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取決于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當社會經濟運行壓力較大時,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會減弱甚至不顯著。需要指出的是,在土地出讓收入快速上升階段,提高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為解決土地財政依存度過高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在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和轉型階段,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提高對土地財政依存度的影響可能會減弱甚至消失,進而通過培育新的財政來源促進地方財政結構可持續轉型。本文雖然從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的視角重新審視了環境保護對土地財政的影響,但協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需要因需而變、因時而異和因地制宜。
為穩妥有序促進地方財政轉型,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1)政府環保注意力的引導方向需要因需而變。一方面,中央政府可持續推進綠色政績考核、環保督察和土地約談等政策措施,引導地方政府持續關注環保議題和環境問題,保持適當的地方政府環保注意力。另一方面,可采取控增量、優存量、提質量的土地供應策略,重點優化土地供應結構,并通過出臺綠色產業支持政策、加強環境規制和環保投資等方式吸引綠色投資,以建立可持續的地方財政體系。(2)土地財政對財政轉型的支撐作用需要因時而異。在土地出讓收人快速上升時期,引導和加強相鄰城市之間的政府聯系和合作,形成良性競爭和互動,推動財政結構轉型。在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和轉型時期,需采取穩樓市一攬子政策激活房地產市場活力,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加速鄰近城市的可持續財政轉型。(3)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策略需要因地制宜。對于技術成熟、產業高度發達的下游地區,可重點推進數據和技術創新以及高附加值產業發展,實現對土地要素的有效替代;對于具有一定產業基礎、發展潛力大的中游地區,可立足自身基礎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區域內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一體化建設;對于經濟發展落后、土地市場潛力大的上游地區,可重點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質產業,帶動區域內經濟發展并激活土地市場活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劉守英,王志鋒,張維凡,等.“以地謀發展”模式的衰竭——基于門檻回歸模型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6):80-92,119.
[2]吳群,李永樂.財政分權、地方政府競爭與土地財政[J].財貿經濟,2010,37(7):51-59.
[3]劉佳,彭佳.土地約談抑制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嗎?——基于雙重差分法的實證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22,36(7):34 -42.
[4]FAN X, QIU S N, SUN Y K. Land finance dependence andurban land marketization in China: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choice of local governments on land transfer[J]. Land UsePolicy,2020, 99. doi: 10.1016/j.landusepol.2020.105023.
[5]CHEN D L,LI Y Y, ZHANG C Z, et al. Regional coordinateddevelopment policy as an instrument for alleviating landfinancedependency: evidence from theurban agglomerationdevelopment[J]. Land Use Policy,2024,143. doi: 10.1016/j.landusepol.2024.107182.
[6]李雪,趙曉霞,楊新房.土地財政推動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了嗎?[J].中國土地科學,2020,34(9):38-47.
[7]范子英.土地財政的根源:財政壓力還是投資沖動[J].中國工業經濟,2015(6):18-31.
[8]薛翠翠,馮廣京,張冰松.城鎮化建設資金規模及土地財政改革——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土地財政代償機制研究評述[J].中國土地科學,2013,27(11):90-96.
[9]唐鵬,周來友,石曉平.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中國1998-2010年的省際面板數據分析[J].資源科學,2014,36(7):1374-1381.
[10」辛沖沖,徐婷,周菲.被動之舉還是主動為之一基于縱向財政不平衡與地區競爭對土地財政依賴影響的再解釋[J].經濟學家,2021(4):30-40.
[11]曹廣忠,袁飛,陶然.土地財政、產業結構演變與稅收超常規增長—中國“稅收增長之謎\"的一個分析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07(12):13 -21.
[12]胡如梅,胡鴻偉,周天肖.重點任務驅動、財政增收激勵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J].中國土地科學,2023,37(10):40-48.
[13]NIU W,NIE T,CHEN X,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correctiveeffect of the urban growth boundary policy on land financedependence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2,19(8).doi: 10.3390/ijerph19084785.
[14]朱乾隆,鄒旭,石曉平.數字經濟發展能降低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嗎[J].當代財經,2024(7):45-58.
[15]徐鵬杰,吳書勝.房產稅能否緩解土地財政依賴?——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實證分析[J].經濟經緯,2020,37(2):169 - 176.
[16]盧新海,陳丹玲,匡兵.區域一體化加劇了土地財政依賴嗎?——以長江經濟帶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46-154,169-170.
[17」王健,彭山桂,李永樂,等.新預算法對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影響研究[J].財經論叢,2022(10):14-24.
[18]盧新海,陶向前,匡兵,等.環保考核、政府環境注意力與城市土地綠色利用效率[J].中國土地科學,2023,37(8): 104 -112.
[19]王印紅,李萌竹.地方政府生態環境治理注意力研究——基于30個省市政府工作報告(2006—2015)文本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27(2):28-35.
[20]王家峰.認真對待民主治理中的注意力——評《再思民主政治中的決策制定:注意力、選擇和公共政策》[J].公共行政評論,2013,6(5):144 - 154.
[21]SIMON H A. Designing organizations for an information-rich world[J].International Libraryof Critical Writings inEconomics,1996,70:187- 202.
[22]JONES B D,BAUMGARTNER FR.A model of choice forpublic policy[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and Theory,2005,15(3): 325-351.
[23]張坤鑫.地方政府注意力與環境政策執行力的倒U形關系研究[J].公共管理評論,2021,3(4):132-161.
[24]王瑤,張生玲.環境分權視角下“環保垂改”政策對城市經濟綠色轉型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4,34(8): 47 - 58.
[25]張坤鑫.地方政府環境注意力會影響碳排放嗎?——來自中國地級行政區的經驗證據[J].東岳論叢,2024,45(6): 134-141.
[26]周玉龍,劉玉海,宋悅.縱向監管、地方選擇性供地與產業結構綠色轉型[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24,44(2):1- 16.
[27]楊一鳴,吳群,王健.長三角地區地方政府差別化價格供地對工業綠色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全局和局部雙重視角[J].中國土地科學,2023,37(9):51-61.
[28]林堅,葉子君,楊紅.存量規劃時代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思考[J].中國土地科學,2019,33(9):1-8.
[29]張慧智,孫茹峰.政府環境注意力對區域低碳發展的影響研究——兼論中央環保約談的調節作用[J].宏觀經濟研究,2023(12):69-84.
[30]張慧智,孫茹峰.政府環境注意力如何影響區域綠色技術創新——基于政府治理視角的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40(7):12-22.
[31]俞嵐.綠色金融發展與創新研究[J].經濟問題,2016(1): 78-81.
[32]FANG G C, GAO Z Y, TIAN L X, et al.What drives urban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Spatial analysis based onnighttime light data[J].Applied Energy,2022,312.doi:10.1016/j.apenergy.2022.118772.
[33]薄文廣,徐瑋,王軍鋒.地方政府競爭與環境規制異質性:逐底競爭還是逐頂競爭?[J].中國軟科學,2018(11) :76-93.
[34]曹高航,周凌宇,王思琦.政府環境注意力對城鄉收入差距的空間效應影響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24(12):68 -83.
[35]BIVAND R,MUELLER WG,REDER M.Power calculationsfor global and local Moran's I[J].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amp;Data Analysis,2009,53(8): 2859-2872.
[36]劉詩源,林志帆,冷志鵬.稅收激勵提高企業創新水平了嗎?——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檢驗[J].經濟研究,2020,55(6):105-121.
[37]GRIFFITHD A. 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
AnselinL[J]. Economic Geography,1989,65(2):160 -
162.
[38]CHEN D L,LU X H,HU W B,et al. How urban sprawlinfluences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empirical researchin China by using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J].EcologicalIndicators,2021,131. doi: 10.1016/j.ecolind.2021.108113.
[39]ELHORST JP.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patial paneldata models[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2003,26(3):244- 268.
[40]郭珂.土地財政依賴、財政缺口與房價——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研究[J].經濟評論,2013,180(2):69-75.
[41]BAO R, LIU TL. How does government atention materinair pollution control? Evidence from government annualreports[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22,185. doi: 10.1016/j.resconrec.2022.106435.
[42]胡楠,薛付婧,王昊楠.管理者短視主義影響企業長期投資嗎?——基于文本分析和機器學習[J].管理世界,2021,37(5):139-156,11.
[43]陳彥斌,姚一旻.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原因、挑戰與對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2,26(5):76-87.
[44]羅長遠,劉子琦,宋弘.經濟增速放緩對國民心理健康的影響——來自中國家戶層面的證據[J].經濟學(季刊),2023,23(2):604-621.
[45]牟燕,錢忠好.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一定會推高城市一級土地市場化水平嗎?——基于2003—2015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檢驗[J].中國土地科學,2018,32(10):8-13,35.
[46]周琳,,范建雙,虞曉芬.政府間競爭影響城市土地市場化水平的雙邊效應研究:基于財政競爭和引資競爭的不同作用[J].中國土地科學,2019,33(5):60-68.
[47]邵帥,范美婷,楊莉莉.資源產業依賴如何影響經濟發展效率?——有條件資源詛咒假說的檢驗及解釋[J].管理世界,2013,29(2):32-63.
Impact of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Attention on Land Finance Dependence: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AO Xiangqian, PU Jinfang, CAI Dawei, YAN Jinm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Oo872, 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sof this studyare toadopttheattentionalocationtheoryandutilize the paneldatafromlO6 cities in the YangtzeRiverEconomic Beltfrom2Oo7 to 2O21,to explore the impactof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atention on their dependence on land finance and to provide insights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Global Moran's Iindex,bidirectional fixed efects model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1)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attentionand land finance dependence show overallupward and downward trends,respectively,demonstrating an uneven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patern.2)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atention exerts astatisticall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onland finance dependence,andthis relationship remains robust under a series of tests.Moreover,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attention can reduce land finance dependence in neighboring areas through spatial spilover effects.3)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attentionand land finance dependenceis significant in the middle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in non-resource-based cities,but not significant inthe upper reaches or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onclusion,an increase in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atention can afect land finance dependence,although this relationship is shaped by the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and natural resource endowm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gh-qualitydevelopment,itis necessary to appropriately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atentioninalignmentwithlocal needs,allwingland finance tosupport fiscal transformationacrossdiferentdevelopment stages.This approach will enablethe formulation of region-specific strategies for cordinated development,thereby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evolution of local public finance.
Key words: local government environment attention; land finance dependence; spatial spillover efects;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本文責編:張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