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567.1+9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5.06.010
文章編號:1002-204X(2025)06-0052-07
A Study on Standard Development of Lycium Barbarum Industry
Duan Linyuan,Dai Guoli,He Jun, Zhang Xiyan* (Instituteof WolfberryScience,Ningxia Academyof Agriculture andForestrySciences,Yinchuan,Ningxia750002)
Abstract A comparative studyand analysisare conducted fromaspects such as thenumber,clasification,release time,and formulation institutionsof theexisting Lycium Barbarum standards,toidentifytheshortcomingsinthe developmentof theexisting Lycium Barbarum industry standardsandputforward suggestions,therebyfacilitating he promotionand improvement of the Lycium Barbarum industrydevelopmentbythe Lycium Barbarum standards. KeyWords Lycium Barbarum;Local standard; Standard system
枸杞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藥食同源植物,在我國栽培面積達12.2萬 hm2 ,已發展成為寧夏乃至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林產業。根據《中國枸杞產業藍皮書(2024版)》統計,2023年,寧夏枸杞種植面積為2.17萬 hm2(32.5 萬畝),綜合產值達290億元,開發前景廣闊。隨著市場對綠色高質量枸杞產品需求的提升,以數據形式反映現代枸杞產業在標準方面的發展情況和對枸杞產業的促進作用,并以此為基礎助力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分必要[-2]。
枸杞標準的建立是伴隨枸杞產業的不斷發展逐步完善的。截至2024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枸杞產業現已形成覆蓋枸杞品種選育、育苗、建園、滴灌與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監測與防治、整形修剪技術、采摘及制干工藝、產品深加工等全生產環節多要素復合積聚的標準體系,有力促進了枸杞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現有枸杞標準發展狀況
截至2024年12月,現有涉枸杞育、產、銷類標準為229項(表1),涵蓋枸杞生產全環節,其中枸杞品種選育類標準7項,枸杞育苗類標準13項,枸杞建園生產標準4項,枸杞水肥一體化類標準8項,枸杞病蟲害監測標準32項,采摘及制干標準5項,枸杞產品深加工標準115項,其他綜合類標準45項(圖1)。
從標準制定主體看,寧夏地區133項(品種選育1項,枸杞育苗5項,建園2項,水肥一體化5項,病蟲害監測22項,采摘與制干1項,產品深加工71項,綜合類26項),占現有標準的 58% ;國家/行業/團體標準30項(品種選育2項,水肥一體化1項目,病蟲害監測4項,采摘與制干1項,產品深加工19項,綜合類3項),占現有標準的 13% ;青海省23項(枸杞育苗2項,建園2項,病蟲害監測1項,采摘與制干2項,產品深加工10項,綜合類6項),占現有標準的 10% ;新疆地區16項(品種選育2項,枸杞育苗1項,水肥一體化1項,病蟲害監測4項,采摘與制干1項,產品深加工3項,綜合類4項),占現有標準的 7% ;甘肅省10項(品種選育2項,枸杞育苗1項,病蟲害監測1項,產品深加工3項,綜合類3項),占現有標準的 4% ;內蒙古地區6項(枸杞育苗2項,水肥一體化1項,產品深加工2項,綜合類1項),占現有標準的 3% ;廣東省3項(產品深加工3項),占現有標準的 1% ;北京市2項(產品深加工2項),占現有標準的 1% ;河北、河南、陜西、黑龍江、廣西、福建省(區)各1項,共占現有標準的 3% 。可見,寧夏地區在枸杞育、產、銷全環節標準制定方面仍然保持較大優勢,特別是在枸杞產品深加工團體標準方面,寧夏優勢明顯。
表1枸杞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從標準制定時間看,2010年以前(包括2010年)制定枸杞標準19項;2011—2015年,制定枸杞標準28項;2016—2020年,制定枸杞標準64項;2021—2024年,分別制定枸杞標準18、26、35、39項(圖2)。可見,枸杞產業發展受政策和市場雙重影響,受《再造寧夏枸杞產業發展新優勢規劃(2016一2020年)》政策影響,寧夏地區枸杞標準在2017年(枸杞育苗)和2019年(產品深加工)增長明顯。“十四五\"以來,隨著品種和技術的更新,枸杞標準制定進一步增長,有力推動了寧夏地區枸杞行業的標準化生產進程。
圖1枸杞生產各環節現有標準數量

圖2 現有枸杞標準制定發布時間變化

2 現有枸杞標準存在的問題
一是各生產環節標準分布參差不齊,密度不均。現有標準集中分布在病蟲害監測與防治及產品深加工環節,品種選育、建園、采收及制干方面標準偏少,整形修剪環節標準的缺失,要素的不均衡發展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整體效應的發揮。特別是寧夏作為枸杞品種選育的優勢地區,在該環節尚未出現\"寧\"字號相關標準,亟待加強。二是部分標準執行時間過長,難以適應變化了的市場要求,從而制約產業發展。三是各環節標準同質化現象突出,不利于生產實踐的高效執行,從而降低該類標準的實用度。四是地方標準較多,國家、行業標準較少,各自為政的結果制約了枸杞產業的整體發展。
3對枸杞標準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是加強各生產環節標準體系建設,豐富各生產環節各層級標準,構建各環節立體化標準體系,力求最大程度發揮整體效應;二是主管單位應適時制(修)訂或委托行業機構及時搜集整理最新研究成果,增加各環節標準的時效性;三是重點突出,整體把控。根據實踐需要,將各生產環節標準“化繁為簡”,以推動標準的落地實行;四是適時將現有標準升級為國家標準,以更好地推進枸杞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著“貼近前沿,高效實踐”的原則,從枸杞生產全業態出發,基于現有標準基礎,充分考慮現實基礎和研究前沿,從品種選育、育苗、建園、滴灌與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監測與防治、整形修剪技術、采摘及制干工藝、產品深加工7個環節集成枸杞標準化生產體系,經行業專家充分討論,形成《枸杞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集成研究》草案。
參考文獻:
[1]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枸杞產業藍皮書(2024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24.
[2]王香瑜.寧夏枸杞地方標準研究分析].中國標準化,2021,(1):180-183.
責任編輯:李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