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04X(2025)06-0012-05
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5.06.003
Yield Comparison and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Evaluation of New Excellent Spring WheatLines in Ningxia Irrigation Area
Ge Yuping',Liu Jing',Li Hongxia2,Zhang Shuangxi2,Fan Ming2* (1.Ningxia Seed Farm,Helan,Ningxia 7502OO; 2.Crops Institute,Ningxia Academy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Yinchuan,Ningxia 750002)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outnew spring wheat varieties that areearly-maturing,high-yielding,high-quality and highlyresistantforcultivation intheirigationareas ofNingxia,eightnewspring wheatvarieties (lines)bredinrecent years were selected as materials and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An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 wereconductedon the trait indicatorssuchasmaturityperiod,stress resistanceand highyieldof the newly bred materials,and theyieldandcomprehensive traitsof diferent materials were evaluated.Theresultsshowed that 15MJ424and Yong O85had the characteristicsof early maturityand high yield.NY2014Y60 and15MJ8887 had highyieldpotential.Compared withthecontrolNingchunNo.4,theyieldoftheabovefour materialswasallincreased by more than 5% ,and they had good stressresistanceand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traits.It is recommend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gional trial in the Ningxia irrigation area.
Key Words Ningxia irrigation area; Spring wheat; New strain; Yield; Trait evaluation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我國西北部,日照充足,光熱資源豐富,是我國適宜小麥種植的區域之一。寧夏引黃灌區是我國春小麥的優勢產區,是西北春麥區的主要高產區之一,其生產的小麥面粉品質優良,享譽國內。多年來,寧夏所育成的春小麥品種在西北地區已有盛名,具有適應性廣、豐產性好、抗逆性強等特點2。近年來,隨著種植業結構優化調整,春小麥種植面積在恢復性增加,糧食總產的增加必然依靠提高單產來實現,這就使得選育廣適、高產、優質、早熟、抗逆性強的小麥新品種顯得尤為重要4。尤其在引黃灌區,為了形成合理的作物種植結構,生產上通過麥后復種提高耕地復種指數和產出率。為了滿足麥后復種對早熟春小麥新品種的需求,對小麥育種家在早熟品種選育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研究以寧夏灌區新選育春小麥品系為研究材料,采用比較試驗,對參試材料生長發育特性、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抗逆性等綜合性狀進行評價,以明確在寧夏引黃灌區的生態環境下不同參試材料生長發育特性和產量情況,為新選育春小麥材料的審定推廣提供有力依據;同時通過對新育成品種(系)的適應性、抗逆性等性狀進行評價,從中篩選和鑒定出高產、穩產、優質、抗逆、適應性廣的小麥新品種(系),為寧夏小麥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品種保障。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于2022年在新優品種展示示范園區 (38°60′N,106°40′E) 內進行,土質為灌淤土,土壤肥沃,地力均勻,灌排便利。試驗前 0~ 20cm 土層pH值為8.36,有機質為 12.9g?kg-1 ,全氮含量為 0.86g?kg-1 ,全磷含量為 1.11g?kg-1 ,全鉀含量為23.7g?kg-1 ,水解性氮含量為 28.4mg?kg-1 ,速效磷含量為 22.5mg?kg-1 ,速效鉀含量為 96.7mg?kg-1 。前茬作物為白菜。
1.2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寧夏小麥育種單位近年來選育的春小麥新品系,分別為15MJ424、永085、永380、SM-17、DN-646、15MJ8887、NY2014Y60、15ZM804,對照品種為寧春4號(CK)。
1.3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種材料為1個小區,小區長 10m ,寬 10m ,小區面積為 100m2 ,每個材料重復3次,試驗四周種植保護行。2月22日結合整地施基肥,施磷酸二銨 300kg?hm-2 復合肥 150kg?hm-2 、硫酸鉀 75kg?hm-2°2 月26日采用條播機播種,行寬 15cm 播量為 375kg?hm-2°3 月26日芽期旱追肥 150kg?hm-2 4月26日噴施24,D-丁酯 750mL?hm-2 進行化學除草。試驗采用渠水漫灌,共灌水3次。4月27日灌頭水,追施尿素 75kg?hm-2,5 月14日第二次灌水,6月3日第三次灌水。全生育期做好小麥田間病蟲草害防治工作,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同大田。
1.4 調查項目
1.4.1 生育時期調查
從播種開始,記錄小麥出苗期、三葉期、分藥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開花期、灌漿期、成熟期等各個生育時期。
1.4.2 抗逆性指標調查
在小麥不同生育期測定莖蘗動態;4月17日田間調查小麥受倒春寒凍害情況;在小麥灌漿后期測定不同品種(系)田間倒伏面積和程度;田間調查植株白粉病、條銹病發病等級,調查參照侍梅等、杜志敏等的記載方法;收獲期調查穗發芽、落粒性及熟相等抗逆性指標,參照牛瑜琦等、楊志坤等的調查方法。
1.4.3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測定
成熟期各處理選取 1.0m2 樣方調查其穗數,并在各小區中隨機選取30株植株帶回室內考種,測定其株高、穗長、殼色、穗型、穗粒數、千粒重;選取不少于50粒目測籽粒顏色、籽粒飽滿度、粒質,隨機取200粒測定黑胚率,自測分類標準參照國家西北春小麥水地組區試品種調查方法。每小區全部收獲后脫粒測產,產量取3次重復的平均值。
1.5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Excel2017和IBM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品種(系)生育時期及莖藥比較
由表1可知,各參試材料出苗期為3月23—25日,相差 1~2d 其中:15ZM804出苗期最早,為3月23日;SM-17和DN-646出苗期最晚,為3月25日;其余材料出苗期均為3月24日,與對照寧春4號出苗期相同。各參數材料抽穗期調查表明,15MJ424抽穗最早,為5月21日,較對照寧春4號抽穗期早4d;SM-17和DN-646抽穗最晚為5月26日;抽穗最早和最晚相差5d 各參試材料依次在7月4一11日成熟,成熟期最早的和最晚的相差7d;15MJ424、永085、永380、SM-17、DN-646較寧春4號早熟,15MJ8887和NY2014Y60與寧春4號同期成熟,15ZM804較寧春4號晚熟4d。各參試材料全生育期為103~111d,最短的和最長的相差8d,其中較寧春4號生育期短的有5個材料,長的有1個材料,相同的有2個材料。15ZM804最高總莖數最低,但其有效分蘗率最高,為 90.0% ,較有效分率最低的對照品種寧春4號高 26.5% 。
2.2不同品種(系)抗逆性性狀調查
由表2看出,不同參試材料在抗凍害、抗倒伏狀況、抗銹病、抗穗發芽、落粒性、熟相等方面沒有差別,發生級數一樣,均未出現穗發芽、倒伏、銹病等情況。一方面,說明近年來選育的春小麥新品系在熟期、抗倒伏性、抗銹病、抗穗發芽等性狀上與當年氣候環境因素有關[10-11];另一方面也說明此品系較對照品種寧春4號在部分性狀上差異不大。小麥白粉病在寧夏引黃灌區發病相對較晚,但對小麥產量影響較大,一定程度上可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經調查,不同材料白粉病在田間發生情況有一定差別,其中15MJ424、永380、DN-646田間發病級別為3級,表現為中感白粉病,發病較其他品種均高1個等級,且發病普遍率較其他品種高5%~15% ;其他品種表現為中抗白粉病。
表1不同品種(系)生育時期及莖藥調查

表2不同品種(系)田間植株抗病及抗逆性

2.3 不同品種(系)植株農藝性狀比較
由表3可知,參試材料的穗形、殼色及芒均相同,粒色均為紅色且粒質均為硬質。除15MJ424和15MJ8887籽粒飽滿度為飽滿外,其余材料均為較飽滿。各參試品種株高介于 85.6~100.2cm 之間;DN-646株高最高,為 100.2cm ,較株高最低的對照品種寧春4號高 14.6cm ;其余品種株高相差不大。籽粒黑胚率可直觀地反映籽粒外觀特征,不同參試材料籽粒黑胚率不同;其中:15ZM804黑胚率最高,為 16% ,較對照寧春4號高 10% ;黑胚率最低的是15MJ8887,為 2% ,較對照寧春4號低 4% ;黑胚率最高的和最低的材料相差 14% 。
2.4不同品種(系)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比較
由表4可知,永085產量最高,為 9 487.5kg?hm-2 較對照增產 12.6% ,居第一位;15MJ424和NY2014Y60產量均為 9 076.5kg?hm-2 ,較對照增產 7.7% ,并列居第二位;15MJ8887產量為 8871.0kg?hm-2 ,較對照增產 5.3% ,居第三位;永380、15ZM804、SM-17較對照增產 1.6%~3.7% ;DN-646產量最低,較對照寧春4號減產6.9% ,居第九位。方差分析表明,排在前4位的各品種間產量差異不顯著,永085、15MJ424和NY2014Y60與對照寧春4號產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其余材料和對照產量差異均不顯著。
小麥產量的高低與其產量構成因素和自身農藝性狀有著密切的關系[12-14]。對參試材料的產量構成因素進行分析(表4),收獲穗數最高的是永085和NY2014Y60,均為648萬穗·hm-2 ,較對照多54萬穗·hm-2 ;其次是15MJ424、15ZM804和SM-17為645萬穗·hm-2 ,較對照多51萬穗·hm-2 ;15MJ8887和DN-646收獲穗數都低于對照,其中DN-646收獲穗數最低,較對照少45萬穗·hm-2 ,其穗粒數和千粒重也最低,千粒重為39.0g. 較對照低
,致使其產量最低;雖然15MJ8887穗數少,但其穗粒數最高,為36.3粒,較對照多4粒,其千粒重排序為第五,從而其產量居第三位。各參數品種(系)每穗粒數除DN-646為29.1粒外,其余都在32粒以上;NY2014Y60千粒重最高為 49.1g ,較對照高 5.1g ,每穗粒數為32.3粒,與對照相同。結果表明,新品系15MJ8887、15MJ424、15ZM804、永085、NY2014Y60和SM-17在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等產量構成因素方面較對照寧春4號都有所提高。
表3不同品種(系)植株農藝性狀

注:表中同列數據肩標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差異顯著( (Plt;0.05)
3結論
參試材料在寧夏引黃灌區生態氣候條件下均能正常成熟,且熟相較好,其中15MJ424、永085、永380、SM-17、DN-646較寧春4號早熟,15MJ8887和NY2014Y60與寧春4號同期成熟;參試材料抗逆性較好,其中:15MJ424、永380、DN-646表現中感白粉病,其他材料表現為中抗白粉病;由于2022年降水較少,田間未見銹病發生,參試材料均表現免疫,且植株均未發生倒伏。從不同品種(系)農藝性狀、產量和產量構成因素等方面綜合分析,永085產量居第一位,15MJ424和NY2014Y60并列第二位,15MJ8887居第三位,且較寧春4號(CK)增產均在 5% 以上,其他品系增產幅度均低于 5% 。通過試驗調查結果可知,參試材料均適宜在寧夏引黃灌區種植,根據具體表現及寧夏引黃灌區種植業結構調整對品種的需求,15MJ424、永085具備早熟和高產特性,可作為麥后復種小麥品種,NY2014Y60、15MJ8887具備高產特性,熟期與寧春4號相當,可作為高產潛力品種加以利用,以上4份材料具有較好的豐產性、抗病性和適應性,其田間綜合性狀表現好,建議參加寧夏灌區春小麥區域試驗,同時擴大示范種植面積。
參考文獻:
[1]魏亦勤,張雙喜,李紅霞,等.寧夏小麥產業發展現狀與建議[J].寧夏農林科技,2019,60(9):6-8,20.
[2]黃爍,何玲,邢倩倩.春小麥新品種比較試驗[].農村科技,2020(4):14-16.
[3]樊明,張雙喜,李紅霞,等.不同春小麥在寧夏引黃灌區生長發育特性研究D].寧夏農林科技,2017,58(8):1-3.
[4]哈東興,朱志明,劉春光,等.寧夏引黃灌區不同春小麥品種產量和品種的比較研究[.西藏農業科技,2023,45(1):19-21.
[5]李紅霞,張雙喜,樊明,等.早熟高產春小麥新品種寧春61號選育[J].寧夏農林科技,2022,63(7):17-19.
[6]侍梅,黃繼兵,顧佩雯,等.寧夏優質春小麥品種(系)白粉病抗性的初步鑒定[J].寧夏農林科技,2015,56(9):38-40.
[7]杜志敏,范春捆,康振生,等.西藏青稞和小麥品種的條銹病抗性鑒定[J].麥類作物學報,2023,43(5):576-581.
[8]牛瑜琦,唐朝暉,逯成芳,等.國家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小麥品種區域試驗結果分析[]:山西農業科學,2017,45(6):873-876.
[9] 楊志坤,王少安,楊向虎.臨滄小麥品種區域試驗研究農業科技通訊,2018(8):83-86.
[10]李威,李紅霞,樊明,等.不同生態區優質抗逆春小麥品種(系)廣適性鑒定與評價].寧夏農林科技,2022,63(8):5-11,16.
[11]朱玫,裴自友,溫輝芹,等.國審小麥新品種農藝性狀、品質與抗病性分析[].山西農業科學,2017,45(4):491-497,504.
[12]樊明,張雙喜,李紅霞,等.春小麥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相關及通徑分析[].寧夏農林科技,2017,58(7):5-7.
[13]佟漢文,黃榮華,劉易科,等.小麥新品種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相關及通徑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08,47(7):758-760.
[14]樊明,沈強云,魏亦勤,等.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對春小麥新品種選育的綜合評價[].寧夏農林科技,2021,62(4):1-4.
責任編輯:達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