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化體驗與消費打卡:流量社會中的城市漫步

2025-09-03 00:00:00徐煒梁和陽
城市觀察 2025年4期

【中圖分類號】C912.81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25.04.01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引言

城市漫步(Citywalk)原指在城市中行走或漫游的休閑活動,它可以是個人無目的的自由行走,也可以是有主題的深度探索,近年來還通常指一群志同道合的漫步者自發或在專業領隊的帶領下,按照設定的路線和主題,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深度體驗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風貌??偟膩碚f,城市漫步這一休閑活動已非簡單的街頭閑逛或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而往往強調漫步者對城市的深度理解,以及以最真切的體驗方式來探索與感知城市空間與生活趣味。比如,尋找特定的歷史遺跡,認識城市的山川河流,或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與生活方式。

慢節奏與低成本的城市漫步已成為中國年輕人的主要休閑方式,在社交媒體與現實生活中同樣享有廣泛的關注度。以小紅書平臺為例,關于“Citywalk”的話題涵蓋中國各大城市,有近40億次瀏覽量??梢哉f,城市漫步是年輕人對城市生活更“詩意地棲居”,是對城市文明更負責任的探索,也是對生活美學更合乎本性的復歸。與此同時,與城市漫步相關的網紅消費打卡,既能不斷挖掘“城市寶藏”,也是促進城市綜合消費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

城市漫步的內涵和形式在流量社會得到不斷豐富。在“注意力經濟”主導下,能夠帶來曝光度的事件既是流量增長點,也可能是經濟發展潛在的增長點。流量不僅影響了市場供需、消費偏好,而且重塑了社會結構與權力關系。打造“流量城市”已經成為城市宣傳的常見做法[2。在流量社會中,城市漫步逐漸與城市消費緊密結合,兼具文化探索與消費打卡的內涵[3],成為商家與文旅部門合作的新焦點。

城市漫步作為一種年輕人找回生活主體性的實踐,具有多面性。一方面,它是年輕人探索城市空間[4、體驗城市歷史文化5]、建立與恢復城市地方認同的方式;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僅僅是年輕人的一次消費打卡。有學者指出,這帶來了城市漫步中文化實踐的符號化、商品化問題7。然而,在人文經濟學的框架下,文化與消費絕非對立。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流量社會中,城市漫步如何通過文化體驗與經濟維度的結合,影響青年的在地化參與,以及這種參與將如何進一步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具體而言,本文將聚焦討論以下核心問題:首先,流量社會中,城市漫步的空間形態與文化屬性發生了何種變化?其次,流量社會背景下,如何理解城市漫步中的人文面向與經濟維度?最后,從人文經濟學視角出發,城市漫步如何實現文化體驗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平衡,從而構建可持續發展模式?

一、文獻綜述

(一)城市漫步的演變與研究脈絡

本雅明對波德萊爾筆下游蕩者(Flaneur)的解讀一般被認為是城市漫步研究的源頭。波德萊爾在《現代生活的畫家》中描繪了19世紀巴黎街頭的游蕩者,他們以“旁觀者”身份在城市中漫無自的地行走,既是資本主義城市的“消費者”,也是工業化和商品化社會的隱性批判者[8]。本雅明在《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中將波德萊爾筆下的游蕩者與現代性、商品拜物教相聯系,認為游蕩者通過漫步揭示了城市空間的異化本質9。20世紀30年代,中國也出現了具有現代意味的城市漫步實踐。在“新感覺派”作家的記錄中,隨著現代城市空間的興起與發展,以都市青年為主要參與者的街頭漫步是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體現[10]。21世紀初,以廣州和上海為代表的城市出現了由本地居民自發組織的步行探索活動,如廣州“街坊情\"開展的街頭巷尾尋味活動,通過引導參與者深入城市肌理探尋地道美食,不僅豐富了城市漫步的形式,更深刻體現了對地方飲食文化的深度挖掘與活化傳承。近年來,以年輕群體為主體的城市漫步活動蔚然成風,這種新型城市實踐通過空間游走、影像記錄、地標打卡和場景消費等形式,不僅重新定義了城市“附近”的探索方式,更在過程中逐漸演變為融合文化體驗與消費實踐的雙重社會現象。

“城市”是漫步的空間背景,而“漫步”是探索城市的形式。一般而言,“城市漫步\"指在城市空間中以步行為主要實踐方式,強調通過身體感官與行走節奏,建立人與環境的互動,進而實現對城市空間歷史文化的探索,獲得具身的空間體驗[11。從規模來看,城市漫步分為個體參與和集體參與。前者側重于個人主體性的發揮,在時間安排上更為靈活;而后者具有一定的組織性,常與“微旅游”、公益活動、社會學習等相結合。

圍繞城市漫步展開的研究大致有兩種思路。第一種聚焦漫步主體一一年輕人,討論城市漫步對年輕人的意義與價值。作為一種青年亞文化[12],城市漫步不僅是青年對抗生活加速、找回生活節奏與體驗生活美學的實踐方式[13-14],還是青年人與城市\"附近\"建立聯結的方式。在空間探索與漫步體驗的基礎上,城市漫步成為促成地方依賴、強化地方認同與增進地方依戀的人地關系實踐[15]。第二種聚焦媒介使用與城市漫步之間的關聯。媒介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漫步場所空間可見度的提升,促進城市漫步從線上的媒介流量熱點轉化為線下的具身參與[6]。但與此同時,媒介使用在城市景觀的生產上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網紅化和消費淺層化的現象,這使得城市漫步中的路線與空間成為流量角逐下的“景觀\"[17]。

在上述研究中,可以發現年輕人與媒介流量已經成為當前城市漫步中不可忽視的要素。參與城市漫步的年輕人不僅有多元的文化體驗需求,還通過多元文化體驗重構城市空間意義,更借助媒介傳播機制參與流量話題的生產與擴散,進而影響城市消費格局和地方經濟發展。這表明,對城市漫步的解讀必須同時考慮文化探索與消費打卡兩大面向。在流量社會的背景下,媒介使用既構成城市漫步的基本語境,也成為推動流量經濟的重要機制。值得注意的是,媒介介入并非簡單的二元對立,它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可能出現的過度商業化對人文內涵的侵蝕。基于此,本文從人文經濟學視角出發,討論城市漫步的文化體驗內涵與消費打卡經濟兩大面向,不僅有利于揭示流量社會中城市漫步的完整圖景,還有助于思考城市漫步與城市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聯,為城市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二)流量社會背景下的城市漫步

在互聯網時代,流量是一種具有關注度的媒介信息,往往具有較高的話題討論度和現實關注度。在數字媒體和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流量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日益緊密,以信息、資本和熱度等為代表的社會資源和流動受到流量分配的影響。在此意義上,當前社會可以理解為“流量社會”。

流量社會最重要的特征是信息與消費的聯系日益緊密。一方面,流量具有變現能力,其背后的數據價值集中體現為商業價值。通常而言,具有一定關注度的文化事象具備轉化為注意力經濟的條件,文化活動背后的價值理念與文化意義所產生的吸引力在平臺和商家的運作下能夠轉化為流量熱度。以“網紅經濟”“直播經濟”為代表的注意力經濟是流量商業化與消費化的表現。另一方面,消費氛圍的營造、消費內涵的豐富與消費過程的完成都需要借助流量運作。在互聯網社會中,流量熱度意味著可視化程度高。相較于傳統營銷推廣模式,基于流量熱度的新型傳播方式具有顯著優勢。它既能以較低成本實現廣泛傳播,又能快速獲取高強度的社會關注。在當前商業實踐中,借助流量話題引導消費轉化已較為普遍。

在流量社會的語境下,城市漫步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社會關注度。一些火熱的、特色的城市漫步路線逐漸與城市文旅結合,成為城市文化體驗的名片。如小紅書平臺上火熱的武漢城區漫步路線,已經成為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重點推出的旅游路線。此外,人們對城市漫步的了解、參與也日益與流量平臺密不可分。從數據來看,超過一半的漫步者通過自媒體為代表的流量平臺接觸城市漫步[18]。數據顯示,城市漫步已經成為年度最流行的旅游趨勢之一,與城市漫步相關的筆記發布同比增長 676%[19]

在流量社會中,城市漫步的內涵與形式也不斷豐富,表現為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與經濟價值的創意開發。在流量生產邏輯的影響下[20],流量社會特別關注“話題\"的制造與生產。對話題的關注在個人層面表現為對“人設”的注重[21],城市發展層面則表現為文旅品牌的塑造[22],將具有關注度的文化事象推為流量IP(IntellectualProperty),賦予其消費場景與消費內涵。城市漫步活動不僅與年輕人的群體特征和文化身份緊密結合,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城市文旅品牌的形成[23],促進城市文化體驗[24]。同時,在流量平臺的宣傳推介與消費引導下,通過挖掘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色,城市漫步能夠將線上的流量轉化為線下的人流量和消費額,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對城市發展而言,流量社會的運作邏輯與人文經濟學的內涵并不沖突。人文經濟學主張傳統和現代、經濟和文化之間的有機結合[25],強調經濟發展和文化理念間的和諧。在一些成功的城市流量IP案例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是其成功的重要經驗[2。這些案例既注重對本地歷史文化的挖掘,又能夠把握流量的經濟價值,將“注意力\"轉化為消費增長點與消費業態創新的活力??傮w而言,以文化需求為內里、流量宣傳為抓手、消費引導為外衣的基本運行模式是流量城市發展的常見邏輯,在推動城市經濟業態創新、促進城市空間完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意義上,分析與思考流量社會中的城市漫步時,應當從漫步背后的城市文化內涵與漫步帶來的消費打卡兩方面人手。

二、城市探索與文化體驗:城市漫步的人文面向

當文化具象化為可感可知的文化體驗時,其意義與價值才更容易被認識與發現。如果將以行走為基礎的空間探索視作城市漫步的文化基底,那么地方認同的增強、亞文化內涵的培育以及綠色低碳理念的融入,則共同構成了城市漫步內涵不斷深化與拓展的顯著特征。

(一)城市漫步中的地方認同

段義孚指出,當空間獲得參與和界定時,才能夠成為地方[27]。在城市生活中,地方認同是人們在生活空間基礎之上所衍生出的認同感與歸屬感[28],主要包括認知和情感等重要維度[29],可從淺層地方認同與深度地方認同兩個層面理解。

淺層地方認同集中表現為對城市地理空間、風土人情以及歷史文化的認知與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城市漫步的火熱與人們重新審視“附近\"[30]有關。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逐漸加快,城市面積與城市建筑的規模也隨之擴大。散落在城市街巷中的建筑遺跡、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逐漸被忽視。與此同時,在城鄉流動中,城市居民的數量逐年上升,城市中的“異鄉人\"并不少見。在此社會語境下,城市漫步已演變為一種多維度的城市認知實踐。對本地居民而言,它是重新發現城市歷史文脈、深化地方認同的文化探索;對外來者而言,它是快速融人城市生活、建立空間認知的重要社會化途徑。如2010年前后“廣州街坊情\"所發起的城市步行活動,以尋找老廣味道與探索城市文化為重要特征。在街頭巷尾的漫步中,“尋味”與“追憶”是常見主題,這體現了本地居民對生活空間背后文化體驗的自主性探索,同時也吸引外來人口的參與,這是加深城市地方認知的重要方式。截至目前,絕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幾條特色的漫步路線。

在增進城市認知的基礎上,漫步也帶來了對城市的深度地方認同與歸屬??臻g上人與人、物的邂逅與互動是城市活力的表現,在漫步空間中,通過身體在場,漫步者有機會與城市居民進行交流與互動,這是建立人地聯系與人際關系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此意義上,城市漫步可以理解為將城市空間轉變為生活空間的步行實踐,通過日常生活實踐的滲透和情感記憶的沉積,轉化為對城市的深度認同。以西安順城巷的漫步實踐為例,通過城墻根下的日常行走,不同時代的漫步者在磚瓦肌理間建立起對古城“墻一巷\"共生美學的深度認同①。深度地方認同的另一層面表現為城市居民主人翁意識的培養與能動性社會實踐的激發。當漫步者發自內心對城市產生認同后,漫步便不僅是一種步行實踐,還能夠轉化為城市空間完善的力量。以“啄木鳥”城市管理小程序為例,漫步者在漫步過程中如遇停車無序、占道經營等市容亂象,能夠及時通過拍照進行反饋②。

(二)城市漫步的亞文化內涵

在當代青年亞文化的框架下,城市漫步已突破其物理位移的本質屬性,演變為一種復合型的文化實踐,成為當前年輕人的身份標識、生活節奏反思與文化喜好的表達。

城市漫步作為一種復合型都市實踐,整合了空間審美、健康管理與時尚消費等多重文化維度。以小紅書為例,話題標簽“亂逛才是i人的歸屬\"③,獲得了顯著的流量關注,這種現象實質上是將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人格類型指標這一心理學概念符號化地植入城市漫步話語體系,進而建構起內向型人格(“i人”)的群體身份認同。在具體實踐中,漫步者光顧具有文藝特質的街角咖啡館、體驗地方特色美食、精心搭配服飾與配飾、利用智能穿戴設備記錄運動數據,等等。這些實踐行為共同構成了一個包含時尚表達、健康監測與個性化消費的完整行為譜系。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漫步的文化意義建構機制不僅體現在空間路線的規劃設計上,更通過衣著風格、飲食選擇等微觀日常實踐得以具象化呈現。

在效率至上的都市生活中,城市漫步也是年輕人對城市快生活節奏的反思與調整。漫步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決定何時出發、何時停留、何時改變路線。這種對時間和節奏的掌控能力與主體性,使漫步成為現代人對都市生活異化狀態的一種溫和抵抗。在信息爆炸的數字化時代,漫步的價值不僅在于把漫步者從虛擬世界中抽離,使其獲得現實生活世界的沉浸感,還在于提醒漫步者親身體驗的重要性與日常生活的豐富性,而這是互聯網無法提供的。因此,某種程度上,城市漫步是一種自我修復的實踐,通過歸還主體對時間和感官的掌控權,幫助年輕人在高速運轉的都市齒輪中放慢生活節奏。

在身份表達之外,城市漫步的亞文化內涵還表現為城市街頭文化的發掘與呈現。在流量社會中,城市原有的工業遺存、舊時街巷與文化街區得到曝光,受到人們關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將城市漫步的文化屬性搬入線上空間,在制造流量的同時,既吸引了文化體驗參與的受眾,又為城市街頭文化的活態呈現和動態保存提供了契機。

(三)城市漫步的綠色低碳內涵

在可持續發展和低碳生活方式的框架下,城市漫步還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集中表現為其綠色低碳的文化內涵。

首先,城市漫步作為低碳出行方式,其生態意涵被重新定義并量化呈現。例如,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發布的三條低碳主題路線,將低碳旅游理念與低碳實踐區的建設成果相結合,受到年輕人的歡迎與響應③。尤其在數字化工具的支撐下,日常漫步的環保價值被直觀轉化。

以喜鹿鹿小程序中的“綠色必跑\"項目為例,通過手機記錄步數和里程,系統可自動計算對應的碳減排量,將其累計為個人碳積分,這些積分可兌換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公益產品③。這種量化機制讓原本不起眼的步行行為,成為可感知、可積累的綠色貢獻,強化了個體對低碳生活的參與感。

其次,在一些有組織的漫步中,關注城市生態環境逐漸成為重要內容。如在考察城市河流的定期步行活動中,“參與者沿穿城而過的河流漫步,觀察水體的生態狀況、記錄污染現象、探討歷史變遷\"②。沿河道的漫步實踐能夠轉化為親近城市河流水文與環境保護的行動,河流中隱秘的排污點能夠通過12369熱線電話及時被反饋。在此過程中,漫步者不僅是行人,更是城市生態的觀察者與守護者。

最后,城市漫步孕育了綠色生活方式的普及,形成從個體到集體的良性循環。作為日常性環保行動,它通過低碳出行、生態探索等方式,讓環保理念逐步融入生活,成為培育居民環保意識的創新載體[31。在數字化傳播助力下,這些實踐獲得更廣泛的社會擴散,推動城市漫步從個體行為升格為具有示范意義的公共環保行動,最終形成“個體低碳實踐一數字平臺傳播一集體效仿響應”的可持續循環。

三、消費打卡與城市發展:城市漫步的經濟維度

隨著新媒體平臺的發展和流量時代的來臨,城市漫步的熱度持續上升。在流量變現的驅動下,城市漫步中的文化體驗與消費打卡緊密結合,開始進入商家與文旅部門的視野。其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三方面:流量效應催生了濃厚的消費氛圍,漫步消費與創意文化產業深度聯動,而消費打卡行為也進一步推動了城市文化價值與經濟活力的內涵式提升。

(一)流量效應下消費氛圍的營造

在流量經濟的運作邏輯下,城市漫步已演變為兼具空間實踐與經濟價值的社會活動。流量本身所產生的“流量效應”,能有效促進商品營銷[32],其作用機制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推動了城市漫步參與主體的整合,促進流量的生產與再生產;二是通過流量的篩選作用,突出漫步路線的消費與娛樂屬性,將其納入城市消費空間。這種以流量為曝光點、以城市漫步為載體、調動多元主體參與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漫步中的經濟潛力,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與消費業態創新。

首先,作為流量載體,城市漫步通過話題熱度形成注意力經濟效應,吸引并整合與城市漫步有關的參與主體,這是消費氛圍塑造背后的重要推動力量。某種程度上,城市漫步的火熱與以小紅書為代表的流量生產平臺的發展有關。作為流量平臺,小紅書算法的高可見性、互動的自主性為流量的傳播提供便利[33]。2018年前后,隨著小紅書平臺定位的轉變,“標記我的生活”成為其口號,“展示生活方式”成為平臺打造的核心。此后,城市漫步的筆記開始以年輕人展示自我生活方式的形式,通過算法推薦與精準搜索,不斷獲得流量熱度。在流量效應下,商家與文旅部門緊隨其后。旅游公司圍繞城市漫步重新設計旅游路線、錨定消費群體;路線空間內的商家則關注年輕人在漫步中的消費需求;文旅部門對漫步中城市空間的歷史文化價值進行發掘與宣傳,彰顯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

其次,流量篩選機制對漫步路線進行價值重構,強化消費空間的可見性,使漫步路徑自然融入城市消費網絡。流量遵循“優勝劣汰\"的法則,會篩選出具有關注量和推薦度的漫步路線,這些路線本身就是城市消費空間的組成部分。在眾多城市漫步路線中,有兩類路線尤為突出。第一類以文化和旅游局推薦的城市漫游線路為代表,從官方視角推介城市漫游該如何“行走”。以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為例,不僅在公眾號上開設了“城市漫游計劃”專欄,圍繞季節差異全年推介漫游路線,還圍繞武漢市的歷史文化特色,推出《武漢城市漫游計劃》電子書,為游客提供漫游指南。第二類以小紅書平臺上高關注量與點贊量的流量路線為代表。這些路線不僅具有清晰的游覽指南,對沿線的風土人情進行介紹,還標記“必吃榜”“必去打卡的店”“出片的機位”等關鍵詞。這些關鍵詞的出現,與商家的營銷有關。路線經驗帖評論區中的鏈接與留言直接指向推薦商家與消費服務。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是官方推介的漫游路線,還是流量篩選出的城市漫步筆記,這些路線指南并非僅僅引導漫步者“如何走\"以獲得漫步體驗,更為重要的是在漫步的同時如何引導消費需求,以產生實際的經濟收益。

(二)流量營銷中創意產業的聯動

在流量平臺的話題討論中,城市漫步已經成為年輕人休閑娛樂的“微旅游”。而在“微旅游\"之外,城市漫步的文化體驗逐漸成為一種場景消費形式,與創意文化產業和審美消費等緊密結合?!叭宋娘L光”“美食探店”“景點\"“穿搭”“接地氣生活”“攝影”等是漫步中火熱的主題,是年輕人亞文化與生活美學的具體表達,也是漫步路線中商業價值挖掘與產業開發的重點。從漫步路線的宣傳來看,平臺通過“出片圣地”“必去打卡”“網紅美食”“最佳取景”“明星同款”等具有強烈引流效應的標簽體系,系統性地建構高流量漫步路線。這種標簽化運作不僅為城市漫步注人了消費主義的文化符號,更催生出以“打卡一分享一引流”為閉環的新型空間經濟形態。在空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我在XX很想你”打卡標識,不僅成為拍照取景的背景物,還與消費領域產生聯名效應。這種標識常見于奶茶、咖啡以及文創產品等物品中,成為提振消費的創新聯名形式。從與城市漫步相關的服務產業來看,圍繞漫步需求衍生出追求生活美學的消費形式,如城市漫步中“OOTD(今日穿搭)\"引領穿衣時尚與服裝消費,“Citywalk如何出片\"產生了專業的商業服務與拍攝團隊。簡言之,流量社會不僅賦予城市漫步消費打卡的形式,還將年輕人的文化品位與審美觀念融入漫步過程,以“打卡經濟”與“聯名營銷”推動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

同時,年輕人的亞文化與社交需求也被整合進城市漫步的消費形式中。在城市漫步的熱度之下,“Citywalk是i人的獨屬”“找搭子\"等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搭子社交”是年輕人重要的社交形式,注重精準陪伴[34]。流量營銷不僅促進了城市漫步“搭子”的結成,還為“搭子\"社交提供線下探索的機會、場所與活動類型。相較于獨自漫步,有“搭子\"陪同不僅可以增添漫步過程的樂趣,分攤消費項目中的經濟費用,還可享受多元的商品服務與漫步體驗。

(三)漫步流量與城市內涵式發展

從漫步者的視角來看,城市漫步可視為一種感知評價體系,通過漫步感受的反饋,促進對城市歷史文化的關注,推進城市空間完善與城市發展,實現城市文化挖掘、城市經濟發展與城市形象維護的有機統一。2024年11月,第四屆碳達峰碳中和國際實踐大會發布了喜鹿鹿Ci-Walk 指數,該指數用于評價城市中各種\"City-walk\"路線的綜合質量,包含6項指標:安全程度、環境衛生程度、行走舒適度、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出片程度[35]。CiWalk指數的發布表明,城市漫步與城市發展之間具有重要的關聯。城市漫步在優化城市空間、挖掘城市文化軟實力、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以及提升數字時代城市文化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是城市生態價值與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載體,CiWalk指數將其納入評價,正體現出對這種價值的重視。事實上,城市漫步路線的推介常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為核心思路,許多視頻博主走進城市街巷,既為漫步者理解城市內涵提供了參考,也借助短視頻平臺引發了“打卡\"熱潮,進一步放大了城市文化的影響力。多地以歷史文化空間為核心的漫步路線,被地方政府視為重要的旅游和文化資源,其合理開發利用能夠有效帶動文旅消費,為城市經濟發展注人新動力。如在蘇州平江歷史街區的漫步路線中,將非遺歷史文化保護與蘇式景觀等人文與自然元素納人路線空間設計,實現城市旅游業與城市文化傳播的協同發展。

城市的視覺傳播力是城市品牌構建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常體現為具有地方標識性的建筑景觀與空間設計。從城市規劃者的視角來看,對城市地標的修繕與城市歷史文化空間的保護是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有效方式。不論是在武漢的江漢路步行街、福州的三坊七巷,還是在成都的春熙路與長沙的太平老街,城市空間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地方特色在流量曝光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展現,逐漸成為城市的歷史文化名片,亦構成數字時代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文化軟實力。

(四)對流量社會中城市漫步的反思

盡管在流量的推動下,城市漫步促進了消費業態的創新、創意產業的聯動以及城市空間的優化,但仍需警惕流量經濟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城市空間中的文化體驗與城市漫步中的流量經濟遵循著不同的邏輯。前者以文化保育與傳承為核心,后者則以經濟收益與流量變現為導向。這種差異意味著,在融合文化體驗與消費打卡的城市漫步實踐中,可能會出現人與人、人與空間、本地文化與外來消費之間的張力。因此,在城市漫步的規劃與實施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以下方面。

第一,緩和流量效應下商業化運作與本地文化之間的張力。隨著商業資本的人駐,城市漫步的消費與打卡屬性逐漸增強,這為能否守護城市歷史文化的底色帶來一定的挑戰。流量效應、商業化運營與資本邏輯落腳于經濟價值的挖掘而非城市文化的保護,這使得在商業與流量營銷的過程中,本地文化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過度開發與破壞。同時,商業化運營具有一套成熟體系,資本與商業的力量很容易將城市漫步路線打造為千篇一律的“工業復制品\"[36,喪失城市文化的獨特性。在當前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商業化是難以抗拒的趨勢,地方政府需要尤其注意商業化運作模式對本地文化的沖蝕,在路線空間的商業化運作中盡可能保護城市地方文化,守護地方特色。

第二,重視流量熱度下外來漫步者對本地居民生活的影響。本地居民對城市歷史文化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流量熱度的帶動下,隨著漫步消費者的涌入,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間與生活布局發生改變。如被譽為“半城煙火半城仙\"的泉州,曾被認為是城市漫步的理想地。但在流量熱度的影響下,外來資本、商家與游客涌入,當地生活環境與文化生態受到一定影響,常出現“節假日人滿為患”的景象。本地居民的生活基礎設施與公共空間受到影響,西街中的本地商戶數量減少,旅游帶來的連鎖店增多,城市的“煙火氣\"逐漸淡化。這不僅引發對城市煙火氣的懷念,還造成了漫步體驗中現實與預期之間的落差。在流量與消費時代,“如何保持城市的煙火氣”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這關系到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

第三,解決流量營銷下有限的空間容量與人流上升之間的矛盾。在絕大部分城市漫步的路線中,歷史文化古跡是漫步中常見的停駐與打卡點。由于歷史原因,這些文化古跡的空間布局較難改變,在設計之初并沒有考慮較多的人流量。而在流量社會中,流量的傳播、人流的集聚速度要遠遠快于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此外,人流聚集容易產生噪聲與環境污染,這不僅超出了環境承載能力,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在流量營銷的背景下,如何合理疏導城市漫步中的人流量,完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城市文化體驗環境,是守護城市漫步文化內涵的必經之路。

結語

隨著新媒介技術向城市生活領域的擴展,城市空間的價值類型與治理范式在流量的影響下發生了改變[37]。對城市漫步的考察,不能忽視流量社會這個重要的時代背景。在流量社會,城市漫步成為文化傳播與場景消費的重要媒介,其文化體驗與消費打卡的兩大面向聯系日益緊密。在人文經濟學視角下,城市漫步的人文面向與經濟屬性能夠實現共存。一方面,其文化探索的意義體現在通過對城市歷史脈絡、地方記憶與空間文化的再發現,強化城市身份認同,并融合當前休閑、社交、亞文化與審美時尚等消費文化內涵,實現文化價值再生產;另一方面,城市漫步逐漸融入流量經濟邏輯,通過消費“打卡\"行為轉化為文旅消費、城市消費業態創新、城市創意產業增長的新動能。

在推進城市漫步文化體驗與消費打卡面向的深度結合的過程中,需要警惕流量所帶來的破壞性力量。這種破壞性不僅可能導致文化體驗的表層化與城市空間的過度商業化,還可能加劇地方文化的同質化和城市公共性的弱化。因此,應構建兼顧文化保育、經濟效益與公共利益的治理機制,以實現城市漫步的可持續發展。

在城市化發展的早期階段,城市發展往往遵循“外延擴張\"的法則,即通過土地開發、新區建設、道路拓寬等方式追求規模增長。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化,當前城市正逐步轉向“內涵提升\"的發展模式,強調存量優化、功能混合、人文關懷與生態韌性[38]。在“內涵提升\"的城市發展中,城市漫步是對效率優先和快節奏生活的反思,逐漸關注生活品質與城市空間規劃背后的人文內涵。當城市漫步從個體行為升華為集體共識時,不僅影響出行方式變革,還可以成為推動城市發展范式轉型的重要力量。這意味著在推動城市漫步背后產業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其在生活方式轉變與城市轉型升級背后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江華、謝曉琳:《從流量平臺化到流量社會化網絡社會空間秩序的生產與變遷邏輯》[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3期,第122-130頁。

[2]羅昕:《短視頻時代流量城市的營銷與治理》[J],《人民論壇》2023年第12期,第106-109頁。

[3]王炎龍:《當代年輕人為何排斥熱度營銷》[J],《人民論壇》2022年第15期,第76-79頁。

[4]黃雨晴、張璨:《行走與自我療愈:地理心理學視閾中當代青年“城市漫步”現象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24年第9期,第57-65頁。

[5]唐克揚:《漫步長安:數字人文時代歷史城市的復原與想象》[J],《裝飾》2025年第2期,第26-36頁。

[6]朱翰墨、冷婧:《城市漫步:城市青年休閑活動與生活方式的新拓展》[J],《中國青年研究》2024年第8期,第69-75頁。

[7]梁雨琪:《城市Citywalk文化的符號消費及反思》[J],《東南傳播》2024年第7期,第90-93頁。

[8]夏爾·波德萊爾:《現代生活的畫家》[M],郭宏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

[9]瓦爾特·本雅明:《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M],張旭東、魏文生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

[10]張娟:《三四十年代上?,F代市民小說中的\"都市漫游者\"敘事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第132-136頁。

[11]馬梅、聶珂欣、陽書玉:《腳下也有\"詩與遠方”:City-Walk 對城市空間的再生產與人城關系建構》[J],《新聞與寫作》2025年第2期,第58-71頁。

[12]李鑫鑫:《青年城市漫游的亞文化范式:現實圖景、生成邏輯與價值旨趣》[J],《當代青年研究》2025年第1期,第25-38頁。

[13]孫志鵬、孫藝航:《當代青年城市漫游現象的現實圖景、時代成因與多維功能》[J],《思想理論教育》2024年第5期,第106-111頁。

[14]曹國東、毛璃涵:《流動的“靈韻”:當代青年的城市漫游與生活共同體建構》[J],《中國青年研究》2024年第6期,第85-92頁。

[15]凡婷婷:《具身實踐、認同循環與依“媒\"相聚:作為再造青年地方感實踐的Citywalk》[J],《傳媒觀察》2024年第7期,第78-87頁。

[16]張昊臣:《位置媒介與城市場所:從技術制圖到城中漫步》[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0年第2期,第175-181頁。

[17]金方廷:《網紅街區的縉紳化:媒介時代城市景觀的形塑與生產》[J],《中國圖書評論》2024年第8期,第8-20頁。

[18]《年輕人選擇Citywalk的消費心理及消費趨勢洞察》[DB/OL],2023年 10月9 日,htps://zhuanlan.zhihu.com/p/660107224,訪問日期:2025年5月31日。

[19]《小紅書發布2023年度旅行趨勢報告》[DB/OL],2024年1月8日,htps://www.bbtnews.com.cn/2024/0108/500496.shtml,訪問日期:2025年5月31日。

[20]胡泳、年欣:《自由與馴化:流量、算法與資本控制下的短視頻創作》[J],《社會科學戰線》2022年第6期,第144-165頁。

[21]黃雪姣:《從papi醬說起——淺析自媒體網紅流量變現》[J],《新媒體研究》2017年第7期,第102-105頁。[22]曹冬松、方雷:《數字時代的“網紅城市”:生成形態、流量效應與治理轉型——基于典型城市的案例考察》[J],《電子政務》2025年第1期,第52-64頁。

[23]范紅、何佳雨:《社交媒體視域下的城市品牌共建模式——以淄博燒烤網紅事件為例》[J],《新聞愛好者》2023年第10期,第38-41頁。

[24]陳俊峰、曾泉海:《短視頻時代流量城市情感治理的實踐模式與過程機制——以淄博、哈爾濱與天水為例》[J],《學習與實踐》2024年第12期,第119-131頁。

[25]任平、李揚、戰炤磊、王俊:《人文經濟學:高質量發展的人文密碼(筆談)》[J],《探索與爭鳴》2023年第9期,第144-158頁。

[26]華誠:《打造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流量IP——以“新江蘇”傳媒的創新實踐為例》[J],《傳媒觀察》2024年第S2期,第74-77頁。

[27]段義孚:《空間與地方》[M],王志標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

[28] Andrew Davis,“Experiential Places or Places of Expe-rience? Place Identity and Place Attachment as Mecha-nisms for Creating Festival Environment\"[J], Tourism Man-agement,2016,55: 49-61.

[29]戴旭俊、劉愛利:《地方認同的內涵維度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19年第5期,第662-674頁。

[30]項飆、康嵐:《“重建附近”:年輕人如何從現實中獲得力量?——人類學家項飆訪談(上)》[J],《當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5期,第1-9頁。

[31]《保護生態環境,他們“義\"起來、更精彩》[DB/OL],2025年2月2日,https://dgepb.dg.gov.cn/xcjy/hjjyjd/con-tent/post_4336982.html,訪問日期:2025年5月31日。[32] Thomas H. Davenport and John C. Beck,The AttentionEconomy: Understanding the New Currency of Business

[M],Boston:Harvard BusinessSchool Press,2001.

[33]別君華、曾鈺婷:《算法想象的平臺參與及情感網絡——基于“小紅書”的用戶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24年第2期,第15-23頁。

[34]栗蕊蕊、王淼:《Z世代大學生網絡社交:行為特征與引導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24年第7期,第107-111頁。

[35]《綠色低碳發展,彰顯大國擔當!第四屆碳達峰碳中和國際實踐大會成功舉行》[DB/OL],2024年11月9日,https://news.qq.com/rain/a/20241109A085DT00,訪問日期:2025年4月9日。

[36]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品》[M],王才勇譯,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

[37]呂凱、周慶華、魏廣玉、李云:《網紅空間的內涵辨析與生產機制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25年第4期,第12-21頁。

[38]李曉江、仇保興、葉嘉安等:《大變局下的中國城市發展戰略路徑(上)》[J],《城市觀察》2025年第1期,第31-62頁。

注釋:

① 關于順城巷的更多介紹,可參考鏈接:http://www.cnwest.c0m/tszx/a/2025/05/08/23101187.html。

② “啄木鳥”是佛山市禪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打造的城市管理小程序,可以為城市居民反饋街道亂象情況提供便捷渠道。目前,“啄木鳥”的成功經驗與操作思路已經在其他城市(如重慶、上海、杭州等)得到推廣。

③ “i”是英文“Introverted”的簡寫,“i人”指性格內向的人。

④ 邁爾斯一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又稱“麥布二氏心理類型量表”,由美國心理學家凱瑟琳·庫克·布里格斯與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所創構。量表依據榮格的類型理論,將人區分為內傾型(Introverted)與外傾型(Extraverted)兩大維度,并根據實感(Sensing)與直覺(Intuitive)、思考(Thinking)與情感(Feeling)、判斷(Judg-ing)與感知(prospecting)等差異,具體區分出16種人格類型。MBTI是青年人中火熱的文化符號,在自我探索、社交活動、商業聯名與網絡話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應用性。

⑤ 參見《上海發布3條低碳主題游覽線路》,鏈接:https://www.shanghai.gov.cn/nw4411/20240516/5095ac95c80c405496252347efa28d74.html。

⑥ 與“綠色必跑”項目相似的還有支付寶運動中的“行走捐\"和騰訊公益發起的“公益捐步”。

⑦ 具體可參考樂水行的活動介紹,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QWO9VVr3aUuFNBUXFHTuLA。

作者簡介:徐煒,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和陽,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盧小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免费|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国产视频你懂得|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免费a级毛片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看|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一级毛片a女人刺激视频免费| 日韩专区第一页|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无码aaa视频|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www|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的|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久久无码av三级|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另类综合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找国产毛片看|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看国产毛片|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精品国产网站|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自拍中文字幕|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aⅴ|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久久九九热视频|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va|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欧美成一级|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中文纯内无码H|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中国精品自拍|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2020极品精品国产|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亚洲免费黄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