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奇怪的情緒忽然從心底涌出,一遍遍翻搜鄉土殘留于味蕾的記憶,尤其是喜歡吃的那些美食養成的味覺習慣,總是令人念念不忘。直至今天,我才明白那是家鄉的美食綁架了我們的身體記憶。
其實,這種記憶藏著世人對時間的態度,而美食在入口后散發出的那種悠長的回味,也是時間的回味。“羊肉”就是利用鑲嵌在時間里的那一瞬間,用食物形狀告訴了世界真相,讓我們擁有、共享。
《說文》中講道:“羊,祥也。”《周禮·夏官·羊人》記載:“羊人掌羊性,凡祭祀,飾羔?!毖蛟诠艜r是重要的祭祀食品,被賦予吉祥的象征。《本草綱目》中也說,羊肉是大補之物,能比人參、黃芪。正因如此,人類食用羊肉歷史悠久,也逐漸成為一種文化基因滲透到人們的精神世界中。
羊肉有山羊肉、綿羊肉和野羊肉之分,我國北方和南方在飲食習慣上也存在很大差異。北方人口味重,南方人偏清淡。這也導致了其做法上的差別。在北方,尤其是草原地區,食材資源豐富,羊的個頭大,膻味小,一年四季,羊肉管夠,都傾向于原汁原味的粗放式做法。而南方人呢,看中的是食之既能御寒,又可補身,它既是食材,又是藥材,對虛虧體質有治療和補益的效果,常在秋冬季食用。作為冬令補品,人們習慣于帶皮吃,做法精細,佐料和配料也極為豐富,比如白切羊肉。
白切羊肉在江蘇海安,乃至江海平原極為普遍。無論是城鎮中的大酒店,還是小巷里的小飯館,以及百姓家中的宴席,白切羊肉是必備的一道招牌菜。逢年過節,此菜更是少不了。
我是海安人,白切羊肉當然吃得多。只要我一有雅興,便會叫上幾個朋友,去羊肉館美美吃上一頓。去羊肉館吃羊肉,從民國至今,海安有兩個好去處,一個是丁所,一個是曲塘,方向正好相背。丁所羊肉說起來,可追溯到唐開元年間,各地商販逐“吳鹽甲天下”之利到海邊挑私鹽,饑餓的時候便殺濱海草田中的山羊,放在水里清煮,漸漸演變成獨具風格的丁所羊肉。當然,曲塘羊肉也有100多年的歷史,如今已成為曲塘鎮餐飲文化的一張特色名片而名揚國內外。其實,兩地的羊肉區別并不大,不是吃家,一般難以辨別。吃客的味蕾是鑒別食物最靈敏的檢測儀。我住在海安,因去曲塘方便,我的選項是去曲塘。再一個原因,當走在曲塘大街上,滿眼都是羊肉館,什么韓寶余羊肉館、吳連喜羊肉館、西橋羊肉館……那“羊肉味”溢滿世界的香氣,把路人熏醉了,口水直往肚子里咽。即便囊中羞澀,也得扭過頭來,朝館里看看,吸上兩口,沾沾“羊氣”,也算是對味蕾的一次滿足吧。而我呢,此情此景正如我愿,必然會釋放出浪漫的詩情古意,那種覓食的欲望更加強烈,不進館子都不行了。
剛剛坐下,因為我們是常客,老板知道我們想吃什么。不一會兒,典雅的青花盤盛著精細刀工切成的干片羊肉,層層疊疊,紋理分明;蓋頭是生姜絲、蒜白,有時還添有香菜,于是,赭紅、鵝黃與乳白、青翠組成了一幅絕妙的靜物圖。
而這幅“靜物圖”什么時候開始食用是有講究的。通常情況下,主人必須等食客清賞后,添上醬油、小磨麻油等佐料,食客方可使用。但這個時間段是可變的,可長也可短,如果食客是第一次來海安吃羊肉,那他們觀賞的時間會長些。當然,這也是“羊”老板所期待的。
那為什么海安的羊肉會這么時髦呢?
為了弄清羊肉制作的秘方,三年前冬季的某日,我走進了現場,目睹了“羊”師傅的精湛技藝。
曲塘羊肉以口感細膩、肉質鮮嫩、沒有膻味而名揚天下。食材上,選自本地優質山羊,而這種山羊,在平時吃的是青草、紅薯藤以及小麥和玉米秸稈。在冬春枯草季節,則以玉米、大麥、大豆、麩皮、餅粕等為補充,這樣喂養出來的山羊,膻味淡、肉質嫩、肥瘦適合、綠色健康是它們共同的特征。
但凡開羊肉館的人都知道:材好,還要手藝好。
宰殺后的羊殼要分成塊,用清水浸泡24小時,中間需要更換4次水。入鍋前將羊肉洗凈,在開水中汆一下,以除去羊肉中殘余的血水。換上清水后,羊肉下鍋,依次放入裝在袋里扎有小孔的白蘿卜、紅棗、桔子皮、少許核桃仁和料酒。這些輔材在水中會釋放出各自的味道,隨之融合發生奇妙的反應,既能除去羊肉自身的膻味,又能催生出羊肉原本的清香。
這時,“羊”師傅開口了:“為了推陳出新,滿足各類人的口味,我反復試驗,在煨煮羊肉時,若同時加入茉莉花茶和山楂,那口味真叫頂呱呱,讓人百吃不厭?!?/p>
這一點我堅信無疑。因此,茉莉花茶和山楂的加入又是手藝人讓羊肉食之無膻味的點睛之筆。
大家都知道,茉莉花茶中的茉莉花素、茶氨酸和茶多酚可以分解羊肉中的癸酸和乙酸所發出的揮發性膻味,加之羊肉性溫,茉莉花屬性寒,兩者相得益彰,使羊肉趨于溫和,從而適合更多人食用。
山楂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酶和山楂酸,脂肪酶可以促進脂肪分解,山楂可以提高蛋白質分解酶的活性,而肉類的主要成分正是蛋白質和脂肪。因此,加入山楂不但可以縮短熟爛羊肉的時間,還能減少羊肉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可謂一舉兩得。
我聽后,點點頭,原來如此。但就在此刻,只見“羊”師傅上前一步,揭開鍋蓋,用大火燒煮,讓各類輔助食材和香味迅速融入到羊肉中。幾十分鐘后,他撈出半熟的羊肉,此時的羊肉已經沒有了一絲膻味。再換上清水,將整塊老姜拍松、一把香蔥打結放入,蓋上鍋蓋,大火燒開后改用文火燉燜。不過,此時的火候決定著羊肉的口感,若時間太短,羊肉的香味會被膻味所掩蓋,肉質僵硬,且難以咀嚼;若時間過長,又會導致羊肉松散,爛而無香,嚼之無味。
須臾,我突然聽到:“好了,可以起鍋了?!?/p>
我本想打破砂鍋問到底——“怎樣才能知道羊肉最佳口感的時間?”我想了想,還是別問了,“羊”師傅又沒有主動告訴我,這里面肯定隱藏著秘密和說法。
其實,他們也很不容易。為了“口感最佳的那一刻”,他們不知要經過多少次摸索與試驗。不摸索,就得不到發展;不發展,傳承將難以為繼。
接著,他用熟練細膩的刀法將羊肉與羊骨分離,羊肉放到一旁自然冷卻,而羊骨則還于鍋中煨湯,一時間氤氳騰騰,濃郁的香味正源源不斷地從店里涌出,在街頭巷尾彌漫著,誘惑得讓人欲罷不能。
當今,海安羊肉更牛了,其做法也是五花八門。除了最有名的白切羊肉,還有羊眼悶蛋、酥脆羊耳、醬汁羊蹄、孜然羊排、糖醋羊肝、水晶羊腦、羊肉餛飩等,以及烤全羊,每一道美食似乎都在挑逗著味蕾,給予人們極大的享受。
還是那句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一道名菜被叫響,毫無疑問,這個地方必定令人矚目。
(作者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海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