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此后又多次作出深刻闡述,成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為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多措并舉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效穩住經濟基本盤,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這為我們科學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作為習近平經濟思想中具有原創性、標識性的概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了戰略性、理論性、實踐性的有機統一。從戰略上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著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是一項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從理論上看,構建新發展格局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經濟循環、社會再生產等理論分析框架,在科學回答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時代之問中,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從實踐上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能夠指導我們如何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如何在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中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如何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等,為我國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提供了科學路徑。
深刻領會、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原創性概念標識性概念的理論內涵、創新貢獻和實踐要求,有利于我們提高政治意識、增強戰略思維、提升專業能力、做好經濟工作,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