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過程中要輕車簡從,簡化公務接待,不給基層增加負擔。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23年4月3日)

不管到哪里考察調研,習近平都輕車簡從,嚴格根據接待標準辦伙食,并按照有關規定繳納費用。曾經的同事回憶:“他只吃簡單的工作餐,從不大吃大喝,從不給地方增加負擔。”
2002年4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到壽寧縣調研。當年,正是在他的關心下,通往壽寧縣城的沙土路全部被改造成柏油路。聽說習近平要來,當地干部特別高興,張羅著把晚餐搞得豐盛些。
習近平得知后,明確提出不能鋪張,就吃當地農家菜。晚飯時,縣里領導不好意思地說:“沒啥好東西,就是這些土貨。”但習近平表示:“簡單點好!這壽寧的‘地瓜扣’就很好吃嘛!”
“簡單點好”,短短4個字,道出了眾多基層干部的心聲。一般來講,上級領導檢查調研,基層不敢簡化怠慢,往往要留人吃飯,有的還會送紀念品、土特產。結果呢?領導左右為難,基層煩不勝煩。
怎么剎住公務接待的不正之風?關鍵就在“前三排”以上率下,一級做給一級看。
到浙江工作后,習近平要求改進和規范公務接待,不得搞層層陪同,推行自助餐或便餐、快餐。他自己帶頭吃自助餐:“以后其他領導都要這樣解決吃飯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是作風的轉變,不僅能改變吃喝之風,同時也節省出時間多跑幾個點。”
有一次,習近平去金華調研,回程路上問陪同人員:“我到浙江這么久,到下面考察調研這么多次,從沒有拿過底下一包茶葉,也沒拿過別的任何東西,你們大家有沒有拿?”大家說,您作為省委書記帶頭不拿,下面的風氣也好起來,別人也就不送了。
簡簡單單、干干凈凈、清清爽爽,這樣的公務接待,領導干部不會因“飯”而累,基層也不會因“局”而苦、因“局”而疲。
(資料來源:《習近平在福建》《習近平在浙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