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是江蘇共建園區考核的冠軍。”蘇宿工業園區負責人對記者介紹。常鹽工業園區負責人則說:“我們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居省級創新試點園區首位。”
這兩個工業園區,都是江蘇南北城市的共建園區,各展所長,攜手發展。
“南北共建園區”作為江蘇“南北合作”的重要抓手,不僅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協同共進,更創造了諸多令人矚目的發展成果——宿遷近些年人均GDP增幅在江蘇排名第一;常鹽工業園區成為常州和鹽城兩地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
“南北共建園區”是江蘇加快蘇北振興、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的政策措施。在蘇北的開發區劃“區中園”,由蘇南地區的開發區負責規劃、投資開發、招商引資和經營管理等工作,將蘇南園區建設先進管理理念、良好產業基礎、優秀人才團隊與蘇北地區豐富的資源、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優惠的政策對接互補。
為深入了解江蘇“南北共建”的成效與經驗,本刊記者實地走訪了上述兩家具有代表性的“南北共建園區”。
“園區以96名機關工作人員和占宿遷0.16%的土地,在高峰期(峰值期)實現了全市6%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的工業增加值、8.6%的實際利用外資、19%的企業所得稅和37.5%的高技術產業產值。”蘇宿工業園區黨政辦公室副主任賈成柱用這些數據講述園區2024年的成績。
蘇宿工業園區由蘇州和宿遷合力打造,從2006年設立到現在,對推進江蘇南北產業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8年來,園區生產總值年化增長20.4%。”賈成柱說。
“今年上半年,公司產值增長了約10%,訂單特別滿,企業滿負荷生產。”蘇州電瓷廠(宿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電瓷廠”)總經理戚冰告訴本刊記者。2011年,蘇州電瓷廠將產能轉移至蘇宿工業園區,主要生產輸變電高壓瓷絕緣子。目前,該廠已成為全國規模較大的瓷絕緣子生產基地,宿遷本地員工占比達九成以上。
2024年,蘇州電瓷廠啟動三期“高端瓷絕緣子生產線項目”建設,劍指全球高端市場。記者在現場看到,車間十分繁忙,工人正在進行設備調試。企業隨行人員說,今年三季度末,三期工程有望投產,將進一步擴充公司產能,全面構建數據驅動的智能運營新范式。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20%,這是在2024年營業收入增長29%基礎上的持續攀升。”長電科技(宿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電科技”)總經理陸惠芬告訴記者。
長電科技主要從事芯片成品制造,在封測領域全國排名第一,全球位居前列。15年前,長電科技在宿遷建廠,正是看中了當地對企業提供的真誠服務。
“近15年的時間里,蘇宿工業園區始終大力協助我們招工。目前,公司人才本地化率達95%以上。”陸惠芬說。
今年5月,上述企業雙雙入選2025年江蘇先進級智能工廠名單。蘇州電瓷廠企業設備綜合利用提升至90%,訂單準時交付率提升到96%,單位產品綜合能耗降低25%;長電科技設備綜合利用率提升90%,關鍵設備數控化達92%。
近年來,蘇宿工業園區專門打造了智能制造產業園,占地160畝,建有高標準廠房6.5萬平方米,已入駐精密機械、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項目16個。
“今年上半年,園區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比達55.7%。園區從‘傳統制造’向‘高技術制造’轉型,已取得明顯成效。”常鹽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吳駿告訴本刊記者。
常鹽工業園區由常州和鹽城兩市共同打造,位于鹽城大豐區。今年上半年,這里招商工作實現了月月有簽約,簽約投資企業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
近年來,園區內的企業紛紛做起了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江蘇谷登重型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谷登”)是積極轉型的企業之一。


“今年前7個月,公司產銷兩旺,產值同比增長4.4%,銷售同比增長近30%。”江蘇谷登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
該公司裝配部經理宗華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非開挖機械部分核心部件來自常州,裝配部九成以上都是鹽城本地人。
江蘇谷登入選2025年江蘇省先進級智能工廠名單。記者在裝配車間看到,工人師傅們正在專注地組裝設備。
宗華介紹,小批量定制設備需人工進行組裝,成批量設備則采用智能流水線組裝。該智能流水線共設有6個分裝工序,從底盤總裝到整機下線,設備會依據工序自動向前推進,人員無須移動位置,“這樣能使裝配效率提高30%。”宗華說。
除了發力于智能制造的常鹽工業園區,鹽城還建設了零碳園區、綠色低碳科創園。
2024年,鹽城大豐港零碳產業園獲批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園區內的企業,通過園區平臺自主申報,即可獲得國際認可的‘綠色身份證’,實現高效‘出海’。”該產業園低碳專家顧曉峰告訴本刊記者。
鹽城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則重點發展風電、光伏、氫能、儲能、“雙碳”、海洋經濟和現代農業7項業務。近一年來,鹽城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項目招引成果豐碩,不少研究院、產品檢測基地、電力電子實驗平臺來此落戶。
“園區企業為綠色低碳領域提供科技供給,賦能低碳發展。”鹽城西伏河綠色低碳科創園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本刊記者說。
園區內的鹽城睿見數字科技發展公司總經理武俊紅分享了團隊為鹽城市風電企業技術“搭橋”事例。
武俊紅及其團隊在調研過程中得知,昊宇風電項目計劃采用無人機巡檢風機葉片。經過審慎研判,武俊紅和團隊選定鹽城工學院徐遲教授團隊,負責承接昊宇風電項目的技術攻關任務。
此后,武俊紅和團隊積極協助雙方開展線上對接、現場調研以及方案確定等工作,最終促成雙方敲定了合同內容,項目順利進入正式履約階段。
“從首次線上需求對接,到雙方確定簽約,僅用了45天時間。”武俊紅說。
編輯:孫曉萌sunxiaomeng@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