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青翠
當眼睛里有一汪水的時候,人心必然是柔軟的。當大地有一湖秀水的時候,大地當然是柔美的。龍王溝水庫就在伏牛山與盆地的平疇之間,用她婀娜明艷的身姿,成為一方盆景架構,將蜿蜒群山與坦蕩平原點綴得那么柔情。
我驚訝于城市身邊竟有如此煙波縹緲的水域,單水域面積就超過11平方公里。遼闊的水浩浩湯湯鋪展開來,就有了兩崗六島七汊十半島二十四灣,讓景區處處體現幽遠、深邃而曲折的意味。
湖光山色,各有各的美好。主島上,有莽莽叢林,花樹果園,有古寺掩映,還有蓮池魚塘,稻田飄香。一花一世界,這一島,成了遠離喧囂的另外天地。湖心那座渾圓的島,是湖的眼珠吧,看天,看地,看水,就看成了眼波流轉,眉眼含情。就連島上的那座小小的漢白玉石橋,也成了束縛披肩秀絲的發卡,把盈盈的水、翠綠的島與莽莽的崗分開,從另一個角度看上去,何嘗不是牽手?水環波涌,微風徐來,恰如顧盼回首,一顰一笑間,掩不住滿身的風情,一湖嫵媚。
這兒的水,鋪展著豐富的層次,如同在大地的調色板上描畫,色彩深淺厚薄,透視著光影。在晴朗的天空下,幽暗處,水深可達數十米,成為墨玉般的黢黑。水稍淺處,呈現碧玉般的溫潤,過渡到翠綠。再淺處,是明麗的湛藍。毗岸處,因為上游流經片麻巖區,因而沙白水清,小魚小蝦悠悠往來,“皆若空游無所依”,儼然玉里的“玻璃種”。朝暉夕陰間,又是不同的色彩。每一種水色,都流溢著我的懷想。湖水寬廣幽靜,那么多的鯽鯉草青魚,黃顙翹嘴白條花鰍,就生活在這泉涌沙漉的一湖泉水里。
與水攜手的地方,是蔭翳蔽日、沉寂幽靜的森林,裝扮和守護著龍王溝的一湖青翠。
“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有樹檀,其下維萚”……這里有《詩經》吟誦的樹,有桑榆楊柳枸柞楝,杏棗杉椿榴槐桑,有桃梨桂花臘梅,櫻花辛夷核桃……還有更多叫不出名來的紛繁雜樹。最多的是松樹,有油松、巴山松、高山松和美人松等,蒼莽著傲視雷雨的風骨,簇擁著鋪向天際線。老邁的枝干如同蛟龍,以矯健的身姿迎向風霜,虬枝如冠如蓋,把一身精神張揚向晴空。那皴皺的皮,儼然龍的鱗片,鐵打鋼鑄,經歷千百年洗禮,依然堅強堅韌。這是李白的性本孤直凌云霄的古松,是岑參的百丈拂云青松,更是蘇轍的寒暑不移歲月不敗的有志蒼松,賈島就在這樣的松下問童子,把期待和尋覓灑向云深不知處。漫無邊際的蒼翠,龍王溝儼然是個天然的植物園。
一棵樹有獨孤的美,兩棵樹站立成風景,許多樹成為森林,成為龍王溝人心頭的喜愛。樹站在島嶼港灣,悄然站成了臥龍吸水、靈龜探海、大象騰奔、仙鶴飛舞、駱駝漫步、靈蛇出谷、臥佛悟禪、菩薩拈花、仙翁拄杖等數十處惟妙惟肖形態各異的景觀。你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看出吉祥美麗的稱奇叫絕的圖案,在尋覓和想象中,完成身心與大自然的融匯。
龍王溝的森林,是幾代人苦心保護經營的結果。在過去的年代,別的地方大肆砍伐,龍王溝群眾舍不得,想方設法存留了這片蒼翠。他們樸實地說,咱這兒是石板地,要靠樹根把牢泥土哩,有了樹,鳥兒就有了家,住下不走了,就能吃很多蟲子,莊稼才能獲得豐收哩。他們一邊守護,一邊種植,每年松果成熟季節,采來松籽,育上苗,開春了,在巖石的縫隙挖穴,栽下一棵棵幼苗。幾十年的苦心守護,不停擴展這一方鳥語花香的佳境。
林濤霧海,煙嵐在樹腰繚繞,有時很濃很稠,有時就是吳冠中水墨中的輕淡一縷。龍王溝的溪嶺溝壑,到處生長著紫柴胡、紫花地丁、蒲公英、艾草、茅根、茵陳、車前子、夏枯草、何首烏、蒼耳、地黃、金銀花等,這些草的根須下,浸潤出的涓滴,匯成千頃澄碧,也就有了清亮養生的藥韻。樹木留白的地方,河灣谷壑處,草不遺余力地鋪成一方方厚實的綠毯。點綴萬紫千紅的花兒,在太陽的光暈下競相綻放,編織成滿地錦繡,蜂飛蝶繞很是生動。牛犢和羊群撒歡其間,低頭吃一會兒,望望遠方,把哞哞、咩咩聲傳給湖水,表達對龍王溝的感恩。有歌聲傳來,無論民歌或是流行曲,即便是隨意的哼哼,也是對日子滿意地抒情。
這山,這水,這草地,這空氣,都泛著綠的熒光,流溢著潤心養肺的芳香。
龍王溝這一方林茂草盛的好地方,還是動物的快樂家園。每天清晨,百鳥啁啾叫醒了龍王溝;晚霞鋪天,白鷺翻飛著送走落日,它們把開心流瀉在龍王溝的每座島嶼上、每條灣汊里。因為自然環境好,這里形成了優良的濕地生態系統,適宜野生動植物尤其鳥類棲息繁衍。中華秋沙鴨、白鶴、長尾雉、環頸雉、黑鸛等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紛至沓來,龍王溝成了鳥兒的天堂、水禽的樂園。島上原始森林生活著許多只白鷺,它們在這里生長、戀愛、孵卵、育雛,生活得舒心愜意。
我在龍王溝,在水一方。我走進中國水墨畫,我的目光,被一寸寸洇染,一點點在湖灣林島間,在南陽的山水盆景中散開。
一河綠白
河以綠與白的色彩,裊裊行走了千萬年,今天,仍然以綠與白的底蘊,接續綻放健康的膚色。
綠水長流,逶迤能遠,款款走過廣袤盆地,因為河水碧清、灘闊沙白,得名白河。遙望去,如一襲格外純潔的白色哈達,深情披在南陽的肩頭。
一河綠白的美,飄逸了三千年。
周王敬愛舅舅申伯,“我圖爾居,莫如南土。”意思是我呀,已慎重考慮了你的棲居處,不如白河畔的南陽最適合。百里奚河邊放牧,牛咀嚼鮮美的青草,他躺在潔白的沙灘,品咂出了心牛為一、治民牧牛的理政之道。張衡就在《?南都賦》里抒發激情,點贊歌頌?“湯谷涌其后,?淯水蕩其胸。?”
白河流進《詩經》,《詩經》愈加綺麗浪漫,白河流入《山海經》,渲染出遠古南陽的神秘豐厚。李白尤愛這一河綠白,徜徉白河灘,豐山上放歌,登石激望月,他至少五次游南陽,諸多詩篇贊美“白水真人居,萬商羅鄽闤”,雖經歷戰亂遺失,仍留下“走馬紅陽城,呼鷹白河灣”“憶與崔宗之,白河弄素月”“朝涉白水源,暫與人俗疏”“?島嶼佳境色,?江天涵清虛”等名句。杜甫、白居易、韓愈、劉禹錫、杜牧、范仲淹、楊萬里、元好問等都為這一河澄碧譜寫出佳作。
她使南陽盆地肥沃富饒,盛開無與倫比的美麗,成為南陽須臾不離的母親河。她從伏牛頂峰出發,險峭處展示神韻。一陣大雨傾灑,天地濕漉漉的,叢山濕漉漉的,萬千叢峰因為雨的洗滌,格外蔥翠挺拔。漫山遍野的巨樹野草,擠擠挨挨著,全力向天伸展身軀,攜手迎向風雨。千扭百結的根,牢固抓定土壤,努力扎得再深入再廣泛再穩定些。它們在每次雨中,大口吮吸著降水,或在每個夜晚清晨,攬住飄泊的云霧,濾出水汽,依附葉片上、細枝上,順著葉脈滑翔,滋補到土中,累積多了,溢滿難盛了,就從巨石罅隙里滲漏,匯成嘀嘀嗒嗒的悄言蜜語。千山萬壑的大山的心語,匯成叮叮咚咚的笑言,浩蕩前行的歡唱,成為一河浩浩碧流。
白河兩岸,用麒麟湖、如意湖、月季湖、天鵝湖、蘭湖及鴨河水庫、楊樹崗水庫、冢廟崗水庫、寺溝水庫、彭李坑水庫、陡坡水庫等翡翠的水庫和湖泊串聯,滋養的是稻田、蓮池,是魚塘、堰壩,星羅棋布,在大地上閃亮,稻田飄逸清新的禾香。陽光時烈時柔,光束照耀大地,白河里,水庫中,湖泊畔,生活著白鷺、白鶴、鸛鳥、綠翅鴨、秋沙鴨、鸕鶿等上百種水鳥,有綠水,有魚蝦,有樹林,有草叢,有淺灘,這兒是它們最舒心最愜意的家。
綠色洋溢,白河盡情展示風姿。這樣美的存在,是靠兩岸人民無怨無悔的犧牲奉獻。過去那些個別時段,白河被遺忘,當時兩岸遍布垃圾,工業污水、生活污水肆意排注,河水腥臭難聞,蚊蟲滋生,近者蹙眉掩鼻。為重現這穿城而過一河清流的昔時身姿,南陽人壯士斷腕,毅然決然關閉辛苦創辦的數百家廠企。別的地方招商引資,南陽人在擇商拒商,決絕摒棄某些投資。咬牙堅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實現了經濟與生態協同發展。白河脫去污衣,恢復了水綠、灘潔、沙白、景美的迷人形象。
南陽人用花果來恢復母親河的水綠沙白豐姿。沿河鋪展錦繡,是用粉扇、藤本、豐花、金鳳凰、紫袍玉帶、紅雙喜、粉寶石等遍野的月季織就的,間或以綠植園圃點綴一下。清亮亮的白河,蜿蜒行走的輸往京津的一渠碧綠,交叉在李白的青山橫北郭處,特別有心地給盆地編織一個蝴蝶結,南陽就更溢光流彩、雍容華貴了。獨山、紫山、蒲山、豐山、隱山、羊山等九架孤山,是漫野花叢中拱出的碩大蘑菇,風也愿意留情,放慢腳步,這兒拽一下,那兒親一口,掻擾得月季腰肢亂顫,一樹樹不勝嬌羞,心兒蕩漾了。一城山水一城綠,滿城盡是月季花,白河環繞的南陽,竟然如此美艷。
為增彩一河綠白,南陽人用勤勞的雙手,把白河沿岸變成水果之鄉。石橋的西瓜、博望的黃金梨、蒲山的水蜜桃、紅泥灣的丹朱桃、新野的黃桃、黃臺崗的葡萄、七里園的草莓、陸營的獼猴桃、沙堰的蘋果……果園一片接一片,向著沃野盡情鋪展。遠遠的,成為蒼蒼莽莽。近前的,泛著青翠的光。清香氤氳,悠悠飄灑,那種香,是葉香,是果香,是雅香,是心香,沁入肺腑迷醉心神,從葳蕤枝葉透出,從翠林碧叢逸出,從一河兩岸飄出。無論你站在哪里,深呼吸都是美美的享受,氣息吐納間,是那種溫潤的爽朗的花果的芳香,是豐碩的醉美,發展的愉悅。
南陽人用勤勞和智慧,使南陽得以如花似玉,有情(清)有愛(艾)。有世界最大的月季花種植規模,擁有全球唯一的獨玉。獨玉最昂貴的也是綠白:陽綠,被譽南陽翡翠;透水白,質地媲美羊脂玉。南陽天清氣朗,清新怡人,空氣質量常列全省第一。有愛(艾),南陽好人、道德模范、時代楷模群體全省最多;南陽艾草產業全國最大,艾成為撬動百億產業的“致富草”“靈芝草”,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艾草種植加工企業一千多家、年產值150億元……艾草以翠色欲流的綠浪,在水綠沙白的土地上張揚藥香。南陽就這樣,悄然間成為花園城市、宜居城市、康養城市、文明城市。
風正柔,花繁盛,草如毯,葉葳蕤,樹果頤,香悠遠,一切都那么美好,盆地散發清馨和豐盈。河畔路旁,到處是香樟、女貞、櫻花、玉蘭、百合、法桐、欒樹、銀杏、三角楓、紅葉李、金雞菊、雪松、合歡、美人蕉、杜鵑、梔子、金桂或山苵萸等,還有更多的花草,我識見淺陋叫不出名字。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百草豐茂,滿河芬芳,這樣的河岸,就成了花帶,成了景點,成了網紅打卡地,成了國家級濕地公園。
一河綠白,一河生態,一河美麗,一河深情,白河在盆地歡快奔流,帶來盆地古時的繁榮,帶來南陽如今的振興,推波助瀾南陽跨越發展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