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縣位于四川省川西北高原的北部,地處東經 103°27′ 至
,北緯 32o53′ 至33°43′ ,年均氣溫 12.79C ,年降雨量 552.7mm ,全年 75.6% 的降雨量集中在5~10月。全年日照時數1637.5h ,無霜期 224d 全縣天然草地186萬畝,占總面積的 23.5% ,可利用面積163萬畝,占天然草地總面積的 87.5% 。海拔在1 000~4500m ,地勢西北、西南高,東南低,地貌類型以高山峽谷和中山河谷為主,屬于半農半牧區。境內立體多樣的氣候條件、充足的光照、豐富的水資源和優質的生態,造就了九寨溝縣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也為九寨溝縣農業產業綠色發展提供了基礎。2024年牛存欄量48097頭,出欄19101頭,牦牛主要分布在大錄鄉、玉瓦鄉、黑河鎮等,黃牛主要分布在白河鄉、保華鄉、雙河鎮等。
近年來,九寨溝縣積極推行充分利用草場資源、優化豐富養殖業態的發展策略,大力發展牦牛(黃牛)、藏香豬、冷水魚等優質養殖業,持續建設牦牛短期育肥場和肉牛標準化養殖場,加之九寨溝旅游的優勢及周邊市場需求,為牦牛、黃牛養殖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為此,牛出血性敗血癥等常見病癥的診治和防控在養殖中尤為重要,由于部分老百姓認識不強,防疫措施不到位,現結合九寨溝縣的實際,就牛出血性敗血癥(也稱為牛巴氏桿菌病、牛出敗)的診治、防控作以闡述,供養牛戶參考,以保障養殖質量和經濟效益1]。
1牦牛出血性敗血癥的診斷
1.1臨床癥狀
牛出血性敗血癥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發的急性熱性傳染病。患病牛體溫可升至 41~42°C ,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廢絕、反芻停止、肌肉震顫、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眼結膜潮紅、鼻鏡干燥等癥狀。其消化系統也會出現異常,先便秘后轉為腹瀉,糞便呈糊狀或黏液狀,嚴重時后期會出現血便。該疾病病程較短,一般為0.5~1d,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病牛死亡。
在臨床上,牛出血性敗血癥的潛伏期一般為2~5d 根據臨床癥狀,可將牛出敗分為敗血型、水腫型和肺炎型三種: ① 敗血型:病牛體溫升高至41~42°C ,精神萎頓、食欲缺乏、心跳加快,常來不及查清病因和治療牛就死亡; ② 水腫型:除有體溫升高、不吃食、不反芻等癥狀外,最明顯的癥狀是頭頸、咽喉等部位發生炎性水腫,水腫還可蔓延到前胸、舌及周圍組織,病牛常臥地不起,呼吸極度困難,常因此而室息死亡; ③ 肺炎型:病牛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發生胸膜肺炎,病牛呼吸困難,有痛苦的咳嗽,鼻孔常有黏液膿性鼻液流出,嚴重病牛呼吸困難,頭頸前伸,張口呼吸,肺炎型病程較長,常拖至一周以上[2]。
1.2剖檢病變
對病死牛進行剖檢時,可見尸僵,鼻液、尿液及黏膜分泌物呈綠色,下頜部位出現膠凍樣水腫。病死牛內臟器官廣泛出血,有眾多針狀出血點,淋巴結明顯腫脹。若發病時間較長,體內會形成一層纖維蛋白薄膜,腸黏膜增厚,肺小葉有壞死灶。
1.3實驗室診斷
用無菌棉蘸取病牛鼻腔分泌物,置于無菌生理鹽水中稀釋。取少量稀釋后的鹽水溶液進行染色觀察,若發現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初步診斷牦牛患有出血性敗血癥。另外,取少量鹽水溶液均勻涂抹于血液瓊脂培養基和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在37 C 條件下培養 24~48h ○若血液瓊脂表面生成灰白色透明小菌落,而普通瓊脂表面無生長,則可確診耗牛患有出血性敗血癥]
2牛出血性敗血癥的治療
2.1緊急處理措施
一旦發現牛群中有病牛,應立即隔離,由獸醫對未感染的牛進行緊急免疫接種。同時,對病牛圈舍、被污染場地以及食槽、水槽等進行全面清洗和消毒,防止疾病傳播給其他牛。消毒時,一般使用3% 菌毒敵對需消毒區域進行均勻噴灑,確保完全覆蓋,不留死角。若發生嚴重疫情,需及時上報上級部門,并對疫區進行封鎖,防止疫情擴散。
2.2中西醫結合治療
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可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西醫治療方面,肌肉注射鏈霉素 15mg/kg? bw、安痛定注射液 20~50mL 、魚腥草注射液 20~40mL 、普魯卡因青霉素1萬~2萬IU/(
bw)以及復方牛磺酸注射液 0.1mL/kg?1 ow,1次/d,連續注射5 d[4]
同時,配合中藥輔助治療。將95g石膏、30g白藥子、30g黃藥子、30g黃芩、 30g 貝母、30g白礬、25g梔子、25g黃連、25g天黃粉、 25g 牛蒡子、 25g 射干、20g赤芍、20g山豆根混合,加1L水,文火煎煮 30min ,去渣后,每頭病牛每日灌服 80~100mL ,連續灌服5d。
2.3抗菌消炎療法
抗菌消炎是治療牛出血性敗血癥的關鍵。磺胺類藥物是抗菌消炎的首選,例如可對病牛注射 10% 磺胺嘧啶鈉注射液。具體用量按照牛的體重合理使用,一次劑量,每千克體重 0.25~0.5mL (首次劑量可加倍)。采取肌肉或靜脈注射,1~2次/d,連用3~5d。
抗生素類藥物在治療中也較為常用,如青霉素、四環素、恩諾沙星等,但不同藥物的用量和用法有所差異。使用青霉素治療時,每次肌肉注射200萬~300萬IU,1~2次/d,連續注射3~5d;使用鹽酸四環素時,可通過肌肉注射或溶于 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注射,每次注射 5~10mL/kg 的藥液,每日早晚各注射一次,連續注射3~5d;以 10% 恩諾沙星注射液為例,按 2.5~5mg/kg 計算,1~2次/d,連續注射 2~5d
2.4對癥輔助療法
針對病牛的不同癥狀,選用不同藥物進行對癥輔助治療,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對于發熱嚴重、疼痛明顯的病牛,可肌肉注射 30% 安乃近注射液,每頭牛注射 30mL ,1次/d,連續注射3~5d;對于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呼吸困難、體重下降的病牛,可靜脈注射安鈉咖注射液,每次注射 2~5mL 。
2.5補液治療與營養支持
牛患出血性敗血癥后,常出現嚴重脫水與電解質失衡的狀況,導致機體免疫力和體力下降,進而引發更嚴重癥狀。因此,需通過補液治療和營養支持增強病牛免疫力,促進其恢復。通常采用靜脈輸液方式,輸人生理鹽水或乳酸林格液,輸液劑量和速度由獸醫根據病牛脫水程度確定,確保盡快恢復病牛水電解質平衡。病牛病情稍有好轉后,可讓其口服補液鹽溶液,通過飲水補充體液和電解質。同時,為病牛提供高能量、易消化的飼料,并在飼料和飲水中添加電解質與維生素。例如,在牦牛飲水中每日每頭添加300g乙酸鈉、180g氯化鉀,在飼料中每日每頭添加30萬IU維生素A乙酸酯[5]。
3牛出血性敗血癥的預防
3.1加強飼養管理
清潔與消毒:每日清理牛舍糞便,保持牛舍干燥通風,雨季加強排水管理。定期使用 2% 氫氧化鈉溶液、 2% 來蘇爾溶液、 10% 生石灰乳、 2%~5% 漂白粉溶液交替消毒,以保證消毒效果。定期用 0.1% 新潔爾滅溶液對料槽、水槽、飼喂用具等進行消毒。消毒后及時通風,消除異味。
合理控制密度:合理控制飼喂密度,避免環境擁擠導致牦牛抵抗力下降。
飼料與飲水管理:加強飼料與飲水管理,確保飼料營養均衡、干凈安全,禁止使用霉變飼料。
3.2疫苗接種
定期進行疫苗接種,一般每年免疫一次,疫情多發地區可每年免疫兩次。優先選用針對本地區流行菌株生產的牛多殺性巴氏桿菌病滅活疫苗,并嚴格按照疫苗操作說明書進行接種。接種疫苗時,避免同時使用其他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以免影響疫苗效價。此外,接種疫苗應與其他疫苗接種時間間隔3周以上]。
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牛出血性敗血癥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工作,是保障九寨溝牛養殖質量和效益的關鍵環節。養殖人員需積極遵循當地畜牧獸醫站的指導,主動學習科學飼養管理方法,掌握依據臨床癥狀初步診斷該病的技能,日常筑牢防控屏障。一旦發現病牛,第一時間聯系當地畜牧獸醫站開展規范治療,以科學防控守護養殖效益,助力九寨溝牛養殖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澤拉東作.耗牛出血性敗血癥的診斷與防治[J].畜牧業環境,2024(14):109-110.
[2]張桂琴.耗牛出血性敗血癥的發生、診斷與防控[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34):100-101.
[3]才讓措.耗牛出血性敗血病發生與防治探討[J].當代畜牧,2022,(11):80-81.
[4]田玉棟,任麗萍,高長青.一起牛出血性敗血癥的診治與體會[J].山東畜牧獸醫,2012,33(5):58.
[5]張琪.淺談九寨溝縣牦牛疫病綜合防控措施[J].畜禽業,2024,35(03) :38-41.
[6]索朗扎西.西藏耗牛的主要疫病與防治對策[J].畜牧業環境,2024,(04):56-58.
收稿日期:2025-06-16
作者簡介:方文(1988—),男,漢族,本科,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