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王海洋(1960—2010),湖南祁陽人,原永州市紀委常委、監察局副局長。2010年4月14日,王海洋在辦理祁陽縣水利局有關人員違紀一案時,由于工作勞累過度,突發心源性疾病辭世,年僅50歲。
2010年3月初,祁陽縣水利局局長唐某一案因涉案人員多,涉案金額大,不易突破,一波三折。王海洋得知后,多次到辦案點與專案組分析案情,提建議,定策略。
3月24日,雙牌縣財政局局長謝某東窗事發。王海洋立即奔赴雙牌,組織召開辦案協調會。一個多月里,王海洋在祁陽、雙牌、冷水灘之間不停地奔波、調度,幾乎每天都要到深夜2點后才能上床。
4月11日凌晨,經過20多天的斗智斗勇,雙牌縣財政局一案終于有了突破。王海洋如釋重負,他立即召集辦案人員清理案卷,做移交前的最后準備。
4月13日,王海洋匆匆趕往祁陽了解案情。下午2點,王海洋聽取縣紀委的案情匯報;5點半,王海洋趕往辦案點,檢查安全措施落實情況;晚上7點,王海洋再次對手頭的3個案子進行了調度,他還告訴大伙兒:“同志們只管辦案,如果你們縣里辦不了,市里就來過問,減輕你們的壓力。”
臨行前,王海洋說:“我們紀檢干部要懂得放松,壓力大的時候找好朋友傾訴一下。”
誰知道,這番話卻成為永別。
深夜時分,王海洋回到冷水灘家中,第二天凌晨,一個人悄悄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天,王海洋的妻子申春芳剛好在醫院值晚班,王海洋一個人住在家里。
“臨走時,只有陪伴了他20多年的那床軍被在他身邊。”申春芳回憶道,“如果當天我沒有上晚班,而是待在家里,丈夫回家后即使出現緊急情況,也能及時處理,絕對不會出這么大的事。”
2002年11月,王海洋從部隊轉業回到家鄉永州市。作為正團職軍轉干部,原本可以挑選一個經濟待遇好的單位,但王海洋選擇了做紀檢干部。申春芳回憶,當時王海洋的想法是:紀檢部門的人正直,專心干事,適合自己的性格。
2006年10月,王海洋當選為市紀委常委,先后分管過監督檢查、黨風廉政、執法監察和案件檢查等工作。無論干什么工作,王海洋始終堅持原則,對腐敗分子深惡痛絕,剛正不阿。
2007年8月,永州市紀委調查祁陽縣原縣委委員、縣交通局局長楊某受賄案時,王海洋親臨現場指揮辦案。楊某的家人通過各種關系,向辦案組打招呼,辦案人員一時無所適從。王海洋馬上給辦案組全體人員打氣:“我們紀委辦案,必須一查到底,任何人打招呼都不行!”辦案人員信心倍增,一舉查清了楊某受賄78萬元的事實。很快,該案移交司法機關,楊某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
2009年初,永州市移民局系統發生一起窩案,當事人精心編織了一個攻守同盟,一度使調查陷入困境。王海洋六親不認,打破區域界限,市、縣區兩級紀委同步對相關單位進行調查。他突發奇招,組織11個縣區的40多名紀委干部,同時在6個案發點發起攻擊,令自認為滴水不漏的聯盟瞬間瓦解。后來,永州市移民局4名領導被立案,3個縣區移民局的近千萬元違紀款被查繳,6名違法人員被移送司法機關。
一個個“蛀蟲”被挖出來了,王海洋成了打擊報復的對象,常常接到威脅信和恐嚇電話。2010年1月23日傍晚,3名手持砍刀的歹徒對一個人散步的王海洋進行追砍,在他躲開危險時,恰好有群眾趕來,3名歹徒倉皇逃竄。3年時間,王海洋組織和參與查辦案件75起,查處53名縣處級貪官,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近億元。2011年1月,王海洋被中央紀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追授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
王海洋的老家祁陽縣車頭村相當偏僻,2007年前還未通車。1.5公里的村級公路,除了國家補助15萬元,還有20萬元的資金缺□。2007年初,王海洋利用回老家看望病重父親的機會,擠出時間到村里挨家挨戶做工作,并帶頭捐了3萬元錢。其實,王海洋上有80多歲的老父親需要養,下有讀大學的女兒需要花錢,還有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弟弟需要照顧,家庭負擔很重,父親和弟弟住的還是20世紀90年代初修建的3間簡陋的瓦房。為了村里修路,王海洋把自己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用來為父親修房子的3萬元錢全部捐了出來。
王海洋不僅心系村集體,還心系貧困戶。老家附近的升坪村有一個叫王麗的小女孩,因家境貧窮而輟學在家。王海洋知道后,每次回老家,總要到王麗家看看,給她帶些學習用品,了解她的學習情況,并一直負擔她的學費,直到她大學畢業。王海洋去世后,王麗專程從外地趕回永州,跪在王海洋的遺像前放聲大哭:“海洋叔叔啊,我再也沒有機會報答您的恩情了!”
2017年3月7日晚,以王海洋事跡為藍本的電影《決不姑息》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
(本文節選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堅守初心使命的湖南共產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