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蒂姆第一次用ChatGPT時沒覺得有什么特別。他隨便玩了玩,最后還是取消了訂閱。后來,他的婚姻出了狀況。為緩解焦慮和失眠,他嘗試寫日記,發現頗有效果,于是很自然地邁出了下一步,開始向聊天機器人傾訴心事。他說:“ChatGPT是完美的日記本,因為它會回應你。”
蒂姆向ChatGPT講述自己和妻子吉爾的關系以及兩人反復出現的矛盾。他們結婚快20年了,卻始終存在溝通問題:每每發生爭吵,蒂姆都希望當下能把話講清楚,吉爾則更想獨處。蒂姆說,ChatGPT替他梳理了兩人性格上的差異。他把它比作一位朋友:“它能幫我揣摩妻子的想法,還能告訴我,我的反應是否合理。”
這款聊天機器人自2022年11月推出后,僅用五天就收獲了100萬用戶,成為史上用戶增長最快的平臺。據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數據,如今每周有超過2億人在使用ChatGPT,而且用途早已超出了工作范疇。
對蒂姆而言,ChatGPT已經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位“情感導師”。2024年2月,平臺推出了“記憶”功能,能夠調用蒂姆此前輸入的有關婚姻關系的所有細節,從而生成更具針對性的回應。有一次,蒂姆請ChatGPT分析他們各自的心理盲點,系統隨機列出了一份詳細清單,而他認為這些內容正是導致他們婚姻沖突的大部分原因。蒂姆說:“它準確得驚人。”
事實上,蒂姆表示,以ChatGPT現在對吉爾的了解,已經能夠預測她的反應。“有時候,我給她發信息前會先問ChatGPT:‘根據你對我妻子的了解,她看到這條信息會怎么理解?’”ChatGPT通常會給出一些措辭上的建議,蒂姆再根據自己的判斷稍作調整。他承認,有時候聊天機器人確實“救了他一命”。
ChatGPT的記憶功能意在提升用戶體驗、增強個性化交互。模型可以在用戶授權的前提下,記住用戶提供的信息,并在后續對話中加以運用,以實現更自然、連貫的交流。舉例來說,如果用戶告訴ChatGPT自己是一名老師,那么在今后的對話中,當用戶提到“我的學生”或“我的課堂”時,ChatGPT就會結合上下文,作出更貼切的理解,并據此調整回應的角度和語氣。
從積極角度看,記憶功能明顯提高了ChatGPT的實用性。它增強了效率和對話的連貫性,用戶無需反復提供相同的背景信息,尤其在處理長期項目、持續學習或個性化創作等任務時更為便利。此外,記憶功能還可以讓模型適應用戶的語氣和表達習慣,作出更符合個人風格的回應。

不過,這項功能也引發了不少擔憂。一方面,“被機器人記住”的感覺可能讓部分用戶產生不適:他們把聊天機器人當成臨時工具,可不希望它“認識”自己。另一方面,雖然記憶功能的設計強調用戶可控,但任何涉及信息存儲的機制都難免引發隱私方面的顧慮。有人擔心,聊天機器人保存的個人信息一旦被濫用、泄露,將會給用戶帶來風險。
盡管存在爭議,但不得不承認,記憶功能的引入開啟了人們對“能否和ChatGPT建立長期關系”的思考。這種變化在實際運用中已有所體現。蒂姆的經歷就是個例子:他發現,ChatGPT現在能“記住”他和妻子的紀念日、互動模式、他常忽略的小細節,有時甚至比他自己還要了解吉爾。
但問題也由此而生。ChatGPT畢竟不是心理咨詢師,它的建議雖然聽起來合理,卻無法真正處理復雜的情感問題。它不會質疑用戶的敘述,也無法判斷哪些內容源于事實,哪些可能夾雜了偏見和誤解。對蒂姆來說,與人工智能對話確實為他提供了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但也在不知不覺中加深了原有的認知,使他陷入一個不斷自我驗證的“回音室”。
或許,ChatGPT更適合當一個傾聽者,而不該是唯一的解釋者。人類需要的不僅是被記住,更是被真正理解——這是人類的任務,不能輕易交給機器。
編輯: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