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云谷學校里,學生們用人工智能把天馬行空的想法變成現實。云谷版“閑魚”一易坊網站的設計者吳俊佑說,跟AI一起工作最重要的一點是“互相理解”,而非“單方面依賴”。對云谷的學生而言,AI更像一個知道很多事的朋友,而非百無一失、無所不知的超人類。
這里有一場特殊的發布會
陪伴型寵物盆栽 設計者:陳曉鵬、楊溢袆、楊珺然等(小學六年級)
陳曉鵬敏銳地發現了一個社會痛點:社會上獨居老人越來越多,他們的獨居生活往往伴隨著很多心理健康問題和安全問題。于是,他通過70天的調研和探究,編寫了300行代碼,設計出了一款陪伴型寵物盆栽。陳曉鵬為陪伴型寵物盆栽設計了幾大功能,比如家人可以通過盆栽遠程和老人進行互動,盆栽還可以錄音留言,傳達家人的語音信息;盆栽能實時監測周圍環境,并以擬人的語氣提醒老人環境的變化;語音支持音色定制,老人可將孫輩的音色設置為系統音色,就像親人隨時在身邊溫柔耳語。

易坊(校園二手交易平臺) 設計者:吳俊佑(初二)
初中時,吳俊佑加入了“AI創未來\"社團,參與開發二手校服交換網站。在這個網站上,同學們不僅可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還可以更加省錢。但如何衡量物品之間的價值,是以物易物遇到的困難之一。為解決這一難題,吳俊佑在大模型的協助下設計了一套虛擬幣系統,提高了交易效率。
金魚腦App設計者:張翼、彭宛閱、馬思嘉等(高二)
打開這款App,添加冰箱里的食物和對應的保質期,可根據函數對物品進行計時,保質期一到,App會向用戶發出信息。這樣可以解決很多家庭在將物品塞進冰箱之后就遺忘等問題。

如何學會合理使用AI
在我們的人工智能課上,學習使用AI主要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崇拜。通過AI可以瞬間編出一個游戲、一個程序,迅速解決問題和疑惑,學生會覺得,哇,AI真的好厲害!
第二階段是祛魅。當學生長時間深人地跟AI進行交流時,就會發現AI其實也很笨- 一無法完全理解提問者的意思,有的回答牛頭不對馬嘴,有的回答又漏洞百出。此時,我們就會跟同學們討論,如何和AI交流,如何提問題,如何把問題細化、分解,最后要求同學們自己歸納總結。
第三階段是下沉式學習法。在學習了和AI溝通的正確方式以后,同學們會覺得AI還是能理解自己的意思的。但同時,同學們又會發現一個新問題,AI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自己跟AI講得很明白,但AI的能力達不到,還是會出錯。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開始探尋更多的解決方法。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解決一個問題,通常是從基礎開始,逐步學習,像爬一座山,從山腳到山頂。但在AI輔助下,我們可以采用下沉式學習法,從項目本身出發,從一個半成品出發,然后進行具體化的學習。當我們把一小段一小段內容都掌握了以后,再把這些知識進行總和,將它們連接起來。這個時候,我們不但得到了想要的項目的結果,而且學會了整個項目的制作過程。 俞星第四階段是巡山式學習。通過第三階段的學習確實能學
編程教師“AI創未來”項目發起人
到依歲知以,但定達三知識定不爾坑、不北頭時。我1能會在項目的制作過程中,學到幾門知識,但無暇顧及這些知識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加豐富的內涵,這樣就無異于管中窺豹。這時候我們就要運用一種傳統式學習法一一巡山式學習法。換句話說,學習知識的過程就像游覽一座風景優美、名勝眾多的山,我們對各景點的了解和掌握是在不斷地上山下山的過程中完成的。同樣,在使用AI的過程中,會涉及各種知識,因此,我們要了解這些知識的關聯性,把它們學扎實,并運用于實踐。當同學們掌握了巡山式學習法的時候,就已經基本培養出了跟AI交流所需要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元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