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單元整體視角是一種全局思維,力求通過梳理單元中的數學知識點,構建內在聯系,助力學生舉一反三,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本文探索了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梳理了單元整體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了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整體視角;方法
推進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應該在夯實學生數學基礎的前提下,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通過多種方法的創新提高數學知識整合效率,同時構建單元和單元、數學和多學科之間的關聯,以單元核心知識點為關鍵詞,逐步拓展,逐層嫁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鏈,加強學生對數學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一、小學數學教學推進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意義
單元整體教學強調知識點的融合,力求引導學生通過構建完善系統的數學知識框架,幫助學生把頭腦中孤立、混亂的知識變成一個有機體,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單元整體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因為單元整體教學往往通過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個知識點進行求解,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此外,單元整體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在自主構建數學知識點間的邏輯關系時,需要在數學思維的引領下進行挖掘和整合。更重要的是,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形成的大單元視野,可以促進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引導學生從其他學科中汲取有助于豐富數學知識網絡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部分教師對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界定不清晰,影響學生自主學習方向。其次,部分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對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梳理不清,或者知識點之間聯系不夠緊密,難以將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影響單元整體教學的推進。最后,在單元整體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缺乏家校合作、教學評價系統不完善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
三、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探究
(一)挖掘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為單元整體教學做準備
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往往是對單一知識點進行深入講解,缺乏聯系思維,導致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學生的數學思維特別是舉一反三能力較為缺乏。單元整體視角下,教師需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注重強化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站在全局視野下去認識和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認識時間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把時間的認識、時間的計算、時間的運用三大單元板塊連接起來,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逐步建立時間概念,掌握時間的換算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時間問題。又如計算每天到校時間、作業完成時間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時間測量工具等掌握時間計時的方法,通過構建這樣一套單元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對時間的全面理解。
(二)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制訂具體的課時教學計劃
單元整體教學和課時教學是不可分割的。如果說課時教學是單元教學的基礎,那么單元教學就是課時教學的延伸。在數學課堂上,如何平衡課時教學和單元整體教學的關系,是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一方面,教師需把課時教學納入單元整體教學,保障數學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避免跳躍性,以免因知識斷層而增加學生的困惑和迷茫。為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需先明確單元整體框架與核心要求,然后通過制訂課時教學計劃,穩步落實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任務。另一方面,由于單元整體教學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對學生的數學能力要求較高,所花費的課堂教學時間也超出課時教學,因此在制訂具體的課時教學計劃時,教師需要優化各節課之間的關系,力求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避免因過于關注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而影響課時教學任務的具體實施。
(三)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單元整體教學質量提高
1.運用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工具。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對單元知識進行整理,從關鍵詞出發逐步拓展,在分支延展中對單元內容進行呈現,促進各個知識點間的緊密銜接。比如在教授萬以內數的認識后,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引領下繪制思維導圖,將千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作為兩個關鍵詞進行延伸,每個關鍵詞可以延展出“數的概念”“數的表示”“數的組成”“數的運算”“數的運用”等,并對每一個分支進行進一步拓展。比如數的運算囊括了數的加法、數的減法、數的乘法、數的除法,并將具體實例寫在對應的分支上,讓學生通過理解思維導圖和記憶數的概念。在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顏色和圖標區分各個部分,力求直觀和清楚。不同學生的思維特點存在差異,繪制的關鍵詞和分支存在區別,教師切忌整齊劃一,而是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對單元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繪制個性化的思維導圖,通過展示和分享,互相補充、完善和借鑒,提升學生的繪制能力。
2.促進動手實踐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更注重實踐性和實用性,主張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設計一些契合學生自身能力的動手實踐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索興趣,進一步幫助學生檢查單元知識盲區,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比如在教學時間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生活材料制作鐘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協作完成項目任務,在卡紙上畫鐘面,均勻標記上12個點,每個點之間均勻劃分5個小格,在圓心打孔,安裝不同長度的木棍作為時針、分針和秒針,鐘表制作完成后組長帶領大家通過旋轉指針認識時間。在這樣一個實踐活動中,學生既能提升動手能力,也能把分散在單元中的相關知識運用其中,掌握時間的換算和運算技能。
(四)基于跨單元視角,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單元整體教學,既需要關注單元內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又需要關注單元外的聯系。特別是在大單元視角下,教師更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寬視野,把不同單元知識整合在一起,主動打破單元之間的壁壘,促進學生的整體學習思維。比如在表內乘法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表內乘法(一)和表內乘法(二)兩個單元統籌起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切實掌握2~9的乘法口訣,通過自主制定完整的乘法口訣表,促進學生對乘法性質(相同加數的累加運算的一種簡便表示方法)和乘法規律(兩個乘數交換位置后乘積不變等)的全面認識和理解。事實上,數學作為一門銜接性強、連貫性強的學科,任何一個知識點都能在整個數學知識網絡中找到存在的位置。即便是一些看似缺乏聯系的單元,也可以發現契合點,通過必要的挖掘和架構,實現單元和單元之間的連通。比如“克和千克”和“認識時間”兩個單元,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購物情境,小明作為稱重員,稱量商品質量,同時學生需要根據鐘表變化計算每一位同學的購物時間,通過一個簡單的教學活動,就輕而易舉地把隸屬于不同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整合,提升了學生對質量單位和時間單位的運用能力。
(五)秉承跨學科學習理念,助力數學單元教學
跨學科學習是新時期數學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單元整合,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建構和融合,在跨單元的基礎上進行跨學科嘗試,是教師的重要教學方向,也是豐富數學單元內容、打通學科壁壘的重要路徑。比如在認識時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讓學生通過閱讀文學讀本,認識時間的連貫性、緊迫性等特點,幫助學生獲得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彰顯單元整體視角下小學數學教育的豐富意義和內涵。除了數學和語文的結合,教師還可以在數學單元中滲透美術、音樂、科學、體育等課程,從這些課程中選擇一些單元知識進行整合,更好地服務于數學教育。比如在教授圖形的運動單元時,教師可以引入美術學科中的對稱原理或透視原理,讓學生通過繪畫表達各種圖形的運動規律,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單元核心概念的理解。總之,小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較為有限,在跨學科引領中需要始終基于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不能揠苗助長、好高騖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構建評價系統,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
評價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必須重視學科評價系統建設,不斷完善評價要點,豐富評價內容,創新評價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系統對新時期小學數學教育的引領作用,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育目標,既和傳統數學教育目標存在一致性(都強調對基本數學概念、運算規則等的牢固掌握),也有不同之處,其更加注重對學生“構建完整知識網絡的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基于單元整體視角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體系,也要基于這些要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考查和分析。以圖形的運動單元教學為例,教師的評價要點應覆蓋如下幾點。
(1)學生能否運用思維導圖等工具對單元所學進行整體構建?
(2)學生是否能夠運用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復雜圖形的運動問題?
(3)學生能否把學到的單元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和探索,充分認識數學和生活的關系?
(4)圍繞“運動”這一單元核心知識點,學生是否可以圍繞不同觀點,在小組中展開平等互利的討論和交流,最終形成共同認知,并在合作能力和交際水平等方面有所進步?
(5)學生對于“運動”這一數學概念是否能夠提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和思考?(比如學生是否可以提出“如果一個圖形經過多次平移,是否還能和原有圖形完全重合?”類似這樣的數學問題?)
通過圍繞這樣幾點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把握單元整體教學的方向,更加全面地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和不足,促進學生的改進。以第(5)小點為例,教師可通過學生對“旋轉”或“平移”的創造性理解,發現學生的思維優勢和批判能力,并通過表揚和贊美,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自信。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單元整體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筆者認為在具體實踐中加強人本思維、聯系思維和全局思維的滲透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應立足長遠,把課時教學和整體教學結合起來,養成單元整體教學習慣,在備課、預習和復習環節中不斷發揮單元整體教學優勢,提升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獲得更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馬乃驥.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J].教育界,2023(35):35-37.
[2]曹俊杰.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探索[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3(1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