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3969/j.issn.1673-0194.2025.16.033
[中圖分類號]F8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5)16-0100-03
0 引言
事業單位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力量,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F階段,很多事業單位開始認識到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和財務轉型的重要性,進而開始應用業財融合模式,以推動財務管理工作高效開展。業財融合顧名思義是業務與財務的雙向融合,具體是將業務運營嵌人財務管理中,實現理念、方法、工具上的創新,進而開展單位財務規劃、成本控制、業務決策、財務決策等具體活動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這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通過構建統一大框架,形成高效、協調的財務管理體系,目前在事業單位財務轉型中被廣泛應用。但是,當前很多事業單位在應用該模式實現財務轉型的過程中出現了財務管理具體目標設定、信息化建設、配套規章制度以及財務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問題。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從多個維度提出具體的財務轉型路徑,促進事業單位充分應用業財融合模式實現財務轉型,進而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
1業財融合對事業單位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事業單位優化資源配置事業單位引入和應用業財融合模式,通過強調業務和財務融合,使得財務管理不再局限于資金管理和會計核算,而是從業務和財務雙重視角,在對各項業務數據進行整合和處理之后,全面了解和掌握單位實際資源配置情況[2]。對于資源配置效率偏低的問題,事業單位可以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解決,使單位資源配置更能夠體現出高效性。
1.2有利于事業單位制定正確的發展決策
事業單位積極引入和應用業財融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財務管理突破以往事中和事后管理的桎梏,實現全過程、系統化閉環管理[3]。業財融合模式下,事業單位財務信息處理和反饋效率不僅可以得到顯著提高,財務信息質量也能夠得到提升,進而為事業單位制定正確的發展決策提供更加精準、全面的財務信息支持。
1.3有利于事業單位充分發揮管理和服務職能
事業單位積極引入和應用業財融合模式,能夠體現出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價值管理本質。業財融合模式下,通過對單位業務和財務等各項業務進行針對性的分析,資源流向更加明確,可以快速流向重點業務和項目,為單位管理和服務職能的充分發揮提供助力。
2業財融合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財務管理目標科學性不足在業財融合背景下,雖然很多事業單位都在結合業財融合模式的要求,對財務管理目標進行制定和優化,但是部分單位仍然存在著財務管理目標科學性不足的情況。這些事業單位雖然能夠根據單位發展需求,以及業務和財務部門具體工作情況來設定目標,但是多局限于框架層面,仍然以一級目標為主,并沒有對目標內容進行再分解,在目標解釋上也存在著不夠細致的問題。同時,還有一些事業單位雖然能夠初步構建財務管理目標體系,但在目標內容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及時剔除脫離實際的目標,進而影響后續財務和業務部門工作開展方向,間接對財務轉型造成一定負面影響[4]。
2.2財務管理信息化沒有實現與時俱進
很多事業單位都在積極引人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財務管理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仍有部分事業單位在推進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僅僅局限于某幾個功能模塊,并不能全方位實現資金流、業務信息流的集成。同時,還有一些事業單位現行的財務管理系統兼容性較差,無法和單位業務系統實現有效對接,數據口徑、標準存在沖突,信息共享效果不佳。此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存在財務管理內網與外網相互割裂的情況,日常業務活動開展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財務信息不能通過內網得到有效處理,外網嵌人存在局限[5]。這樣不僅會出現數據信息冗余問題,還會出現信息歸集、處理、分析、反饋效果不佳的情況,對業財融合模式在財務管理中的有效應用造成一定阻礙,同時也難以為單位日常運營提供針對性的基礎信息。
2.3財務管理配套制度亟待完善
很多事業單位雖然應用業財融合模式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但是相配套的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部分事業單位并沒有結合業財融合模式下的財務管理需求來設置相關崗位,需要專人專崗的崗位存在兼職情況,而財務信息收集、財務核算、財務分析以及財務報告編制等崗位沒有進行適當的合并。與此同時,有些事業單位存在著財務和業務操作權責以及系統應用權限不夠明確的情況,無法在第一時間實現問題落實和追溯,難以切實提升財務管理人員主觀能動性。其次,還有一些事業單位在風險控制制度制定上存在不足,相關制度內容多套用模板,不僅沒有結合單位實際情況來明確風險識別、控制、反饋具體措施,風險預警值的設定也缺乏全面性。再次,部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績效考核制度不夠完善,不僅考核方式仍然局限于定性層面,考核結果也沒有與財務管理人員的績效緊密相連。最后,還有部分事業單位存在著財務管理培訓制度不完善的情況,雖然能夠定期組織一些業財融合及財務管理知識的培訓活動,但是培訓內容的綜合性不足,且多局限于理論知識講解,實踐案例分析不足,難以起到提升單位財務管理人員業務水平的作用,不利于財務轉型的推進。
2.4財務管理流程合理性不足
部分事業單位在業財融合模式下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存在著業務操作流程不合理的情況,如業務活動難以與財務管理緊密結合,單位各部門協同不夠、溝通不暢,整體工作效率偏低。具體來說,部分事業單位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強調事后核算,對事前規劃,以及事中統籌執行、控制、管理關注度不夠,不僅沒有明確各項業務前后環節的銜接時間點,而且業務銜接的具體數據信息、分析報告、管理建議等交接傳遞存在著不規范的問題,導致財務管理效能低下,不利于財務轉型。
3 業財融合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轉型路徑
3.1切實提升財務管理目標的科學性
事業單位需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財務管理目標。一方面,事業單位須安排專人對單位實際發展情況及具體財務管理需求進行專項調研,通過采取數據分析和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單位財務管理所承擔的職能,然后細化和優化具體目標。目標的類型不僅可以時間點為依據,而且可以內容、工作量、難度為依據,實現一級目標大框架下二級乃至三級目標的設定。另一方面,事業單位應當對所設定的財務管理目標進行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分析,在邀請權威人士就相關目標內容進行探討的同時,還應當應用先進的數學模型,通過分析、模擬、預測進行目標科學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分析。對于意義不大的目標要及時剔除,對于工作相對應目標欠缺的情況要進行自標增設,從而為事業單位財務轉型步伐的加快夯實基礎。
3.2推動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與時俱進
事業單位需要推動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與時俱進。首先,事業單位應構建和完善綜合化財務管理系統,基于現有的財務管理功能進行拓展,加入新功能,設定多元化功能模塊,確保系統具有信息收集、整合、處理、分析、報告、反饋等功能,保證財務管理各項工作開展的科學性、規范性。其次,事業單位還應當關注和重視財務管理系統與業務系統的信息交互,通過與專業技術公司合作,實現不同系統端口之間數據口徑、標準的對接和統一,盡可能消除“信息孤島”,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同時促進財務數據價值的深入挖掘與全面利用。最后,事業單位還應當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財務管理內網與外網之間的互聯[。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大規模財務數據歸集、處理、分析、反饋效率,還能夠對各類財務管理結果進行分類存儲,實現財務信息的高度共享,推動事業單位財務轉型。
3.3完善財務管理配套制度
要實現財務轉型,事業單位須不斷完善財務管理配套制度。首先,事業單位要深度理解業財融合理念、特點,結合自身業務和財務實際需求來重新設定財務管理相關崗位。在崗位設定過程中,事業單位不僅要全面實現不相容崗位相分離,有效避免徇私舞弊行為發生,還要在對財務信息收集、財務核算、財務分析以及財務報告編制等崗位內容進行對比分析之后,適當合并一些具有重復性、相似性以及可替代性的工作崗位。同時,事業單位還需要對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相關崗位權責進行明確,并嚴格控制財務管理系統操作權限,確保一旦出現履職和操作問題能夠追溯到具體人員8。這樣有利于單位財務管理人員提升主觀能動性,提升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并為財務轉型提供智力支持。其次,事業單位應當不斷完善財務管理風險預警制度,不僅要明確基礎信息異常、應收應付賬款異常、連續虧損等風險指標預警值,應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財務風險管理,還應當實現財務風險事前評估、事中跟蹤、事后反饋全范圍覆蓋,切實提升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再次,事業單位應當對財務管理績效考核制度進行完善,不僅要明確業財融合模式下財務信息收集、處理、分析、反饋等各項工作效能考核重點,還應當將考核結果與財務管理人員績效對接,督促相關人員高效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保障事業單位財務轉型高效推進。最后,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培訓制度,不僅要采取定期培訓方式,以月、季度、半年度、年度為節點開展培訓活動,還要針對單位財務管理業務需求,引入彈性培訓方式。同時,在財務管理培訓內容上要能夠體現出綜合性,不能局限于業財融合及財務管理理論知識講解,還應當安排權威人士進行實踐案例分析、實操訓練,以此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從而推動單位財務轉型步伐不斷加快。
3.4優化財務管理流程
要實現財務轉型,事業單位應優化財務管理流程[9]。事業單位要突破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重視事后核算,而忽視事前規劃和事中控制的桎梏,積極引入事前規劃,重視事中統籌執行、控制、管理,將財務管理串聯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同時,在具體流程設定上,事業單位要明確預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負債管理、專用基金管理、資產管理等每一項財務管理業務前后銜接的時間點,確定需要銜接的具體信息交接傳遞標準,確保各項業務每一個環節都能夠有序開展,促進單位財務管理工作規范性不斷提升。
4 結束語
業財融合作為一種新的財務管理模式,被事業單位廣泛應用。業財融合不僅能夠起到促進事業單位優化資源配置、加強風險防控的作用,還能夠助力事業單位制定正確的發展決策,充分發揮管理和服務職能。鑒于此,本文在對當前業財融合背景下事業單位財務轉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之后,提出了切實提升財務管理目標科學性、推動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與時俱進、完善財務管理配套制度以及優化財務管理流程等財務轉型路徑,以期為事業單位加快財務轉型步伐提供一些幫助。
主要參考文獻
[1]孫國慧.業財融合視角下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管理[J].今日財富,2023(2):65-67.
[2]李金陽.業財融合視角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轉型之路探究[J].品牌研究,2023(22):221-223.
[3]葛樹丹.試論基于業財融合下的事業單位財務轉型分析[J]財經界,2023(15):117-119.
[4]李成方.業財融合下的事業單位財務轉型策略分析[J]:納稅,2023(10):31-33.
[5]孫新民.基于業財融合的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優化策略探討[J].中國中小企業,2024(2):111-113.
[6」邱玲月.淺談通過加強“業財融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關鍵要素[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3(7):70-72.
[7]蔣琳琳.業財融合下的事業單位財務轉型思考[J」.現代商業研究,2023(1):11-13.
[8]吳文靜.基于業財融合下的事業單位財務轉型分析[J].經濟師,2023(1):98-99.
[9]林妤.基于業財融合的事業單位財務轉型探索[J].財會學習,2024(19):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