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5.16.007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5)16-0022-03
0 引言
化學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遭遇高溫高壓環境、易燃易爆物質以及有毒化學品等安全威脅。該行業還必須嚴格遵守環保法規,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求生存與發展。因此,內部控制在化工企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能夠規范管理流程、預防潛在風險、確保生產安全與強化環境保護,進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感。然而,當前化工企業內部控制正面臨諸多挑戰,急需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探索有效的應對策略,以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1化工企業內部控制的特點與現狀
1.1特點
化工企業的內部控制過程具有專業性和復雜性,必須實施嚴格的質量與安全管理,并全面覆蓋生產鏈的各個環節。化工企業必須遵守相關法規,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產法規和環保標準,這要求內部控制體系必須具備高度的合規性監控能力。鑒于化學行業技術更新迅速,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應具備適應技術革新的能力,有效管理研發投資和技術引進,以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1.2現狀
在化學工業領域,眾多企業構建了內部控制體系,而且內部控制體系廣泛覆蓋財務、采購、生產、銷售以及應收賬款管理等關鍵領域。其中,財務控制旨在確保資金的合理配置和財務數據的準確性;采購管理側重于降低潛在風險;生產流程控制致力于保障生產過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銷售與應收賬款管理則側重于預防風險和減少壞賬。然而,部分化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尚存在缺陷,如風險評估不全面、監督機制不完善以及信息溝通不順暢,這些問題均需要企業通過完善內部控制體系來解決[1]。
2 化工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2.1風險評估不全面
在現代工業領域,化工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特征。然而,部分化工企業對風險的評估僅限于表層,未能深入考量化工行業固有屬性所引發的潛在風險。具體而言,這些企業對化工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新技術引入導致的替代風險,以及安全事故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風險等評估不足[2]。此外,一些化工企業缺乏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和工具,主要依賴個人經驗進行判斷,導致風險預警滯后,應對策略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
2.2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
盡管眾多化工企業構建了完備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制度的執行力度往往不夠。以生產環節為例,部分操作人員并未嚴格遵循既定的操作規程,他們出于追求更高產量或節約成本的目的,常常忽略安全和質量標準;在采購環節,部分采購人員與供應商之間存在勾結現象,他們繞開正常的采購流程,以謀取個人利益;在銷售環節,企業對客戶的信用審查不夠嚴格,導致應收賬款逾期,甚至增加壞賬[3]。這些問題的存在明確地揭示了化工企業在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同時也表明員工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視度嚴重不足。
2.3信息溝通不暢
在化學工業領域,化工企業各部門間的信息交流頻繁遭遇障礙,直接影響了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具體而言,生產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往往無法及時將設備運行狀態、原材料庫存等關鍵信息傳遞給采購部門。信息傳遞的滯后性導致采購計劃的制訂缺乏合理性,進而影響了生產的連續性和效率。同時,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間的數據共享亦存在時效性不足的問題,導致財務報表無法精確反映業務的實際狀況,從而影響了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除此之外,化工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溝通亦存在明顯的不足。例如,對于監管部門政策的變動,企業往往反應遲緩,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應對策略。化工企業與客戶和供應商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亦不夠暢通,限制了雙方的交流,可能導致合作中的誤解和摩擦增多,進而影響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4內部監督機制不完善
在化工企業中,內部監督部門的獨立性不足,嚴重制約了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首先是內部審計部門頻繁受到管理層的干預,不僅影響了審計過程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而且影響了決策的質量。其次是監督的范圍和深度受到限制,主要集中在財務審計方面,而忽視了風險管理、合規性評價的重要性,這導致企業無法全面掌握風險狀況和管理上的不足[4]。最后是內部監督機制未實現常態化運作,多數情況下僅限于事后監督,缺乏實時監控的能力,難以及時糾正和預防錯誤,可能導致問題擴大和復雜化,從而增加運營風險。
3 化工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的對策
3.1構建全面的風險評估體系
對于化學工業領域的企業而言,其要結合獨特的業務特征及運營模式,采用風險矩陣、層次分析法等科學分析工具,構建一個全面且細致的風險評估模型。此類模型要能夠使化工企業從多個維度系統識別及評估所面臨的風險。此類模型要涵蓋戰略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以及安全風險等。在進行安全風險評估的過程中,化工企業需要綜合考量化工裝置運行狀況、危險化學品儲存與運輸情況、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相關標準等關鍵因素。通過風險評估,化工企業得以確定不同風險的等級,并據此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此外,建立風險動態監測機制亦至關重要,它能夠實時追蹤風險因素的變化,及時調整風險評估結果及應對措施。這種做法可以確保化工企業靈活應對各類風險,從而保障企業穩定運營和可持續發展。
3.2加大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度
首先,化工企業需要重視員工培訓工作,通過周期性及系統性的培訓,加強員工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理解與認識。此舉不僅有助于增強員工遵守制度的意識,而且能夠使他們深刻認識到遵守制度不僅是企業管理層的基本要求,還是確保個人安全和企業穩定發展的關鍵手段。其次,化工企業需要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監督與考核機制。這包括明確劃分各部門和各個崗位在內部控制制度執行過程中的具體職責和任務,確保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責任人。同時,將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納入員工的績效考核體系,以此激勵員工嚴格執行制度[5]。對于那些能夠嚴格遵守制度的部門和個人,企業應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此表彰他們的努力和貢獻;相反,對于那些違反制度的行為,企業必須采取嚴肅的態度進行懲處,以此維護制度的權威性。最后,企業管理層應以身作則,自覺遵守內部控制制度,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樹立榜樣,從而在企業內部營造出積極向上、嚴格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圍。
3.3優化信息溝通機制
在信息化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化工企業急需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該平臺應整合企業內部多個關鍵系統,如生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及供應鏈管理系統等。通過系統整合,化工企業能夠實現信息實時共享,顯著提升工作效率與響應速度。例如,通過構建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系統,企業可實現人力、財力及物力等資源信息的集中管理,有效消除部門間的信息壁壘,促進跨部門協作與溝通。此外,企業應建立內部信息溝通的標準化流程,明確信息傳遞的責任部門與時間要求,確保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在與外部利益相關者溝通時,化工企業宜設立專門的公關部門或崗位,負責與監管部門、客戶、供應商等保持密切聯系。此舉有助于企業及時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規信息、市場動態等,并確保企業將相關信息準確、及時地傳達給外部利益相關者,從而提高企業的信息透明度和溝通效率,進一步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3.4完善內部監督機制
為增強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與權威性,確保其監督職能的獨立履行、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擾至關重要。內部審計部門應直接向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匯報工作,確保其決策和監督活動獨立于管理層。此外,應擴大內部監督的范圍,突破傳統財務審計的局限,向內部控制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績效審計等多元化審計方向發展。此類做法有助于全面評估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風險管理水平以及經營績效,進而為企業提供更全面的審計服務。為實現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實時監控,還應建立內部監督常態化機制,結合定期審計與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議[6]。同時,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亦是關鍵所在。這要求企業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業務能力,培養和配備具備化工專業知識、財務知識、審計知識以及信息技術知識的復合型審計人才,以確保內部監督的質量與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3.5基于化工生產流程優化內部控制實踐
在化工產品生產前期準備階段,內部控制需要特別關注項目投資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針對新建化工項目,必須開展嚴格的可行性研究與風險評估,涵蓋化工產品市場前景、技術可行性、環保要求、安全風險等多個維度,以確保項目投資與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一致性,并增強風險的可控性。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應加大對工程進度、質量、成本的控制力度,制定工程監理制度與項目驗收制度,以避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違規行為及質量隱患。
在化工產品生產過程中,內部控制應聚焦于生產工藝與設備運行管理。化工企業需要制定詳細的生產操作規程與安全手冊,并對操作人員進行嚴格培訓與考核,以確保其能夠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并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從設備采購、安裝調試、日常維護、更新改造直至報廢處置,均需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與記錄,以保障設備的穩定運行。同時,需要加強對原材料與中間產品的質量控制,建立質量檢驗制度與標準,防止不合格原材料進入生產環節,確保化工產品質量達標。
在化工產品生產的后期階段,內部控制應注重產品銷售與售后服務管理。化工企業應對客戶信用進行嚴格評估,制定合理的銷售價格,簽訂合規、詳細的銷售合同,以防范銷售風險與應收賬款風險。加強售后服務管理,及時收集并分析客戶的反饋信息,對產品質量問題或客戶投訴進行迅速處理,以保持企業良好的市場形象,維護好與客戶的關系。
3.6加強合規管理
化工企業在面對眾多法律法規與監管要求時,合規運營成為其內部控制的重要目標。化工企業需要構建完善的合規管理體系,設立專門的合規管理部門或崗位,負責搜集、整理及解讀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環保政策等,并將合規要求整合到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與業務流程中。
以環保合規為例,化工企業應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對污染物排放進行實時監測與控制,確保其符合國家環保標準。同時,制定環保設施運行維護制度,確保環保設施正常運行。此外,加強危險廢物管理,制定危險廢物從產生、儲存、運輸到處置的全過程管理制度,以避免污染環境。
在安全生產合規方面,化工企業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級管理人員與員工的安全生產職責。加強安全生產培訓與教育,定期組織安全演練,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與應急處置能力。對化工生產裝置進行安全風險評估與隱患排查,建立安全隱患臺賬,實行銷號管理,確保安全生產隱患及時消除。
4結束語
化工企業在其日常經營與持續發展過程中,必須優化內部控制體系。通過構建風險評估體系、加大內部控制制度執行力度、優化信息溝通機制以及完善內部監督體系,化工企業能夠提升內部控制水平,增強風險管理能力,確保生產安全,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展望未來,化工企業應持續關注內部控制理論與實踐的最新進展,不斷優化內部控制體系,以適應市場與監管環境的變化,進而推動化學工業穩定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侯連兄.內部控制視角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上海企業,2024(4):89-91.
[2]黎園.我國天然氣化工產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J」.低碳化學與化工,2024(1):105-112.
[3」徐勇.石油企業內部審計現狀與思考[J」.大眾投資指南,2022(12):170-172.
[4]呂玉煒.企業合規管理體系構建和優化:基于某企業實踐梳理[J].國際商務財會,2024(21):92-96.
[5]龍卓雨.基于COSO框架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有效性評價及構建路徑分析[J].現代商業,2024(19):160-163.
[6]陳漢文,張宜霞.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J].審計研究,2008(3):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