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5.16.039
[中圖分類號]F321;F3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5)16-0119-03
0 引言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人實施,葫蘆島市作為重要的農業產區,其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當前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融合程度低等問題,需要探索新的發展路徑。研究產業融合視角下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路徑,不僅有助于促進產業經濟學相關理論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還可以為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提供實踐指導,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實現。
1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概述
1.1國內外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國內農業產業融合在政策推動下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各地積極探索農業產業融合新路徑,產業融合規模不斷擴大[1]。截至目前,全國已形成眾多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區,如浙江特色小鎮模式、江蘇‘田園綜合體模式等。
在全球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美國依托其高度發達的農業科技與完善的市場體系,構建了“農業生產 + 食品加工 + 冷鏈物流 + 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融合模式,通過大型農業企業的主導,實現了農業生產與工業加工、服務業的深度銜接;荷蘭憑借先進的農業技術,將農業生產與科技研發、教育培訓、會展服務等產業緊密結合,打造了世界領先的花卉產業集群,其產業融合經驗為全球農業發展提供了范本。
1.2農業產業融合的主要模式
農業與工業融合方面,以農產品深加工為核心,向兩端延伸產業鏈。在前端,結合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等,開展農作物品種改良與種苗培育;在后端,通過先進的食品加工技術,開發休閑食品、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同時推動農業裝備制造向智能化、精準化方向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3]。例如,山東省煙臺市依托蘋果產業,開發蘋果汁、蘋果醋等深加工產品,并配套建設現代化的蘋果分揀、包裝設備生產線,實現了農業與工業的高效融合。
農業與服務業融合方面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鄉村旅游融合了農業景觀、農事體驗與休閑度假,成為新的旅游業態;農村電商打破地域限制,通過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方式,構建農產品線上銷售渠道;農業金融則為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提供資金支持,創新推出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農產品期貨等金融產品。例如,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以油菜花景觀為基礎,發展賞花旅游、民宿經濟,并借助電商平臺推廣特色農產品,實現了農業與旅游、電商的深度融合。
1.3產業融合對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影響
產業融合通過技術創新、資源整合與市場拓展,顯著提升農業產業集群的競爭力。農業產業在融合過程中產生的新技術、新模式,能夠提高農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通過產業融合整合上下游產業資源,降低交易成本,增強農業產業集群的協同效應。例如,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茶葉產業集群通過與茶文化旅游、電商產業融合,提高了茶葉品牌知名度,擴大了市場影響力,增強了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產業融合推動農業產業集群從傳統生產型向創新驅動型、服務型轉變。通過引人工業的標準化生產理念與服務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農業產業集群實現了產品升級、技術升級與管理升級,逐步向高端化、現代化方向邁進。例如,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竹產業集群通過與竹工藝品加工、竹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實現了從單純的竹材采伐向竹纖維制品、竹智能家居等高端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融合打破了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固有邊界,拓展了其在技術、市場、人才等方面的發展空間。農業與科技產業融合,為農業產業集群注人了創新活力;農業與國際市場融合,拓寬了銷售渠道;農業與教育融合,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例如,云南省花卉產業集群通過與荷蘭等國際花卉企業合作,引進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并借助跨境電商開拓國際市場,實現了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與空間拓展。
2 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葫蘆島市地處遼寧省西南部,是東北地區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其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狀況不僅關系到區域經濟的繁榮,更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近年來,葫蘆島市積極推動農業產業集群建設,在產業規模、特色產業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2.1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基本情況
目前,葫蘆島市已形成多個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農業產業集群。從地域分布來看,這些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綏中縣、市等農業資源豐富的地區。以綏中縣為例,其憑借獨特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形成了以白梨、葡萄種植為主的果蔬產業集群,種植面積達幾千公頃,年產量可觀,產品遠銷國內各大城市及海外市場[4]。市漁業產業集群發展態勢良好,涵蓋海水養殖、水產品加工、冷鏈物流等多個環節,擁有現代化的養殖基地和加工企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此外,葫蘆島市還打造了雜糧種植、畜禽養殖等產業集群,初步構建起多元化的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格局。但整體而言,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仍存在規模偏小、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足等問題,多數企業以個體經營或小規模合作社為主,缺乏大型綜合性農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
2.2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優勢
在資源方面,葫蘆島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如漫長的海岸線,海洋漁業資源豐富,適宜發展海水養殖、捕撈及水產品加工產業。同時,葫蘆島市山地、平原、丘陵交錯分布,土壤類型多樣,光熱條件充足,為各類農作物種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蘋果、大棗、花生等特色農產品品質優良,具備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的天然優勢[5]。此外,豐富的農業文化資源和鄉村景觀資源,也為農業與旅游等服務業融合發展創造了條件。
政策層面,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給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村產業融合的政策,如稅收優惠政策、土地政策等,為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葫蘆島市積極響應,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并設立農業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農產品品牌培育和農業科技創新,為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隨著消費升級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消費者對優質農產品及其深加工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為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電商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地域限制,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使得葫蘆島市的特色農產品能夠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此外,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給葫蘆島市農業產業融入更大市場、承接產業轉移、開展區域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
2.3農業產業集群發展面臨的挑戰
盡管擁有諸多優勢,但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仍面臨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困境。當前,多數農業產業集群仍以初級農產品生產為主,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例如,在果蔬產業集群中,大部分企業僅從事簡單的種植和采摘,缺乏對農產品的深加工,導致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市場競爭力不足。同時,產業集群內各產業之間的關聯度不高,未能形成緊密的產業協同發展格局,難以充分發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效應。
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成為制約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瓶頸。一方面,農業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有限,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質量檢測等環節相對薄弱;另一方面,農業科技人才短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導致新技術、新品種難以在產業集群內快速推廣。此外,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完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與農業生產實際需求脫節,無法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目前,葫蘆島市農業產業與工業、服務業的融合程度較低。農業與工業的融合主要集中在簡單的農產品初級加工領域,缺乏對農產品的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在農業與服務業融合方面,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服務水平不高、品牌影響力不足等問題。同時,產業融合過程中缺乏統一規劃和協調機制,導致資源分散、重復建設等現象時有發生,難以形成產業融合發展的合力。
3產業融合視角下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路徑3.1優化產業結構
優化產業結構是推動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首先,需要調整產業布局,根據綏中縣、市等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進行差異化規劃,如在綏中縣重點發展果蔬產業集群,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在市進一步拓展漁業產業集群,建設現代化漁業產業園區,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同時,加強區域協作,推動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避免同質化競爭。其次,延伸產業鏈條有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鼓勵企業加大對農產品深加工的投入力度,開發果汁、果脯、水產品罐頭等產品[6]。例如,針對葫蘆島市豐富的白梨資源,可引進先進的加工技術,生產梨膏、梨汁等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發展農業服務業,優化農產品冷鏈物流、包裝設計等環節,完善產業鏈條,增強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最后,培育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結合當前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引入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的精準化管理。同時,積極培育農業科技服務、農業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為農業產業集群注入新的活力,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轉變。
3.2加強科技創新驅動
科技創新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動力。第一,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設立專項科研基金,支持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研發。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例如,鼓勵企業與省內農業高校合作,開展特色農產品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等研究,將科研成果快速應用于生產實踐。第二,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要鼓勵本地高校和職業院校開設農業技術、農產品加工等專業課程,培養能夠滿足本地農業發展需求的實用型人才。同時,出臺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外部高端農業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第三,通過舉辦農業技術培訓、專家講座等活動,提升現有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第四,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搭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制定科技成果轉化獎勵制度,對成功轉化科技成果的企業和個人給予獎勵,提高各方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推動農業產業集群向科技驅動型轉變。
3.3加強政策支持與保障
完善的政策體系是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保障。政府應進一步完善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首先,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對參與產業融合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出臺稅收優惠政策,降低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稅負;引導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的金融產品,如供應鏈金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解決農業企業融資難題。其次,加強政策執行與監管,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建立政策執行監督機制,定期對政策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強對農業產業項目的監管,規范項目申報、審批、實施等環節,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防范項目風險。最后,建立政策協同機制,加強政府有關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農業、財政、市場監管等部門應形成合力,共同制定和實施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政策。同時,加強省市縣聯動,確保政策的連貫性和一致性,為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4結束語
本文系統闡述了農業產業融合發展趨勢,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并提出產業融合視角下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路徑,包括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科技創新驅動、加強政策支持與保障等。這些措施有助于明確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發展方向,并為推動葫蘆島市農業產業集群實現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指導。
主要參考文獻
[1]李超群.財政支農、人力資本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影響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
[2]文春暉,郭騫謙.農業全球價值鏈嵌入、產業融合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基于全球60個國家2007—2019年的經驗證據[J].南方經濟,2024(4):132-150.
[3]于霄達.農村產業融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廣東經濟,2021(9):80-83.
[4]王月.關于葫蘆島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做法[J].現代農村科技,2021(6):113-114.
[5]賈可,王志丹.葫蘆島市現代種業發展對策研究[J].園藝與種苗,2025(2):97-99,102.
[6]弓克人.加快葫蘆島市農村產業轉型升級的幾點建議[J]農業經濟,2023(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