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5.16.019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5)16-0058-03
1信息化手段在醫院病種成本核算中應用的意義
隨著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醫院面臨日益復雜的財務管理需求,尤其是在病種成本核算方面。傳統的病種成本核算方法依賴人工處理和分散的數據,存在精度低、效率低的問題。信息化手段的引入為醫院提供了更精確和高效的核算方式。通過集成財務、臨床和運營數據,信息化系統增強了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提高了醫院的決策能力和資源配置效率。信息化手段打破了醫院各部門間的“信息孤島”,使得各部門的數據能夠共享和互通,提高了工作協同效率。此外,信息化手段還增強了醫院的風險防控能力,能夠實時監控和預測病種成本的變化,幫助醫院及時調整運營策略。總體而言,信息化手段不僅提升了醫院病種成本核算的精確度,還促進了醫院管理現代化,使得財務管理更加透明和高效[
2 醫院病種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
病種成本核算是醫院財務管理中的核心環節,關乎醫院資源的科學配置與經濟效益的提升。盡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使用信息化手段來優化病種成本核算,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醫院資源的優化配置,還使得醫院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政策環境變化時難以作出及時且準確的決策。
2.1病種成本核算精準性不足
精準的病種成本核算是確保醫院財務管理科學化的基礎。然而,許多醫院在病種成本核算過程中仍面臨著精度不足的問題。當前,大部分醫院仍使用傳統的人工統計方式和分散的系統進行核算,這些方式常常受到人為錯誤和數據不完整的影響。尤其在涉及多科室、多部門和多個環節的成本核算時,核算的準確性難以得到保障。
病種成本核算的精準性不足,主要體現為數據采集的局限性。醫院的運營數據分散在多個系統和部門中,醫療設備的使用情況、藥品的消耗量、住院病人的治療時間等信息未能及時整合,使得病種成本核算缺乏全面性。例如,在一些醫院中,設備費用、藥品費用和住院費用等重要成本項并未得到有效的統一管理與監控,導致最終計算出的病種成本無法全面反映實際情況。此外,由于缺乏系統的成本核算標準,病種的核算標準和執行流程不一致,進一步影響了核算結果的準確性。
2.2 “信息孤島”現象明顯
在許多醫院中,盡管各類信息管理系統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但缺乏有效的數據共享和協同機制,醫院仍然面臨著“信息孤島”問題。不同部門的數據存儲和管理方式差異較大,導致財務數據、臨床數據、采購數據等不能互通,給病種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帶來了挑戰。具體而言,醫院內不同科室、部門的信息系統未能實現有效對接。以醫療服務為例,臨床科室負責患者的治療,而財務科室則負責病種成本的核算,但這兩個部門之間往往缺乏信息共享。臨床科室對藥品使用、設備消耗等信息的記錄存在不完整或不及時的情況,而財務科室對這些信息的反饋也缺乏渠道,最終導致財務核算出現數據滯后或偏差。這種“信息孤島”現象直接影響了病種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效率[2]。
此外,醫院不同業務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也存在問題。許多醫院的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電子病歷(ElectronicMedicalRecord,EMR)系統、財務系統、采購管理系統等都是獨立運行的,這些系統之間沒有形成數據集成平臺,導致信息流動受阻。盡管部分醫院已經開始嘗試引入電子健康記錄(ElectronicHealthRecord,EHR)系統,但由于技術支持和資金投人等方面的問題,系統尚未得到全面應用,造成信息孤立和冗余。“信息孤島”不僅影響了病種成本核算的效率,還使得醫院內部的協作與資源共享變得困難。
2.3缺乏實時動態反饋機制
病種成本核算往往依賴靜態數據和定期報告,使得醫院在面對快速變化的環境時無法及時作出調整。醫院的運營情況,尤其是病種成本的變化會受到外部政策、市場需求以及內部操作流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傳統的病種成本核算方法主要依賴年度、季度或月度的統計數據,這些數據往往無法實時反映醫院運營的變化[3]。沒有動態反饋機制的病種成本核算具有明顯的滯后性。當醫院面臨外部政策的變化,或在短期內發生了突發事件(如藥品價格上漲、設備故障等)時,病種成本核算往往無法及時反映這些變化,導致管理層無法第一時間作出調整決策。
2.4信息化手段應用存在障礙
盡管信息化技術為醫院病種成本核算提供了較大的幫助,但許多醫院在應用信息化手段時仍面臨著一些技術和管理上的障礙。一方面,醫院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現有系統的兼容性差,使得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整合變得困難。許多醫院的管理信息系統無法與財務、臨床、設備等其他管理系統有效對接,導致數據不能及時共享和同步。另一方面,醫院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部分醫院缺乏專業的技術支持團隊,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往往缺乏系統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技術人員的技能不足或信息化支持不充分,信息系統的投入和使用效果不佳。這種技術層面的障礙影響了醫院病種成本核算優化的實際效果。
3 優化醫院病種成本核算的策略
在醫院管理中,病種成本核算的精準性與時效性直接影響資源配置、資金使用效率以及決策的科學性。隨著信息化手段的深入應用,醫院病種成本核算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提升病種成本核算的質量和效率,醫院需要制定科學的優化策略,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全方位的業務流程優化。下文將從數據整合、智能化分析、跨部門協同、內控報告規范化等多個方面探討醫院病種成本核算的優化路徑。
3.1數據整合與智能化分析:構建全面的病種成本核算體系
病種成本核算的核心問題之一在于數據的整合與分析。傳統醫院病種成本核算往往面臨著數據采集分散、信息滯后的困境。醫院各業務部門之間的數據存在孤立現象,財務數據、醫療數據、采購數據、臨床數據等無法有效對接,導致病種成本核算過程中信息缺失和分析不全面。因此,構建一個全面的病種成本核算體系,尤其是基于數據整合的核算框架,是提升核算精準性的首要步驟。
信息化手段可以通過集成化管理系統對各類數據進行統一管理,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島”,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與流通。例如,醫院可以通過建立基于EMR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的數據接口,實現醫療數據與財務數據的實時對接。這樣一來醫院能夠在每個醫療環節、每個病種的治療過程中準確記錄和計算相應的成本。通過實時的數據更新,病種成本核算不僅能夠提高精度,還能在成本波動或政策變化時提供實時反饋,為醫院管理層提供及時的決策支持[4]。
此外,智能化分析工具的引入也是提升病種成本核算效率的關鍵。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醫院可以對海量的醫療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從而揭示病種成本的內在規律和趨勢。例如,使用數據挖掘算法分析不同病種的治療周期、藥品使用情況、設備消耗等數據,醫院可以預測病種成本的變化趨勢,為后續的成本控制和資源分配提供科學依據。智能化分析不僅能幫助醫院識別異常波動的成本,還能提供優化建議,進一步提升病種成本核算的精確性與時效性。
3.2跨部門協同與信息共享:提升核算效率與決策效果
病種成本核算的精準性和效率不僅依賴數據的整合,還需要實現醫院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在傳統管理模式下,醫院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和信息往往存在壁壘,財務部門與臨床科室、采購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合作。病種成本核算作為一個多部門協同的過程,必須打破部門間的“信息孤島”,實現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和協調[5]。為此,醫院可以推動信息化系統的深度應用,特別是集成化管理平臺的建設。通過集成化管理系統,將財務、醫療、藥品管理、設備管理等多個部門的數據進行有效對接,形成一個實時互動的數據平臺。在這一平臺中,財務部門可以隨時獲取各業務部門的最新數據,臨床科室也可以實時反饋患者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費用。這樣醫院可以在病種成本核算過程中實現實時監控和即時調整,確保每個環節的費用都得到準確記錄與核算。
此外,跨部門協同推進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在醫院的日常管理中,除了信息化手段的支持,還應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合作與溝通。例如,財務部門可以定期與臨床科室舉行協調會議,討論病種成本的變化及核算中的難點問題。采購部門與醫療設備科室可以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共同制訂優化采購和設備使用的方案,以減少資源浪費。通過這種跨部門的協作和信息共享,醫院能夠更高效地完成病種成本核算任務,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3.3內控報告規范化:確保數據透明與管理合規
醫院病種成本核算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內控報告的編制與審核。由于病種成本核算涉及多個部門的數據和業務,報告的規范化和統一性顯得尤為重要。不規范的內控報告不僅會影響數據的準確性,還可能導致醫院在決策時出現偏差。因此,醫院需要制定標準化的內控報告制度,確保報告內容的一致性、可比性和透明度。
為實現內控報告規范化,醫院可以制定統一的報告編制標準和流程,確保所有部門的報告內容符合統一要求。例如,醫院可以設立一個專門的內控報告模板,涵蓋病種成本的所有重要數據指標,如藥品費用、設備費用、人工費用、住院費用等。通過制定并執行統一的報告編制規范,醫院能夠確保報告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此外,醫院還應建立逐級上報機制,確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在這一過程中,醫院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報告的審閱和修訂,保證信息在上報過程中的透明度,防止信息失真或遺漏。進一步地,醫院可以結合實時數據反饋和定期審計,提升內控報告的動態性。定期審計能夠幫助醫院發現病種成本核算中的潛在問題,而實時數據反饋則可以幫助醫院快速調整控制措施。
3.4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確保病種成本核算的靈活性
病種成本核算并非一成不變的,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和醫院內部運營模式的調整,醫院的病種成本核算系統也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因此,醫院應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確保病種成本核算能夠適應市場和政策環境的變化。
一方面,醫院需要在病種成本核算體系中引入靈活的調整機制,定期進行評估和優化。醫院可以設立專門的核算評估團隊,對病種成本核算流程、數據質量、報告規范等進行定期審查。通過這些評估,醫院可以發現現有核算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及時調整。例如,當某些治療方法的成本出現明顯變化時,醫院可以根據核算系統的反饋迅速調整資源配置和治療方案,確保醫院整體成本在合理范圍內。
另一方面,醫院應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強病種成本核算的動態調整能力。通過大數據分析,醫院可以實時監控各項成本的變化,并對突發情況作出快速響應。通過數據分析,醫院可以預測病種成本的變化趨勢,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浪費。動態調整機制使得病種成本核算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和外部環境變化靈活調整,從而增強醫院應對復雜和突發事件的能力。
4結束語
本文探討了信息化手段在醫院病種成本核算中的應用意義及其優化策略,通過分析當前醫院病種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通過數據整合、智能化分析、跨部門協同以及內控報告規范化等手段來優化病種成本核算流程。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成本核算的精準度和時效性,還增強了醫院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決策的準確性。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醫院病種成本核算將變得更加智能化,為醫院的運營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未來,醫院應繼續深化業財融合,推動信息化手段的全面應用,不斷完善病種成本核算體系,從而提升醫院整體的管理效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朱未華.淺析信息化背景下的公立醫院科室成本管理新思路[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5(4):203-205.
[2]劉京.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醫院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分析J]中國信息界,2024(5):167-169.
[3]張超.DRG視域下公立醫院精細化成本管理研究[J].財會學習,2024(29):112-114.
[4]宋偉玲.信息化下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建設研究[J]:財經界,2024(11):84-86.
[5]蘭舒.基于信息化下的醫院成本管理精細化探究[J].首席財務官,20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