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新課標為指引,高中數學要積極推進創新性育人。根據學生發展需要,應用信息化手段,可增強教學直觀性、豐富教學方法、拓展學習資源,為學生數學創新性學習帶來便利。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引導學生課前預習,營造趣味互動氛圍,關注學生數學模型意識培養,提高學生總結歸納能力,鼓勵學生開展互動溝通,切實推進數學課堂提質增效育人。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數學;課堂教學
數字化時代各行各業都發生了深刻的改革,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針對當前高中數學課程結構緊湊、知識點繁多、學生學習理解困難等問題,教師要重視信息技術的巧妙應用,探索創新性教學策略,為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提供有力支撐。
一、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數學知識不理解
高中階段涉及的概念、公式、定理等,都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難以逾越的障礙。學生不知定理如何推導,一些概念雖然掌握了卻不懂得在實踐中如何應用。尤其是涉及了拋物線、雙曲線、橢圓等知識后,一些公式定理非常相似,學生難以理解記憶,很多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二)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薄弱
從初中進入高中,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逐步增多,學習難度也進一步加大,但是許多學生依然對教師的講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薄弱、運算思維不靈活,缺乏學習創新意識,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三)數學的創新性問題增多
進入高中階段,在數學學習中不僅要讓學生有效掌握基礎知識,還要對學生創新探索意識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當前許多學生未建立模型化思維,對于一些具體的題目不知如何轉化數學模型,學生學習思路僵化,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二、應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對策
(一)設計微課視頻促進課前導學
以新課標為指引,高中數學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程正式開展之前,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指引學生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一環。針對很多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抓不住重點等問題,教師要善于應用微課視頻優化課前導學,助力學生高效預習。這成為提高數學課堂育人質量的重要一環。在課程正式開展之前,教師就可以錄制言簡意賅、畫面豐富、內容精致的微課視頻,引導學生了解課程特性,鼓勵學生做好課程學習的準備,必要時還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些簡單學具,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深度理解。
以空間、點、直線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部分內容為例,將數學知識的學習從二維空間上升到了三維空間,且與學生前期所學平面集合的內容緊密相關。在課程正式開展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對平面幾何中所學的相交、垂直、平行等知識有效復習,并引出空間中兩條直線存在哪些關系,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借助微課視頻直觀生動的優勢,可以讓學生對空間中的點、線、面有更深的認知,教師也可以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嘗試解答,還可以讓學生借助紙盒、小棒等物品,制作簡單的三維模型,為課堂知識學習提供有效助力。
(二)應用信息技術營造趣學互動課堂氛圍
高中階段數學學科涉及的許多知識比較枯燥,同時學生也面臨很多考試的壓力,容易讓學生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在高中數學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融入聲音、畫面等元素,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降低學生知識理解難度的同時,通過圖文資源的融入,實現寓教于樂。教師也可以有效采集生活中的一些數學信息,引領學生學以致用,進一步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
以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與直觀圖這部分內容為例,這部分內容對學生空間想象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可結合教材中出現的例題,教師就可以通過聲音、畫面、視頻、Flash動畫,幫助學生對比理解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數學軟件,引導學生畫出球、圓柱、圓錐等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鼓勵學生手眼腦結合學習數學,促進學生學習遷移與有效創新。教師在課堂上還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一些資源,如皮影戲,讓學生思考其影像形成的原理。教師也可為學生播放簡短的皮影戲片段,作為課堂的調劑,激發學生求知欲。這種趣味元素的融入,可以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陌生感,也能通過動態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出示一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有效思考,讓學生動手在紙上畫出飛機、小汽車等物品的三視圖,為學生創新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三)尊重學生主體性價值推進課堂高效互動
在信息技術助力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工作開展中,既要以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針對性學習,還要將課堂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有效學習的前提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再為學生答疑解惑。契合學生認知理解程度,推進課堂教學工作高效落實,以更好地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
以基本初等函數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為例,這是在學生掌握二次函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趣味探究的內容具有常規性。在這部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要鼓勵學生積極學以致用,以前期所學方法為后期知識應用有效奠基。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課本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再到網絡上搜集資料,了解指數函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學習對數函數的歷史發展。結合探究式學習,學生會接觸豐富學習資源,在整理與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會遇到各種問題。例如,指數函數為什么會與x軸永不相交,指數函數的極值點應該如何運算。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給予有效的指導,通過列舉、描述等不同方法,向學生講解關于指數函數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消化學習重點。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所得,給出一些具體的問題。例如,利息計算問題、增長率問題。通過從理論到實踐的有效過渡,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入思考,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真正基于教學過程,引領學生主體實踐,增強學生學習成就感。
(四)應用虛擬仿真技術創設數學實驗環境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除了立足課堂讓學生觀看課件,在課外讓學生學習一些微課資源外,還要重視對虛擬仿真技術的有效應用,搭建數學實驗環境。讓學生在安全、真實、可交互的學習環境中實踐操作,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借助虛擬仿真軟件的模擬交互功能,還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反復實驗激發學生求知欲,讓學生進行項目任務的挑戰。
以空間幾何體這部分內容為例,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三維空間探索的仿真模擬實驗項目,讓學生在虛擬仿真軟件的幫助下,構建并觀察各類空間幾何體,了解長方體、正方體、圓錐等圖形的特點。借助虛擬仿真系統,教師還可以對幾何體的參數,如長、寬、高、半徑等進行設定,讓學生直接觀察幾何體的形狀,探索空間幾何體隨參數變化而體現出的一些變化規律。通過虛擬仿真實驗的落實,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力,讓學生對幾何體的成倍放大、縮小進行分析。套用學生前期所學過的體積公式表面積公式,讓學生對正方體的內切球、外接球、棱切球進行計算。通過模型的構建,學生主體探索,不同學生在運算過程中還可能出現一些數據偏差,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能有效增強學生數學應用能力,也能讓學生在一些綜合性問題解決中快速抓住重點,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
(五)引入思維導圖培養學生梳理總結習慣
高中數學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自身良好學習意識,所以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相關信息檢索,將一些零散知識有機整合,并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總結,讓學生從中心知識點出發,向外擴展延伸,實現對單元內容的綜合性復習。這樣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理解更加準確,也能借助思維導圖促進學生開展綜合復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品質。
以數列這部分內容為例,在教學工作告一段落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構建思維導圖,實現對單元內容的鞏固和復習。從中心知識點——數列出發,教師可以讓學生引出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等次級分支,讓學生對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定義、性質、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進行梳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選取教材上的典型例題,對求差(商)法、疊乘法、倒數法等通項公式求解的常用方法進行有效總結。通過思維導圖,學生條理分明梳理重點,能夠讓信息技術助學價值有效發揮,也能讓學生對數學核心知識的理解更透徹。
(六)整合優質資源拓寬學生學習視野
伴隨新高考改革的深度推進,高考數學中對學生綜合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數學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就要善于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整合優質學習資源,在拓寬學生學習視野的同時,通過創新性資源的融入,進一步培養學生靈活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對一些新問題應對更加自如。教師可以直接在線搜索一些優質的課件、視頻等學習資源,配合課堂所學知識讓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
例如,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就有許多高中數學的課程包、練習題,對學生自主學習有良好的助力。教師可以向學生積極推薦這類網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在新課程學習開展之前,讓學生對照視頻進行有效的預習。在教學資源推薦過程中,教師不要一股腦兒地將所有課程推薦給學生,而是要做好相應的篩選、整合和分類工作。結合學生學情基礎,為其推薦相應難度的課程內容,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教師可借助智能工具創建學習導航,將不同難度的課程資源有效分類,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針對性學習。在課程資源推薦的同時,教師可設定相應的測試性題目,檢測學生學習掌握情況,防止學生荒廢學習資源。
與在線資源相結合,教師可以設計小組討論、項目制作、在線測試等課內合作項目,實現課內課外有機融合,真正以優質資源開發促進學生學習參與。教師還要重視跨學科資源的有效開發,高中階段數學所學知識與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等學科都緊密相關,教師可以與其他學科教師有效合作,共同開發優質案例,讓學生對數學相關的知識進行綜合性學習,能為學生帶來良好學習體驗,帶動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穩步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在信息技術助力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對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要有效把握學生學習需求,貼合學生興趣特點,創造生動、直觀、互動化教學情境,為學生自主學習、實踐操作、靈活創新提供有利契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助學優勢,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熱情,有力推動數學教學工作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溫盛華.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情境化教學路徑[J].教師博覽,2024(30):58-60.
[2]鄭菊萍.基于信息技術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4(19):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