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門以聲波為載體,通過旋律、節奏、和聲等要素交織碰撞,在空氣中勾勒出美妙情感畫卷的聽覺藝術。然而,音樂并非僅僅以聲音形式存在于人們的感知覺中。漫長的歷史長河與歲月的沉淀賦予了音樂更為豐富的音樂實物,如樂器、音樂圖像、音樂典籍、樂譜、樂俑、舞臺道具以及播放音樂的音響設備、表演音樂的音樂廳等。這些音樂實物作為音樂文化的有形載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樣的形態特征,為紙盒包裝設計提供了源源不斷地靈感與素材,在提高紙盒包裝趣味性和藝術表現力的同時,也增強了消費者與紙盒包裝之間、產品之間的文化互動和情感互動。音樂文化在紙盒包裝中的具體應用可以從以下3方面入手:
第一,音樂實物的結構形態可以為紙盒包裝設計的結構造型提供最直接的借鑒。例如,中國傳統樂器編鐘歷史悠久,至少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商代,根據編鐘獨特的合瓦形結構,設計的紙盒包裝在藝術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等方面都優越于普通紙盒包裝,不僅可以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賦予產品濃厚的歷史文化韻味。再如圖1,黑膠唱片機是一種高保真的音樂播放設備,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在磁帶、CD出現之前,一直處于主流地位,其見證了唱片音樂的發展歷程,承載著人們對過去音樂文化的記憶。紙盒包裝可以模仿黑膠唱片機的外型,充分利用黑膠機的機械美感和復古氛圍,快速抓住消費者的目光,激起他們的好奇心,進而使產品更具辨識度,吸引更多的顧客關注。除以上樂器之外,可參照的音樂實物還有很多,如堂鼓、戰鼓、花盆鼓等各類大鼓的結構形態都是比較好的選擇,此處不再贅述。
第二,音樂文化在紙盒包裝中的視覺呈現,既可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也可以使紙盒包裝成為傳播音樂文化的載體,使人們感受到獨特的音樂藝術和音樂文化內涵,具體可以從各類音樂實物圖案和色彩方面進行設計。例如,古琴,又稱七弦琴,屬于中國傳統樂器,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種象征。將古琴圖片設計在紙盒包裝時應盡量使古琴圖案展現樂器的真實色彩,并在此基礎上,將其放置在米黃色或淡褐色等模仿古籍紙張的色調上,將古琴仿佛真實地放置在紙盒上。此外,還可以使用金色或銀色的線條勾勒古琴的輪廓,以此來增強紙盒包裝的精致感,呈現古典高雅的紙盒包裝,進而更好的傳承傳播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如果是現代樂器,電吉他、電子鼓等實物圖案則可以選擇金屬銀灰色或者充滿活力的熒光色紙盒作為底色。因為現代樂器本身色彩豐富且富有光澤感,設計圖案時在盡量突出其金屬質感和絢麗色彩的同時,可以適當增加光影效果,使紙盒包裝的視覺效果看起來更加富有立體感和時尚潮流。再如,樂俑是對古代中國演奏音樂、進行歌舞表演形象的塑造,他們姿態各異,有的在擊鼓、有的在吹簫、有的在彈撥樂器,這均是對當時社會樂舞文化的生動表現,非常具有歷史感,將樂俑圖案設計在紙盒包裝上別有一番歷史韻味。以唐三彩為例,紙盒包裝可以將土黃色或青灰色作為底色,用黃、白、綠等顏色繪制樂俑,并在樂俑的周圍添加一些淡淡的陰影,盡量體現紙盒包裝視覺上的古樸、生動、立體感和歷史厚重感。所有的音樂文化元素經過精心的設計,都可以融入到紙盒包裝上,如敦煌壁畫中的樂舞場景,中國的工尺譜、減字譜,當下通用的五線譜,音樂家肖像,音樂歷史事件畫作,音樂廳、劇院、音樂主題雕塑等都是紙盒包裝的素材來源。
第三,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音樂旋律在二維碼和NFC技術的加持下可以在紙盒包裝上得到實現。例如,消費者只要用手機掃描紙盒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跳轉到音樂播放頁面或者是音樂流媒體平臺上的指定曲目。也可以在紙盒包裝表面或內部嵌入NFC芯片,當消費者使用支持NFC功能的手機靠近芯片感應區域時,就可以與打開預先設定好的音樂鏈接進行播放。這種創新設計可以讓產品更具特色,使消費者覺得購買的不僅是產品本身,還獲得了額外的音樂體驗,既提升了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也極大的增強了消費過程中的趣味性和參與感,同時也是紙盒包裝從傳統實物向智能化、數字化轉變的必然趨勢。
綜上所述,音樂文化在紙盒包裝上多維度的呈現具有諸多優勢,一方面可以增加紙盒包裝的藝術性,快速抓住消費者的目光大大提高消費者的參與度和體驗感。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傳承傳播音樂文化的作用。雖然好處諸多,但也要考慮成本問題,如音樂實物圖像的授權費用、二維碼和NFC的技術服務費等,此外還要考慮含有音樂文化的紙盒包裝與產品的適宜度,一般文創產品、中高端禮品、兒童及青少年玩具套裝等更適合音樂文化類的紙盒包裝。
圖1唱片機式結構的紙盒包裝

作者簡介
李艷雙,女,1983年生,黑龍江拜泉人,博士,北京市東城區職工大學教師,研究方向:音樂理論與教育實踐、文化及文藝理論、文化傳承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