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中耳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游泳、感冒、坐飛機時都可能會被它“纏上”。正因為中耳炎常見,所以很多人患上中耳炎后會認為這不是什么大問題,不用管它或滴點藥水過幾天就好了。然而,中耳炎真的只是小病嗎?
中耳炎,顧名思義,就是中耳發生炎癥。中耳位于鼓膜后面,是一個充滿空氣的小腔室,里面包含聽小骨等重要的聽覺結構,當細菌或病毒入侵中耳時就會引發炎癥。中耳炎不僅會使耳朵疼痛、聽力下降,嚴重者會出現永久性耳聾,還可能誘發腦膜炎、腦膿腫、面癱、敗血癥等,危及患者生命。
相較于成年人,兒童是中耳炎的高發群體,約90%的兒童都經歷過中耳炎的困擾。
兒童的中耳更容易發炎,這與他們的耳部結構有很大關系。兒童的咽鼓管比成人的短、寬、直, 呈水平位, 外加兒童自身抵抗力較差, 咽部淋巴組織豐富,腺樣體扁桃體常增生肥大,隱窩更容易隱藏細菌和病毒。當兒童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會導致鼻腔分泌物增多, 或是吐奶、咳嗽、擤鼻涕用力過大,這些情況下,細菌很容易通過咽鼓管到達中耳,引發急性中耳炎。
兒童患中耳炎往往進程快,早期易漏診,延誤治療或用藥不合理等可導致嚴重的并發癥或轉為慢性中耳炎,影響孩子聽力。如果中耳炎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拖延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還可能會引起顱內外并發癥。顱外并發癥包括耳后骨膜下膿腫、頸部膿腫、面癱等;顱內并發癥則包括腦膜炎、腦膿腫等,如果膿腫發生在橋小腦角,可快速引起顱內壓增高,導致死亡。
如果孩子出現耳痛劇烈且持續無法緩解、高熱超過39℃、耳朵有膿液或血液流出,表現出明顯的聽力下降或反應遲鈍,且癥狀持續超過48小時無改善等情況,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
兒童感冒前后或期間突然出現持續性耳部疼痛,牽拉耳郭或按壓耳屏無加重,就要考慮患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此時,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遵醫囑足量足療程用藥治療。

(1)耳外用藥:如果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急性中耳炎,應選擇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抗生素進行治療。耳痛嚴重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止痛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緩解疼痛,減輕患者的痛苦。對于兒童患者,要注意根據體重準確計算藥物劑量,避免用藥過量。若患者同時伴有鼻腔堵塞等癥狀,使用鼻腔減充血劑可以減輕鼻腔黏膜的腫脹,改善鼻腔通氣,有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復。不過,這類藥物不能長期使用,一般連續使用不超過7天,以免引起藥物性鼻炎等不良反應。
(2)耳部用藥:鼓膜穿孔前,可使用1%酚甘油滴耳,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在滴耳前,要先將耳道內的分泌物清理干凈,滴藥后保持患耳朝上一段時間,讓藥物充分發揮作用。若鼓膜穿孔,可先用3%雙氧水清潔外耳道內的膿液,再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3)手術治療:在極少數情況下,如鼓膜穿孔后長期不愈合,中耳積液嚴重且經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者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鼓膜修補術、鼓膜切開術、鼓室置管術等,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
(1)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等疾病要及時治療,避免炎癥蔓延到中耳。流行病感冒高發季節,應積極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等,減少患上呼吸道感染和呼吸道傳染病的風險,有效降低中耳炎的發生率。
(2)戒煙、避免二手煙:二手煙會增加兒童患中耳炎的風險,家長應避免在孩子面前吸煙。
(3)保持耳部清潔干燥:洗澡、游泳后要及時清理耳道內的水分。
(4)不要挖耳,避免用力擤鼻涕:擤鼻涕時不要同時捏住兩個鼻孔,以免將鼻涕擠入咽鼓管。
(5)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日常多進食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以及低脂、高蛋白類食物,保證營養均衡。平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
(編輯" " 王" "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