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49歲的何先生(化名)被家人攙扶著來到急診室。他面色蒼白,額頭布滿冷汗,雙手死死按著上腹部:“醫生,救救我!這里像被刀割一樣疼……”
原來,前一天晚上何先生看電視的時候嘴饞,就點外賣買了一盒麻辣鴨脖吃,還喝了一罐冰啤酒。吃時痛快,可到了深夜,何先生的肚子突然一陣陣地抽搐,讓他嘔吐不止。何先生的家人忙給他找來胃藥和止痛藥服下,何先生感覺舒服了不少,但是隔天早上,他的胃又開始隱隱作痛。何先生疼得額頭上都冒出了冷汗,家人見狀趕緊將他送往醫院。在當地醫院檢查后,何先生確診了胃穿孔。
怎么吃點麻辣鴨脖配冰啤酒,就把胃給吃“破”了呢?還有哪些“破洞套餐”不能吃?
麻辣鴨脖配冰啤酒這對組合的殺傷力,主要在“辣”和“冰”二字。麻辣鴨脖中含有辣椒素,它會直接刺激胃黏膜下的神經末梢,引發胃黏膜充血、水腫。辣椒素還會使胃酸分泌增加,而胃酸分泌過多,同樣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冰啤酒帶來的冰爽,則會讓本就飽受刺激的胃黏膜“雪上加霜”。低溫會導致胃黏膜血管急劇收縮,血流速度驟降,但已經被“辣”損傷的胃黏膜修復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缺血會讓受損黏膜難以愈合。此外,低溫還會抑制胃黏液的分泌。胃黏液能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如果分泌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就會相應增加。
“辣”和“冰”本就都會刺激胃部,兩者結合起來對胃部造成的傷害可想而知。想象一下,胃黏膜在辣的刺激下處于充血狀態,此時一股“寒流”從天而降,讓胃黏膜血管從擴張瞬間轉為劇烈收縮,這“冰火兩重天”會導致胃黏膜血管破裂;再加上胃酸在“辣”的刺激下過量分泌,而“冰”又削弱了胃的蠕動和排空能力,造成大量胃酸在胃內滯留,不斷侵蝕已經受損的胃黏膜……最終,致命的胃穿孔就發生了。
典型套餐為白酒配火鍋。高度白酒(酒精濃度40% 以上)進入胃部后,會破壞胃黏膜的脂蛋白層,燒傷胃黏膜;而火鍋食物的高溫(通常超過 60℃)同樣會燙傷胃黏膜。酒精的刺激和高溫的燙傷同時作用,會導致胃黏膜糜爛,若長期吃這樣的“破洞套餐”,胃黏膜糜爛便可能加重成胃潰瘍,最終引發胃穿孔。

典型套餐為炸雞配可樂。炸雞屬于高脂肪食物,我們的胃需要分泌更多的胃酸來消化它,所需的消化時間遠超普通食物。在此期間,胃內壓力升高,胃黏膜受到的牽拉和摩擦也隨之增加。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會在胃內產生大量氣泡,這同樣會導致胃內壓力升高。兩者結合對胃“施壓”,當胃內壓力超過胃黏膜的承受能力時,胃黏膜就可能被“撐破”。對本就患有胃下垂或胃潰瘍的人來說,這一“破洞套餐”非常危險。

典型套餐為剩菜配紅茶。很多上班族習慣帶隔夜剩菜當午餐,上班時還會喝紅茶提神,殊不知這樣吃對胃傷害很大。剩菜可能因儲存不當、食材本身容易變質(如海鮮、饅頭)等滋生大量細菌,這些細菌進入胃部可能引起胃部發炎,進而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出血。紅茶中含有鞣酸,會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影響消化功能;鞣酸還會和胃黏膜表面的蛋白質結合,阻礙胃黏膜對營養的吸收,影響胃黏膜的自我修復。當細菌引發的炎癥和鞣酸導致的重重“障礙”疊加時,胃黏膜會反復受損,逐漸變薄,最終引發胃穿孔。


【食材】小米50克,南瓜150克,清水800毫升。
【做法】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鐘,讓米粒吸足水分,這樣煮后更軟爛;南瓜去皮去瓤,切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鍋中加清水燒開,放入小米,大火煮5分鐘后轉小火,邊煮邊攪拌,避免粘鍋;小火煮約20分鐘至小米開花,加入南瓜塊,繼續煮15分鐘,至南瓜軟爛、粥呈黏稠狀即可。
【功效】小米富含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能修復胃黏膜;南瓜中的果膠可以保護胃壁,減少其受到的刺激。小米南瓜粥易消化,可減輕胃部炎癥。

【食材】豆腐200克,菠菜100克,蔥花5克,鹽2克,香油3毫升,清水500毫升。
【做法】菠菜洗凈,放入沸水中焯水1分鐘,以去除大部分草酸,撈出過涼水,切段;豆腐切成2厘米見方的小塊備用。鍋中加清水燒開,放入豆腐塊,小火煮5分鐘;放入菠菜段,煮2分鐘后加鹽調味,撒上蔥花,滴入香油即可。
【功效】豆腐富含優質蛋白和大豆磷脂,能保護胃黏膜;菠菜富含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有抗氧化作用,還能促進胃腸蠕動。嫩豆腐菠菜湯有助于消化,可中和胃酸。
(編輯" " 顧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