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榴蓮大降價,不少人實現(xiàn)了“榴蓮自由”,但敞開了吃之后……咦?怎么變成了“小黃人”?
近日,一女子在網(wǎng)上稱,自己吃了很多榴蓮后,臉色發(fā)黃、面部衰老,患上了“糖化臉”。如果這是真的,我們還能快樂地吃榴蓮嗎?
有人說,不只是榴蓮,荔枝、芒果等高糖水果吃多了,攝入的過量糖分會與皮膚中的蛋白質(zhì)或脂質(zhì)結(jié)合,引發(fā)糖基化反應,產(chǎn)生一種名為糖基化終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糖基化終產(chǎn)物的積累,會導致皮膚暗黃、松弛、細紋增多、毛孔變大,也就是所謂的“糖化臉”。

糖基化反應是一種人體必需的正常生理過程,時刻在我們的體內(nèi)進行,對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至關(guān)重要。然而,該反應產(chǎn)生的糖基化終產(chǎn)物在體內(nèi)積累過量時,確實會加速皮膚衰老。可高糖水果吃多了就會導致糖基化反應水平升高嗎?事實上,日常飲食中攝入的糖分,包括烹飪用糖和水果中的天然糖,并不會加速糖基化反應過程,反而是大量攝入加工食品,即含有色素、甜味劑、防腐劑、乳化劑、膨化劑等添加劑的食物,可能增加體內(nèi)的糖基化終產(chǎn)物積累。此外,對于糖代謝正常的健康人來說,體內(nèi)通常不會積累過量的糖基化終產(chǎn)物,沒必要過于擔心“糖化臉”。
上文中的女子在大量食用榴蓮后臉色發(fā)黃,可能并不是“糖化臉”,而是胡蘿卜素攝入過量惹的禍。榴蓮含糖量高,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榴蓮中的胡蘿卜素含量也很高,每100克榴蓮中約含200微克胡蘿卜素,遠高于常見的蘋果、葡萄等水果。

胡蘿卜素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脂溶性維生素,正常攝入時能轉(zhuǎn)化為維生素A,有助于保護視力和皮膚健康。然而,如果短期內(nèi)大量食用榴蓮,或同時食用芒果、南瓜、木瓜等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我們的身體就會因無法及時代謝過量的胡蘿卜素,引發(fā)“胡蘿卜素血癥”。胡蘿卜素在皮膚的角質(zhì)層和皮下脂肪中沉積,就會導致皮膚呈現(xiàn)淡黃色,鼻尖、臉頰、手掌等部位的黃色可能更明顯。不過,胡蘿卜素血癥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也與皮膚衰老無關(guān),只要減少攝入富含胡蘿卜素的食物,1—2周后皮膚的顏色就會恢復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療。
吃榴蓮一般不會引發(fā)“糖化臉”,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敞開吃。過量吃榴蓮還存在其他健康隱患,我們要掌握正確的吃法,才能安享“榴蓮自由”。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我們每天攝入水果200—350克,但榴蓮的熱量高于一般水果,因此要相應減量。建議大家一天吃100克左右榴蓮(不超過2瓣),且一周吃榴蓮最好不要超過1個。此外,吃榴蓮時可搭配一些低熱量、低糖分的水果,并避免與奶茶、蛋糕等高糖加工食品同食。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高鉀血癥患者應避免吃榴蓮,兒童、孕婦也應慎食。
(編輯" " 顧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