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圖分類號】 U416.02
【文獻標志碼】 A
0 引言
彩色路面的研究最早始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彩色路面,但應用較少。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公路與環境的協調有了更高的要求,彩色瀝青路面為設計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國內各大城市對彩色路面的應用也隨之變廣,公園步道、城市綠道、廣場、公交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平交路口、隧道洞口等較為常見。雖然國內彩色路面應用較廣泛,但在公路行業應用略少,山區旅游公路上應用的工程案例也并不多,實際觀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本文結合牛背山景區旅游公路項目的特征進行彩色路面設計研究,提出彩色路面設計的總體思路和關鍵要點,為以后類似山區旅游公路項目提供參考依據。
1 項目概況
牛背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甘孜州瀘定縣區域,中高山區。項目區屬于高原山區,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四季氣候差異大,冬季冰凍期較長,生態環境敏感且脆弱,地表附著物以低矮灌木林為主,少有喬木。
景區旅游公路等級低,高差大,回頭彎道半徑小而多,路線縱坡大且長,盤山公路特征突出,是目前瀘定、滎經兩縣最大高差盤山公路之一。
項目業主提出,根據景區開發需要,該公路要求設計彩色路面,提高牛背山景區美景度,增加旅游觀景點,游客能夠多享受、多停留,但須控制項目投資,確保公路運營安全。
2 彩色路面設計研究
彩色路面總體設計思路宜結合項目特點以及建設單位需求制定,牛背山旅游公路總體設計思路如下:
(1)彩色路面選型。
(2)色彩設計。
(3)總體景觀設計。
(4)附屬景點打造。
(5)危險路段安全設計。
2.1彩色路面選型
在彩色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彩色瀝青路面中,高原山區宜優先選擇綜合性能好、造價適中、施工快捷的彩色瀝青路面。彩色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凍性能差、防滑性能差、施工養護周期長、駕駛舒適感差,不推薦在旅游公路項目中使用。
彩色瀝青路面根據選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藝不同,可以分為幾種類型:摻入彩色顏料的混合料、彩色集料與淺色瀝青結合料、亮色瀝青鋪裝路面、彩色瀝青表面處治、彩色水泥灌漿瀝青混凝土路面等。
根據國內類似項目彩色路面使用效果,結合左虹俊的彩色路面在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劉娜娜[2的彩色瀝青路面實體工程應用效果、王海洋等[3]對彩色半柔性路面設計及色彩效果分析等文獻成果,分析提出不同彩色瀝青路面優缺點詳見表1。
表1不同彩色瀝青路面優缺點分析

根據表1優缺點分析,結合項目高原山區、氣候差異大、投資控制嚴格等特點,確定采用適用性更廣泛、施工工藝更成熟、各方面性能較優的彩色瀝青混凝土路面(摻入彩色顏料的混合料)。
2.2 色彩設計
彩色瀝青路面使人們在“黑白”路面之外對公路鋪裝有了新的選擇。合理的利用色彩對人的心理效應,設計出的別具一格的路面色彩來裝扮素以灰暗示人的路面,讓人們的出行更加精彩、舒適(表2)。
表2不同色彩作用功能分析

色彩效果是彩色路面重要的設計要素,彩色瀝青路面色彩設計主基于人的心理、生理因素及周邊環境因素考慮。楊榮博等[4也在基于觀感的路面設計研究中得出掌握心理學原理,正確選擇顏色,可以起到良好景觀效果并加強交通安全的作用的結論:
(1)利用色彩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視覺條件,使駕駛員和其他交通參與者注意力集中。(2)利用色彩使道路與周圍環境、建筑更好地協調融合。(3)避免因為色彩選擇不當導致交通安全事故頻發。(4)謹慎使用多種顏色組合的彩色路面,要保障配色的合理性,防止彩色污染[5]
經過調研,色彩設計不當導致失敗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某條通鄉村公路采用橙色與黑色橫向相間彩色路面,與周圍綠色環境極不協調,景觀效果也差,同時橙色易使駕駛員心理煩躁、不安寧,反而容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某條山區單車道公路路面僅 4.5m 寬,采用紅、黃、藍三色均勻配色,與周圍環境極不協調,造成彩色污染,同時路窄多色路面容易擾亂駕駛員行車視覺,引起其心理不適。
牛背山旅游公路處于高原高海拔地段,植被以低矮灌木為主,且覆蓋密度小,一年四季半數以上時間植被顏色偏褐色,地面表層土壤也是褐色,瀝青路面采用與其色彩相近的暗紅色,能使整個牛背山景區環境更加協調。同時高原盤山公路采用暗紅色路面也有助于改善交通視覺條件,警示作用強,能有效預防和避免發生交通事故。紅色也是傳統的交通指示用色,不至于讓駕駛員有突兀感,相比其他顏色更容易被接受。色彩設計務必要通過試驗路段來確認效果,以防理論設計偏離實際,試驗路段長度建議不短于 150m (圖1)。
2.3總體景觀設計
為了更貼合于牛背山景區特色,設計提煉出牛背山六絕。雪山提煉元素為三角形,日出日落提煉元素為圓形,星軌提煉元素為十字型星,作為地面元素,將六絕元素巧妙的運用在路面上,并置相應的公里節點處,標注相應的公里數,增強互動性與觀賞性。以云海提煉元素為條狀粗寬與細窄波紋,結合減速帶設計理念,并標注警示內容,增強警示作用。此方案對后期維護難度雖有所增加,但圖形識別性強,記憶點深刻,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功能性和觀賞性(圖2、圖3)。
圖1牛背山旅游公路彩色路面

圖2牛背山六絕特色路面標線

圖3節點路面標線

2.4附屬景點打造
牛背山旅游公路鷹嘴巖至山頂段為大高差連續回頭彎道路段,觀賞度和拍攝效果很好,在該路段增加附屬景點,可有效提升景區的美景度,鍛造網紅打卡點。附屬景點以觀景休息平臺配套特色路面標線為主。例如:距離山頂 13.14km 處設“1314”浪漫彩色標線和“雪峰”觀景平臺;距離山頂5.2km處設“520\"浪漫彩色標線和“心形”觀景平臺;山頂處設“3666\"頂峰海拔彩色標線和 360° 全景觀攝平臺(圖4)。
2.5 危險路段設計
牛背山旅游公路危險路段主要是大縱坡急轉彎路段、陰山積雪冰凍路段。
大縱坡急轉彎是交通事故易發路段,主要通過設置警示路面標線并配置警示標志,提醒駕駛員注意行車安全。警示標線設置的位置和長度尤為重要,根據楊波等[°基于駕駛員行為模型的彩色安全路面設計方法研究成果顯示,牛背山旅游公路警示標線前置距離宜采用 50m ,設置長度宜采用10 mo
陰山積雪冰凍路段主要設置減速慢行濕滑路段波紋狀防滑標線,并配置積雪路段警示標志,路側有條件的路段可設置一處除雪堆場,運營期及時清除路面積雪暗冰。
圖4“1314\"浪漫彩色標線

山區公路夜間行車安全也尤為重要,為提高夜間路面的警示效果,警示標線顏色選擇白色或黃色更容易被發現,綠色、藍色不容易被辨別。同時應摻加玻璃珠等反光材料,提高反光效果。
3結論
(1)彩色路面設計應以路面選型、色彩選擇為基礎,建立總體景觀設計框架,局部打造附屬景點,形成完整的彩色路面體系。
(2)色彩設計是彩色路面設計的核心,顏色的選擇和搭配不僅要適應周圍環境,還應考慮色彩對人的心理、生理作用等因素。
(3)彩色路面只是公路的一部分,要符合景區或旅游公路的總體布局理念,設計中融入自然特色風貌,加深游客的記憶,增強景區、公路的觀賞性。(4)選擇觀賞度較高的個別點位,配置必要的特色路面標線和觀景平臺,為旅游公路增加亮點。(5)山區公路更應該注重安全設計,結合公路技術狀況分析危險路段,加強交通安全設施設計和運營期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左虹俊.彩色路面在柳州環江濱水大道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道路工程,2020(3):28-31.
[2] 劉娜娜.彩色瀝青路面設計關鍵技術與實體工程應用[J].山西建筑,2017,43(22):157-158.
[3] 王海洋,楊群.彩色半柔性路面設計及色彩效果分析[J].交通科技,2023(2):33-36.
[4] 楊榮博,郭大同,師曉鴿.基于觀感的路面設計與應用[J].交通世界,道路工程,2016(25):56-57.
[5] 馮建華.彩色路面設計與工程應用分析[J].建材與裝飾:交通建設,2020(12):241-242.
[6] 楊波,閆旭亮,吳平,等.基于駕駛員行為模型的彩色安全路面設計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交通工程,2019,15(10):276-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