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全面推進,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事業也步入了蓬勃發展的新階段,二者呈現出相互促進、深度融合的良好態勢。校園足球教師數字素養直接關系到足球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然而當前校園足球教師在數字技術的應用上存在明顯不足,制約了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本文基于數字賦能視角,明確界定校園足球教師數字素養內涵,剖析現存困境,從宏觀政策、中觀培訓和微觀實踐三個層面提出發展路徑,以期實現校園足球與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
一、內涵界定
(一)“數字素養”定義
“數字素養”(DigitalLiteracy)最初指個體在數字環境下有效生存與發展的能力,現已成為信息時代的核心素養。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明確其內涵為在數字社會中獲取、制作、使用、評價和分享數字信息的能力,同時強調安全和倫理意識。數字素養不僅包含技術操作,更涵蓋信息意識、安全防范及道德規范2。當前,各國普遍將提升數字素養視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我國在“十四五”期間也將其列為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任務,致力于建設普惠的數字教育體系,縮小數字鴻溝。


(二)校園足球教師“數字素養”定義
校園足球教師的數字素養是在一般教師數字素養基礎上,結合足球教學的特點而形成的特殊能力結構。教育部《教師數字素養》行業標準指出,教師數字素養涵蓋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和專業發展五個維度[3]。具體到校園足球教師不僅應具備基礎的數字技能,如常用軟件與設備操作、資源獲取與整合等,還需突出足球專項教學所需的數字化能力:一是多媒體教學與資源整合能力。校園足球教師要善于通過視頻演示、虛擬仿真等數字工具直觀展示足球技戰術動作,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或足球慕課資源,豐富和創新教學訓練內容。二是數據分析與科學訓練能力。教師需掌握使用智能穿戴設備、視頻分析系統及運動數據平臺等,對學生技戰術表現和身體素質進行精準監測與分析,形成數據驅動的科學練習方案。三是數字化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教師應有效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和社交媒體,實現與學生、家長及同行的及時互動和資源共享,提升管理效率和協作質量,將數字工具深度融入日常教學與訓練工作中。
校園足球教師數字素養兼具基礎數字化能力與足球專項數字化應用能力,體現為“基礎技術操作—資源整合創新—數據驅動教學一數字化協同管理”的完整能力鏈條,推動校園足球教學向數字化、科學化方向高質量發展。
二、現實困境
(一)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群體間“數字鴻溝”明顯
當前校園足球教師的數字技能存在顯著差距。一方面,部分年輕教師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并積極嘗試在教學和訓練中引入視頻演示、在線課程等數字化手段;另一方面,仍有部分教師缺乏基本的信息技術能力,習慣采用傳統方式進行日常教學與訓練。從區域差異來看,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教師接觸數字設備和資源的機會更多,數字素養整體水平較高;而在偏遠農村地區,學校信息化條件相對落后,教師對數字技術的接觸與應用機會極為有限,數字素養水平普遍偏低。這種個體間與區域間的數字技能不均衡現象,直接造成了校園足球教學質量的地區差異,也加劇了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
(二)缺乏系統培訓支撐,能力提升渠道有限
當前校園足球教師的數字素養培訓體系存在明顯不足。一方面,現有校園足球教師的培訓內容多集中在足球專項技能、競賽組織和教學方法等傳統領域,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重視不足4;另一方面,《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雖強調通過示范項目促進教師整體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但具體落實到校園足球教師群體時,卻未能體現充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出現了培訓內容與教師日常教學需求脫節的現象。通過調研發現,信息技術培訓缺乏后續指導和實踐應用環節,導致所學內容難以有效轉化為實際教學技能。此外,部分校園足球教師屬于外聘或退役運動員轉崗,游離于正式教師培訓體系之外,很難參與到系統的信息技術培訓之中,形成了數字素養提升的培訓盲區[5]。因此,構建針對校園足球教師的系統性、連續性、實踐導向的信息技術專項培訓機制,亟待加強。
(三)觀念保守與動力不足,數字技術融入教學的意愿不強
除了客觀條件外,教師自身的主觀觀念也是制約其數字素養提升的重要因素。當前,許多校園足球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對數字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抱持懷疑甚至抵觸態度。一些教師認為足球教學應更多依賴場地實踐,頻繁使用數字設備會分散學生的運動注意力;還有教師由于自身數字技能不足,擔心使用數字化設備可能導致課堂教學失誤,或者誤認為引用網絡資源會暴露自身教學能力的缺陷,心理上存在抵觸情緒。此外,部分教師習慣于傳統教學方法,缺乏主動學習和嘗試新技術的動力,對新出現的智能設備和體育應用軟件了解不足,更不愿意主動應用于教學實踐。一些學校雖然配備了數字教學設備,但由于教師積極性不高,這些設備長期閑置,未能有效融入教學中,嚴重限制了數字技術在校園足球領域的實踐效果。因此,教師的主觀觀念轉變和使用意愿的提升,已成為推進校園足球數字化教學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四)資源條件不足,供需結構顯著失衡
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還面臨客觀資源和政策支持的不足。一方面,硬件設施與網絡環境不完善,嚴重限制了數字技術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應用。尤其是在欠發達地區的學校,體育場館缺乏網絡覆蓋與基本的多媒體設備,資金短缺也導致難以采購必要的智能穿戴設備或視頻分析系統,使得教師即使有意愿也難以開展數字化教學;另一方面,體育領域的數字化資源建設明顯滯后,專門適用于校園足球教學的數字化課程與教學軟件不足,教師很難找到合適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雖然教育部門已開始加強校園足球數字資源庫建設并推廣足球慕課,但整體資源供應仍不能滿足一線需求。此外,目前教育信息化相關政策主要針對文化課教師或整體教師隊伍,針對體育教師尤其是校園足球教師的專項支持和政策措施相對缺乏。各地在落實教師信息技術能力考核時,也常忽視體育教師群體的特殊性,致使教師提升數字技能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勵和考核機制。由此可見,資源短缺與政策盲區共同導致校園足球教師數字素養建設難以形成閉環,亟須從政策、資源、培訓與觀念多方面精準施策,加以解決。

三、發展策略
(一)宏觀層面:健全頂層設計與政策激勵機制
1.明確頂層設計,將教師數字素養納入考核體系
教育部門應將校園足球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納入國家教育數字化發展戰略整體布局。在政策層面,進一步明確校園足球教師數字能力培養的具體要求,如,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已提出建設數字素養培育體系并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校園足球教師也應明確納入其中。在職稱評審和年度考核時,應將教師使用數字技術提升教學效果作為重要評價維度。《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也強調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納入常態化督導和考核評價體系,這一模式也應擴展到體育教師尤其是校園足球教師群體,通過制度化安排推動教師主動提高數字能力。

2.完善政策和經費保障,構建有利于教師發展的政策環境
各級政府需要制定專項政策,明確將校園足球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建設列為支持重點。在已有的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中,可專門設立體育教師和校園足球教師子項目,確保政策支持精準有效。同時,應加大教育財政投入,在體育教育經費中明確一定比例專項用于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智能穿戴設備、運動數據分析系統和網絡覆蓋建設等。各地校園足球領導部門也應推動建立穩定的多渠道資金支持機制,保障基層學校教師獲得必要的數字教學資源和設施,從而真正改善數字賦能的硬件條件。
3.強化部門協同與社會參與,構建多元共建機制
校園足球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需要教育部門牽頭,協調體育、網信等多個相關部門共同推進。建議成立跨部門合作機制或專家委員會,整合體育教育專家和教育技術專家資源,為校園足球數字化發展提供決策咨詢與指導。此外,應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推動高校、企業和社會組織合作研發和推廣數字化教學平臺和智能訓練系統。通過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多元支持體系,為校園足球教師的數字能力提升提供持續動力和堅實保障。
(二)中觀層面:構建分級分類的培訓體系
1.分級分類實施培訓,有效提升技能
針對校園足球教師群體數字能力差異較大的現實情況,應實施精準化的分級分類培訓。一是分層級培訓:對數字技術基礎薄弱或無基礎的教師,開設基礎入門培訓,內容涵蓋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多媒體課件制作和體育類App使用技巧,助其盡快入門;對已有一定數字技術基礎的教師,提供中級進階培訓,側重視頻分析工具、運動數據分析平臺等在訓練中的深度應用;對已有較強數字能力的骨干教師,則開展高級培訓或創新工作坊,鼓勵探索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在足球教學中的創新應用,并帶動整體教師群體能力提升。二是分類別培訓:依據不同學段和地區的教學實際需求進行培訓設計。小學、中學教師在教學訓練方式和教學重點上存在差異,應結合實際分別設計培訓內容;農村地區的教師側重基礎培訓和資源獲取技能,城市地區則可著重于數據分析與數字化應用的專項提升。通過分級分類的培訓體系,確保教師數字能力得到精準有效的提升。
2.依托國家平臺資源,建立常態化在線研修機制
充分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全國中小學教師研修網”等已有國家級數字資源平臺,搭建面向校園足球教師的常態化數字素養培訓機制。這些平臺已有豐富的在線培訓資源,包括體育教學微課、校園足球教師專項培訓慕課等。各地學校應鼓勵教師依托這些平臺定期參與在線學習與研修,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此外,可通過在線社區搭建教師學習共同體,開展在線專家講座和答疑互動,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問題。同時,建立在線學習激勵機制,將教師在線培訓參與情況納入繼續教育學時及考核體系中,激勵教師積極參與在線研修,切實提升數字化教學實踐能力。
3.強化校本研修,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
學校層面的校本研修是培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重點關注數字技術在校園足球教學訓練中的實際應用。學校可組織具備較強數字技術應用能力的信息技術教師與資深體育教練組成指導團隊,采取定期舉行數字化公開課、校內經驗交流會等方式,手把手指導教師在真實教學環境中實踐數字技術應用。此外,在條件允許的地區,可探索實施“駐校技術顧問”制度,邀請教育技術專家定期到校,現場幫助教師解決教學與訓練中的數字技術難題。通過校本研修,教師能在日常教學中不斷鞏固數字技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使數字技術成為校園足球教師的有效教學工具。
(三)微觀層面:建立數字技術與教學融合應用體系
在教師個人的教學與訓練活動層面,應積極將數字技術融入具體業務場景,以實踐促提升,在干中學、學中干,實現數字素養的內化發展。

1.促進數字技術與課堂實踐相融合
教師應積極使用多媒體設備和數字工具,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與直觀性。如,可利用多媒體演示足球技戰術動態圖解或經典比賽片段分析,使學生更加生動地理解足球知識;在實訓課堂中,教師可借助平板電腦或攝像設備即時記錄和回放學生技術動作,進行針對性糾錯指導;課后布置在線作業時,鼓勵學生觀看相關數字教學資源或完成在線測驗,鞏固課堂知識;通過對學生動作視頻進行慢動作回放分析,可直觀地指出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從而體現數字技術賦能足球課堂的實際效果。應強調的是,教師使用數字技術需緊密圍繞教學目標,避免流于形式。
2.建立數字化教學管理與評價機制

教師應利用數字技術優化教學管理和學生評價方式。可以建立網絡化學生運動檔案,記錄每位學生的日常表現、出勤情況、身體素質指標與比賽成績,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發展動態,并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反饋。一些學校已采用數字化平臺,每學期定期向家長推送學生參與校園足球活動及體質健康狀況,提升教學管理的透明度與精細化水平。在評價學生方面,教師可設計和采用線上測驗、問卷調查或數字化技能測評系統等工具,更客觀全面地評估學生的足球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創建線上互動社區,如班級微信群、論壇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學生實時交流互動。
教育數字化背景下,提升校園足球教師數字素養是實現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與教育現代化“雙贏”的戰略舉措。本研究厘清了校園足球教師數字素養的內涵,分析技能水平參差、培訓不足、觀念滯后、資源短缺等現實問題,并提出完善政策激勵、構建培訓體系、推進課堂實踐的協同路徑。未來應持續強化數字賦能意識與實踐能力,培養“數智兼備”的教師隊伍,推動校園足球事業創新發展,為教育強國和足球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瓊.祁浩浩.張玉偉.等.數字化背景下校園足球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研究[J].校園足球,2024(8):20-25.
[2]陳明明.陳雨.中國居民數字素養的基本內涵、水平測度及結構特征[J.電子政務.2024(9):91-101.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發布《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的通知[EB/OL].(2022-12-02)[2025-05-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1044634.html.
[4]段煉.張守偉.我國青少年足球教練員執教能力培養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2):86-91.115.
[5]李素軍.李偉.楊挺.跨越數字鴻溝:中小學體育教師數字素養的構成與提升[J].教育學術月刊.2024(12):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