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6 月23 日至26 日,第十二屆中部六省曲藝展演在人民作家趙樹理的家鄉——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舉辦,來自中部六省的曲藝藝術家帶著精心打磨的作品亮相于這片簇擁青山綠水的舞臺上,別有一番新意。這次展演精心篩選了中部六省的22 個節目。展演作品以其選題的貼近性、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主題的深刻性,在傳統與現代的共振中張揚曲藝的生命力,為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深扎時代沃土 聚焦人民心聲
這次展演作品最鮮明的特質,在于其選題與內容緊密結合,深深扎根于中部六省大地火熱的生活實踐,敏銳捕捉時代跳動的脈搏,真誠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認真踐行著“文藝為人民服務”“文藝為時代頌歌”的根本宗旨。
一是以敏銳的眼光聚焦時代巨變,展示奮斗者的強音。這次中部六省曲藝展演的許多作品將鏡頭聚焦波瀾壯闊的時代主題。數來寶《采訪》展現當代青年回鄉務農,利用現代技術科技興農、直播帶貨等全新理念融入到鄉村振興中,通過一年一度劃龍舟這一地方民俗,表現老少齊心合力,勠力同心。在欣賞中透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給人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長子鼓書《博士回鄉》以一位返鄉創業的博士生回鄉推廣霧耕農業,詼諧而深情地講述霧耕農業帶來了鄉村新貌和農民新聲,走出了一條科技興農、科技報國的奮進之路。曲藝小品《賣魚》通過賣魚者現身說法,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喚起大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唱響一曲生態保護的心靈之歌。
二是以飽蘸的感情透視生活現實,抒寫人間濃郁真情。曲藝的魅力,很大程度在于其擅長刻畫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曲藝小品《私房錢》通過男主人四處藏錢的窘迫心態,說明生活不易,通過藏私房錢以緩解生活壓力,減輕家庭負擔。作品既幽默風趣,又耐人尋味。大調曲子《半夜敲門聲》以小見大,深刻展現人性中貪心與良心的拉扯,逼真刻畫主人公所思所悟,所悟所痛,喚醒共情、反思自我。渦河憨腔《割肝救父》則以大孝為主題,不惜生命割肝救父,書寫了一曲生命至上、親情無價的生命贊歌。長子鼓書《情與法》折射無論何時親情都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展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價值觀、法治觀。還有一些作品也是通過小人物折射大時代、以平凡事彰顯真善美,令觀眾動容和動情。
三是以靈動的筆墨聚焦社會熱點,回應社會關切和人民心聲。優秀的曲藝作品從不回避社會熱點和民眾關切。這次展演也不乏這類題材,即對時代的關切、對人性的挖掘。太原蓮花落《兒子的煩惱》不斷轉換老年人的心理變化,亦莊亦諧,人物在跳進跳出中讓?;丶铱纯从辛诵乱?。南陽鼓詞《吃餃子》以一碗餃子引發錯綜復雜的故事,讓孝老愛親這一傳統美德在現實中得到深沉回響和思索。大調曲子《家》感情充沛,旋律優美,富有生活氣息,用詞朗朗上口,平凡中頌揚母愛的偉大。
二、融匯古韻新聲 競展技藝才情
中部六省具有豐富的曲藝資源和眾多的曲藝種類,本次展演充分展現了地域曲種的獨特魅力和表演者的深厚功底,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展示傳承有序的局面,讓古老藝術煥發出時代生機。舞臺上河南墜子的流暢婉轉、三弦書的鏗鏘豪邁、南陽鼓詞的樸實流暢、太原蓮花落的詼諧幽默、沁水鼓兒詞的泥土芬芳、景德鎮大鼓的別具一格、長子鼓書的靈動跳躍、大調曲子的蕩氣雄渾、陵川鋼板書的鏗鏘高昂、江西蓮花落的節奏明快、京韻大鼓的高亢激昂、廣豐小曲的委婉細膩、渦河憨腔的古樸悠揚,各具特色,異彩紛呈。曲藝演員在一人多角、跳進跳出中將眾多曲種、各式人物演繹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參加展演的演員既有牡丹獎得主侯紅蓮、王灝瑋、宋丹紅、師亞峰,也有一些民間藝人,這里重點強調一支特殊的隊伍——陵川縣盲人曲藝宣傳隊。陵川盲宣隊成立于1946年,79年以來跋涉太行山角角落落,行程80萬公里,他們在莽莽山野中書寫身殘志堅、自強不息,讓黨的創新理論滋養著文明沃土,被譽為“黨的傳話員”。他們筆下和口中的故事、人物,不再是簡單的表象,更多的是透著露珠、冒著熱氣、帶著泥土,讓觀眾在美的欣賞中對地方曲種更加青睞。
曲藝的傳承發展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這次展演出現許多新的面孔。評書演員賈靜美子刻畫人物細膩傳神,表演落落大方。河南墜子演員韓亮一招一式,表演豪放,情到深處字字淚。大調曲子演員胡錫安功底扎實,炯炯傳神,說拉彈唱樣樣俱佳。音樂是作品的靈魂,展演中不乏樂隊的配合密切,地域音樂的特色演繹使地方曲藝展演如虎添翼,得到宣泄和展露。如長子鼓書伴奏隊伍以其活潑大方、深接地氣、富有感染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音響。南陽鼓詞音樂優美,三弦錚錚,墜胡蒼涼,讓這門扎根于中原大地的說唱藝術得到了盡情展現。
三、賡續紅色血脈 深情禮贊崇高
本次展演,紅色題材作品的演繹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創作者對歷史的敬畏和對英雄的敬仰,在作品中得到深入詮釋和演繹。
京韻大鼓《虎口奪寶》緊扣歷史事件,題材厚重。作品以抗日戰爭時期保護民族的文化根脈為線,立意高遠、底蘊深厚。河南墜子《抗日英雄楊靖宇》選取特定的場景,詮釋英雄人物內心世界,使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立體全面、有血有肉、厚實飽滿。江西蓮花落《四十八粒種子》描寫默默無聞、不計得失、甘愿吃虧、敢為人先的科技工作者。評書《初心》則以深情的訴說、感人至深的故事,講述“最美奮斗者”的人生追求。那種無私、無畏、忘我的精神以及對黨和人民那種滾燙、純粹的愛,賡續著中華民族精神的血脈。
四、汲取生活養分 煥發時代光彩
曲藝的根,深植于生活的沃土,曲藝的魂,在于守正創新。展演作品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創作者和表演者真正踐行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方法,只有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品才能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才能擁有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和直抵人心的情感力量。
沁水鼓兒詞《情滿大地》把趙樹理的調查研究和當前踐行的“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結合起來,詮釋著“不調研,寫出的東西是表象;不調研,寫出的東西是毛皮;不調研,寫出的東西不實際;不調研,肯定寫不出好東西”的真實感受。相聲《“緣”來是你》傳遞鄉村振興的蓬勃氣象,是傳統曲藝與現代題材的創新融合,選材上新穎,傳承中出新。相聲《哪吒3之“豫”真神了》的作者透視中原大地,洞察傳神逼真的民間傳說,捕捉有新意的相聲作品,在生活中尋找深蘊文化的東西。景德鎮大鼓《問瓷》,作者用鄉愁追憶家鄉的特產,在特產中尋覓動人心靈的慰藉。陵川鋼板書《老陳醋》將傳統釀醋工藝與地方文化融于曲藝表演,展現山西歷史的厚重文化底蘊和民風民俗,讓觀眾在美的欣賞中產生愉悅。
創演結合,評演結合。在中部六省曲藝展演座談會上,點評專家針對每一個作品都開出了“藥方”。從作品本身看,精品的打造必須不斷積累、不斷深入生活,開掘地域文化精髓,挖掘群眾的語言,轉化為生活的語言,在群眾中尋找生命力、穿透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從演員表演看,作品賦予演員的表演空間需要深度打磨,跳進跳出中表現傳神逼真的人物形象,如果對作品不深度分析,刻意表現人物,人物則不活潑,不傳神;在音樂伴奏上,演員和樂隊更應做到互動有力、推進情緒、默契配合、相得益彰。
總之,中部六省曲藝展演是一次練兵,更是一次比武,它是曲藝在新時代沃土上的一次深情綻放。它以“深入生活”為根,以“人民情懷”為魂,在守正中傳承經典,在創新中探索前路,在傳統與現代的共振中張揚曲藝的生命力。它讓評演相得益彰,既發現好作品,更推出好演員。通過展演,時刻校準和定位曲藝的創作方向,把目光聚焦時代最前沿,生活第一線,人民心里邊,讓曲藝這種最接地氣、最接煙火氣的形式在守正創新中,為時代頌歌,為人民說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