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英語專業的閱讀教學舉足輕重,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以傳授語言知識為重點,學生很少有機會能深入地探討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其閱讀感受常常被忽略,從而失去閱讀興趣。這不利于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而“文學圈”模式為閱讀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文學圈”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于一體,能彌補傳統閱讀教學的不足,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增強思辨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1“文學圈”模式
1.1內涵
1994年,美國學者哈維·丹尼爾斯在自己的著作《文學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室里的呼聲與選擇》中闡述了“文學圈”的概念。他認為,“文學圈”是臨時組建的閱讀小組,小組成員有權利自主選擇并閱讀相同的材料,在獨立完成閱讀任務后,共同協商今后要討論的內容。小組成員自主選擇角色任務,并撰寫角色日志和發言提綱。完成小組討論后,再參加組間討論和成果展示。一輪“文學圈”活動結束后,各組可以進行組員輪換,組建新的閱讀小組,選擇新的閱讀素材,進人下一輪“文學圈”[1]。
“文學圈”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模式,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相同閱讀材料的學生形成開展獨立閱讀、討論交流和分享學習成果活動的臨時性閱讀小組。“文學圈”模式重視學生的閱讀感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和分享交流等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其合作能力,提高其閱讀興趣和思辨能力。
1.2 理論基礎
1.2.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起源于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后經維果茨基等學者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知識通過主動建構、社會互動和情境體驗形成的認知發展理論。學習是學習者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積極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即有意識和有選擇性地建構新的信息,賦予事物意義,它常通過學習共同體的合作互動來完成。社會互動性強調了學習者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對認知過程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學習者之間交流、協商、合作、分享等活動的重要意義。學習者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能逐漸獲得存在于活動中的情景化的、可感知的和具體的知識。在“文學圈”模式下,教師發揮知識建構組織者的作用,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文學圈”模式的實施提供了理論方面的指導。
1.2.2 合作學習理論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興起合作教學理念。當前,該教學理念已成為主流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之一。合作教學理論在幫助學生提高學業成績、培養優良品質,以及營造班級良好學習氛圍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學習策略。同組的學生通過互助合作的方式,一起完成小組學習任務,不僅能夠提升個體的學習水平,還能提高小組的綜合成績。教師應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當面討論,掌握社交技能,完成個人職責和總結學習成果。目前,國內外主要采用討論式、問題式、表演式、論文式和學科式等五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文學圈”是一種基于合作學習理論而發展起來的閱讀教學模式。在每個閱讀小組中,小組成員選擇不同角色,承擔相應的閱讀任務,然后通過小組內外互助與合作的方式分享學習成果。在“文學圈”活動的整個流程中,閱讀小組主要采用討論式、問題式和表演式的合作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要素也自始至終滲透其中,合作學習理論為“文學圈”模式的實施起到了理論支撐的作用。
2“文學圈”模式在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素材是“文學圈”模式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在選擇合適的閱讀素材的基礎上,其在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
2.1組建閱讀小組
“文學圈”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組織形式的閱讀課教學模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閱讀、交流討論、分享閱讀觀點等。為了使小組成員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小組的交流與探討,小組人數一般控制在 4~6 人。閱讀小組的成員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每進行新一輪的“文學圈”教學活動,學生就會組成新的閱讀小組。在同一輪的“文學圈”活動中,組內成員閱讀相同的材料,承擔不同的角色任務,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交流和溝通,分享閱讀心得,更深層次地理解材料,實現語言的內化,提升思辨能力。
2.2 選擇任務角色
在自主閱讀環節,每個成員首先要仔細閱讀選定的材料,然后結合興趣愛好,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自主選擇對應的角色。“文學圈”中的角色各不相同,但承擔的任務有一定的銜接性,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文學圈”的主要角色及分工如下:一是討論引領者。其主持整個小組討論,根據閱讀材料提出概括性的問題。負責統籌本小組的閱讀進度,并協調各角色互相配合。二是文本分析者。其從文體的角度出發,分析閱讀材料采用的修辭方式、敘事方式以及材料中的精彩的段落或語句,幫助小組成員從文體的角度賞析閱讀材料。分析文章的整體脈絡和框架、體裁,結構,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三是總結概括者。其概括、總結文章大意,提煉文章的主要觀點。在討論過程中,簡明扼要地分析所討論的核心內容,并在討論之后作小組總結發言。四是詞匯大師。其負責歸納和整理閱讀材料中重要的詞語、有趣的表達以及某些詞語的特殊用法,講解核心詞匯的意義及用法,幫助小組成員在閱讀的過程中掃清詞匯障礙,并學習一些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和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五是文化收集者。其根據閱讀材料補充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找出中、英兩種文化的相似和差異之處。負責閱讀材料中出現的與文化有關的內容,幫助小組成員充分了解文化背景知識,從而深入理解閱讀材料,提高閱讀能力。六是聯結者。其將閱讀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等聯系起來。負責處理閱讀材料與外界的關聯,幫助小組成員擴大橫向思維、開闊眼界。
2.3撰寫角色日志
學生在獨立完成閱讀之后,根據自己的角色要求,認真撰寫角色日志。角色日志主要包括角色名稱、閱讀內容概述、具體任務完成情況、閱讀心得、完成角色任務的體會等。撰寫角色日志能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角色任務,理清閱讀思路,為參與小組討論做好準備。用英文撰寫角色日志的過程,有助于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技巧,這是“文學圈”模式必不可少的環節。角色日志的完成質量也是評價“文學圈”模式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
2.4小組討論與展示
小組討論與分享環節是“文學圈”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在此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指導作用。在討論開始前,教師應明確討論的時間、組內各角色分享的先后順序,以及發言主題等;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維持好課堂秩序,把控好課堂氛圍,及時解決討論中出現的沉默、意見分歧、主題偏離等問題。學生要遵循討論規則,在分享自己閱讀心得的同時,注意聆聽組內成員的不同觀點,進一步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在小組展示環節中,教師要求每一組發言的學生闡釋本組的核心觀點和獨到見解,后面發言的小組無需重復前面小組已陳述的內容,進行補充即可。各組展示結束后,教師對學生沒有提及的重要觀點進行補充,并指出學生發言中的錯誤,然后對各組的討論和展示的內容進行總結和分析,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閱讀材料。
2.5教學總結與評價
“文學圈”模式中,教學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小組評價相結合的形成性評價方式。教師評價是對角色日志的撰寫質量和小組討論環節中的成員的參與度、小組討論的氛圍、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觀點的深度和獨特性等進行的綜合考查和評估。學生自評是學生對自己完成角色任務及參與討論環節時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定,主要包括完成角色任務、撰寫角色日志、參與小組發言、分享獨到見解、與組員合作學習等方面。小組評價側重于對組員在討論環節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包括參與小組討論、講解角色日志中涵蓋的重要觀點和主動幫助組員答疑解惑等方面。教師結合以上三種方式的評價,能夠全面了解本輪“文學圈”活動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下一輪“文學圈”的教學思路,提升教學成效。
3英語閱讀教學采用“文學圈”模式的優勢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一個學期的“文學圈”模式,學生的閱讀興趣、合作學習能力及思辨能力都得到明顯提高。因此,采用“文學圈”模式具備較為顯著的優勢。
3.1培養閱讀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在“文學圈”模式中,教師不再統一指定閱讀材料,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目前的認知水平進行選擇,閱讀材料不宜過于容易或過于困難,需要保持一定的挑戰性[2]。這不僅有利于滿足各小組的個性化需求,而且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各組成員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能夠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在每一輪的“文學圈”活動中,小組成員獨立閱讀,自主學習,自主選擇角色任務,在完成閱讀之后,自主撰寫角色日志和小組發言提綱,為小組討論做好充分的準備[3]。“文學圈”模式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語言水平,而且為合作學習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互相協作,培養合作學習能力
閱讀小組的成員雖然承擔著不同的角色任務,但是在同一個小組中需要互相幫助,彼此配合,共同完成“文學圈”的各個環節的任務[4]。在討論環節,組內成員自主討論,分享學習成果,同時認真傾聽他人的不同見解。學生在表達和傾聽中既學會了如何展現自己的能力,又懂得了如何尊重和理解他人。各小組完成組內討論之后形成的學習成果,將在組間進行更大范圍的交流探討與合作共享。通過參與“文學圈”的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能力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
3.3增強思辨,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閱讀和討論的過程能增強小組成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推理、評估、辨析等能力。無論是在獨立閱讀和完成角色任務階段,還是在小組交流和成果展示階段,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活動都能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運用和轉化,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5]。此外,在“文學圈”活動中,學生參與的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撰寫角色日志和發言提綱、小組討論和成果展示等教學環節都能夠提升他們的聽說讀寫技能,增強思辨能力,從而全面提升綜合素養。
4結語
在英語專業的閱讀教學中,應用“文學圈”模式能夠彌補傳統閱讀教學的不足,有助于學生養成較好的閱讀習慣,激發英語閱讀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該模式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鍛煉合作學習能力,同時增強思辨能力,鍛煉聽說讀寫技能,全面提升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繼續完善“文學圈”模式,如優化角色任務的設計,采取更科學合理的分組方式,細化評價標準,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等,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淼,金艷峰.文學圈:閱讀教學方式的變革[J].語文建設,2006(8):45-47.
[2」解芳.“閱讀圈”在高校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海外英語,2024(8):85-87.
[3]徐長美.閱讀圈教學模式在大學低年級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海外英語,2020(10):154-155.
[4]趙東霞.“文學圈”模式在英語專業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7,4(52):214-215,228.
[5]王俊英.“文學圈”模式在英語專業閱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有效性分析[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