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新課改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面臨較大的考驗與挑戰,基于新課改的理念要求,推動初中英語課程教學創新,打造高效課堂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任務。下面具體結合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2“We'refamily!\"開展教學設計,希望為廣大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教材分析
“We'refamily!\"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家人,從教學主題來看,屬于人與社會的范疇。本單元以和諧家庭為主線,其核心語言教學點在于家庭成員的關系,家庭成員的年齡、性格、愛好、興趣等的介紹語言。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需要能夠熟練運用英語知識和技巧來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并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深人認識和了解家庭和家庭成員,更深刻地感受到家庭蘊含的溫暖與關懷。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sectionA部分主要為聽說練習和語法練習,其中包括了三篇對話和一篇自我介紹。通過對話,學生能夠復習回顧陌生人之間簡單的問候語和介紹語,掌握介紹全家福的方法,以及通過對話介紹家人的日常活動、興趣愛好。在sectionA的獨白篇,具體通過作者的敘述對自己家人的外貌、性格、愛好進行了簡要分析。sectionB主要為讀寫內容,其中以Lily的全家福為線索,通過對Lily全家福的介紹幫助學生回顧有關位置表達、外貌表達、愛好表達等核心語言點。在第二個語篇中,HuXiao結合了自己的全家福進行介紹,并通過讀寫實踐幫助學生鞏固本課時的核心語言點。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雖然積累了一定的基礎詞匯和句型,但是在學習新詞、新結構、新語法時往往較為吃力,這也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循序漸進地分層推進,確保學生能夠穩扎穩打地吸收新知識。家庭是生活中的一大核心概念,學生能夠自然地引起共鳴和產生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實踐互動法等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激活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熱情,促進英語學習實踐的順利開展。
三、教學目標
1.結合本單元的主要音標,掌握這些音標的發音規則,了解動詞第三人稱和單數的構成規則,能夠掌握本單元的核心單詞,如husband,together,member,activity,funny,different等。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實踐掌握實義動詞和名詞所有格的基本用法,能夠正確運用本單元的語法、詞匯來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
3.能夠在本單元的學習實踐中提升語言閱讀能力,自信地介紹自己的家庭,深入了解文章內容,理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實現語言的輸入與輸出;通過本單元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尊重家庭成員之間的差異和個體興趣,通過對比、分析,了解中西方在家庭成員特點上的異同點,增強文化包容性。
四、教學過程
(一)明確預習任務,奠定學習基礎
課前預習環節,教師主要為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如找出家里的一幅全家福照片,在家庭活動中詢問家庭成員的主要工作與興趣愛好,從而了解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
(設計意圖:這種課前預習作業,能夠幫助學生對本單元“We'refamily!\"這一主題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通過課前預習為后續的深入教學奠定基礎。教師通過教學,讓學生充分運用本單元所學語言來完成任務,還兼顧了學生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體會家族延續、家庭的情感紐帶及親情的寶貴,從而呼應本單元的大問題“Whatdoes‘family’meantoyou?”。本單元的拓展閱讀FamilyTiesinNames介紹了英國名字的組成形式以及名字所體現的家庭紐帶,目的是讓學生積累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嘗試進行跨文化對比,從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二)設計導人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結合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英文歌曲,播放的英文歌曲以家庭為主題,配合相應的視頻與圖片,為學生展示了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教師結合PPT為學生展示自己的或者虛構的家庭照片,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主題\"We'refamily”。
師:Do you like this song and those pictures?
生:Yes.
教師順勢結合歌曲內容和照片,指出Familyareveryimportantinourlife。教師可以以問題為線索,啟發學生說一說家庭成員的構成有哪些。
學生可能會回答:father and mother,sisterand brother,grandmother and grandfather.
教師帶領學生熟讀有關家庭成員名稱的詞匯。教師用課件或黑板呈現已學的家庭成員名稱,先領讀這些單詞,再讓學生齊聲朗讀。這些單詞在本單元學習過程中會反復使用,因此,教師需要確保學生掌握它們的音、形、義,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設計意圖:教師以歌曲和照片視頻為線索導入課程,一方面能夠快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能通過視頻圖片的提醒來幫助學生快速將注意力集中于本單元的教學主題“family”上。據此,教師可以順勢導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有關家庭的故事,看一看主人公有哪些家庭成員,以及他的家庭構成是怎樣的。)
(三)豐富教學活動組織,落實素養要求
教師播放教材中的文本錄音,讓學生跟讀模仿,感受雙音節單詞中的重讀音節和弱讀音節的發音特點,如重讀音節中的元音要發得響亮些,弱讀音節中的元音要發得輕一些。為了讓學生更加關注重讀音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重讀音節中的元音下面畫線(因為音節的主體是元音),如funny,begin。接著,教師讓學生以同樣的方式標記其他單詞的重讀音節。教師用課件或學案展示學生已學過的其他雙音節詞匯,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多利用教材后面的小學詞匯表,幫助學生復習整理小學應該掌握的詞匯。
教師可按座位前后順序讓學生依次朗讀所列單詞,并說出重音在第一個音節還是第二個音節。學生發音有誤的地方,教師需及時糾正,并適時帶讀幾遍,以強化學生的記憶。
教學活動一:家庭成員關系圖譜,化抽象為具體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為學生展示家庭成員關系圖譜,結合familytree,幫助學生梳理總結下行中的人物關系,其間配合Whois she?Is that...?Yesorno?等幫助學生簡單掌握并運用詢問人物關系的句子。
教師結合PPT為學生呈現圖片。
師:同學們,接下來大家在大屏幕上看到的圖片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分享的家庭照片。大家從他的全家福中看到了哪些信息,發現了哪些家庭成員呢?(學生結合圖片找出其中主人公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大家通過圖片找出了不少的家庭成員。如果讓大家命名的話,大家會給這張全家福起什么名字呢?
生: My family.
生:We are family.
生 : Happy family.
師:大家的想法和主人公的想法不謀而合,那么大家接下來再想一想,結合文中的對話,大家認為這張全家福包含了作者的全部家庭成員嗎?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一步對照分析。
(設計意圖:教師以全家福為線索,帶領學生將文本內容與圖片一一對照,這能夠激發學生深入學習文章內容的好奇心及探索欲,也能夠讓學生帶著
問題繼續閱讀。)
教學活動二:梳理文本細節,加深印象
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本單元的語篇內容,其中教師要求學生圈畫出文中出現的指示代詞、主語代詞、復數名詞以及文中描述家庭成員的句子,并嘗試用自己的話來復述表達梳理家庭關系。
教師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自行在課本上圈畫出來,對于已經完成這一任務的學生可以舉手示意,教師邀請其說一說自己找到的內容,如一些主語代詞grandfather,grandmother,parents,brother,以及一些指示代詞those,that,these,this。教師邀請學生分享自己找到的信息,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這能夠強化學生對英語中代詞、名詞、復數等基本語言細節的深入理解,也能夠通過對照分析加深學生對家庭成員關系的認識。)
教師為學生出示一些單詞,如grandfather,sister,uncle,aunt,mother,brother,結合這些單詞要求學生進一步連線。
教師接下來請學生將PPT中左邊的內容與右邊的內容依次連線。
1.Your mom or daddy's mother.
2.Yourauntand uncle's child.
3.Yourmom'sordad’ssister.
4.Your mom'sor dad’sbrother.
(設計意圖:這種連線題目能夠讓學生對家庭關系有更準確的認識和了解。此外,教師可以結合對話帶領學生復習如何詢問照片中的某個人,如Whoishe/Who are they? Is this your brother?)
教學活動三:游戲互動實踐,活躍氛圍
為了幫助學生快速掃清閱讀障礙,結合本單元與家庭成員相關的核心詞匯,如parents,brother,sister,family等,教師開展詞語大比拼比賽。
教師結合PPT為學生展示本單元有關家庭成員的詞匯以及相應的代詞、名詞及形容詞,帶領學生快速學習單詞。
(設計意圖:以詞語競賽的形式開啟詞匯教學,能夠快速吸引學生,也能快速激活課堂氛圍。)
在詞匯教學結束后,教師設計了Vocabulary,Pr-eview等教學活動,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本單元的重點單詞,教師可以開展快速反應小游戲,將本單元涉及的人稱代詞書寫在卡片上,學生需要結合隨機抽取的卡片以及PPT上隨機呈現出來的家庭成員圖片進行造句。例如,當抽到this這一代詞而PPT上呈現出aunt這一家庭成員時,學生需要造句,如This ismy aunt,sheisa cooker,she always cooksdelicious food forus.
(設計意圖:這種游戲性的互動能夠讓學生加深對代詞用法的認識理解,也能鍛煉和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針對一些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在口語表達時教師可以予以鼓勵和表揚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四)遷移創新活動,促進深入思考
在講解完本單元主干部分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和自己的家庭狀況繪制一張Familytree,其中需要用英文標注自己的家庭構成及家庭成員的名字,并介紹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學習了“We'refamily!\"這篇課文,認識和了解了家庭以及家庭的基本構成。事實上,我們的家庭就像一棵大樹一樣。
教師結合PPT為學生繪制本單元作者的家庭關系樹,將其作為示范要求學生拿出紙筆,按照自已喜歡的方式繪制Familytree。
有的學生選擇用方格來代替,繪制了簡略版的家庭關系圖;有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強,繪制了豐富、形象的Family tree。
結合學生的作品,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挑選出一幅最佳作品,然后將本組的代表性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通過不記名投票挑選出最佳作品。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Familytree的繪制實踐,能夠讓學生對本單元的重點單詞和句式結構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繪制完Familytree后,教師結合家庭樹圖片帶領學生進行對話練習,也能幫助學生鞏固本單元的所學知識。同時,在繪制圖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整體的課堂氛圍輕松、愉快。)
教師要求學生翻開教材附錄,找到本單元的聽力文本。教師播放第三遍錄音,學生集體跟讀并模仿對話中不同人物的語音、語調和節奏。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和演練聽力對話。學生演練完畢,教師可請幾個小組在全班展示。教師可邀請一名學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全家福照片,師生開展示范對話。例如:
生1:Look,this is my family photo. 師:Wow,you have a big family! Are these your parents? 生1:Yes,they are. 師:Is this your grandmother? 生1:Yes,she is.She'smy father’s mum. 師:I see. Who is... 生1:He/She is...
(五)反思總結鞏固,提升育人實效
基于新課改的背景,教師要注意創新教學方法,挖掘學生智慧,突出語言學習的漸進性與持續性,實現課內課外的拓展。對此,教師在總結反思環節要設計與學生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綜合性活動,并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
師:在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家庭人物的單詞,掌握了詢問家庭成員的基本方法,首先要介紹人物,其次確認身份,最后再詢問身份。大家通過繪制自己的Familytree對家庭結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重點學習了家庭成員的主要單詞,掌握了有關指示代詞this,that,以及一些人稱代詞,如my,she,they等。大家在今天的課程中能夠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值得表揚。
1.實踐應用,提升表達效果
教師要求學生結合文本中的語言結構,結合自己的家庭撰寫一篇介紹家庭成員的英文短文,其中用到本節課所學的指示代詞、人稱代詞和復數名詞。結合預習任務,一些學生帶了自己家庭的全家福,教師在宣布活動規則后,每個學生需要獨立準備一段介紹自己家庭成員的短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案例,在學生撰寫完介紹家庭的短篇后,教師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來組織語言,邀請學生自愿舉手上臺,拿著自己的全家福開始介紹家庭成員。
例如,Look at this photo,this ismy family. They aremyparents,theyareverykindand supportive.This ismysister,sheisveryclever.Wealwaysplaytogether.I love my family.
教師要求學生在他人發表觀點時認真傾聽,同時注意其中的指示代詞、人稱代詞和名詞。在學生展示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予以正向反饋,明確點出學生的亮點及不足,并對其中存在的部分問題予以指正。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與自己的家庭關系進行personal family show。這能加深學生對家庭關系的理解,同時能為學生提供實踐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正確掌握有關指示代詞、人稱代詞、復數名詞等的正確用法。這對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有重要意義。)
2.作業設計,檢驗學習成果
教師布置作業:請同學們回家后運用今天所學的詞匯和句型,自己撰寫一篇主題為\"myfamily\"的短文,其中至少需要包括5位家庭成員,并嘗試介紹這些家庭成員的興趣愛好。
(設計意圖:在課程結束后教師簡要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強化對本節課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在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求學生以“myfamily”為主題,綜合運用本單元所學的基本語法知識、句型和單詞撰寫短文,使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最后,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因材施教,運用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來為學生的學習實踐提供支持,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榆中縣馬坡學校)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