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繪制了一幅新時代教育強國的美好藍圖。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線教師,我們應以此為綱領,高質量地推動\"四新\"(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新中考)理念進課堂的實踐進程。筆者以為,在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課程目標引領力、課程跨界突破力、學做合一實踐力,共同支撐起素養涵育的課堂立體空間。
一、導航之力:以課程目標引領力夯實素養育人之基
課程目標就是課程的“導航系統”,其引領力既能保證學科素養培育的大方向不迷失,又能將宏觀的課程價值要求與中觀的教材編寫目標體系以及微觀的課堂素養涵育切入點有機統一起來,保持整體推進的一致性和有序性。
在經歷課程抽象化大概念到教材文本資源具象化課堂目標的敘寫生成中,整體性、主體性、可操作性原則是保持引領力的三要素,缺一不可。通過目標導航的可視化,我們可以更好地為課堂提質增效,減少來自課堂內外的不良干擾,成功實現目標的進階,精準呈現學生素養發展的三維影像。
二、破界之力:以課程跨界突破力融通素養提升之徑
學科邊界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程方案和新課標中逐漸模糊,跨學科學習則成為素養時代的新特質。2022年版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圍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精選和設計課程內容,設置“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強化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增強課程的綜合性。
揚州市教育局精心打造的“運河思政\"跨學科協同育人國家級課題項目旨在通過打破學科壁壘,充分挖掘運河原點城市的地域優勢,整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等多學科知識,在實景課堂中為學生打開視角“天窗”,“照見”他們未來成長的無限可能。教師團隊跨學科協同育人的新常態機制也催生學生跨學科思維,生發出 1+1gt;2 的破界洪荒之力,在真實問題解決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躬耕之力:以學做合一實踐力達成素養精進之識
實踐性學習正在重構課堂新樣態。從2025年新學期起,揚州市教育局強力推行的小學生每學年至少到各類場館實踐或研學2次、初中生則不少于3次的校館實踐模式,是呼應“知行合一”新課程要求,積極構建系統課堂新樣態,彰顯“做中學,學中做\"的綠色課程發展理念。
奔向教育強國的新征程,我們需要以前瞻性的視野重構課堂力學體系。用目標引領力錨定方向,以跨界突破力沖破樊籬,以躬耕實踐力強化認知,這樣素養倍數效應才得以觀照。讓我們以“力\"透紙背的執著,在課堂這片育人沃土上書寫素養精進的時代答卷。
作者簡介:徐兆宏,江蘇揚州人,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揚州市思政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市第二屆名師名校長“領雁工程”優秀學員,江蘇省2021年度“思政教育研訓”優秀校長,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課題研究多項。工作39年來,教育教學成果豐碩,多次受到省、市、縣級政府綜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