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工程素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生素養,能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形成,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像工程師那樣》是專項學習單元,屬于技術與工程領域教學內容,旨在訓練學生的技術與工程思維能力以及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工程素養、科學素養等綜合素養。本文以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像工程師那樣——制作降落傘》教學為例,詳細闡述指向學生工程素養的小學科學專項學習教學流程設計。
〔關鍵詞〕" 小學科學;工程素養;專項學習;教學流程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22" " 0052-03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像工程師那樣》是小學科學教材中的重要的教學內容,每個年級段都有安排不同的專項學習主題,制定了相應的學習目標與學業要求。《像工程師那樣》是專項學習單元,屬于技術與工程領域教學內容,旨在訓練學生的技術與工程思維能力以及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工程素養以及其他綜合素養。筆者以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像工程師那樣——制作降落傘》教學為例,談談指向工程素養的小學科學專項學習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出主題
引出主題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開門見山,教師通過談話直接告知學生工程活動主題;另一種是情境導入,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將問題融入生活場景,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發現和提出問題,生成工程實踐活動任務,從而引出專項學習主題。創設情境引出主題,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感知體驗,有助于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好奇心,驅動學生探究。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像工程師那樣——制作降落傘》一課時,筆者首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段“空軍空投訓練”視頻,引導學生觀看空軍精準空投食物、藥品等物資的場景,并向學生提問:“空軍是利用什么東西空投物資的?”形象生動的情境,自然引出“降落傘”,激發學生對降落傘的興趣。筆者對學生說:“同學們想不想自己設計并制作一個降落傘,嘗試像空軍一樣將物品投放到指定地點?”學生聽到這個既有趣又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個個興奮異常,齊聲歡呼,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接著,筆者在電子屏幕上展示了降落傘制作任務和具體要求:設計并制作一個降落傘,將一枚50克左右的熟雞蛋從教學樓三樓投放到指定地點。學生圍繞任務展開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問題:搭載重物是什么?(熟雞蛋)放飛高度是多少?(教學樓三樓)指定區域是哪里?(教學樓前地面白色圓圈內)降落要求是什么?(速度平穩、雞蛋不破碎)就這樣,借助情境自然引出專項學習主題,充分調動學生探究動機,激發學生能動思考,讓學生明確了工程任務和研究問題——用自制的降落傘保護雞蛋下落。
二、合作探究,設計方案
工程實踐專項學習教學,要讓學生像工程師那樣經歷完整的工程活動過程。設計方案是工程設計五大要素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專項學習活動的第二個步驟,即在明確任務問題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像工程師一樣經歷頭腦風暴,根據任務需求探討問題解決思路、方法,進行規劃設計,形成可行性方案。組織學生設計工程方案是專項學習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在此之前,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展開前期研究,即圍繞所要完成的工程任務和具體要求,羅列出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文獻查閱、探究實驗等方式,收集相關信息、進行討論分析,逐一解決相關問題,為工程方案設計做好鋪墊。
由于工程任務具有較大的挑戰性與復雜性,因此,前期研究以及方案設計活動,常常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團隊協作,共同探討完成。合作探索也是工程師常用的工作方式,一項工程的圓滿完成需要不同領域工程師的通力合作,因而,在工程設計活動中,需要不同領域以及同一領域的合作與分工,需要借助集體的智慧,齊心協力地完成工程任務。在教學《像工程師那樣——制作降落傘》一課中,筆者在提出工程任務之后,沒有急于讓學生動手制作降落傘,而是安排了三個學習活動內容。第一個活動是“知道工程任務需要團隊合作”。筆者先給學生提供了一組“空間站的建造與使用”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觀察工作場景,閱讀文字內容,想想都有哪些領域的工程師參與了空間站的建造和使用?說說計算機工程師、材料工程師、營養工程師、心理咨詢師等是如何配合工作的?筆者還以房屋建造為例,向學生介紹了房屋建造需要設計師、建筑工人、電工、水暖工等人員的合作才能完成。通過列舉事例幫助學生體會工程任務中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工程實踐活動離不開團隊合作。第二個活動是“工程方案設計的前期研究”。筆者給學生提供了有關降落傘的資料,組織學生閱讀交流,了解降落傘的形狀、結構、作用、工作原理、類型等,為降落傘的設計與制作提供知識基礎。接著,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對比實驗,小組合作探究“降落傘下降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通過實驗的方法獲取相關知識、經驗,為工程任務的完成提供支撐。該活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重點組織學生設計一個對比實驗,研究降落傘的傘面材料、形狀、大小、傘繩數量、傘繩長短等因素與降落傘下降速度以及平穩性的關系。由于該對比實驗的內容比較多,難度也比較大,尤其是要注意控制好變量,因此,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實驗。第三個活動是“完成一份完整設計方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工程方案,引導學生利用前期研究所學到的知識和成果,圍繞降落傘的制作的相關問題進行研討,如傘面的形狀、大小、材料,以及降落傘制作的方法、步驟、注意點等,并從研究問題、實驗目標、實驗材料、設計圖等維度進行規劃設計,嘗試用畫圖與文字相結合的方法,完成一份科學的完整的工程方案。前期研究與方案設計以動腦思考為主,有效培養了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工程思維能力、跨學科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
三、制作模型,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是工程活動的核心階段,也是工程專項學習教學的第三個環節。該環節讓學生實踐操作,完成作品的制作。該環節是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是手腦并用、知行合一的過程,是真正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工程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過程。
在《像工程師那樣——制作降落傘》一課教學中,在學生完成了工程方案的設計之后,筆者組織學生分工合作,按照設計圖紙制作降落傘模型。定點投放雞蛋的降落傘,與真正的降落傘存在著差別,如大小、作用等有所不同,因而,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降落傘模型,是一個同比例縮小的降落傘。即便是模型,它在外觀、結構、功能等方面與最終產品基本相同。在制作降落傘時,各小組學生合理分工,人人動手,有的制作傘面,有的剪裁傘繩,有的制作雞蛋保護器,最后,小組成員一起組裝,將繩子一端系住傘面,一端拴住雞蛋保護器,把傘面與雞蛋保護器連接起來。在學生制作模型的過程中,雖然按照原定計劃進行,但在真正動手操作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進行嘗試和調整,或許會遇到一些困難,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因此,在學生制作降落傘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組織管理,如學生在工具使用時的安全,學生的實踐活動組織紀律。在制作降落傘過程中,學生比較興奮,容易自由散漫,出現矛盾糾紛,教師要及時處理,維護好課堂秩序。教師還要當好學生的引路人與合作者,時刻守望學生,及時伸出援手,為學生保駕護航,做好學生的技術指導,提高學生模型制作質量,如教給學生正確的傘繩連接、打結方法等等。
四、測試作品,改進優化
在科學專項學習教學中,離不開學習評價。學習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的診斷評估,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作品測試是對學習成果進行檢驗的一種評價方式,通過作品測試,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應用水平,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及時做出策略調整,適當進行技術改進,實現作品迭代優化。作品改進優化,可以激發學生深度思考,促進學生創新實踐,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思維能力、技術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
測試作品,改進優化,是工程專項學習的第四步,也是指向工程素養的小學科學專項學習教學的第四個環節。在該環節,教師組織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和要求,采取相應的測試形式,對完成的作品進行性能檢測。比如,在教學《像工程師那樣——制作降落傘》一課中,當所有學生完成了降落傘制作任務后,筆者組織學生去教學樓三樓投放降落傘,進行定點投放雞蛋試驗,以檢測制作的降落傘是否合格,看看能否將雞蛋安全準確地投放到指定位置。在學生各自正式測試之前,筆者組織學生商討測試標準,明確注意事項:投放時要雙手撐開傘面兩端,輕輕松手,務必使傘面完全打開;投放時要注意風向和風力的影響,爭取準確降落到指定圓圈內;雞蛋落地必須完好無損,蛋殼不能破裂;每組有兩次測試機會,第一次測試可以用其他物品替代雞蛋,第一次測試后要根據測試情況進行分析,找到設計上的不足,想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可以怎樣修改設計方案”,并動手改進作品,再進行第二次測試。在投放降落傘的過程中,學生根據測試情況做出多方面調整,如:改進雞蛋保護裝置設計,以保護雞蛋安全著落,使雞蛋不破碎;加大降落傘傘面面積,減緩下降速度,減小雞蛋落地的撞擊力度;適當調節傘繩的長度,克服風力風向影響,調整降落傘飛行方向,提高降落傘落地位置的準確度。有好幾個組發現降落傘下降速度太快,他們紛紛開動腦筋,想辦法修改設計,提高降落傘的性能,防止雞蛋破碎。有的組將傘面換成輕一點的薄布,有的組將小傘面換成大傘面,有的組將雞蛋保護器換成輕材質的氣泡膜或海綿。他們想辦法減輕降落傘重量,或增大空氣浮力,以減慢降落傘下降速度,減少雞蛋落地時的沖擊力。
五、展示成果,分享交流
蕭伯納說:“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每人至少有兩種思想。”信息具有傳遞性與共享性,通過信息共享可以衍生出更多信息。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信息交流共享,通過學習分享,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方法、思想、經驗,以促進學生工程素養的發展提升。
展示成果,分享交流,是指向工程素養培養的專項學習教學科學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在該環節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分享快樂心情,交流學習經驗,交換思想觀念。例如,在教學《像工程師那樣——制作降落傘》一課中,當學生完成了降落傘的測試與改進活動之后,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作品,說說降落傘的制作過程,介紹具體測試結果,談談如何改進優化。在某小組匯報過程中,允許其他小組同學提問,對作品提出改進意見。在學生展示交流之后,筆者還組織學生評一評,按照“能降落在指定區域,雞蛋完好無損,造型美觀,用材最少”的標準要求評選出最佳作品。通過展示交流,學生不僅相互分享學習,取長補短,豐富了知識,積累了經驗,而且充分張揚個性,進行自我反思,增強了自我意識,提高了表達能力。通過展示交流,分享成果,碰撞思維,交換思想,學生的工程素養、科學素養等能力得以提升。
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工程素養,并不是要把學生都培養成為工程師,而是引導學生像工程師那樣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完整的工程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工程知識、技能、方法,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培養一定的工程思維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雷.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工程思維的路徑[J].基礎教育研究,2020(16):32-33.
[2]楊望祥.以“小小工程師”為載體培育學生工程思維[J].小學科學,2024(1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