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30日,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原主教練李鐵案落下帷幕,二審維持原判有期徒刑20年。
李鐵于2022年11月官宣被查,隨后陳戌源、于洪臣、杜兆才等13名曾在足協系統任職的中高管理層或教練員相繼落馬,多名球員也陷入賭球、踢假球丑聞。截至目前,不少人已宣判獲刑。其中,中國足協原主席陳戌源被判無期。
包括陳戌源在內,多名官員和球員都被指控為聯賽晉級謀取不正當利益。
在目前中國職業足球聯賽的升降級制度中,第一級別的中超聯賽采取“升2降2”規則。每賽季結束時,排名最末兩位的球隊降入中甲,而中甲聯賽中成績最好的兩支球隊則升上中超。
升降級直接關系俱樂部核心利益:中超球隊能獲得更高的商業贊助、轉播分成和更廣闊的球迷市場,反之,降級將面臨贊助縮水、球員流失等風險。
在升降級制度帶來的壓力下,一條隱秘的產業鏈應運而生。這條產業鏈如何運轉,又有哪些人員參與其中?
晉級與保級,隱秘交易背后,足協官員扮演著關鍵角色。官員影響比賽的主要手段是干預裁判。俱樂部為獲取“關照”,向這些官員行賄。
2016年中超賽季中,某足球俱樂部面臨降級風險,請托中國足協原副主席于洪臣幫忙。于洪臣安排下屬向5名中超聯賽主裁判打招呼,幫助該俱樂部成功保級。
類似的“操控”在中國足協原常務副秘書長陳永亮的受賄案中也有體現。值得注意的是,陳永亮的升遷與于洪臣直接相關。
2015年至2017年,為謀求中超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的位置,陳永亮先后向于洪臣行賄60萬元,請求關心和提拔。于洪臣收錢后,分別向時任中超公司董事長馬成全、中國足協黨委書記杜兆才和中國足協換屆籌備組組長陳戌源打招呼,使陳永亮從普通干部一路“綠燈”升至領導職位。
為陳永亮行賄行為買單的對象中,就包括俱樂部。
當俱樂部聯賽成績不佳、保級形勢危急時,俱樂部總經理會直接聯系陳永亮。陳永亮為操控比賽結果,繼而聯系當值裁判,要求其在比賽中“適當放松”判罰尺度。
為維持自己和裁判的良好關系,陳永亮等人甚至調整了裁判評優、評先的權力結構。根據前中超公司賽事運行部總監孫日的說法,2015年前,裁判評優、評先由中國足協技術部負責。陳永亮任中超公司副總經理后,將這一職權轉至中超公司;2018年又移交至中超聯賽部。具體評優、評先流程是:先由中超公司業務部門簽字推薦,再報公司負責人審核,最后報中國足協簽字批準。
有了操作空間,陳永亮有時會向中國足協技術部裁判辦提出選派要求,在關鍵比賽中安排與自己私交好的裁判操控比賽。賽后,他也會根據情況給裁判送錢。
經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人民法院查明,2018年,原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在給陳永亮送了60萬元現金后,陳永亮安排“靠得住”的裁判吹罰比賽,球隊在裁判的特殊“照顧”下,連贏4場,順利保級。
在這條事涉晉級、保級鏈條中,賭徒的身影若隱若現。李鐵所涉的2018年武漢卓爾足球俱樂部成功“沖超”背后,就有賭徒運作的身影。這些賭徒常常充當掮客,上游與俱樂部管理層對接,下游收買球員操縱比賽結果。
朱宏興就是這樣一名掮客。他是青島眾人合體育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在足球圈內有一定人脈資源。他不僅運作球員轉會、租借事宜,還是一名操縱足球比賽的博彩賭徒。
判決書載明,朱宏興長期、多次參與賭博活動,以賭為業,賭資達1105.98萬元。為確保賭博獲利,他利用足球圈的人脈關系,直接或間接向球員行賄達1419.43萬元。
朱宏興的慣用手段是先派人了解目標俱樂部情況,尤其是薪資待遇情況。了解情況后,朱宏興再聯系多名中間人運作,多方游說操縱比賽。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人民法院查明的一起犯罪事實中,俱樂部方面的運作經費高達1300萬元。
這起操縱行為發生在2016中超聯賽末輪關鍵戰中。當時,遼寧宏運隊賽季積分排名靠后,面臨降級風險。到最后一輪比賽時,保級大戰一觸即發。遼寧宏運隊只有不輸江蘇蘇寧隊,且延邊富德隊不輸浙江綠城隊,才能保級成功。
時任遼寧宏運俱樂部總經理黃雁、球隊隊長楊善平聯系朱宏興具體操作。經層層加碼,兩人以簽字費名義從俱樂部套取1300萬元,其中735萬元交由朱宏興用于打點,剩余款項被黃雁、楊善平等多人瓜分。
這次涉及四支球隊的兩場比賽中,朱宏興向延邊富德隊隊長崔民承諾300萬元“阻擊獎”,要求全力阻擊浙江綠城隊。隨后,他聯系原上海申花隊球員秦升,讓其通過關系聯系江蘇蘇寧隊兩名球員配合踢假球,承諾好處費60萬元。
為進一步提高成功概率,朱宏興還找了原江蘇蘇寧隊某球員,讓其聯系現役球員踢假球。接著,他還承諾拿出120萬元好處費,安排中間人聯系時任江蘇蘇寧隊門將顧超“放水”,顧超同意。
最終,遼寧宏運隊1:0勝江蘇蘇寧隊,延邊富德隊2:2平浙江綠城隊,遼寧宏運隊保級成功。
朱宏興運作的735萬元,自己拿了165萬元,其余500多萬元付給了球員和中間人。同時,他還拿出了35萬元獎勵當場表現好的球員。事實上,他的球員關系網往往也由此建立。
關于朱宏興等人的判決書多次提及涉案球員操控比賽的隱蔽手法:前鋒消極進攻,守門員假裝撲球,其他球員則刻意減少有效進攻,共同放水。
一名曾從事青少年足球培訓的業內人士透露,足球比賽瞬息萬變,造假難以辨別。例如,后衛故意慢半步、沒卡住位置導致對方進球,事后完全可以解釋為對方速度太快。因此,即便是業內人士,也難以判斷是否為假球,除非有球員明顯往自家球門踢球。在他看來,這正是足球反腐的難點所在,除非“拔出蘿卜帶出泥”,由隊員自己承認。
另一種被查處的方式,是辦案機關調出隊員之間通信往來,發現他們使用特殊暗號:如帶著繃帶進場,拆下即表示要放球,場外觀看直播的人看到暗號就明白。
裁判作假同樣難以界定。國內一名二級裁判員介紹,有的裁判在接受幫助某隊獲勝的任務時,會在關鍵判罰上偏向該隊,但在不重要的判罰上偏向另一隊,“這樣看起來整場比賽很公正,增加了查處難度”。
這名裁判還說,最終判定裁判收錢引導比賽走向的事實,通常是在被抓后由當事人自己供出的。
經歷“塌方式”腐敗后,中國足協領導班子進行了改組。近一年來,中國足協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針對裁判管理,將職業聯賽裁判選派權收歸足協、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實行裁判升降級制度、公開重大爭議判罰評議結果、建立裁判黑名單、允許俱樂部申訴等;針對假球問題,則采取高壓整治,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0名球員被終身禁足。
(摘自《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