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古稱河東或山右。在山西省的古代建筑研究中,傳統民居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其不僅是地域氣候與工匠技藝的集中體現,也是地域文化的載體。而在傳統民居的諸多構成元素中,門窗裝飾紋樣以其獨特的文化特色,成為建筑藝術與傳統文化基因的重要體現。由于地域環境、生活習俗的差異,不同地區的民居裝飾文化各不相同,門窗裝飾紋樣更因地域特點而各具風貌。因此,對門窗圖案進行系統的歸納、梳理與研究,不僅能拓展文化視野,還能進一步總結區域民居門窗裝飾紋樣的地域分布特征。本文以喬家大院這一傳統民居為例,對其門窗裝飾紋樣進行分析,探討其藝術風格特征及重要價值,旨在為理解地方建筑文化的多樣性與傳承性提供重要的參考。
二、喬家大院簡介
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喬家堡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文物先進單位,同時也是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座宅邸始建于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由6座大院、20進小院和313間房屋組成,分為南北兩排,中間由一條長約80米,寬7米的筆直石鋪甬道隔開,總建筑面積為4175平方米。該建筑三面臨街,四周環繞著高10余米的全封閉青磚墻,大門為城門式洞式,堪稱北方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的典型代表。
喬家大院的庭院布局呈現出由南向北、由東向西延伸的特點,整體空間東西窄小、南北狹長,通常沿著中軸線布置一到兩進制院落,以四合院為基本單元,在縱向與橫向延伸中串聯起多個庭院,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筑群落。這種布局的形成,一方面與晉中地區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該地地處黃土高原,冬季嚴寒多風,南北狹長的天井設計能有效阻擋寒風,適應氣候特點;另一方面,受人文因素的影響,晉中居民崇尚大宅聚居,講究從前至后、內外有序的居住秩序,強調男女有別、長幼尊卑的倫理規范,而這種多進院落的布局恰好契合了當地人對理想宅院的空間想象與倫理訴求。
喬家大院不僅是我國清代民居建筑獨特風格的卓越典范,還憑借其精湛的“三雕”藝術——磚雕、木雕、石雕聞名遐邇。每一處雕刻細節都凝聚著工匠的非凡技藝,巧奪天工的工藝使其成為當之無愧的藝術瑰寶,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同時,作為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實物,它還為研究清代民居的建筑結構、空間布局、工藝技法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證資料,具有獨特的科研價值。
三、喬家大院窗式與門欞、窗欞的分類
(一)窗式的分類
在古代的建筑中,門和窗都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古典建筑的設計,無論其形態如何,窗欞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喬家大院的窗式豐富多樣,按功能區分,主要有長窗、漏窗和檻窗三種:長窗即落地門窗,又稱隔扇,安裝在上下兩道門檻之間,兼具窗戶和門的功能;漏窗,通常設置在庭院園林的景墻上,也被稱為漏明墻或花墻頭,是中國傳統園林建筑中一種極具特色的形式;在南方,檻窗又稱短窗,形制類似于隔扇門的上半部,下面有風檻承接,采用水平打開的方式,與現代建筑中的窗體作用最為接近,一般位于廳門兩側的檻墻上,形制與格子門相似,但與門的不同之處在于僅有格眼及腰華板,無障水板。從形狀看,喬家大院的窗式有正方形、扁長方形、豎長方形及半圓形等。就材料而言,可分為紙糊窗、紗窗和玻璃窗,其中紙糊窗和紗窗較為常見,玻璃窗則相對少見。從結構上劃分,其窗式又包括固定窗、拉窗、支摘窗和平開窗。
(二)門欞、窗欞的分類
喬家大院的門欞可分為直角門欞、斜角門欞、曲線門欞、多層次門欞、雕刻門欞。在中國古代傳統建筑中,門欞往往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與主人的身份、家族的繁榮、福祉等息息相關。這些象征意義常以圖案、文字等形式來表現。
喬家大院的窗欞常隨窗式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如在院內主體建筑中,長窗欞和檻窗欞多以花梨、棗木、黃楊等木料為主;而景墻上方的漏窗,除了使用木料外,窗欞還會采用瓦片、條紋磚等材料,組成各種虛實相間的鏤空花紋,看起來格外清新雅致。
在紋飾方面,窗欞也會隨著窗格的變化而有所差異。例如,漏窗的窗欞裝飾比較靈活,大多是與庭院環境相協調的;支摘窗的窗欞裝飾則更為簡潔、通透,多是幾何形或“卍”字形等簡單紋路;而隔扇的窗欞以格心式為主,以幾何、祥瑞、花鳥、植物等復雜的紋飾為題材,紋飾數量最多,雕工也十分考究。在喬家大院內,窗欞已從原來窗體的基本構件,轉變為既有審美情趣,又具藝術價值的裝飾構件,同時還滿足了通風和采光的需求。
四、喬家大院門欞、窗欞的藝術風格特征
在構圖層面,喬家大院的門欞與窗欞始終追求對稱與均衡,又于平衡中巧妙尋求變化。其構圖常采用連續構成法,以某一基本圖形為基礎,通過雙向甚至多向連續的方式,形成整體圖案,如“卍”字紋和冰裂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還會采用橫條交錯或保持一定間距的簡單格子結構。無論采取何種組合方式,都能呈現出對稱、平衡的視覺效果。同時,它們也擅長在平衡中展現變化,這主要體現在窗欞對不規則紋樣和組合紋樣的運用上。例如,在表現人物、祥禽瑞獸等不規則圖案時,窗欞的視覺效果更趨平衡而非嚴格對稱;或是在多向連續且對稱均衡的地紋基礎上,于中心雕刻不對稱的花鳥或果木圖案,以此打破單一同形同量的視覺效果,讓窗欞在保持整體對稱的基礎上,更顯生動有趣。
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提出的“隨方制象”理念,在喬家大院的門欞與窗欞設計中得到了充分彰顯,展現出多樣化的設計風格與高度的適應性。
首先,大院在窗扇造型設計上,充分結合了居室的功能與環境特征,對窗飾進行了精心布置,如書齋中的窗扇,多以冰紋、雪紋為裝飾,既具別致之美,又蘊含勤勞好學、聰慧之意,以此啟發子孫發奮讀書,完全契合“隨方制象”的設計理念,充分依據居室功能選用恰當的紋樣進行裝飾。
其次,在窗飾設計上,還靈活運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通過調節欞條排列的疏密、構圖的復雜程度,營造出疏密有致、主次分明的虛實空間感。在幾何圖案和文字圖案中,欞條的排布極大地豐富了窗欞的空間感;而在雕刻人物、花鳥等具象圖案的窗欞紋樣設計中,則利用剪影手法強調構圖的主次關系,營造出面與線、虛與實的對比效果,既增強了構圖的立體感,又提升了整扇窗的藝術魅力。
最后,喬家大院的窗欞圖案樣式豐富多樣,構圖靈活多變,裝飾手法融合了多種傳統工藝,展現了極高的藝術價值。這種設計風格逐漸形成了“有建筑必有圖、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裝飾理念,反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念。因此,裝飾圖案的題材十分廣泛,涵蓋了自然、歷史、神話等多個領域,體現了傳統文化在建筑和室內裝飾領域的深厚底蘊。其中,木雕紋樣和磚雕紋樣在門窗上運用得最為廣泛,包括花卉、鳥獸、人物等,既反映了我國的傳統技藝與美學思想,又具有鮮明的區域特征。此外,一些門窗裝飾紋樣還會以我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繪制蘊含吉祥寓意的符號紋樣,注重對稱與協調,營造出和諧的美感。
總之,喬家大院的門窗裝飾紋樣作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之一,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其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以及美學觀念都意義非凡,其每一扇門、每一扇窗的圖案與設計要素都獨具特色,它們不僅是裝飾,更是承載著歷史、文化、藝術等價值的中國古典建筑藝術遺產。
五、喬家大院門窗裝飾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在現代設計領域,喬家大院門窗紋樣正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成為設計者汲取靈感的重要源泉,其應用已廣泛滲透到博物館、高端酒店、家具、文創產品設計等多個領域。傳統元素的融入,不僅為這些設計賦予了獨特的藝術美感,還注入了深厚的文化韻味,讓消費者獲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特殊體驗。
在建筑設計領域,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堪稱傳統紋樣現代轉譯的典范。他將喬家大院等傳統建筑中象征文人風骨的冰裂紋窗格,抽象為幾何化的玻璃幕墻分割,保留了傳統冰裂紋的“斷裂感”,卻以現代的玻璃與金屬框架為載體,用極簡的線條重構建筑形態,形成光影交錯的動態效果。這種設計巧妙地呼應了喬家大院門窗裝飾紋樣中“以形喻義”的手法——通過現代設計語言構建出傳統意境,不僅體現了對傳統元素的理解和尊重,還展現了現代設計語言的創新與融合。設計者將冰裂紋解離為三角形、菱形等基礎幾何單元,通過參數化設計調整拼接角度與密度,使原本破碎的紋樣在宏觀維度上呈現出新的秩序感。金屬框架以0.8毫米的極窄邊線勾勒輪廓,既消解了傳統木作窗欞的笨重感,又通過陽極氧化工藝賦予其近似太湖石的青灰色澤;雙層中空玻璃幕墻的夾層中,特別嵌入納米級漸變鍍膜,使陽光穿透時能產生類似宣紙渲染一般的墨韻層次。貝聿銘先生將傳統藝術與現代理念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將傳統的冰裂紋窗格抽象化并轉化為現代建筑語言,使其從傳統的木質窗格中抽離出來,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呈現在當代建筑中。這種設計理念不僅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
在家居設計領域,某國際知名家居品牌的實踐同樣值得關注。該品牌注重手工傳承與匠心精神,同時倡導利用高科技突破技術難題,擅長在傳統與創新、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等多元維度間尋求平衡。其家具系列以深挖傳統文化為核心,從喬家大院門窗上的“石榴紋”中汲取靈感,并將這一傳統紋樣融入櫥柜設計,雕琢出獨特的拉手與柜面浮雕。“石榴紋”既承載著傳統“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又被賦予現代家庭對“團圓”的情感追求,獲得了全新的時代內涵。在工藝上,該品牌在設計時突破了傳統木雕的局限,采用黃銅澆鑄結合磨砂處理的方式,既提升了產品的品質,又巧妙調和了復雜的古典紋樣與極簡的現代設計之間的關系,使產品既具有傳統文化韻味,又契合現代審美需求,實現了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六、結語
喬家大院的門窗裝飾紋樣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展現了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其裝飾紋樣不僅生動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獨特魅力,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領域深厚積淀的集中體現。喬家大院的門窗圖案兼具裝飾性與文化內涵,以對稱均衡的構圖、精巧絕倫的工藝,彰顯著中國傳統建筑的審美理念,更將自然元素、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融入其中,賦予了紋樣豐富的象征意義。這些紋樣既展現著視覺上的雅致之美,又承載著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與審美旨趣,成為解讀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載體。在現代設計領域,喬家大院門窗裝飾紋樣仍具有重要價值,應積極對其裝飾紋樣進行再闡釋與創造性轉化,使其具有新的文化內涵。這既保留和繼承了傳統的建筑文化,又賦予了現代建筑獨特的人文魅力。唯有在尊重歷史文脈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才能讓傳統文化的基因在當代設計中持續煥發生機,最終實現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劉江波.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參花,2024(27):72-74.
[2]馬翠穎.順平縣王氏莊園木雕門窗裝飾紋樣研究[D].河北大學,2019.
[3]任小剛.喬家大院建筑裝飾雕刻紋樣研究[J].石材,2025(05):88-90.
(作者簡介:王大凱,男,碩士研究生,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王夢瑤,女,碩士研究生在讀,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藝術設計、環境設計)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