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來,文旅融合向縱深推進,已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傳統文化活態傳承的重要引擎。在這一背景下,蕪湖市堅持以文化提升旅游內涵,重點打造“神山音樂節”這一城市文旅品牌,通過“文化賦能旅游、旅游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環,促進了“文化旅游雙向賦能”新格局的形成。2024年神山音樂節通過“音樂賽事+明星演出+人才招引”的多元業態融合模式,實現了文化傳播力、旅游消費力與人才集聚力的綜合提升,既提高了城市品牌的影響力,又重塑了城市文化地標形象,為長三角地區文旅融合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范式。
二、蕪湖市神山音樂節文旅品牌建設的獨特優勢
(一)自然資源優勢
蕪湖,古稱鳩茲,城市內水網縱橫交錯、山川錯落分布。憑借良好的自然資源和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蕪湖逐漸發展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宜創的“歡樂之城”。此外,蕪湖市神山公園內有200余座雕塑,更留存著干將莫邪鑄劍遺址等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為音樂節提供了獨特的區位條件。
(二)城市發展優勢
從城市文旅發展數據看,蕪湖已展現出強勁的文化吸引力與發展潛力。2024年蕪湖市接待國內游客7668萬人次,同比增長6.7%,國內旅游花費1000億元,同比增長11.1%。與此同時,在2024全國地級市城市品牌指數百強名單中,蕪湖市名列第26位,城市品牌的辨識度和美譽度得到進一步提升。這些優勢為神山音樂節文旅品牌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
三、蕪湖市神山音樂節文旅品牌建設的定位
(一)文化維度
神山音樂節以“活化本土文化基因”為核心使命,將現代音樂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致力于在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中形成獨特的文化標識。音樂節聚焦于極具蕪湖特色的文化符號,如承載著千年歷史記憶的神山、象征工匠精神的干將莫邪鑄劍傳說,以及滋養城市文脈的長江等,其將這些文化元素解析為可感知、可表達的音樂素材,并通過現代音樂的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創造性轉化,最終形成了兼具傳統文化底蘊與現代藝術氣息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在活動現場引發強烈反響,還通過網易云音樂、抖音等主流音樂及短視頻平臺廣泛傳播,使蕪湖獨特的地方文化以一種年輕化、時尚化的方式“破圈”傳播。這種“老故事新表達”的模式,有效實現了當地文化在新時代語境下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有力地證明了文旅品牌作為“文化活化劑”的巨大潛力。
(二)經濟維度
神山音樂節以“節慶活動拉動夜間消費”為核心定位,將自身打造為激活城市夜間經濟的新引擎,通過構建“音樂+多業態”的消費生態,推動節慶流量向經濟增量轉化。神山音樂節著力打造以音樂為核心驅動力的“節慶經濟”模式,聯合本地餐飲、住宿、娛樂等多個行業的商家,共同推出覆蓋夜間消費場景的專屬優惠套餐與主題活動。例如,融合地方風味的美食市集匯聚了50余家特色小吃商戶,滿足了觀眾與游客的美食需求;氛圍獨特的露營區集結了20個本地精品咖啡品牌,為游客提供了社交與休閑的空間;而文創展銷區也成為熱門區域,三天內即售出各類文創產品逾2000件,其中以地方非遺元素“魚燈”為靈感設計的文創產品,以及寓意吉祥的“鯉魚躍龍門”主題胸針尤其受歡迎,展現出文旅品牌獨特的經濟價值。總之,神山音樂節通過吸引大量游客有效拉長了消費鏈條,顯著提升了夜間經濟的熱度,為本地經濟發展和文旅品牌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
(三)人才政策維度
神山音樂節以“借勢紫云英人才計劃構筑青年友好城市形象”為定位,強調利用文旅品牌與人才政策的協同效應,增強城市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與凝聚力,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和文旅品牌的建設儲備青春動能。一方面,音樂節成為展示蕪湖市青年人才政策優勢的重要窗口,通過音樂節現場的宣傳展板、互動咨詢臺及線上專題推送,助力“引才、育才、留才”政策的宣傳與落地;另一方面,音樂節與城市青年空間建設形成聯動,打造適配青年需求的社交場景,如建設復合功能的青年活動中心、打造高效的創業孵化基地等。而音樂節作為高品質的青年主題活動,也能與青年文化節、創新創業大賽等聯合形成系列品牌,共同營造出濃厚的創新氛圍。總之,神山音樂節借助青年受眾聚集效應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為自身文旅品牌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品牌不斷升級,最終實現人才引進與文旅品牌建設的協同發展。
四、蕪湖市神山音樂節文旅品牌建設的創新舉措
(一)建立雙IP協同發展的模式
神山音樂節創新性地構建了“音樂IP+人才IP”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以音樂為情感紐帶凝聚青年群體,以人才政策為支撐吸納優質資源,形成相互賦能、協同發展的格局,為城市文旅品牌建設注入了持久動力。
一方面,神山音樂節積極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音樂IP,將“全國大學生歌手大賽”打造成標桿性賽事,成功吸引了來自全國百余所高校的300多位選手(含組合)的踴躍參與;另一方面,同步構建極具吸引力的人才IP,借助音樂節的流量效應,將人才招聘工作引入活動現場,匯聚200余家優質企業,提供近萬個優質崗位,吸引國內外400余所高校的兩萬余名高校畢業生到場求職。這種“音樂IP+人才IP”相結合的組織架構,將傳統招聘會升級為沉浸式“人才嘉年華”,讓青年人才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蕪湖市的就業環境與人才政策,大幅提升了活動的參與率與滿意度。
(二)構建“四方聯動”的傳播體系
為進一步提高神山音樂節的知名度,蕪湖市積極構建了“四方聯動”的傳播體系。一是主流媒體“把”方向,即通過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提高蕪湖市神山音樂節的影響力,為其宣傳推廣工作把握重點方向;二是精準策劃“爆”熱點,即聯合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平臺,推出“神山音樂節”“來神山跳舞吧”“全國大學生歌手大賽”等熱點話題,增加活動熱度;三是多方合作“強”聲勢,即邀請音樂領域博主、本地生活達人、高校校園博主等進行聯合宣傳,切實提升宣傳效果;四是跨界聯動“創”氛圍,即在高鐵站、機場、商場等地投放宣傳廣告,將傳播范圍延伸至城市公共空間,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的宣傳矩陣。據統計,在2024年蕪湖市神山音樂節活動期間,全網平臺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2億,“歡樂蕪湖”抖音官方賬號漲粉超5萬,“蕪湖”城市關鍵詞搜索量同比上升40%。由此可見,“四方聯動”傳播體系的構建,不僅促進了音樂節文旅品牌的“出圈”,還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曝光度與吸引力。
(三)建立健全的保障體系
為確保神山音樂節的順利舉辦和品牌建設的穩步推進,蕪湖市從組織、資金、人員等多個維度出發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體系。
一是組織保障有力。蕪湖市專門成立音樂節籌備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活動各項事宜。專班下設綜合協調組、活動執行組、人才招引組、宣傳推廣組、安全保衛組和綜合保障組等6個工作組,涵蓋29家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分工明確、緊密配合,為神山音樂節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強大合力。二是資金保障到位。蕪湖市設立專項活動基金用于音樂節的場地搭建、嘉賓邀請、宣傳推廣等核心環節,為活動的基礎運營提供穩定支撐。同時,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運作,吸引眾多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音樂節的商業開發,形成了“相關部門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資金保障體系。三是人員保障充分。為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推進,活動主辦方積極面向社會廣泛招募志愿者,組建專業的宣傳、安保、后勤隊伍,切實保障音樂節的順利進行。
(四)實施有效的場景化營銷
為有效提升活動效果,神山音樂節積極打造文化體驗、夜間消費、人才招聘、網絡互動等多個文旅實踐場景,通過實施有效的場景化營銷,將文旅品牌的影響力滲透到文化、經濟等多個領域,實現旅游、娛樂、消費、求職等多維活動體驗的協同統一。
一是打造文化體驗場景。通過在神山公園設置三處微舞臺,將音樂賽事與文藝表演的場地協調布局,實現比賽與休閑娛樂的有機結合。二是打造夜間消費場景,通過開展美食品鑒、非遺展覽等活動,吸引游客廣泛參與,顯著提升過夜游客比例,激活城市夜間消費活力。三是打造人才招聘場景。音樂節期間,在神山公園同步舉辦“2024年蕪湖市十萬菁英人才秋季招聘會”,吸引國內外兩萬余名高校畢業生進行現場求職,提升了活動的社會價值。四是打造網絡互動場景。通過推出“蕪湖神山音樂節”“為青春歌唱”等話題,提升活動熱度,不僅引發全網的熱烈討論,還成功吸引大量粉絲關注,帶動“蕪湖”城市關鍵詞搜索量顯著增長,實現線上流量與線下活動熱度的雙向賦能,讓音樂節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五、蕪湖市神山音樂節文旅品牌建設的成效
(一)人才集聚效應明顯
在人才集聚方面,“全國大學生歌手大賽”成為吸引青年人才的重要平臺,共吸引百余所高校的300多位(組)選手參賽,為城市文旅品牌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同步舉辦的“2024年蕪湖市十萬菁英人才秋季招聘會”成效顯著,收到簡歷1.5萬份,奇瑞等大型企業的簽約率達35%,實現了音樂賽事與人才招引的高效聯動。而“紫云英人才計劃”實施三年來,已累計吸引18.8萬年輕人來蕪湖市就業,音樂節的成功舉辦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趨勢,有效提升了城市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二)經濟效益顯著增加
神山音樂節在經濟效益方面實現了“降本增效”與“拉動消費”的雙重突破,為城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在成本控制方面,2024年蕪湖市神山音樂節的經費支出共計538萬元,其中“全國大學生歌手大賽”支出費用為337萬元,配套活動支出費用為73萬元,宣傳營銷推廣活動支出費用為128萬元,相較于2023年1340萬元的經費支出同比減少約60%,實現了“小而精”的運營轉型,在保證活動質量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在拉動經濟消費方面,音樂節期間,蕪湖市累計接待市內外游客超22萬人次,直接拉動消費約1.2億元,且住宿、餐飲等行業同步受益,經濟消費拉動效果明顯。
此外,音樂節還促進了各個產業的聯動發展,如文創市集售出產品2000余件,其中無為魚燈、《山海經》書簽等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供不應求,受到廣大受眾的熱烈追捧,實現了文化和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
(三)管理效能全面提升
神山音樂節在大型活動組織管理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蕪湖范式”。在承載能力方面,主會場神山公園的單日最大承載量由5.9萬人次提升至6.8萬人次,同比增長15.3%;累計承載量由13萬人次提升至16萬人次,同比增長23.1%。通過引入動態人流監測系統和三級分流預案,在嚴格保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神山公園的空間利用率提升了32%,有效解決了大型活動場地緊張的難題。在安全防控水平方面,神山音樂節依托“數字孿生安防系統”(利用200個AI攝像頭實現15秒預警響應)和“三級應急指揮體系”(總指揮部+分片區指揮部+現場點位值班安保人員)連續兩年保持零安全事故的記錄,安全防控水平穩步提升。在服務質量方面,服務投訴率由1.3%下降至0.4%,同比下降69.2%。同時,活動現場設置的200名專業志愿者、新增的移動衛生間及醫療站點,也為觀眾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貼心的服務,顯著提升了游客滿意度。
六、結語
2024年蕪湖市神山音樂節通過一系列的創新實踐,完成了從地方文化活動到長三角青年文化地標的升級,也實現了從單一文旅項目向城市文旅發展引擎的轉型。未來,蕪湖市將繼續采用“音樂+”模式,努力打造優質城市文旅品牌,助力其在城市營銷中“出圈出彩”,形成獨具特色的“蕪湖樣本”,為同類城市的文旅品牌建設與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豐富的實踐經驗。
(作者簡介:卜雯琦,女,本科,蕪湖市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文旅活動策劃、執行)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