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已在眾多領域呈現出頗為突出的應用潛力。在高等教育領域,尤其在高校IP形象設計課程中,AIGC的引入為教學模式創新開辟了全新路徑。本文以仰韶文化IP形象設計為例,深入探究AIGC如何為高校IP形象設計課程教學的創新研究及實踐提供助力,通過分析AIGC在創意構思、草圖生成、形象優化等核心設計環節中的技術適配性,構建科學的課程教學創新框架。
二、AIGC的定義及其在創意設計領域的應用現狀
(一)定義
AIGC是指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自動生成的涵蓋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不同形式的內容。其以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以及計算機視覺等先進技術為依托,能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入解析,并通過模仿人類創作的實際流程,創作出既具有獨特審美價值,又具備高度創新性的藝術作品。
(二)應用現狀
當前,AIGC在創意設計領域已獲得廣泛應用,許多企業已經開始使用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進行創意迭代及設計輔助。然而,多數研究者認為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在于輔助人類處理復雜任務等,而非取代人類設計師。換言之,AIGC正在推動傳統設計師向智能設計師轉型。
以圖像生成為例,設計者只需在AIGC工具中輸入簡單的描述性文字或草圖,即可獲得高質量、多樣化的圖像作品。這些圖像作品不僅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獨特性,還能滿足設計者對風格、色彩、構圖等的要求。借助AIGC工具,設計者可以快速生成大量的設計草圖和概念圖,從而獲得豐富的創意靈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方案優化與調整,顯著提升設計效率和質量。
三、高校IP形象設計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
現階段,國內多所高校均開設了與IP形象設計相關的課程,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設計能力。這些課程通常涵蓋IP形象設計的理論知識、具體設計方法及實踐操作等內容,通過案例分析、項目實踐等途徑,引導學生掌握IP形象設計的基本流程及相關技巧。然而,傳統的IP形象設計教學主要依賴教師經驗傳授和學生手工實踐,導致其在效率提升、創意激發等方面仍面臨一定挑戰,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數字繪畫能力發展不均衡
IP形象設計要求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手繪基礎,又要具有相應的軟件操作能力。然而,當前的教學實踐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部分學生雖具備較強的手繪功底,卻缺乏數字化設計能力,難以實現手繪稿件的數字化轉換;部分學生雖精于設計軟件操作,卻在手繪創意表達方面有所欠缺。這種能力的不均衡發展,易導致學生在應對綜合性設計任務時感到力不從心,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和積極性。
從教學實施的角度看,這種不均衡現象也為教師的工作帶來了雙重壓力:一方面,教師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同步提升學生的數字工具應用能力和手繪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還要確保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取得相應的進步,這種復合型挑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程目標的實現。
(二)傳統的課程體系存在弊端
IP形象設計作為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課程,要求學生既要掌握海報設計、三維效果制作、動態表情開發等專業技能,又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儲備。然而,傳統的課程體系受限于固定的課時,往往難以實現對設計知識的全面覆蓋和深度講解,尤其在三維建模等復雜設計技能的教學中,學生通常僅能學習到基礎操作指令,難以進行系統化學習和深入實踐。這種碎片化的學習模式易導致學生設計的作品往往停留在表層,難以體現專業能力和創新價值。
(三)對學生創新性和積極性的啟發有待提升
傳統的IP形象設計課程往往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對學生創新性和積極性的啟發存在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按照固定的教學流程和模式進行講解和示范,學生則處于被動接收知識并模仿練習的狀態。這種模式雖然能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設計技能,卻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主動探索意識,不利于其形成獨特的設計風格和理念。此外,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相對不足,不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四、AIGC在IP形象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優勢與適配情況
(一)應用優勢
將AIGC引入IP形象設計課程教學,可以帶來多方面優勢。
1.降低操作難度
AIGC智能輔助工具功能操作簡單,能有效降低創作門檻。對于手繪能力較強但軟件操作不熟練的學生,智能繪圖工具可自動識別手繪草圖的構圖要素,實現線條優化、色彩匹配等數字化轉換,并將其快速轉化為數字化的設計稿,顯著降低操作難度。
2.節省創作時間
AIGC工具能優化創作流程,極大地節省創作時間。在海報設計、三維效果制作、動態表情制作等方面,AIGC工具可以快速生成初步的設計方案,既提高了設計效率,又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時間進行系統化深度學習與實踐,提升作品質量。
3.激發創新思維
AIGC為IP形象設計課程教學提供了極具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能有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探索和創新,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
(二)適配情況
當前,市場上涌現出多種AIGC工具,其功能廣泛,覆蓋了自然語言處理、圖像生成、視頻制作等多個領域,可滿足IP形象設計課程在不同階段的多樣需求。例如,Deepseek、文心一言等具備卓越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的大語言模型,能精準地理解和生成文本內容,在IP形象設計課程中,其能幫助學生整理課題背景、拓展創意構思,并提供必要的知識和靈感;又如,即夢AI、可靈AI、LiblibAI等AI圖像視頻生成工具,能根據用戶輸入的內容生成相應的圖像或視頻,為IP形象設計提供直觀的視覺參考,在草圖繪制、形象延展和效果圖繪制等環節發揮重要作用;此外,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同樣具有強大的功能,但因高昂的硬件成本或存在付費使用限制,其在教學實踐中的適用性相對較低,教師可以將這些工具作為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向學生展示其功能和應用價值,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探索。
總之,由于各類工具的特點和適用場景不盡相同,且學生的基礎水平各異,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需結合具體情況選擇適配的工具。
五、AIGC在IP形象設計課程各階段的應用策略
(一)前期調研及創意策劃階段
在該階段,學生需對課題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形成初步的創意構思。大語言模型可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協助學生梳理課題背景,提供相關行業資料、案例分析和市場趨勢等信息。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與Deepseek、文心一言等工具進行對話,獲取關于目標受眾、文化背景、設計趨勢等方面的知識,從而豐富自己的創意構思。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大語言模型開展頭腦風暴,進一步激發其創新思維。
(二)草圖繪制階段
草圖繪制是IP形象設計的重要環節,需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這一階段,應鼓勵學生自主完成草圖繪制,以培養其手繪能力和審美感知力。同時,可將圖像生成工具作為輔助手段,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發散。例如,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初步想法輸入到即夢AI等工具中,生成一些相關參考圖像,從中獲取靈感并完善草圖。最終,學生需對生成的圖像進行歸納、梳理,再結合自身的創意構思和課題文化背景,形成符合要求的IP形象草圖。
(三)IP形象延展階段
在IP形象延展階段,學生需對IP形象的服裝、動作、表情等進行加工和豐富。圖像生成工具可在該環節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的創意參考:學生可借助工具快速生成不同風格的服裝、動作及表情圖像,并通過篩選與優化,將合適的元素應用于IP形象延展設計中,進一步提升設計的效率與多樣性。
六、AIGC賦能仰韶文化IP形象設計教學實踐
(一)創意生成階段
在創意生成階段,教師通過展示仰韶彩陶高清圖片、考古紀錄片片段、學術報告節選等內容創設出沉浸式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根據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借助AIGC工具全面了解仰韶文化,明確仰韶文化的歷史地位、藝術特色及文化內涵,并建立起包含典型器物、紋飾、色彩體系在內的數字檔案庫,重點提取半坡魚紋、廟底溝彩陶圖案等極具文化標識性的元素,為后續的IP形象設計提供堅實的資料支撐。
(二)IP形象孵化階段
在這一階段,教師首先利用AIGC工具對仰韶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號及現代設計理念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取出契合設計需求的紋樣元素,幫助學生拓展設計思路;其次,鼓勵學生利用AIGC工具將仰韶文化符號與現代設計語言相結合,通過小組討論、頭腦風暴等方式,圍繞IP形象的名稱、色彩、風格等提出初步構想,并在全班范圍內進行創意分享與初步篩選,最終確定“彩小陶”為IP形象名稱,選取仰韶彩陶常見紋樣作為服飾的裝飾元素;最后,在即夢AI工具中輸入關鍵詞(如“仰韶彩陶紋樣”“小女孩”“時尚”“年輕活力”等),快速生成多版創意草圖,完成“彩小陶”IP形象的初步繪制(如圖1)。
(三)IP形象延展階段
在這一階段,教師針對IP形象草圖進行專業點評,指出其優缺點,同時,引導學生以“彩小陶”IP形象為核心,將仰韶彩陶文化的經典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圍繞服裝、表情等進行多維延展設計,充分展現“彩小陶”IP形象的文化底蘊與時代特色。例如,在服裝延展設計層面,學生在保留仰韶彩陶文化精髓的基礎上,為“彩小陶”IP形象設計了“原始部落”“時尚現代”“數字未來”三大主題服飾,既隱喻了人類文明的演進脈絡,又通過不同歷史時期、文化背景的場景化呈現,凸顯了“彩小陶”IP形象的多元魅力。此外,學生還開發了節日限定版造型,如陶紋燈籠裝等,充分體現了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又如,在表情延展設計層面,學生充分結合受眾需求設計出許多能表達各種情緒及適用于不同場景的表情包,不僅生動展現了“彩小陶”IP形象的個性特征,還強化了其與受眾之間的互動。
七、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IP形象設計課程中,AIGC的引入顯著提升了教學效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創意靈感,推動其設計成果更具創新性和多樣性。通過系統性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學生不僅能掌握AIGC工具的使用方法,還能深刻了解仰韶文化的深厚底蘊,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有機融合。本文通過分析AIGC在仰韶文化IP形象設計課程教學創新中的實際應用,深入探討了AIGC如何賦能高校IP形象設計課程的教學創新,不僅證明了AIGC應用于IP形象設計課程的有效性與可行性,也為高校設計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參考文獻:
[1]孫守遷,羅凌穎,喬顯越.AIGC賦能創新設計的新動能和新路徑[J].藝術設計研究,2024(02):69-76.
[2]楊超穎,劉邁.品牌形象設計課程的創新探索與實踐[J].參花,2024(36):158-160.
[3]李鴛承.AIGC賦能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坭興陶IP形象設計研究[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5,59(07):8-10.
[4]鄭悅,王蕊,劉娟.基于品牌化賦能的高校文化IP形象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5
(12):79-81.
[5]陳件輝.文化IP賦能:陶瓷貿易品牌形象塑造與營銷策略探究[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5,59(04):50.
[6]陳紅波,張亞琴.數字化轉型視域下AIGC技術賦能品牌形象設計研究[J].網印工業,2024(12):17-19.
[7]李玲,張雨,孫亞欣.AIGC賦能文旅IP形象的設計方法創新——以云臺山IP形象為例[J].創意設計源,2024(06):30-35.
[8]冷雨珂,張瀟月.基于文化賦能IP的創新設計——以全國網絡普法行四川站“小蜀”IP形象為例[J].明日風尚,2024(04):107-109.
[9]許大海,李成琨.技術賦能與圖像生成:元宇宙視域下的IP形象設計路徑[J].創意設計源,2023(05):66-69.
(作者簡介:賽姆薩,男,碩士研究生,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品牌設計、標志設計)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