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文章編號:1001-7348(2025)15-0108-11
0 引言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正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探索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126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欠佳,86個城市細顆粒物(PM2.5)超標。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其綠色創新策略和投人對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綠色創新是推動綠色發展的不竭動力和現實需要,是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探究企業如何提升綠色創新質量,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成為當前研究熱點。綠色創新質量是衡量企業綠色轉型成果的重要指標,2008—2021年,全國綠色專利申請數量從4.3萬余件增長到15萬余件,授權數量從1.9萬余件上升到18.4萬余件,復合增長率達 17.5% ,2022年有所下降,但數量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企業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微觀基礎和創新主體,其創新質量、創新效率體現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2]。對企業而言,除以推動技術進步和保持競爭優勢為目的的創新外,還存在以獲取某種利益為目的的策略性創新行為。企業可能以尋求補貼、融資、稅收優惠為動機,采取策略性創新,此時企業為了迎合相關政策,只是通過申請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增加創新數量而忽視創新質量[3]。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作為評價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框架,不僅涵蓋企業經濟責任、社會道德,還包含環境價值等多重標準。近年來,在一系列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推動下,我國ESG信息披露率和披露水平逐年提升。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官網數據顯示,2022年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的企業數量占比為32.9% 。ESG理念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推廣,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并積極履行ESG責任[4],良好的ESG表現已成為企業競爭優勢重要來源[5]。ESG表現優異能顯著增強投資者信心,提高消費者忠誠度,降低融資成本,進而為企業帶來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力。那么,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是否具有積極影響?這種影響在不同類型企業間是否具有異質性?其深層次作用機制是什么?回答上述問題,有助于從整體上把握企業ESG表現的作用機理,進而提升企業綠色創新質量,實現“雙碳”目標。
200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組織(UNEPFI聯合相關機構首次提出ESG概念,并將其作為全面考核投資對象非財務因素的重要標準[6]。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表現成為投資者對企業的重要評價標準。在企業ESG表現備受社會關注的背景下,企業被要求履行更多社會責任(雷雷等,2023)。從ESG特點出發,黃世忠等[認為ESG以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為發展基礎,納人企業環境責任。Gillan等8強調企業和投資者將環境、社會、治理因素融入其商業模式,ESG表現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梳理ESG作用效果相關研究發現,ESG在行業中具有顯著綠色創新溢出效應,可以引導同行企業采取綠色創新行為,提高可持續績效[9]。企業ESG表現可以提供有關公司基本面的信息,從而影響投資者偏好[10]。劉軍偉等[11]研究發現,良好的ESG表現可以促進企業市場價值和財務績效提升。但是,Cai等[12]認為ESG會耗費企業資源,損害企業核心競爭力,降低企業價值。據2022年中國責任投資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綠色信貸余額達20.9萬億人民幣。ESG評級作為責任投資衍生產物,在為企業提供一份“綠色答卷\"的同時,亦為學術界探討企業環境與社會責任提供了新思路。
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綠色創新展開了研究。Chan等[13]認為綠色產品創新是在原材料選擇、產品設計、產品包裝等方面都遵循環保設計原則的創新,以便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楊陽等[14]提出綠色創新是一種廣泛的創新,包括與生產活動相關的綠色制度創新、綠色管理創新、綠色組織創新和綠色服務創新。綠色創新質量強調綠色創新所帶來的價值,著重對創新成果的評估。綠色創新質量對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具有深遠意義,現有研究主要從3個方面對其進行描述:技術深度、經濟可持續性和社會環境效應。從技術深度視角出發,張杰等(2018)提供了一種新的測算視角 一知識寬度法。專利知識寬度指某項專利所包含知識的復雜程度。有學者使用專利家族成員資格評估創新質量,專利家族成員資格指為某項發明申請專利保護的轄區數量,專利家族成員數量與專利價值尤其是經濟價值有顯著關系(Horbach等,2012)。從經濟可持續性出發,楊虎濤[15]指出中國制造業提質發展不僅要注重“量”,更要注重“質”,而制造業“質”的優化以智能綠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重點。肖紅軍等(2024)研究發現企業社會責任對綠色技術創新具有顯著積極影響?;谏鐣h境效應,綠色創新和制度質量是減少碳排放、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機制[16]。此外,陶鋒等[深入研究了環境目標責任制對綠色技術創新數量和質量的影響。
關于企業ESG表現與企業綠色創新間關系,有學者認為ESG對企業綠色創新具有積極作用,如楊金坤(2021)認為社會責任提升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社會資本,通過降低員工離職率促進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的積極影響;李清等[18]從資源依賴角度出發,認為企業創新需要資金和技術扶持,在綠色低碳成為主流價值觀的背景下,企業需更加注重ESG表現。也有學者從不同視角得出不同結論,如政府補貼會減弱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19]。從企業績效角度出發,Tan等[20]提出ESG績效與企業綠色創新產出之間存在長期雙向因果關系??偟膩碚f,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質量的作用是正向還是負向尚未有定論,且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有學者探討其作用機制,發現企業ESG表現主要通過加大研發投人[21]、緩解融資約束與增強內部控制[22]等路徑影響企業綠色創新。
通過梳理文獻發現: ① 已有研究較多關注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的影響,而關于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缺少分析; ② 現有文獻從政府補貼、企業價值等角度探討企業ESG表現的創新驅動效應,但鮮見基于內部資金獲取、人才集聚和外部社會監督視角分析ESG表現與企業綠色創新質量間中介機制的研究; ③ 現有文獻尚未系統分析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情境。
本文創新點及邊際貢獻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研究視角上,從利益相關者視角出發,探討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及作用機制,使用知識寬度法,豐富綠色創新質量測度指標體系,拓展企業ESG表現與綠色創新質量間關系研究。第二,研究內容上,以企業為研究對象,系統分析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驅動效應及企業、行業異質性,從內部資金獲取、人才集聚和外部社會監督視角深入考察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質量的作用機制,為因地制宜制定提升企業ESG表現和綠色創新質量相關政策提供理論參考。第三,研究方法上,將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相結合,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利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工具變量和傾向得分匹配法等多種方法,實證檢驗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可以減少內生性問題,提高研究結論科學性。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企業ESG表現與綠色創新質量
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并平衡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及社區等所有相關者的利益,而不僅僅是股東的利益。綠色創新質量是企業保持行業競爭力和加快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23],但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背景下,管理者與股東之間由于信息不對稱,往往會使管理者放棄風險較高、周期較長的綠色技術創新項目[24],以ESG為代表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為突破這一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企業在環境(Environmental)和社會(Social)方面的積極行動可以提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信任度,有助于企業獲取關鍵資源,公司治理(Governance)優化能夠使企業在早期階段識別并解決潛在問題,從而增強企業穩定性、降低風險并提升市場競爭力。第一,企業為了滿足投資者要求,積極提高ESG表現,將更多資源投向綠色創新活動。ESG表現通過加強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對高管形成隱形監督,并通過將管理者個人聲譽與企業聲譽掛鉤,使高管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趨同,促進企業綠色創新投資。第二,ESG表現可以緩解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并降低代理成本。綠色創新質量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ESG表現通過加強企業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任,降低財務風險,為企業綠色創新提供資金保障[25]。第三,ESG表現可以提高高管環保意識。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環境友好型公司的產品[26]。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管理者將綠色元素融入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ESG表現有助于管理層認識到綠色行為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激勵其提高綠色創新質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la :企業ESG表現促進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
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促進作用可能受到企業、行業異質性的影響:第一,與小規模企業相比,規模較大企業的人才比較充裕、抗風險能力較強、資金比較雄厚[27]。大規模企業在發展機遇與資源方面具有優勢,有助于其提高綠色創新質量。第二,相對于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可能因更加靈活的管理和決策機制,能夠更快地響應市場和政策變化,從而影響企業ESG理念導向以及企業環境導向下的綠色創新(龍子午等,2023)。第三,非重污染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壓力相對較小,更容易將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從而促進綠色創新質量提升。第四,高ESG組合不一定總是優于低ESG組合[28],低ESG水平的企業缺乏足夠資源和經驗,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表現相對較差,這意味著它們具有更大的改進空間和潛力,當企業提升ESG表現時,其對綠色創新質量的提升效果可能更加明顯。第五,高綠色創新質量企業通常具備先進的綠色技術和較強創新能力,能夠持續開發和推出高質量綠色產品與服務,擁有較高的ESG評分,更容易獲得投資者和消費者認可與支持(黎文靖等,2016)。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b :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促進作用具有企業和行業異質性,在大規模企業、非國有企業、非重污染企業、低ESG水平以及高綠色創新質量企業中表現更顯著。
1.2企業ESG表現影響綠色創新質量的中介機制
1.2.1 資金獲取的中介作用
資源基礎理論強調企業內部資源對其競爭優勢具有重要作用,這些資源包括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金是企業開展創新活動不可或缺的資源,通過緩解融資約束,企業能夠獲得更多資金支持,用于購買先進環保設備、引進優秀創新人才以及開展綠色技術研發等,進而提升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根據代理成本理論,信息不對稱是導致代理成本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ESG作為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3個方面的綜合體現,能夠向市場傳遞企業內部運營和管理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代理成本。在綠色創新領域,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管理層因追求個人利益,將資源投向傳統生產項目,而非有助于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創新項目。當代理成本降低時,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減少,管理層更有動力開展綠色創新活動,進而提高綠色創新質量?;诖?,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a :企業ESG表現通過緩解融資約束、降低代理成本,增加資金獲取,進而推動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
1.2.2人才集聚的中介作用
根據人力資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積累對經濟增長和企業績效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資本包括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和健康狀況等,這些都是影響企業綠色創新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良好的ESG表現能夠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企業,這些人才具備更高的知識、素質和技能水平,為企業提高綠色創新質量提供有力支持。高階理論認為,高級管理層按照自身對動態環境的認知實施行動。高級管理層的態度、價值觀、成長環境和思維模式等是影響個體認知的重要因素,即高管人員面對復雜外部環境時,會根據自我經驗和選擇性偏好等作出相應決策(陳守明等,2012)。因此,企業能否充分發揮資源和能力優勢完成綠色低碳轉型,與管理層環保意識密切相關。為了應對外部利益相關者施加的環境壓力并樹立良好企業家形象,管理層會主動關注和掌握綠色環保信息,積極承擔環境責任并將其列為企業戰略目標,通過提高綠色創新質量實現企業環境效益和經濟績效雙贏?;诖耍疚奶岢鲆韵录僭O:
H2b :企業ESG表現通過提高員工素質、增強高管意識,形成人才集聚效應,進而推動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
1.2.3社會監督的中介作用
社會監督是約束政府和企業行為的第三方監管機制,有利于提高公眾低碳環保意識,加強社會環境監督[29]。在ESG背景下,壓力機制表現為企業面臨來自投資者和媒體的監督,推動企業更加注重ESG表現,進而提高綠色創新質量?;诶嫦嚓P者理論,企業成功不僅取決于股東利益,還取決于其他利益相關者如員工、客戶、投資者、社區等的滿意度。投資者和媒體作為企業的關鍵利益相關者,直接影響企業決策和行為。當投資者和媒體關注企業ESG表現時,企業會感受到來自這些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和壓力,為了獲得合法性及外界認可,企業會更加注重綠色創新并持續改善綠色發展績效,從而促進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诖耍疚奶岢鲆韵录僭O:
H2c :企業ESG表現通過提高投資者關注和媒體關注度,加強社會監督,進而推動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
1.3 環境規制的調節作用
環境規制是政府為保護環境而制定的一系列規則和政策,旨在引導企業采取更加環保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ESG表現是衡量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3個維度上表現的綜合指標。環境規制通過強制性法律和政策手段,推動企業在環境方面作出改善;環境規制通過傳遞環保愿景,引導企業制定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綠色創新戰略,推動企業綠色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環境規制通過設定具體的環保標準和要求,推動企業尋求更加環保、高效的生產方式和技術手段,提高綠色創新質量和效益。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 :環境規制在ESG表現與企業綠色創新質量之間具有正向調節作用。
綜上,本文構建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
圖1理論框架
Fig.1 Theoretical framework

2 研究設計
2.1 模型構建
2.1.1 基準回歸模型
本文構建雙向固定效應模型,探究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基準回歸模型如式(1)所示。
GIQit=α+α1ESGit+ρcontrolsit+μi+νt+εit
其中, i 和 Ψt 分別表示企業與時間, GIQit 代表 i 企業 Φt 年的綠色創新質量, ESGit 為企業ESG表現, Con- trolsit 是控制變量, μi?νt 分別為行業和時間固定效應,eit 是殘差。
2.1.2中介效應模型
為檢驗內部資金獲取、人才集聚和外部社會監督在企業ESG表現與綠色創新質量之間的傳導作用,構建模型如式(2)和式(3)所示。
Mit=α+λESGit+ρcontrolsit+μi+νt+εit
GIQit=α+δMit+ρcontrolsit+μi+νt+εit
式中, M 為機制變量,包括資金獲取、人才集聚和社會監督。本文通過以下步驟檢驗機制變量的中介傳導作用:首先,采用模型(2)進行回歸分析,若回歸系數λ 顯著,則表明企業ESG表現對機制變量的效應存在;其次,使用模型(3)檢驗機制變量對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回歸系數為δ;最后,比較系數入和δ,如果系數都顯著,則表明機制變量的中介傳導作用成立。
2.1.3 調節效應模型
為了檢驗環境規制對企業ESG表現與綠色創新質量間關系的調節作用,構建模型(4)。
GIQit=γ0+γ1ESGit+γ2ERit+γ3ESGit×ERit+ pcontrols Φit+μi+νt+εit (4)
其中, ERit 為調節變量,代表企業 i 在年份 χt 的環境規制力度, ESGit×ERit 為企業ESG表現與環境規制的交互項。
2.2 變量選取
2.2.1 被解釋變量
綠色創新質量( GIQ ):參照張杰等(2018)的做法,采用專利知識寬度衡量企業綠色創新質量。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其中, σ 表示專利分類號中各大組分類所占比重。σ 值越大,說明該專利的某個大組分類占比越大,專利所包含分類號的內部差異越小,專利所包含知識的復雜度越低,專利質量也就越低。計算基于專利大組分類的知識寬度信息,將企業當年申請的所有綠色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的知識寬度信息取均值,得到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指標值。
2.2.2 解釋變量
企業ESG表現(ESG):參考方先明等(2023)的研究,采用華證ESG評級指數反映中國上市公司ESG表現。華證ESG評級指數分為C、CC、CCC、B、BB、BBB、A、AA、AAA共9檔,按照評級等級從低到高將其分別賦值為 1~9 ,分數越高代表企業ESG表現越好。同時,考慮到華證ESG評級每年進行4次,將各季度評分取均值衡量年度ESG表現。
2.2.3 控制變量
參考已有研究,選取如下控制變量:審計費用 (Au- ditFee)、資產負債率 (LEV) 、賬面市值比(BM)、公司成立年限(FirmAge)、會計師事務所(Big4)。為避免行業特征以及時間趨勢對研究結論產生影響,對行業效應和時間效應進行控制。主要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2.3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本文選取2010一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綠色專利申請數據來源于CNRDS數據庫,華證和ESG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彭博ESG數據來源于彭博資訊,環境規制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其余變量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本文按照以下原則對上市公司數據進行篩選:剔除金融業樣本;剔除當年交易狀態為ST、 ? ST和PT的樣本;剔除關鍵數據缺失的樣本。最終得到11386個企業—年度樣本觀測值,為避免異常值對實證結果的影響,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上下 1% 縮尾處理,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1變量定義Table1 Variabledefinitions

表2變量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Table2Descriptive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ofvariables

3 實證分析
3.1 基準回歸分析
本文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檢驗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由列(1)(2)可知,無論是否增加控制變量,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均顯著為正。列(3)(4)結果顯示,進一步控制行業和時間固定效應后,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促進作用略有下降,但依然顯著,因此假設 ΔH1a 得到驗證。該結論拓展了趙沁娜等(2024)的觀點,論證了企業ESG表現對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并進一步驗證企業ESG表現通過增加資金獲取、促進人才集聚和加強社會監督,促進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
關于控制變量,審計費用(AuditFee)、資產負債率(LEV和公司成立年限(FirmAge)對綠色創新質量具有顯著積極影響。審計費用合理性和企業長期運營歷史可以為綠色創新質量持續提升提供穩固基礎,確保創新成果持續產出。企業保持合理負債水平時,擁有充足的資金流用于對生產技術和設備進行環保升級,有助于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而賬面市值比(BM和會計師事務所 (Big4) 對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不顯著,表明財務指標和審計服務在推動企業綠色創新方面并非主要驅動力。這也說明綠色創新具有復雜性,其發展可能更多地依賴企業內部戰略規劃、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而非單一的財務或審計因素所能決定。
3.2 穩健性檢驗
3.2.1 內生性檢驗
(1)工具變量法。為緩解互為因果或遺漏變量導致的內生性問題,本文借助兩組工具變量進行內生性檢驗。ESG評級受位置(省份或城市)特征影響,因此選取同年份同城市其它企業的ESG均值 ESG-IU) 和同年份同省份其它企業的ESG均值 ESG-IV) 作為工具變量進行穩健性檢驗。同省份、同城市其它企業的ESG表現對該企業ESG表現具有一定影響,但是對綠色創新質量沒有直接影響,因此,該工具變量滿足相關性和外生性條件。表4列(1)(3)顯示,第一階段回歸中ESG-IU 和 ESG-IV 的系數都在 1% 水平上顯著為正,列(2)(4)回歸結果顯示ESG的系數顯著為正,與基準回歸結果一致,表明緩解內生性之后研究結論依然穩健。
表3基準回歸結果
Table3Benchmark regressionresults

主: ?,??,???? 分別表示在 10%.5%.1% 水平上顯著,括號內為穩健標準誤,下同
表4工具變量法穩健性檢驗結果Table4Robustnesstestresultsofinstrumentalvariablemethod

(2)傾向得分匹配法(PSM。為了減少樣本自選擇偏差對結論的影響,本文使用PSM重新匹配樣本進行檢驗。步驟如下:基于ESG的行業一年度均值,將樣本分為 1- 實驗組和0一對照組,并將其作為因變量,以模型(1)中控制變量為協變量,進行Logit回歸得到預測值,即傾向得分。傾向得分越接近,則樣本間特征越接近。按照傾向得分大小匹配樣本,使用 1:1 和 1:2 近鄰匹配方法,在對照組中找出與實驗組特征相似的樣本,降低其它混雜因素的干擾。樣本匹配后重新對模型(1)進行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 ESG 的系數在 1% 水平下顯著為正,表明緩解內生性之后研究結論依然穩健。
表5傾向得分匹配法穩健性檢驗結果
Table5Robustnesstest results ofpropensityscore matchingmethod

3.2.2其它穩健性檢驗
(1)替換被解釋變量。使用綠色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加1取自然對數衡量 GIQ ,并進行回歸分析。表6中列(1)結果顯示,ESG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基準回歸結論穩健可靠。
(2)替換解釋變量。使用彭博評級衡量企業ESG表現,重新進行回歸,結果如表6中列(2)所示,ESG的系數顯著為正,研究結論依舊不變。
(3)調整樣本。2020年是ESG發展的重大轉折點,而 2020-2022 年期間受到疫情影響,全球企業的經濟環境、運營策略和投資決策都發生較大變化。這種變化可能對企業ESG表現及綠色創新質量產生特殊影響,使得這3年數據與其它年份不具有可比性。為排除這些年份可能對回歸結果產生的誤差干擾,剔除2020—2022年樣本后重新進行回歸,結果如表6列(3)所示,ESG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排除干擾后回歸結果仍然支持基準回歸結論。
(4)滯后一期回歸??紤]到企業從研發到申請綠色專利需要一定時間,且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具有滯后性,因此,選取ESG表現滯后一期值作為解釋變量,重新進行回歸。表6中列(4)結果顯示,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具有顯著積極影響,研究結論依舊不變。
(5)改變模型。綠色創新質量數據以正值連續分布且具有大量零值,故使用Tobit模型對數據左側截取的偏誤加以控制,從而確保無偏和一致的估計。結果如表6中列(5)所示,ESG的系數顯著為正,進一步證實了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表6其它穩健性檢驗結果 Table6Otherrobustnesstestresults

3.3 異質性分析
3.3.1企業規模異質性
不同規模企業在綠色專利可得性和敏感性上存在一定差異,將樣本企業按照總資產規模分為大規模與小規模企業兩個子樣本。由表7中列(1)(2)可知,對于大規模企業而言,ESG的系數顯著為正,而小規模企業ESG的系數不顯著,表明企業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質量的促進作用受到企業規模的影響,大規模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促進作用更顯著。
3.3.2 所有權異質性
不同所有權性質企業對ESG表現的應對策略可能影響其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促進作用,本文將樣本企業劃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兩組進行回歸。結果如表7中列(3)(4)所示,非國有企業的ESG系數顯著為正,表明企業ESG表現對非國有企業綠色創新質量的促進效應更明顯。
3.3.3 行業異質性
為了驗證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在重污染行業和非重污染行業之間是否存在異質性,本文基于生態環境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中的重污染行業目錄,將研究樣本劃分為重污染行業和非重污染行業。由表7中列(5)(6)可知,非重污染行業的ESG系數在 1% 水平上顯著為正,而重污染行業的ESG系數不顯著。原因可能在于重污染企業在減排方面的經濟負擔較重,因而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主動性不高。此外,高額的減排成本可能減少企業綠色創新資金投人[30]
3.3.4企業ESG水平異質性
良好的ESG表現并不總是帶來較高投資回報,為了達成ESG層面的既定目標,需要適當讓渡部分收益。參考丁聲懌等[3的研究,本文以企業ESG表現的平均數為劃分依據將其劃分為高低兩個等級。結果如表7中列(7)(8)所示,低ESG水平組的ESG系數在 1% 水平上顯著為正,而高ESG水平組的ESG系數不顯著,表明在低ESG水平企業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促進作用更明顯。
表7異質性分析結果Table7Heterogeneity analysis results

注:系列組間差異檢驗的P值采用Chow檢驗得到
3.3.5綠色創新質量異質性
從創新效果角度,將企業創新行為劃分為實質性創新與策略性創新,前者是有助于推動企業技術進步與獲取競爭優勢的高質量創新,后者則更多是迎合式的低質量創新(黎文靖等,2016)。本文以綠色創新質量的平均數為劃分依據,將綠色創新質量劃分為高低兩個等級。為了對分組差異進行顆粒度分析,此處采用時間和企業固定效應(本文同樣做了時間和行業固定效應,發現兩種固定方式的回歸結果總體差異不大),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表7列(9)(10)報告了在不同綠色創新質量下,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高綠色創新質量樣本組的ESG系數顯著為正,而低綠色創新質量樣本組的ESG系數不顯著,表明在高綠色創新質量水平下,企業ESG表現能夠更好發揮對綠色創新質量的促進作用。綜上,假設 H1b 得到驗證。
4 影響機制分析
4.1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質量影響的作用機制檢驗
4.1.1資金獲取的作用為驗證企業ESG表現影響綠色創新質量的資金獲取渠道,本文從融資約束和代理成本兩個角度出發,借鑒顧雷雷等(2020)構建的FC指數衡量企業融資約束程度,參考王亮亮等(2021)構建的模型,采用管理費用與營業收入之比衡量代理成本(AC),資金獲取機制檢驗結果如表8所示。列(1)中ESG的系數顯著為負,列(2)中融資約束(FC)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企業ESG表現能顯著緩解企業融資約束,且緩解融資約束有利于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信息不對稱程度的降低主要表現為代理成本降低,由列(3)可知,代理成本對ESG的影響顯著為負,即ESG評級可以通過約束管理層和大股東的自利行為,發揮一定的監督和治理作用,進而降低企業代理成本;列(4)結果顯示,代理成本對綠色創新質量具有顯著負向影響,即代理成本減少會促進綠色創新質量提升。綜上可知,企業ESG表現通過緩解融資約束、降低代理成本增強企業資金獲取能力,促進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因此假設 H2a 得到驗證。
表8資金獲取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Table8Testresultsofthemediationeffectofcapitalacquisitio1

4.1.2 人才集聚的作用
根據人力資本理論,企業通過提高員工薪酬、改善工作環境,可以有效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并吸引高素質人才集聚。關心員工利益的企業與員工擁有共同目標和價值理念,員工對企業的自豪感和認同感更強,從而自覺努力工作。參考肖土盛等[32]的研究,采用高技術員工占該年末員工總人數比例衡量員工素質 (Sq) :借鑒李亞兵等[33]的做法,采用文本分析法,采用綠色競爭優勢認知、企業社會責任認知、外部環境壓力感知3個維度的關鍵詞在2010—2022年上市公司年報中出現的頻次測定高管綠色認知(EGP)。人才集聚機制檢驗結果如表9所示,列(1)中ESG的系數顯著為正,列(2)中員工素質(Sq)的系數也顯著為正,表明企業ESG表現通過影響招聘、培訓、績效管理和企業文化等,促進企業員工素質提高,進而推動綠色創新質量提升。列(3)中ESG的系數顯著為正,列(4)中EGP的系數顯著為正,表明企業ESG表現通過信號作用、內部激勵機制和外部壓力與期望等途徑促進高管綠色認知提升,且高管綠色意識提升對綠色創新質量具有顯著促進作用。綜上,企業ESG表現通過提高員工素質、增強高管環保意識形成人才集聚效應,進而促進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因此假設 H2b 得到驗證。
4.1.3社會監督的作用
根據市場壓力理論,企業良好ESG表現會產生較為顯著的公眾影響力,而公眾關注會對企業形成較大壓力。在此情境下,管理層可能為了迎合投資者和媒體等利益相關群體,做出短期內提高綠色創新的象征性行為,塑造積極履行ESG責任的綠色形象。為驗證ESG表現影響綠色創新質量的社會監督渠道,本文分別檢驗投資者關注和媒體關注的中介效應。借鑒張誼浩等(2014)的研究,對于投資者關注(INV),以“股票代碼”為關鍵詞,通過百度搜索獲取詞頻數取自然對數進行衡量;參考王福勝等[34]的做法,媒體關注度(ME)使用企業被媒體報道的總數加1取自然對數衡量。檢驗結果如表10所示,由列(1)(2)可知,企業ESG表現對投資者關注(INV)的影響顯著為正,投資者關注對企業綠色創新質量具有顯著積極影響,表明投資者關注在企業ESG表現與綠色創新質量之間具有顯著傳導作用。由列(3)(4)可知,企業ESG表現對媒體關注(ME)的影響顯著為正,媒體關注對企業綠色創新質量具有顯著積極影響,表明媒體關注在企業ESG表現與綠色創新質量之間也具有顯著傳導作用。綜上,假設H2c 得到驗證。
從中介傳導效應對比來看,將ESG對融資約束的影響系數乘以融資約束對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系數,并取絕對值,得出其效應值為0.004644。同理,代理成本的效應值為0.000592,資金獲取渠道的總效應值為二者之和即0.005239。類似地,得出人才集聚渠道的總效應值為0.000967,社會監督渠道的總效應值為0.006859。由此可知,社會監督在企業ESG表現與綠色創新質量之間的傳導效應最強,其次是資金獲取,而人才集聚的中介效應相對較弱。這可能與企業ESG表現的利益相關屬性有關,投資者關注和媒體監督可以發揮更大作用,資金獲取作為企業綠色創新的資源保障也起到一定傳導效應,人才集聚的作用相對較弱。因此,需繼續提升高管綠色認知和員工綠色效能,在履行環境責任、促進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
4.2 調節效應檢驗
本文采用上市公司注冊地址所屬省份的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完成額占第二產業比重(ER)衡量企業面臨的環境規制強度(劉榮增等,2021)。由表11列(2)可知,企業ESG表現與環境規制交互項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表明環境規制對企業ESG表現與綠色創新質量間關系存在負向調節效應,因此假設 H3 未得到驗證。
原因可能在于,首先,環境規制會增加企業成本,企業需要投人大量資金和資源進行環保技術研發與設備更新,這可能對企業經營績效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其次,環境規制執行效果存在差異,如果環保政策監管不嚴或執行不力,可能導致企業環保意識減弱,使得環保投入減少和綠色創新動力下降。
表9人才集聚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Table9 Testresultsofthemediationeffectoftalentagglomeration

表10社會監督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Table10Mediationeffect test resultsof social supervision

表11環境規制調節效應檢驗結果
Table11Testresultsofenvironmentalregulationeffect

5 結論與建議
5.1 主要結論
本文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以2010—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面板數據為樣本,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實證檢驗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結果表明:第一,企業ESG表現顯著促進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經過工具變量法、PSM檢驗等一系列穩健性檢驗,結論依然成立。第二,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質量的影響具有企業規模、所有權、行業、ESG水平和綠色創新質量異質性,ESG表現對大規模企業、非國有企業綠色創新質量的促進作用更強;ESG表現對非重污染行業綠色創新質量的賦能作用更顯著,這可能與非重污染行業受到的制度約束和環境治理成本相對較小有關;ESG表現對低ESG水平、高綠色創新質量的企業提升作用更大,原因可能在于高綠色創新質量水平企業擁有更多政策優惠和資金支持。第三,企業ESG表現通過增強內部資金獲取、人才集聚和外部社會監督促進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其中,社會監督的傳導作用最強,資金獲取次之,人才集聚最弱。第四,環境規制對企業ESG表現與綠色創新質量間關系存在負向調節效應。
5.2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構建面向可持續發展導向的ESG表現披露體系,推動企業綠色創新發展。對標國際先進的ESG表現標準,構建符合行業情境、制度情境以及企業特色的ESG表現體系。通過ESG表現披露,增強外部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綠色創新的資本支持與社會支持,為企業提高綠色創新質量提供持續動力。建立ESG數據收集和監控系統,確保ESG相關數據的準確性和實時性,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等,提高數據處理效率和準確性。設立專門的ESG管理委員會,負責制定ESG戰略并監督實施過程,確保ESG因素融入企業決策。建立內部評估機制,定期監測和報告ESG績效,并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和優化ESG實踐。通過多種渠道與投資者、員工、客戶和社區等利益相關方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其期望和反饋,促進ESG信息公開透明,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形象。
(2)推動綠色創新質量提升過程中,根據企業、行業異質性采取差別化實施策略。小規模企業應加強與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培養具有綠色創新能力的人才,為企業綠色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國有企業需進一步明晰產權和管理者責任,完善企業綠色創新激勵機制,激發高質量綠色創新動能。重污染企業可通過內部研發或與外部研究機構合作,開發和應用先進的減排技術與清潔能源,設立環境影響定期評估和公開透明的ESG報告,增強企業環境責任和創新動力。高ESG水平企業可參與重大共性技術合作研發項目和技術論壇等,促進綠色技術升級與經驗交流。對于低綠色創新質量企業,可建立環境與社會責任工作小組,加強ESG績效監測和改進,利用綠色信貸和碳交易等政策支持促進綠色創新項目發展。同時,政府需注重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制之間的系統性和協同性,推動企業持續提升ESG表現和綠色創新質量。
(3)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選擇合適的傳導路徑推動綠色創新質量提升。首先,企業要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制定全面的環保宣傳計劃,利用公司網站、社交媒體和行業會議等渠道,定期發布環保活動、綠色產品信息和可持續發展成果,同時,運用數字化工具,充分展示綠色技術與創新成果。其次,企業應利用多種融資渠道,包括爭取銀行貸款、發行綠色債券、與政府部門或金融機構合作開展項目,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創新風險。最后,充分發揮人才集聚效應,完善人才引進和薪酬激勵制度,引進不同行業、教育背景的技術和管理人才,并提高管理者環保意識和員工綠色創新能力,促進企業綠色創新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 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黨的二十大報告關鍵詞[N].人民日報,2022-10-17(8).
[2] 王磊,景詩龍,鄧芳芳.營商環境優化對企業創新效率的影響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2,42(6):1601-1615.
[3] 張杰,陳容,鄭姣姣.策略性創新抑或真實性創新——來自中國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證據[J].經濟管理,2022,44(3):5-23.
[4] 胡潔,于憲榮,韓一鳴.ESG評級能否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基于多時點雙重差分法的驗證[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40(7):90-111.
[5] 謝紅軍,呂雪.負責任的國際投資:ESG與中國OFDI[J].經濟研究,2022,57(3):83-99.
[6] BANK TW.Who careswins:connectingfinancial marketsto achangingworld[C].Working Paper,2017.
[7] 黃世忠,葉豐瀅.ESG報告基本假設初探[J].會計研究,2023,44(5):22-32.
[8] GILLANSL,KOCHA,STARKSLT.Firmsandsocialre-sponsibility:a review of ESG and CSR research in corporate fi-nance[J].Journal ofCorporate Finance,2o21,66(3):101889.
[9] LIJ,LIANG,XUA.Howdo ESG affectthe spilloverofgreen innovation among peer firms? mechanism discussionandperformance stud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3,158:113648.
[10]PEDERSENL,FITZGIBBONSHS,POMORSKIL. Re-sponsible investing:the ESG-efficient frontier[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21,142(2):572-597.
[11] 劉軍偉,梁秋宸,劉華.ESG信息披露雙元動機對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影響一—綠色形象的中介作用與價值認知的調節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5,42(1):113-121.
[12] CAIL J,CUI H.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and firm risk[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l6,13510/:000-004
[13]CHAN H K,YEE R W Y,DAI J,et al. The moderatingeffect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on green produc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181:384-391.
[14] 楊陽,曾剛,葛世帥,等.國內外綠色創新研究進展與展望[J].經濟地理,2022,42(3):10-21.
[15] 楊虎濤.數字經濟的增長效能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20,26(3):21-32.
[16] OBOBISA E S,CHEN H,MENSAH I A. The impact of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quality onCO2 emissions in'African countries [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22,180:121670.
[17] 陶鋒,趙錦瑜,周浩.環境規制實現了綠色技術創新的“增量提質”嗎一 一來自環保目標責任制的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21,38(2):136-154.
[18] 李清,陳琳.ESG評級不確定性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24,21(12):1820-1829.
[19] 楊菁菁,胡錦.ESG表現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J].環境經濟研究,2022,7(2):66-88.
[20] TAN Y, ZHU Z. The effect of ESG rating events on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in China: the mediating role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manager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J].Technology in Society,2022,68:101906.
[21] 龍子午,張曉菲.ESG表現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南方金融,2023,23(9):56-70.
[22] 李井林,陽鎮,陳勁.ESG表現如何賦能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微觀證據[J].管理工程學報,2024,38(5) :1-17.
[23] 趙沁娜,李航.ESG評級是否促進了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微觀證據[J].南方經濟,2024,42(2):116-135.
[24] 朱鵬,郭文鳳.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對綠色創新的影響[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3(6):92-101.
[25] LINS K V, SERVAES H,TAMAYO A. Social capital,trust,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value of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during the financial crisis[J].The Journal ofFinance,2017,72(4):1785-1824.
[26] LI S,PAULRAJ A,SHANG K. Proactive environmentalstrategies andperformance:role of green supply chainprocesses and green product design in the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6,54(7):2136-2151.
[27] 朱小剛,劉博,劉春年.數字化提升企業綠色創新質量的機制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24,26(1):18-33.
[28] 徐鳳敏,景奎,李雪鵬.“雙碳”目標背景下基于ESG整合的投資組合研究[J].金融研究,2023,66(8):149-169.
[29] 錢麗,汪美鑫,肖仁橋.低碳試點政策對城市碳中和技術創新的影響及溢出效應[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4,41(21):108-119.
[30] 彭百川,張穎,王治.企業ESG表現對綠色創新效率的影響研究[J].統計與決策,2024,40(5):172-176.
[31] 丁聲怪,白俊紅.企業ESG表現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J].產業經濟評論,2024,12(3):135-154.
[32] 肖土盛,孫瑞琦,袁淳,等.企業數字化轉型、人力資本結構調整與勞動收入份額[J].管理世界,2022,38(12):220-237.
[33] 李亞兵,夏月,趙振.高管綠色認知對重污染行業企業績效的影響: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40(7):113-123.
[34] 王福勝,王也,劉仕煜.媒體關注、管理者過度自信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22,19(6):832-840.
(責任編輯:萬賢賢)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ESG Performance on the Quality of Green Innovation and Its Mechanisms
Qian Li-1 ,Yan Runyuel,Xiao Renqiao1,2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3o,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Wuhan 43oo74,China)
Abstract:Against the backdrop of“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China is a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green, low-carbon and circulardevelopment economic system.This effort isdesigned to catalyze ashif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adigms through thelens of green innovation.Whilecorporate investment in green innovation has seen asustained increase,and the volume of green innovations has surged,and there are strategic gren innovation behaviors funded by patent policies,resulting inenterprises focusingonthequantityof innovation whileignoring theimprovementofinovation quality. Therefore,exploring howenterprisescanimprove thequalityof gren innovation andrealizethe\"win-win\"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research.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a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investor confidence,improve consumer loyalty,and then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andsocial influence toenterprises.Its disclosure level is also increasing year byyear.Does enterprise ESG performance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of green innovation? Is the impact heterogeneous among diferent types of enterprises?Whatistheunderlying mechanismof action?Answering theabove questions ishelpful to grasp the mechanism ofESG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as a whole,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een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Following stakeholder theory,this studyselects paneldataof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Ol0 to 202l as the researchsample,andusesatwo-wayfixed efects model toempiricallanalyze theimpact and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ESG performance on thequalityof green innovation.It employs the patent knowledge breadth method to measure the qualityof green innovation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enterprises,and uses the Huazhong ESG rating index to reflect the ESG performance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as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Theresults show that enterprise ESG performanc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gren innovationquality. Aftera series of robustnesstests suchas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and PSMtest,theconclusion stillholds true.Moreover,theimpactof enterprise ESG performanceon green innovation varies acrossenterprises,industries,ESG levels,and green innovation quality. Corporate ESG performanc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large-scale,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non heavy poluting enterprises,low ESG levels,and high green innovation quality enterprises.Furthermore,the ESG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of green innovationquality by increasing internal funding acquisition,talent agglomeration,and strengthening external socialsupervision.Among them,thetransmission efectofsocial supervision is thestrongest,followed by fund acquisition,whiletheroleof talentagglomerationis theweakest.Environmentalregulations haveasignificant nega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green innovation quality in ESG performance.
Drawing from the conclusions presented,this studyofers aseries of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Enterprises are encouraged to,firstly,establish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riented ESG disclosure system,an ESG data colectionand monitoring system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a special ESG management commitee,andan internal evaluation mechanism.Secondly,diferentiated strategies should beadoptedacording tothecharacteristicsof diferent enterprises. For example,smal-scale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universities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stateowned enterprises can further clarify property rightsan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heavy polluting enterprises should develop and apply advanced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ies andclean energy;enterprises with high ESG levelscan participate in technical cooperation Ramp; projects and technical forums; low green innovation quality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n environmental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ofice or team tofocus on monitoring andimproving ESG performance.The govern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synergy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ir ESG performance.Finaly,inordertoimprove thequalityof greeninnovation,enterprises can increas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to fosteracultureof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use multi-channel financing toreduce costs,and emphasize the utilization of talent agglomeration effect.
KeyWords:EnterpriseESG Performance;Qualityof Green Innovation;Capital Acquisition;Talent Agglomeration;Social Super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