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玉米收獲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減少機收環節損耗是增加玉米產量的重要措施。
一、機收作業前玉米聯合收獲機的檢查和調整
玉米作業季節前要依據產品使用說明書對玉來收獲機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與保養,確保機具在整個收獲期能正常工作。作業前,要檢查各操縱裝置功能是否正常;檢查各部位軸承及軸上高速轉動件安裝情況;離合器、制動踏板自由行程是否適當;燃油、發動機機油、潤滑油、冷卻液是否適量;儀表盤各指示是否正常;輪胎氣壓是否正常;V型帶、鏈條、張緊輪等是否松動或損傷,運動是否靈活可靠;檢查和調整各傳動皮帶的張緊度,防止作業時皮帶打滑;重要部位螺栓、螺母有無松動;有無漏水、滲油等現象;所有防護罩是否緊固,檢查窗、密封件、金屬擋板等部位是否閉合、密封完全。進行空載試運轉,檢查液壓系統工作情況,液壓管路和液壓件的密封情況;檢查軸承是否過熱及皮帶、鏈條的傳動情況,以及各連接部件的緊固情況。
二、玉米收獲作業中的農機農藝減損技術
(一)基于農藝角度合理確定收獲期。玉米收獲適期因品種、播期及生產目的而異。要根據當時的天氣情況、品種特性和栽培條件確定適宜收獲期,合理安排收獲順序,做到因地制宜、適時搶收,確保顆粒歸倉。如遇雨季迫近,或急需搶種下茬作物,或品種易落粒、折稈、掉穗、穗上發芽等情況,應適當提前收獲。
(二)依據玉米籽粒含水率選擇收獲方式
1.果穗收獲。對種植中晚熟品種和晚播晚熟的地塊,玉米籽粒含水率一般在 25% 以上時,應采取機械摘穗、曬場晾棒或整穗烘干的收獲方式,待果穗籽粒含水率降至 25% 以下,再用機械脫粒。
2.籽粒直收。對種植早熟品種的地塊,當籽粒含水率降至 25% 以下,可利用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直接進行脫粒收獲,減少晾曬再脫粒成本。
(三)檢查作業田塊。玉米收獲機在進人地塊收獲前,必須先了解地塊的基本情況,包括玉米品種、種植行距、密度、成熟度、產量水平、最低結穗高度、果穗下垂及莖稈倒伏情況,是否需要人工開道、清理地頭、摘除倒伏玉來等,以便提前制定作業計劃。對地塊中的溝渠、田埂、通道等予以平整,并將地里水井、電桿拉線、樹樁等不明顯障礙進行標記,以利于安全作業。
(四)選擇作業行走路線。收獲機作業時保持直線行駛,避免緊急轉向。在具體作業時,機手應根據地塊實際情況靈活選用。轉彎時應停止收割,采用倒車法轉彎或兜圈法直角轉彎,不要邊收邊轉彎,以防分禾器、行走輪等壓倒未收獲的玉米,造成漏割損失,甚至損毀機器。選擇正確的收獲作業方向,應盡量避免橫向收割,特別是在壟較高的田塊,橫向收割會造成機器大幅度顛簸,進而加大收割損失,甚至造成機具故障。
(五)選擇作業速度。每種型號收獲機的喂人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應根據玉米收獲機自身喂入量、玉米產量、植株密度、自然高度、干濕程度等因素選擇合理的作業速度。應保證前進速度與拉莖輥轉速、撥禾鏈速度同步,避免不同步造成的割臺落穗損失。通常情況下,開始時先用低速收獲,然后適當提高作業速度,最后采用正常作業速度進行收獲,嚴禁為追求效率單方面提升前進速度。收獲中注意觀察摘穗機構、剝皮機構等是否有堵塞情況。當玉米稠密、植株大、產量高、行距寬窄不一、地形起伏不定、早晚及雨后作物濕度大時,應適當降低作業速度;低速行駛時,不能降低發動機轉速。晴天的中午前后,秸稈干燥,收獲機前進速度可選擇快一些。嚴禁用行走擋進行收獲作業。
(六)調整作業幅寬或收獲行數。在負荷允許、收割機技術狀態完好的情況下,控制好作業速度,盡量滿幅或接近滿幅工作,保證作物喂人均勻,防止喂入量過大,影響收獲質量,增加損失率、破碎率。當玉米行距寬窄不一,可不必滿割幅作業,避免剮蹭相鄰行莖稈,導致植株倒折及果穗掉落,增加損失。
(七)保持合適的留茬高度。留茬高度應根據玉米的高度和地塊的平整情況而定,一般留茬高度要小于 8cm ,也可高留茬 30~40cm ,后期再進行秸稈處理。還田機作業時,既要保證秸稈粉碎質量,又應避免還田刀具太低打土,造成損壞。
(八)調整摘穗輥式摘穗機構工作參數。對于摘穗輥式的摘穗機構,收獲損失略大,籽粒破碎率偏高,尤其是在轉速過低時,果穗與摘穗輥的接觸時間較長,玉米果穗被啃傷的概率增加;摘穗輥轉速較高時,果穗與摘穗輥的碰撞較為劇烈,玉米果穗被啃傷、落粒的概率增加;因此應合理選擇摘穗輥轉速,達到有效降低籽粒破碎率,減少籽粒損失。
(九)調整拉莖輥與摘穗板組合式摘穗機構工作參數。兩個拉莖輥之間及兩塊摘穗板之間的間隙正確與否對減少損失、防止堵塞有很大影響,必須根據玉米品種、果穗大小、莖稈粗細等情況及時進行調整。
(十)拉莖輥間隙調整。拉莖輥間隙是指拉莖輥凸筋與另一拉莖輥凹面外圓之間的間隙,一般取10~17mm 。當莖稈粗、植株密度大,作物含水率高時,間隙應適當大些,反之間隙應小些。間隙過大時拉莖不充分、易堵塞,果穗損失增大;間隙過小,造成咬斷莖稈情況。
(十一)摘穗板工作間隙的調整。間隙過小,會使大量的玉米葉、莖稈碎段混入玉米果穗中,含雜較大;間隙過大,會造成果穗損傷、籽粒損失增大。應根據被收玉米性狀特點找到理想的摘穗板工作間隙。
(十二)調整剝皮裝置。對摘穗剝皮型玉米收獲,要調整適宜壓送器與剝皮輥間距。間距過小時,玉米果穗與剝皮輥的摩擦力大、剝凈率高,但果穗易堵塞,果穗損傷率、落粒率均高。
(十三)調整脫粒、清選等工作部件。玉米籽粒直收時,建議采用縱軸流脫粒滾筒配合圓桿式凹板結構降低籽粒破碎。脫粒滾筒的轉速、脫粒間隙和輸送葉片角度的大小是影響玉米脫凈率、破碎率的重要因素。在保證破碎率不超標的前提下,可通過適當提高脫粒滾筒的轉速,減小滾筒與凹板之間的間隙,正確調整入口與出口間隙之比等措施,提高脫凈率,減少脫粒損失和破碎。
三、特殊環境玉米收獲減損技術
(一)收獲過熟玉米。玉米過度成熟時,莖稈過干易折斷、果穗易脫落,脫粒后碎莖稈增加易引起分離困難,收獲時應適當降低前行速度,適當調整清選篩開度,也可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莖稈韌性較大時收割。
(二)收獲倒伏玉米。收獲倒伏玉米宜選用割臺長度比較長、傾角小、分禾器尖能夠貼地作業的玉米收獲機。對于有積水或土壤濕度大的地塊,宜選用履帶式收獲機,防止陷車。做好機具調試改裝適當調整或改裝輥式分禾器、鏈式輔助喂人和撥指式喂人等裝置,提高倒伏作物喂人的流暢性;針對籽粒收獲機,應調整滾筒轉速和凹板間隙等,避免過度揉搓,減少高水分籽粒破損。
(三)收獲坡地玉米。采用螺旋式分禾器,或者安裝分離裝置格柵蓋來改善分離效果,提高機器在坡地上的作業性能。使用割臺時,在不漏割矮穗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作物的切割高度。
四、玉米聯合收獲機駕駛員作業注意事項
駕駛員應隨時觀察收獲作業狀況,避免發生分禾器/摘穗機構碰撞硬物、漏收、喂入量過大、還田機錘爪打土等異?,F象。作業過程中不得隨意停車,若需停車時,應先停止機器前進,讓收獲機繼續運轉30s左右,然后再切斷動力,以減少再次啟動時發生果穗斷裂和籽粒破碎的現象。
(作者單位:劉艷劉棟菏澤市定陶區農業機械服務中心;王世全魯西新區陳集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