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堡子鎮地處西北部,海拔較高,日照時間較長。近年來,堡子鎮立足西南,面向全國,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加快發展高山生態品質農業,全力打造丘陵山區現代農機裝備高地,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發展現狀
堡子鎮山高坡陡,田塊小,主要農作物有富硒有機水稻、油菜、玉米、大豆,農業機械化發展仍然處于初期,多數作物生產管理環節的機械化仍然處于空白1。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報《四川省加力補齊農機裝備短板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天府良機”行動方案(2023一2025年)》,2024年,在農機裝備產業園區分批啟動建設推動下,全省農機總動力發展到 5×107kW 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 73% ,其中,丘陵山區主要農作物仍未實現全程機械化,且農機總動力遠低于平原地區。發展領域主要涉及水稻機械化插秧、玉米精量播種、油菜機械化收獲等。
二、存在問題
(一)財政投入較少。雖然在國家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后,各級財政逐年增加對農機化投入,部分地區推進農機購置累加補貼,但因整體財政困難,加之政府補貼導向不明,導致當地農業機械化發展整體水平較低[2]。
(二)地形地貌復雜。堡子鎮丘陵山區由丘陵、山地等多種地形構成,不同地形光照、熱量、水分、土壤、植被均存在差異,最終導致農業生產多樣化[3]。在多樣化農業生產模式下,堡子鎮丘陵山區耕地類型多(有水田也有旱地)地塊細碎凌亂、形狀不規則、田間道路狹窄,對農業機械化“上山下水\"提出較大挑戰。加之堡子鎮丘陵山區農機科研不受重視,缺乏適宜當地地形地貌的產品,農戶選擇農機成本較高,致使農業機械化發展之路較為艱難曲折。
(三)后勤服務不完善。表現為適宜丘陵山區的小型、微型機具補貼范圍狹窄、項目單一,配套教育培訓、農機示范推廣、監理鑒定、維修服務等支持不足。不夠完善的后勤服務,不僅增加了農機應用難度,而且抑制了農戶購買農機的熱情,最終影響了丘陵山區農機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
三、途徑探討
(一)凝練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投入清單。在農業綜合開發、商品糧基地建設、高山生態品質農業等農業項目大力推進的背景下,堡子鎮應以政府投入為主導,以受益者投資為主體,加大或增加對丘陵山區農機設備研制的扶持力度,并拓寬社會力量投資農業機械化的渠道,為農戶投資購買適應丘陵山區的農機設備提供良好契機。在增加投入的基礎上,面對諸多薄弱環節,應選擇“科研院所 + 裝備制造企業 + 實體用戶\"或\"政府 + 市場\"需求凝練機制,加快丘陵山區薄弱環節農機裝備投人需求。
在丘陵山區現代農業薄弱環節農機裝備需求目錄清單的引導下,可以布局一批研發項目,實施“天府良機\"集智攻關,為優勢科研團隊和企業針對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共性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提供支持。在獲得“樣品機\"和“首臺套\"后,大力推進下地入田試驗示范,有序實現“機器換人”,夯實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基礎[4]。同時,堡子鎮應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方針,結合區域自然稟賦、農業生產條件,研制不同的農業機械。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從糧食作物、蔬菜作物、經濟作物等幾個方面,鼓勵研發不同的農業機械設備[5]。如在糧食作物方面應鼓勵研發水稻插秧機械、水稻灌溉機械、玉米播種機械、玉米收獲機械、玉米脫粒機械等,并優先鼓勵微耕機研發;在蔬菜作物方面,應鼓勵研發適宜丘陵山區的大蒜脫皮機、四輪前置式大蒜收獲機、切芹菜機、萵筍清洗機、胡蘿卜播種機與移栽機、采收機、挖掘機等機械;在經濟作物方面,應鼓勵研發適宜丘陵山區的玫瑰花瓣清洗機、玫瑰花真空烘干機、草莓采摘機、草莓育苗機、草莓移栽機、高梁收割機、高梁分粒機等機械,為區域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充足的機械設備支持。
(二)加快丘陵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根據農機下田要求,當地應從作業環節著手,建設機耕道,優化生產路布局,盡可能提高丘陵山區田面平整度、田間道路通達度,滿足農機通行、高效率作業需求。同時,堡子鎮可以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進丘陵山區土地平整改造,包括農田地塊短并長、小并大、曲變順、陡變平、互聯互通等,全面提升農機適應性。具體到環境改造方面,應主動借鑒重慶丘陵山區農田改造建設機制創設經驗和《丘陵山區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技術規范》(DB50/T795-2017),綜合指導利用旱地緩坡化改造、旱地梯臺改造、水平條田改造、地塊互聯互通等技術,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地塊農機自如穿梭率和機械操作靈活度,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農機作業成本。在改造期間,應明確每畝補助標準,細化地塊聯通、水平條田、緩坡化改造、坡式梯臺地、水平梯田等改造補貼標準,激發當地農戶改路、改土、改水、改大的積極性,真正建成一批高產穩產、宜機宜耕的種植示范區。
需要注意的是,丘陵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堅持以農機作業道路建設為核心的適度規模土地整治,重點推進農機作業道路建設,適度并整機耕道相鄰地塊,逐步滿足中小型農業機械的入田作業條件。同時,面對改造經濟壓力,應遵循“先建設后補貼、定額補助、差額自籌\"的原則,鼓勵種糧大戶、農村基層合作社自行籌集資金,允許農戶就不同地形特點提出適宜的改造建議與對策,如田地整治、溝渠配套、道路相連等,避免破壞丘陵山區脆弱的生態系統。在這個基礎上,應定期總結經驗,形成整套丘陵山區機械化作業技術規范,向其他地區復制推廣,加快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推進步伐[6]。
(三)完善后勤服務體系。依托區域內飛速發展的基層農機作業組織,丘陵山區應主動與專門從事農機耕種、農機灌溉、農機收獲、農機維修、農副產品加工與運輸的農機大戶建立合作關系。進而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以基層農機站(或農機經營合作組織)為龍頭、以農機大戶為主體、以農業機械化中介組織為紐帶、以農機戶為基礎的農業機械化社會多元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集村級、鄉級、縣級為一體的農機化服務組織。
1.加強教育培訓。構建后勤體系可從教育培訓著手,配套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減輕農戶使用農機的顧慮,加快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進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培訓重點是水稻機械化插秧、玉米機播機收、秸稈粉碎還田等,面對上述重點,丘陵山區應按照“一村一農機大戶\"的標準,精選培訓對象,分區域分產業組織“田間日\"培訓活動,增強農戶對農機的使用能力[7]。
2.加速示范推廣。堡子鎮應提高思想認識,增強主觀能動性,在農業發展中融入機械化元素,推動農機示范推廣隊伍提檔升級,壯大實用型、復合型的農機示范推廣人才團隊,全程跟進村級特色產業機械化推廣,優化農機應用環境,提高農戶對農機優勢的認識。
3.提高維修服務水平。在高素質農民培訓的基礎上,加快培養一批專業、精通、特殊、創新的維修服務“土專家”,支持區域內裝備維修人才向農業機械維修領域梯隊轉移。同時,堡子鎮可以與周邊職業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對口培養丘陵山區農機維修保養領先優勢人才,支持職業院校學生在當地實習就業,打造全維修服務鏈,為全程全面機械化快速發展提供充足人才支持。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建立農機維修服務實驗基地,結合丘陵山區推廣應用的微耕機械維護保養需求,對使用者、維修者進行有的放矢地宣貫,免除農戶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葉江紅,劉波,羅俊,等.四川大豆不同種植模式下農業機械使用情況調研報告[J」.四川農業科技,2022(11):10-12
[2]江波.丘陵山區小型農機的發展現狀及建議[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5(01):127-129.
[3]冉敏.丘陵區退耕還林對生態系統碳儲量和固碳潛力的影響研究——以達州市達川區為例[J]農村科學實驗,2025(01):171-173.
[4]于代松,海嘯,高珊紅.以農業機械應用促進四川農業高質量發展[J].農業與技術,2023(24):167-170.
[5]徐理建.加快提升丘陵山區農機化水平的對策措施—以衢州市衢江區為例[J].新農村,2025(01):10-12.
[6]侯方安,孫筱.從小農戶到規模經濟:我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實現路徑選擇J.農機質量與監督,2024(11):3-5.
[7]陳俊欽,鄧清文,張良井,等.新質生產力背景下高校電氣自動化專業在丘陵山區農業發展方面的育人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4(35):61-64.
(作者單位: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堡子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