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平臺規則的二元屬性及其合法性控制

2025-09-15 00:00:00鐘鄧鵬
科技與法律 2025年4期

中圖分類號:D9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9783(2025)04-0078-11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促進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健全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2022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將平臺規則納入認定壟斷行為的因素,行政機關也通過制定規范性文件間接對平臺規則的內容進行要求。在實然層面,平臺規則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其對平臺內行為的規范和資源分配的影響,還在于其在平臺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市場秩序和社會公平的深刻塑造。從規則的運行來看,平臺通過規則實現對用戶的管理甚至社會的治理,這種管理超越了傳統市場行為的界限。當下的政策話語、法律法規與平臺實踐揭示了對平臺規則進行合法性控制的重要性。

平臺規則直接影響著用戶在平臺內的權利義務關系,但平臺規則顯現出被濫用的趨勢。具體而言,用戶的法定權利存在較高的被侵害風險,且很難得到救濟。在用戶尋求司法救濟時,平臺對用戶進行的凍結、封禁賬號等懲戒行為可能會被法院認定為平臺的“自律管理”,而平臺規則則被認為是平臺與大量用戶就相關事宜所達成的契約安排,體現著平臺的自治權利①,此時用戶因地位懸殊難以得到救濟。平臺規則的濫用不僅危害用戶個體權益,還會對市場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多重沖擊。一方面,濫用規則可能導致平臺通過不公正的條款排除或限制競爭,對中小企業和其他市場參與者形成強力擠壓,破壞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另一方面,規則的任意性可能侵蝕用戶對平臺經濟的信任,進一步削弱對公眾利益的保護,甚至可能引發社會性矛盾。既有研究提出的對平臺規則的規制進路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基于堅持平臺系私人主體身份的觀點,認為應通過加強公法的外部介人,如備案審查、司法審查2,以矯正平臺對其規則的私權力濫用行為。另一類則是基于論證平臺實質上系行使公權力,主張應直接對平臺規則按照規范性文件的要求進行規制3、對平臺規則行使施加正當程序的限制[4]。

這兩類進路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其缺陷在于:其一,現行規范性文件中都將平臺列為被規制的主體而非授權管理的主體,要求下一階段通過立法將平臺明確列為授權主體不太現實,以至于對平臺的規制難以直接適用公法原理;其二,一味地認為公法的外部介入有助于改善平臺利用規則侵害用戶權益也不符合實際。實質上,平臺規則摻雜了部分公法色彩,一些平臺行為并非純粹的私法行為,但這無助于改善平臺私權力的濫用現狀?;诜此记笆鰞深愡M路,本文擬在論證平臺規則的雙重法律屬性及其識別機制的基礎上,提出對兩類屬性的平臺規則合法性控制進路。

二、平臺規則法律屬性的二元結構

(一)平臺規則雙重面向的實踐演進

從法律角度看,網絡平臺本質上屬于私法主體,主要依據私法自治原則進行交易和解決糾紛。傳統觀點認為,平臺的管理權力來源于平臺規則,而平臺規則是基于平臺與用戶的意思自治簽訂的格式合同5。這種觀點的不妥之處在于:其一,該觀點沒有注意到大量規范性文件對平臺施加的審查、處置義務,如《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第九條設定了平臺對用戶的真實身份驗證義務,又如《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第十條第二款設定了平臺對不良、違法信息的處置、保存記錄和報告義務。這些義務通過平臺規則轉化為用戶需遵守的條款,帶有明顯的公法屬性。其二,平臺規則具有“強制性”,用戶必須同意平臺單方制定的規則才能使用其服務,以微博為例,用戶需要同意《微博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微博社區公約》《微博服務使用協議》等一系列平臺規則之后方能注冊使用微博平臺。這些規則的制定和修改無須用戶參與,這種規則適用方式更接近于公法的強制性規范。其三,僅承認平臺規則的私法屬性對用戶權益的保護并無益處。用戶不滿平臺裁決時,難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尋求公法救濟,而民事訴訟途徑通常效果有限。實踐表明,平臺規則的“公法化\"趨勢顯著。對比2016年與2024年版的微信平臺規則《微信個人賬號使用規范》可知,涉及平臺公共義務而“規訓”用戶的條款數量從53條已然上升到2024年的110條。同時,根據小紅書平臺官方公布的數據,在2024年中為期一個月的“黑灰產\"賬號專項治理中,其團隊以未履行公共義務為由,對超過120萬的用戶賬號進行處罰。這些案例反映出平臺已成為實質上的“執法機關”,通過平臺規則對用戶行為進行懲戒。綜上,平臺的性質早已不是純粹的私法定位,儼然已經從純粹商業組織形式轉化為準公權力機關。

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某典型案例中②,法院通過私法上的說理,認可了平臺規則兼具“以營利為目的\"和“以自律管理為目的\"的兩種面向。既有司法案例雖然關注到規則的管理屬性,但卻止步于此,沒有關注到其由于履行“行政職能”而擁有的“行政屬性\"?;诖朔N行政管理視角,有學者將平臺類比為“微型國家主體”,將其權力分為“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8。其中,平臺規則作為\"立法權\"的行使產物,是平臺內“裁決\"和\"執法\"的主要依據。平臺規則對用戶權益的侵害體現為兩種形式。首先是平臺自身可能披著私法自治與用戶之間“主體平等”的外衣,可能利用實質上極不平等的地位和極強的話語權,在制定平臺規則時加入侵害、限制用戶權利的條款。其次是公權力遁入私法自治,造成形式上是私法侵害而實質上是公法侵害的歸責困境。行政機關采取這種治理方式的邏輯在于,相較于管理動輒數以千萬計的用戶,行政機關通過管理平臺的方式,達到平臺治理的目標更為可行、高效。具體而言,行政機關通過給平臺施加公法義務的方式,強制平臺在平臺規則中加人公法上的義務性條款,以達到對平臺用戶的監管和平臺內容的治理目標。概言之,平臺規則展現出兩種面向:一種是平臺基于其自治權利、出于自我商業需求而制定的規則,即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另一種是平臺基于其公法義務、出于公共管理需求而制定的規則,即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

(二)私法面向: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

營業自由,作為一項核心的經濟自由權利,指的是商事主體可以自主決定從事何種商業活動以及如何經營。營業自由具體包括:平等享有營業機會的權利、自由進入與退出市場的權利、取得營業資質的自由、自主決定經營事務的權利、選擇經營領域的自由、自主管理和決策經營活動的權利,以及自主選擇經營方式的自由。這一權利起源于對個人自由廣泛的憲法保護,尤其是財產權、職業自由等基本權利。它保障了經濟主體在合法范圍內自主規劃經濟活動的權利,賦予了他們在商業競爭中的獨立地位。

我國憲法文本沒有采用營業自由的表述,但是經營自主權等條款為營業自由提供了憲法規范基礎[1]。在憲法層面,營業自由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保障了經濟主體的平等地位與競爭權利。作為憲法中的一項基本權利,營業自由保護了市場主體的自主經營權,不受國家或其他公權力的任意干涉。因此,營業自由不僅是商事活動的核心自由,還被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憲法原則。在平臺經濟中,營業自由賦予了平臺高度的自主權,使其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和戰略目標靈活制定和調整經營策略。平臺作為市場中的重要經濟主體,享有自主決定業務模式、管理流程及合作方式的權利。這種自由使平臺能夠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并實現長遠發展。營業自由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意思自治[11],即要求盡可能尊重商事主體的自主意愿。從公法與私法的劃分視角理解,意思自治的基本含義在于,私法主體有權自主進行私法行為,且他人不得非法干預。私法主體僅對基于其真實意圖自由表達的私法行為承擔責任。在不違反強制性法律的前提下,私法主體自愿達成的協議具有優先于私法適用的效力,即私人協議可以對私法規則進行變通[12]。平臺通過營業自由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制定私法面向的平臺規則。第一,自主經營方面。經營自主權是平臺營業自由的直接內容和核心[3]。平臺可以自主選擇何種類型的商戶或用戶參與合作,并決定平臺的服務種類和收費標準。這一權利保障了平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足夠的靈活性。第二,內部管理方面?;跔I業自由,平臺擁有制定內部規則的權利,包括商戶的準入、退出標準,交易規則、用戶行為規范等。平臺可以根據自身業務需求設計獨特的運營規則,確保業務流程的順暢和服務質量的提升。第三,自主選擇經營模式方面[4]。營業自由允許平臺通過自主創新,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商業模式,從而提升競爭力。平臺可以在不受外界干預的情況下靈活調整業務布局,并通過不斷創新來推動自身發展,這也體現了法的穩預期固根本的根本性質。

(三)公法面向: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

隨著社會公共事務的極大復雜化,行政機關從主張提供最低保護責任的小政府轉向主張積極介入的大政府,行政事務從以限制行政為主逐漸轉型為以給付行政為主。隨著干預程度的加深,法也逐漸由目的本身轉化為工具。公法與私法、公主體與私主體的界限開始變得模糊,私法面臨著引入大量公法性質的強制性規范,進而破壞私法固有秩序、違反私法邏輯的情形。在此大前提下,私主體也有可能承擔原本由行政機關承擔的公共職能。有學者將平臺承擔行政管理職能的活動描述為\"平臺發包制”,即行政監管部門明確特定治理目標,要求平臺企業承擔相應任務,同時賦予平臺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以靈活完成這些治理需求[15]。對此,可以引入公共性理論來解釋:在傳統的政治國家中,國家通過各種機構和公營企業壟斷公共事務的管理,不允許其他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權力和公共權威的行使[6。然而,傳統政府因其垂直的管理結構、繁雜的治理體系以及對各項事務的干預,已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環境。因此,界定公共行政主體的傳統標準一一基于身份來判斷公共性逐漸不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依據行為是否類似于國家行為來進行判斷,即從身份公共性標準轉向行為公共性標準[。具體到平臺規則,一方面,平臺通過規則機制實施否定性權力,與用戶建立“管理一服從\"的關系。另一方面,平臺運用算法進行定制化規訓,展現生產性支配的效果。因平臺其涉及不特定公眾關系而具備公共屬性反映了不特定主體的公共利益[8]。因此,平臺替代行政機關履行公共職能是具備理論解釋空間的。也即,平臺構建了一系列與其行政職權相匹配的平臺規則,對其用戶進行傳統意義上應由行政機關進行的社會管理,而此類平臺規則具有公共屬性。

如前所述,法律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對平臺施加了監管義務。一方面,公法義務以“授權\"的方式,使平臺方的管理行為更加具有合法正當性;另一方面,基于這些公法義務,平臺負有監管用戶的責任,并在\"平臺一用戶\"之間形成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有以下特點:第一,對法律規范具有依附性。行政職權范疇內規則的根本特征是其依據法律法規制定。這種特性確保平臺規則在制定和執行時具有充足的合法性基礎,也為監管部門的監督提供清晰依據。第二,優先保護公共利益。此類規則的制定和執行是為了滿足社會治理需求,體現國家對平臺社會責任的期待。這些規則的公共利益導向決定了其外部性較強,規則的適用范圍遠超平臺的商業邊界,直接影響社會運行的穩定性。第三,確定平臺為責任主體。行政機關通常并不直接介人規則執行,而是通過賦予平臺具體的義務來實現監管目標,故盡管此類平臺規則源于規范性文件,但由平臺具體執行,并在實際執行中承擔主要責任,這種責任體現在規則制定、實施及違規后果的處理上。

三、平臺規則二元屬性的識別機制

平臺規則區分為兩種類型: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和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在具體的識別機制上,可以借鑒傳統公法與私法的區分方式。雖然\"私法與公法、民法與行政法、契約與法律之間的僵死劃分愈發動搖\"19,但傳統上對公法私法的區分仍有助于分辨平臺規則的法律屬性。傳統利益說認為,區分公法與私法的核心依據在于規則所涉及的利益性質,即是否涉及公共利益或私人利益[20]。具體到平臺規則領域,前述兩類規則所基于的“規范性來源\"決定了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外部性。也即,應以平臺規則的外部性為標準確定平臺規則的法律屬性。如果某一平臺規則的外部性較弱,那么它是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如果某一平臺規則的外部性較強,那么它是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主要服務于平臺的商業目標,體現了高度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受外部監管相對較少。而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則以服務社會公共利益為核心,其外觀和執行均受公法的嚴格約束。具體而言,兩類規則的規則外觀、目的和公法追責性均有明顯差別,可以通過對比這三要素,清晰地區分平臺規則的二元屬性。因此,為了準確判定平臺規則的雙重法律屬性,可在現有法律框架內探索,通過法律解釋的方法對平臺規則的二元屬性進行確認,并結合具體實踐逐步探討更為精細的分類和規制方式。如前所述,已有司法機關關注到平臺規則目的的二重性。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選擇在實踐成熟之后,由地方立法、行政機關制定規章等較低層次的立法方式,先行進行探索和試點。

(一)平臺規則之外觀

規則的外觀是識別其法律屬性的重要依據。首先,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通常表現為與規范性文件的高度相似性。但這并不代表此類規則與規范性文件需要在外觀上完全相同,而是指它們之間存在一些相似之處,類似于家族成員間的相似性,使得它們能夠被視為同一家族[21]。外觀相似也只是判斷規則的法律屬性的一部分,規則外觀與規范性文件相似并不必然導致其歸屬于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五十九條要求平臺建立投訴舉報機制并及時處理相關事務,這一法律條文被直接轉化為各平臺有關投訴舉報的具體規則,故平臺中的此類規則外觀特點上與行政職權范疇內平臺規則的外觀相一致。

其次,這類規則通常以法律條文為直接依據。例如,平臺中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則,通常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或其他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為藍本。也就是說,此類平臺規則的制定與執行需嚴格遵循法律設定的義務,其外觀直觀地表現出外部性較強的特征,因為其目標是滿足社會公共利益的要求。

相較之下,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表現出更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這些規則主要服務于平臺的內部事務管理,外觀形式上更接近商業策略。例如,平臺為用戶設計的積分獎勵制度或廣告展示規則,這些規則的制定并不直接以法律法規為依據,而是基于平臺自身的經營需要和用戶需求。這種規則的外觀通常缺乏法律規定的強制性,體現了平臺在商業活動中的自主權。

(二)平臺規則之目的

在分析規則屬性時,規則目的的公共性或自治性直接影響其分類。識別規則目的的差異,為區分兩類規則提供了重要依據。在目的上,私人自治要求私法必須“目的獨立”。也就是說,私法“意謂私法不服務于所謂的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目的’,亦不依附于某一或某些個人或群體所追求的特定目的\"22]。如果法律要求私主體的行為自的是特定的自的,即使這個目的符合、促進公共利益,也會偏離私法自治的根本原則一一追求特定的私人目的。在私人領域中,私人行為\"只受一般性規則的限制\"[23],私人行為“受到正當行為規則指導,而不受具體命令的指導\"24]。在兩類規則中,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強調經營自主,而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則以公共治理為重心。行政職權范疇內的規則目的顯然不是平臺自身所意指的目的,而是為了平臺所有用戶的集體利益或者平臺外的社會、國家利益。而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則是基于平臺法人集體意志,在私人章程的引領下制定的。

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主要服務于平臺的商業需求,其目標是優化平臺的運營效率、增強競爭力和提升經濟效益。這類規則強調平臺在經營活動中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體現了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則。營業自由賦予平臺在資源配置和業務決策上的高度自主權,使其能夠根據市場變化迅速調整規則以實現經營目標。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則以公共利益為核心,其目標通常是滿足社會治理的需求,維護社會秩序或保障用戶的基本權利。這類規則的制定通常受到外部法律和政策的驅動,服務于公共管理和社會穩定的目標。這種規則的目的超越了平臺的意思自治,直接指向更廣泛的社會價值。

(三)平臺規則之公法可追責性

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通?;谄脚_與用戶之間的私法合意,其責任形式主要在民商法中具體規定,規則的執行和糾紛解決也多依賴于協商和民事訴訟。這類規則的外部性較低,影響范圍局限于平臺內部事務,因而通常不涉及公法追責。例如,用戶與平臺簽訂的會員協議中關于積分獎勵的條款,若未能履行,其糾紛通常通過民事訴訟解決。這類規則的執行通常不涉及公共利益,公法介入的可能性較小。相較而言,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因其公共屬性而受法律法規的嚴格約束。若未履行制定和執行該規則的相關公法義務,平臺可能面臨行政機關的直接追責。

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因其外部性較強,涉及廣泛的社會利益和公共事務,未履行時可能引發行政機關的直接干預。這種規則的責任歸屬更多體現為公共行政管理中的責任追究。規則的追責屬性并非固定,而可能隨規則的外部性變化動態調整。例如,某些原本屬于營業自由范疇的規則(如平臺的價格調整機制),若因不當行為影響社會穩定,其外部性可能增強,從而需要接受更嚴格的公法監管。這種動態性要求規則屬性的識別機制具有靈活性。

對于以上三個抽象的判定要素,可以通過一個具體例子來綜合運用。針對平臺規則“用戶在注冊賬號或使用平臺服務時需提供真實身份信息,若提供的信息不真實或不完整,將無法使用本平臺服務”,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從規則的外觀來看,該規則在外觀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中的規范性要求高度相似,體現了與規范性文件的文本一致性。規則的語言和結構直接符合行政職權范疇內規則的特征,表明其依據了明確的法律要求,而非由平臺自行設計。其次,從規則目的來看,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并非平臺運營所必需的商業需求,而是平臺功能使用的一種充分但非必要條件。其核心目的在于服務公共利益,如確保網絡實名制,維護網絡安全和社會秩序。這種目的顯然符合行政職權范疇內規則的屬性,而非平臺基于意思自治所制定的規則目的。最后,在可追責性層面,《網絡安全法》第六十一條明確規定了平臺在未履行真實身份信息核驗義務情況下可能承擔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處罰。這表明該規則的可追責性由法律直接約束,屬于行政職權范疇內規則的典型特征。綜合來看,這一平臺規則無論是在外觀、目的還是可追責性上,都符合行政職權范疇內規則的特征。

四、營業自由范疇內平臺規則的合法性控制

平臺規則的合法性控制需要根據其屬性進行分類。平臺規則因其二元屬性的特性,呈現出營業自由范疇和行政職權范疇的差異。這種屬性差異導致其規則目標、作用范圍以及對用戶權益和社會利益的影響存在顯著不同。為了適應這種規則多樣性的特點,確保規則的合法性,需要針對不同規則類型采取差異化的控制方法。營業自由范疇內的規則側重于保護平臺的意思自治和市場屬性,而行政職權范疇內的規則則注重遵循公法原則和程序正義。通過對兩類規則采取差異化的控制方法,可以實現市場自由與社會秩序的動態平衡。

(一)營業自由范疇內平臺規則的控制理念

孟德斯鳩強調,自由是做法律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25]。相比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營業自由平臺規則更強調平臺基于意思自治和自主經營權所作出的自我選擇,這體現出其高度的市場屬性。此類規則的特殊性在于其主要服務于平臺的商業目標和內部管理需求,而非直接指向公共利益,因此應當在保護市場主體營業自由與維護市場秩序之間找到平衡點。黨的二十大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重申此點。市場決定論認為,唯有將資源進行市場配置才能夠促進高效和可持續的發展,而這種配置依賴于競爭機制的作用,故政府應建立自由、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具體而言,在營業自由范疇內平臺規則的合法性控制上,應當貫徹法定原則,有效規范公權力對平臺規則的審查,保障平臺的基本權利,減少外界對平臺規則的干預2,尊重市場主體的判斷。構成民法基本原則的核心是意思自治原則,強調私人主體有權依其自我意志作出自由選擇,私人主體的自我意志應成為約束其契約關系的準則,對依其自我意志作出的選擇負責。

在此背景下,對營業自由范疇內的規則進行的合法性控制的理念應以意思自治原則為核心,尊重平臺的經營自由和規則制定權。作為市場主體,平臺通過規則優化內部資源配置、提升運營效率和競爭力,屬于其營業自由權利的正當行使,公權力機關的審查應符合憲法中營業自由的要求,受到嚴格的法律約束,確保其不侵犯平臺的經營自主權。如果外部干預超越合理限度,侵犯平臺的經營自由權,可能會導致不符合合憲性審查的結果。外部審查應以明確的公共利益為導向,且應在不妨礙平臺正常經營的前提下進行。在這種前提下,用戶和平臺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主要受市場調整”的愿景。也就是說,如果平臺規則所體現的價值不被用戶認可,那么用戶可以通過選擇使用其他平臺的實踐來否定平臺的價值,而不是選擇通過審查平臺規則合法性的方式來介入改變平臺規則。

(二)營業自由范疇內平臺規則的內容控制

在新的公共空間一一網絡平臺中,由于行政力量介入相對滯后,行政權力的缺失或效用有限,故新公共空間需依靠自身的權力結構來制定具有公共性質的規則。平臺規則的功能是明確主體之間的關系,進行資源分配,并通過協商、教化或懲戒等方式來引領和形塑人們的行為[27]。根據尊重民商事主體意思自治權利的原則,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的內容控制審查應是寬松的。

在審查方法上,可以引入比例原則。比例原則的產生源于對公權力行使的規范,即強大的公權力不能對公民利益造成過度侵害。在公法領域,比例原則為評估公權力主體的行為是否過度提供了標準,因為主體之間的地位存在不對等。在私法領域,雖然主體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由于在能力、資源和稟賦上的客觀差異,實質上會產生不平等。處于強勢地位的一方可能利用其優勢壓制其他主體[28],因此,比例原則同樣適用于審查民事主體之間的行為合理性。在適用于私法時,比例原則區分為三要素比例原則與一要素比例原則,其認為前者適用于外在目的型價值沖突,后者適用于內在目的型價值沖突和自治型價值沖突[29。具體的審查標準而言,可以使用僅包含平衡性的一要素比例原則進行審查。

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的制定源于制定主體對自身的認識,是基于自我決策的選擇。自治并非行動的目的或方式,而是一種決策過程,這意味著該行動是平臺自主決定的。無論該行動的目的價值如何,平臺基于意思自治所作的決策本身就是一種營業自由的體現,具有自身的價值,這就是行動的自治價值[30]。當具有自治價值的行動損害他人利益時,便會出現自治型價值沖突。在評估行為的合理性時,此時無須考慮行為的目的或行為與目的之間的成本平衡,而只需關注自治行為與外部損害之間的價值平衡。如在“士兵是謀殺犯\"案件中,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并不是運用三要素的比例原則審查案件,而是運用一要素比例原則審查案件。因此,憲法法院沒有審查“士兵是謀殺犯”這一言論的適當性或必要性,而是場景化地比較案件中言論自由與名譽的價值,從自治的角度進行理解言論自由的價值[3]。有鑒于此,在運用一要素比例原則審查具體平臺規則時,可以通過比較具體平臺規則所體現的自治價值與被其損害的用戶權益的價值分量,場景化判斷平臺規則是否具有平衡性、是否超出私人自治的合理邊界。如果前者的價值顯著高于后者的價值,那么該平臺規則自然可以通過一要素比例原則的審查。反之,如果后者的價值顯著高于前者的價值,該平臺規則無法通過一要素比例原則的審查。

例如,某網約車平臺制定了一項動態定價規則,規則規定用戶在打車時所需支付的車費將根據供需情況實時調整,如果用戶打車的時間恰逢打車的高峰時段,用戶需要支付的車費可能上漲。從性質分類來看,動態定價規則系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屬于平臺根據市場機制自主決策的經營模式。如果運用一要素比例原則審查該平臺規則,需要比較該平臺規則的自治價值與用戶損害的價值之間的分量,規則通過或無法通過審查主要取決于平臺規則對漲價幅度的調控力度。如果平臺規則調控費用的上漲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自治價值可能顯著高于用戶被損害的價值。但若費用上漲過高,則用戶被損害的價值可能超過平臺的自治價值。

(三)營業自由范疇內平臺規則的程序控制

程序正義強調合理的規則和程序制度是實現公正的基礎。在公法領域,權力的行使應當遵循法定程序,這是對權力進行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時,合理程序的設立也是對具有權力特征的權利進行約束的有效手段[32]。需要強調的是,由于平臺是私人主體,故立法者、監管者、司法機關應充分尊重平臺和用戶基于意思自治達成的契約,即使判定程序違法,也不宜輕易判定基于營業自由的平臺規則無效。

平臺通過設立和執行規則,以及處理內部爭議,已在其生態系統內構建出一個自成體系的“平臺王國”,擁有完整的權力結構與規則框架,實現了自我治理[33]。但即使是平臺自治權的運用,也不應恣意,而應在平臺系統內部調和權力關系與民主需求[34。對于應當遵循的審查原則,應當參照公平透明原則。公開透明是公權力行使的基本原則,能夠強化監督,防正權力在暗中操作。由于平臺的私權力具有單方面支配性,公開透明原則同樣適用于控制平臺規則的合法性。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點判斷規則的程序合法性。

第一,平臺規則是否對用戶公開。在現代國家體系中,法律不經公布就沒有效力,法律公布是法律有效運作的開端。作為“網絡空間的法律”的平臺規則,也應當遵循此原則。平臺如果依據用戶事先不可知曉的某條規則作出不利于用戶的決定,這條規則不可能被認定為符合法治原則,更無談符合具體的私法原則。

第二,在制定和修改規則時,平臺是否采取合理措施確保有關各方能夠及時充分表達意見。在各類自治實踐中,程序民主作為一種隱含的基礎貫穿于自治法律機制的構建之中[35]。民主參與原則要求平臺在制定規則時廣泛聽取并尊重用戶的意見,設立民主保障機制。因此,制定規則時,平臺至少應當給予用戶單方面表達意見的權利,這使得用戶意志有一定可能性融入平臺規則中。

第三,在制定或修改與用戶重大權益相關規則時,平臺是否公開對用戶說明理由。具有單方支配性的權力容易被濫用。在司法中,為防止司法權擅斷,在作出判決時,法官應當承擔說理義務[3。在平臺規則制定中也是同理。說理義務履行得越細致,平臺權力的恣意性越小,用戶對規則的接受性也會提高,故平臺至少應當在與用戶重大權益相關的規則中承擔強制說理義務。

第四,是否履行了公法規定的其他程序義務。平臺在制定規則時須履行的程序義務散見于各種規范性文件中,平臺在制定規則時對公法義務的履行程度也是決定平臺規則是否合法有效的重要參考基準之一。

五、行政職權范疇內平臺規則的合法性控制

(一)行政職權范疇內平臺規則的控制理念

相較于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應當被更嚴格地規制。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具備強大信息互聯和技術生態功能的互聯網平臺正逐漸呈現出公共基礎設施的特征,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的控制理念可以借鑒公共承運人理論?!肮渤羞\人\"這一概念濫觴于英國,指的是從事公共事業的私人主體應承擔特定的特殊義務,政府可以通過監管確保這些義務的履行[37]。私人主體被強制承擔特殊義務的合理性在于:“當私人財產影響公共利益時,其性質便超越了私人權利。當財產的使用對社會整體具有公共重要性時,它便帶有公共利益的屬性。當個人的財產使用涉及公眾利益時,實際上賦予了公眾對該財產使用的某種權利,必須接受公共利益的約束與控制。③”而是否被認定為公共承運人成為判斷特殊義務合理性的基礎。具體到平臺,是否將平臺認定為公共承運人仍有爭議,但至少在平臺行使“行政職權\"時應當被納入公共承運人的范疇,此時,平臺規則應當承擔特殊義務。

首先,平臺規則依附于平臺,而平臺作為私人主體,其指向具有明顯的營利目的,這決定了平臺規則不可能像規范性文件一般具有純粹的公共利益屬性,平臺行為不可避免地會考慮對自身商業利益的影響,然而\"行政職權\"天然要求平臺在行使時須是中立的。其次,平臺規則具有公共性。隨著平臺業務的發展,如今各個平臺的業務已經深深地嵌入了幾乎每個人的生活。在現代社會幾乎每個角落都離不開平臺。例如,用戶可能通過平臺發布政治意見、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如果平臺規則干預用戶的此類言論,實質上,平臺規則是在調整公共事務。再次,平臺規則可能夾雜了公法意志,如果不對平臺規則適用更高規格的規制,可能導致“公法行為僅受私法約束\"的困境?;谝陨先c,在對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進行規制時,可以適用比較嚴格的手段。

(二)行政職權范疇內平臺規則的內容控制

由于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在形式上和實質上都與行政規范性文件有較大共性,在對其內容進行合法性控制時,可以參照對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審查標準。首先,平臺規則應當遵循法律保留原則。法律保留原則強調,涉及公民基本權利限制的規范應歸屬于立法機關的專屬權力,其他機構無權代為制定[38]。在實踐中,平臺逐漸成為國家行政權力施行的“通道”,并在算法驅動下,其行使的“社會公權力\"可能對用戶的基本權利構成威脅[39]。作為平臺的\"法律”,平臺規則理應嚴格遵循法律保留原則。其次,平臺規則應當遵循非歧視原則。根據公共承運人理論,為公眾提供平等服務是公共承運人應盡的基本義務[40]。平臺的\"行政職權\"來源于行政規范性文件,這一屬性也要求其履行不歧視義務。最后,平臺規則應當遵循“不與上位法抵觸\"原則。上位法是平臺使用\"行政職權”進行自我管理的正當性來源,平臺規則自然不得與其抵觸。此處的抵觸,即下位法的具體規定與上位法不一致[41,本質上是對義務承擔或權利獲得條件的不同規定[42],故抵觸的范圍包括規則對法律概念或規范性文件屬性的變動進而導致權利義務的過度擴展或縮減[43]。

在以上三個原則的引領下,具體的審查標準可以參考比例原則。在美國,比例原則的審查標準根據強度可分為“寬松審查”\"中度審查\"和“嚴格審查\"[44]。“寬松審查”適用于與貿易、經濟相關的案件,以及未在憲法中明確列出的基本權利案件;“中度審查”主要針對政府在性別、非婚生子女分類,以及對商業言論的時間、地點或方式進行限制的案件;“嚴格審查”則應用于表達、結社、宗教和婚姻自由等基本權利的案件④。在這三者中,具體應參考中度審查。原因有三:其一,平臺的法律性質決定其不是公權力機關,不宜適用嚴格審查。即便部分平臺規則涉及行政職權范疇,平臺與用戶的關系仍以市場調節為主。由于平臺規則具有專業性、技術性和經驗性,外界難以以更高的正當性和準確性對其決策進行干預45。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競爭領域,平臺與用戶間的沖突不可避免,外界干預過度可能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因此,應以市場為主導,外界干預保持必要克制,以維護市場活力和規則的自主性[4。其二,寬松審查基于對行為合憲性的推定,除非被審查的行為顯著偏離基本的合理性要求,才會推翻這種推定?;镜暮侠硇砸蟀ㄗ非笳敾蚝戏ɡ娴哪繕?,以及手段與目標之間的合理關聯。合理關聯對行為的要求相對寬松。寬松審查強調原則上尊重行為的合理性,通常不會導致不符合合憲性審查的判定,因此這一審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形式主義特征。其三,在平臺規則治理中,需要認識到審查強度與其效果之間存在邊際效應遞減的規律,以達到\"治理成本最優化\"48]。當審查強度逐步提升時,審查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會隨之增強,但其增長幅度會逐漸減小,甚至在超出適當強度后反而帶來負面影響[49]。例如,過高的審查強度可能會對平臺的創新能力、市場效率以及用戶體驗造成抑制,同時增加治理成本和資源浪費。相比之下,適度的審查強度不僅能夠實現對公共利益的有效保護,還能為平臺企業保留必要的自主空間,從而維持市場活力。因此,審查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其邊際效應遞減規律,在保護公共利益和尊重市場運行規律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而非單純地以更高強度為目標。

相較而言,比例原則中的中度審查是一種強度適中的系統性規則評估方法,其核心目標是在公共利益和用戶權益之間尋找平衡點,確保平臺規則既合法又合理。中度審查通過正當目的、適當性、必要性和均衡性四個要素對規則進行全面審查,逐層深入分析規則的制定和實施邏輯。中度審查擁有四個審查要素,首先,在正當目的上,應審查平臺規則的實際目的是否具備促進社會整體利益的公益性質,而非僅滿足平臺商業需求。例如,要求用戶實名注冊的規則,其目的是維護網絡安全和公共秩序,而非增加平臺的用戶數據積累量。規則目的的公益性應得到明確證明,否則規則的合法性基礎將受到質疑。其次,在適當性方面,平臺規則所采取的管理手段應與實現公益目的有實質性的關聯,兩者之間不能呈現不相關、負相關的關系。例如,若實名制規則旨在防范網絡犯罪,平臺需要說明規則如何通過特定手段直接服務于社會目標,并通過實踐數據或案例證明其有效性,證實實名制對降低網絡犯罪率的積極作用。再次,在必要性方面,要求平臺證明當前規則是實現目標的最佳選擇,且不存在對用戶權益損害更小但效果相當的替代性方案。平臺需要列舉可能的替代方案,并說明為何現有規則是唯一可行的選擇。這一步驟的關鍵在于充分考慮用戶的利益和可接受程度。最后,在均衡性方面,平臺需要通過收益與損失的具體比例分析,說明規則的整體合理性。均衡性審查強調公共利益的提升應當足以抵消對用戶權益的限制,平臺只需確保平臺規則不會對用戶造成實質性損害,且能在公共收益方面有所提升,由此可以推斷收益與損失之間的比例合理。通過這四個維度的綜合審查,中度審查不僅為平臺規則的合法性設計提供了明確的操作框架,還動態緩和了公共利益與個人權益之間的張力。

(三)行政職權范疇內平臺規則的程序控制

相對于營業自由平臺規則應當承擔的程序控制,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的程序控制是嚴格的。

如前所述,平臺通過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行使的是一種類公權力。公權力運行程序包含工具性價值和程序性價值兩個方面。工具性價值主要關注流程的優化與高效,旨在提升行政效率,程序性價值則重視相對人享有的聽證權、申辯權等程序性權利[50]。隨著算法技術的應用,平臺規則運行的效率得以提升,工具性價值顯著增強。然而,程序性權利不能因算法的介入而被忽視或省略,否則將削弱程序性價值,損害用戶的程序性權利,進而打破平臺規則中“權力與權利\"之間的平衡5。從公權力運行的視角來看,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因其公法屬性,在程序上至少應部分遵循傳統公權力運行的規則,即正當程序原則。就要素而言,正當程序原則至少包括公開性、公正性以及相對人的參與性保障[52。以下將根據平臺規則的實踐提出程序控制的三個要點:

第一,平臺應披露規則從起草到執行的全過程資料,包括規則的制定目的、法律依據和執行情況。這種強制披露不僅要求平臺向社會公開規則的核心信息,還要求平臺對復雜、冗長的規則內容進行簡化和解讀,使用戶能夠充分理解規則的意圖和作用。針對不同群體,平臺可以采取多樣化的解讀方式,如通過平實的語言、圖示化解釋等增強規則透明性。此外,對于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規則,平臺還應發布概要披露文件,突出規則的重要點和執行的關鍵流程[53]。

第二,在規則執行過程中,平臺應賦予用戶充分的陳述和申辯權。在公法實踐中,相對人若受到不利影響,享有陳述與申辯的權利。類公權力規則的執行同樣應遵循此原則。在擬作出限制或減損用戶權益的決定之前,平臺需提前告知用戶,并明確用戶可以在一定期限內提出意見或申辯。若用戶未在期限內行使權利,可視為對權利的自動放棄。平臺在作出不利決定后,還需再次告知用戶其享有的權利,并為其提供再次陳述或申辯的機會。在期限屆滿后,平臺方可強制執行相關決定。這不僅能減少用戶與平臺之間的潛在矛盾,還能提高規則的合法性與可接受性。

第三,平臺應加強與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溝通,以確保平臺規則在實際運行中與法律規范保持一致。若平臺發現某些規則基于實際情況不適用,或在適用過程中可能引發合憲性或合法性問題,平臺需主動提請相關機關進行審議。例如,在規則的執行中,若發現部分條款的設計存在瑕疵或引發爭議,平臺應及時向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報告,并推動對相關條款的修改或廢除。這種緊密銜接的機制不僅能夠為平臺規則的調整提供法律支持,還可以促使立法和行政部門通過及時修改完善規則體系,從根本上消除規則運行中的風險。

六、結語

平臺規則的二元特性要求在合法性控制中采取分類策略。營業自由范疇內的平臺規則需要圍繞意思自治展開,以保障平臺自主經營權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同時通過適當的外部監管避免規則對市場秩序和用戶權益造成損害。而行政職權范疇內的平臺規則則需嚴格遵循公法原則,其規則的制定和執行也需接受更為嚴格的程序性控制,以確保規則能夠有效服務于社會公共利益。差異化的規則合法性控制策略為平臺治理提供了法治化指引,使平臺規則在維護市場活力與實現公共利益之間取得平衡。未來,隨著平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平臺規則的外部性和動態性變遷將對監管機構提出更高要求。通過完善立法框架、加強監管力度和推動平臺自律,能夠為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確保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N].人民日報,2024-07-22(01).

[2]劉權.網絡平臺的公共性及其實現一—以電商平臺的法律規制為視角[J].法學研究,2020,42(2):42-56.

[3]王敬文,楊登峰.賦予特定網絡平臺以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地位[J].新疆社會科學,2024(2):111-112.

[4]石佑啟,余相萍.網絡平臺監管權對用戶言論自由的侵害及其公法治理[J].廣東社會科學,2023(6):240

[5]胡安琪,李明發.網絡平臺用戶協議中格式條款司法規制之實證研究[J].北方法學,2019,13(1):53-54.

[6]佘曉晨.整治黑灰產和違規引流,“小紅書封號\"上熱搜[EB/OL]. (2024-12-20)[2025-01-04].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462056.html.

[7]張瑄.電子商務平臺服務協議的行政法功能[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5(1):146-161.

[8]解志勇,修青華.互聯網治理視域中的平臺責任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5):103.

[9]肖海軍.營業權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3-46.

[10]吳越.經濟憲法學導論轉型中國經濟權利與權力之博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41.

[11]周林彬.民法總則制定中商法總則內容的加入一以民法總則專家建議稿\"一般規定\"條款的修改意見為例[J].社會科學戰線,2015(12):210.

[12]江平.民商法論要[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9:55.

[13]葉林,張冉.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法理基礎與優化路徑[J].北方法學,2024,18(2): 11.

[14]吳建斌.現代日本商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3-86.

[15]胡凌.平臺發包制:當代中國平臺治理的內在邏輯[J].文化縱橫,2023(4):20.

[16]羅豪才,宋功德.公域之治的轉型——對公共治理與公法互動關系的一種透視[J].中國法學,2005(5):3-23.

[17]夏志強,譚毅.公共性:中國公共行政學的建構基礎[J].中國社會科學,2018(8):98.

[18]劉凱.數字平臺公共性的理論重塑及其生態治理路徑[J].比較法研究,2023(6):83.

[19]拉德布魯赫.法學導論[M].米健,等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77.

[20]李永軍.民法典總則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2:32-33.

[21]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M].李步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46.

[22]易軍.私人自治與私法品性[J].法學研究,2012,34(3): 68-86.

[23]弗里德利?!ゑT·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鄧正來,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193.

[24]弗里德利?!ゑT·哈耶克.法律、立法與自由(第二、三卷)[M].鄧正來,等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 491.

[25]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154.

[26]張守文.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法律調整[J].中國法學,2014(5): 71.

[27]李齊.數字時代的權力生產與政府責任[J].中國行政管理,2019(11): 76.

[28]李海平.比例原則在民法中適用的條件和路徑以民事審判實踐為中心[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8,24(5): 168.

[29]于柏華.比例原則的法理屬性及其私法適用[J].中國法學,2022(6): 147-148.

[30] ARES A.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utonomy[J]. TheCambridge Law Journal,1989,48(3): 531-533.

[31]張翔.德國憲法案例選釋第2輯言論自由[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86.

[32]周莉欣.電商平臺自治法律機制的構建[J].法商研究,2024,41(2): 113.

[33]田繪.互聯網類案裁判思路與疑難指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3:234.

[34]RAHMANKS.The newutilities:Private power,socialinfrastructure,andtherevival ofthepublicutilityconcept[J].CardozoL.Rev.,2017,39:1621-1689.

[35]吳雨欣.選舉民主的有效性與有限性[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19.

[36]王利明,程嘯,朱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編釋義[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143.

[37]NOAM E M.Beyond liberalization ii:The impendingdoomofcommoncarriage[J]. TelecommPolicy,1994,18(6): 435-452.

[38]吳萬得.論德國法律保留原則的要義[J].政法論壇,2000(4): 106.

[39]馬忠法,趙鶴翔.論數字化時代的社會公權力及數字立法范式轉變[J].科技與法律(中英文),2024(4):20.

[40]高薇.互聯網時代的公共承運人規制[J].政法論壇,2016, 34(4): 84.

[41]胡建淼.法律規范之間抵觸標準研究[J].中國法學,2016(3): 20.

[42]孔祥俊.法律解釋與適用方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7:571.

[43]于洋.論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標準的內涵與維度[J].行政法學研究,2020(1):109.

[44]楊登杰.執中行權的憲法比例原則兼與美國多元審查基準比較[J].中外法學,2015,27(2):373.

[45]張占江.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謙抑性[J].法學,2019(3): 49.

[46]史欣媛.論比例原則在經濟法中的適用[J].現代法學,2022,44(2):47-48.

[47]GUNTHERG.Foreword:In search of evolvingdoctrineonachanging court:A model fora newer equal protec-tion[J].Harv.L.Rev.,1972,86:1-59.

[48]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143-153.

[49]張亮.論私人干預義務[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21:83.

[50]陳景輝.算法的法律性質:言論、商業秘密還是正當程序?[J].比較法研究,2020(2):120.

[51]胡晶晶.破解公權力領域的算法歧視:權力正當程序的回歸[J].知識產權,2022(4):91.

[52]周佑勇.行政法的正當程序原則[J].中國社會科學,2004(4):119-120.

[53]寧紅麗.平臺格式條款的強制披露規制完善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2(2):64.

The Dual Attributes of Platform Rules and Their Legitimacy Control

Zhong Dengpeng

(SchoolofAdministrativeLaw,Nor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Xi'an71oo63,China)

Abstract:Inthecurrent eraof rapid developmentof the platform economy,theabuse of platform rules has led toa large numberof violationsof therightsand interests of platformusers.Currently,the measure againstabuseof platform rules is \"self-regulatorymanagement\",but \"self-regulatory management\"cannot trulyand efectively protect the rights of platformusers.Infact,platform rulesare notonlythe\"self-discipline\"of the platform,butalsopresent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ofbusinessfreedomandadministrativeauthority.Significant diferences inbinaryatributesarereflected in the appearance,purpose and public law accountabilityof platform rules.Based on the binary clasification of thelegalattributes of platformrules,diferentiated legalitycontrolcanbecariedoutforrules within thescopeof businessfreedom and rules within thescope of administrative powers.Rules within thescopeofbusinessfreedomcanbe reviewed forlegalityin accordance with theone-factor proportionalityprinciple;rules within the scope of administrative powers canbereviewed forlegalityusingthe moderate review standard intheprincipleof proportionality.At the same time,both types of rules require procedural review.

Keywords:platform rules;business freedom;administrativeauthority;legalitycontrol; binaryattributes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jizz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91毛片网|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色成人综合| 久久黄色小视频|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性网站|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激情综合网址|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午夜啪啪网| 亚洲二区视频| 青青青草国产|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在线亚洲小视频| 欧美在线国产|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青青|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色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毛片视频网|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77777|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欧美第九页|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高清色本在线www|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青青青草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观|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狠狠亚洲五月天| 欧美一级在线|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