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動計劃》為指引,以“揭榜掛帥”為抓手,北京市將持續深化科學技術與文化產業的“雙向奔赴”,建設科技文化融合創新體系,培育科技文化新質生產力,打造北京市科技文化創新高地。
8月8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市文物局共同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北京市2025年度科技賦能文化“揭榜掛帥”項目榜單。
政策先行,北京厚植科技文化融合發展基礎
今年1月24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廣播電視局、市文物局聯合印發《北京市科技賦能文化領域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遴選一批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場景,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新解決方案開展應用,實現文化領域數字化賦能與信息化轉型,促進首都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
《行動計劃》以人工智能、互聯網3.0、虛擬現實、超高清顯示等前沿技術研發和轉化應用為主線,高水平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及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主要從三方面發力。一是技術向新上水平,聚焦文化共性技術需求,加強人工智能、互聯網3.0、高端處理芯片等技術攻關,提升文化數字內容生成、處理等水平;二是場景向新上高度,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推動博物館、劇院等文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在文旅、廣電、文物等領域打造標桿示范項目;三是生態向新上廣度,推動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布局文化和科技融合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打造科技文化產業集群,探索人工智能在文化數字內容治理中的應用。
初見成效,打造北京科技文化創新高地
近年來,各部門在科技賦能文化領域積極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信息處處長韓健表示,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搭建了一批技術服務平臺,布局建設光場成像、3D云渲染引擎共性技術平臺,已形成對外技術服務能力,幫助數字人制作團隊大幅縮短制作時間,成本由百萬級降低至萬元級。
北京市委宣傳部文化產業發展促進處處長吳錫俊表示,上半年,作為文化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力量,文化新業態企業表現尤為突出,實現營業收入8808.8億元,同比增長15.9%,占全市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72.1%,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科技教育處處長呼建梅表示,前期,與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共同推動首都圖書館聯合大模型優勢企業,研發知識文獻智能推薦大模型,結合北京市全域圖書館2000余萬條數據,實現對首都圖書館館員的圖書采購推薦、全市域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推薦等功能,首次實現依據讀者自身畫像進行精準服務。
北京市廣電局科技處(公共服務處)處長李國新表示,市廣電局瞄準國際一流標準打造中國數字視聽制作中心,全面推進超高清視聽全產業鏈優化升級、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超高清增長引擎的有力帶動下,今年1—6月,全市廣播、電視、電影和錄音制作業營收353.9億元,同比增速9.1%,較去年同期增加30.4億元,為全市文體娛產業穩定增長提供重要動力。
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白崇表示,近年來,北京市各博物館在推動文物科技創新方面不斷進行新的嘗試與探索,在開展藏品數字化、建設智慧博物館、打造云展覽云教育云直播等傳播方式均取得一定進展。
科技賦能文化,“揭榜掛帥”項目榜單發布
各相關部門以《行動計劃》為根基,堅持全市一盤棋,加強協同聯動,充分發揮先進科技對文化產業的戰略支撐作用,立足北京特色與文化底蘊,面向文化領域標桿單位的實際科技需求,充分鏈接我市科技與文化資源,組織開展“揭榜掛帥”項目征集工作,圍繞“博物館之城”“演藝之都”“書香京城”和“北京大視聽”四大方向凝練形成6項需求榜單。
本次“揭榜掛帥”榜單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以重點文化載體真實科技需求為導向,由國家大劇院、國家圖書館、央視網、首都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首鋼園等文化場景方,針對導覽交互模式固化、缺乏沉浸式體驗等問題提出真實需求。二是前沿技術深度賦能,通過人工智能、互聯網3.0、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打造智能伴游、AI互動劇場、數字博物館、AI輔助智拍、圖檔沉浸式交互、空間視頻生成等系統,提升游覽的個性化和沉浸感,推動文化領域的數字化、沉浸化、智能化升級。三是打造標桿應用場景,通過本次“揭榜掛帥”,旨在圍繞四大重點方向打造引領性、示范性、標桿性的應用場景,推出科技賦能文化的“北京模式”,并在全市及全國的文化領域推廣應用。
面向“四大方向”打造標桿應用場景
(一) “博物館之城”方向
榜單一
基于國產AI大模型的博物館“智能伴游”導覽系統研發及示范應用
本項目將在首都博物館開展示范應用。針對當前博物館導覽服務存在的交互模式固化、多語種服務覆蓋不全、個性化體驗缺失等痛點問題,本項目擬基于國產大語言模型構建新一代智能伴游導覽系統,通過集成深度推理引擎與多模態交互技術,將傳統導覽服務升級為“無形卻有溫度”的智能伴游體驗,為首都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注入新質生產力。
榜單二
博物館AI互動劇場體驗系統研發及示范應用
本項目將在北京藝術博物館開展示范應用。針對博物館沉浸式互動體驗缺乏“虛實融合、角色代入、情感共鳴”等新型文化消費場景的問題,本項目利用混合專家智能體系統構建多模態互動劇本創作系統,集成動作與手勢捕捉、表情及聲音識別等多模態感知技術,實現文字、語音、圖像、視頻等多模態互動與動態場景生成。構建可復用的博物館智慧劇場服務范式,推動場館實現從“單向展演”向“參與式創造”的轉型升級,提升博物館文化體驗和傳播能力。
榜單三
首鋼園工業遺產人工智能數字博物館關鍵技術研發及示范應用
本項目將在首鋼園開展示范應用。針對首鋼園工業遺產價值展示闡釋不足、世界級高品質文旅內容缺乏、市場知名度不高等問題,本項目研發集成大尺度工業遺產生成式人工智能三維建模、空間計算與空間智能交互、云直播展演交互等關鍵技術與創新應用場景,建設首鋼園工業遺產人工智能數字博物館,打造中國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首發首秀場、數字遺產國際合作交流高端應用場景。
(二) “演藝之都”方向
榜單四
面向音樂類節目的總譜解析與AI輔助智拍系統研發及示范應用
本項目將在國家大劇院開展示范應用。針對音樂類演出多機位拍攝高度依賴人工操作、綜合制作成本高等問題,本項目研發總譜解析與AI輔助智拍系統,可高效輸出廣播級視聽成品、能忠實還原其藝術表現力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將實現對音樂類節目演出的智能攝制及成片制作,為演藝新業態提供核心技術支持,推動演藝產業智能化升級。
(三) “書香京城”方向
榜單五
古代檔案文獻遺產樣式雷圖檔沉浸式交互體驗系統研發及示范應用
本項目將在國家圖書館開展示范應用。針對樣式雷圖檔活化傳承過程中學習體驗不夠沉浸直觀、常規展陳敘事缺乏在場感體驗的問題,本項目開發以VR大空間體驗產品為核心的樣式雷圖檔沉浸式交互體驗系統,對樣式雷圖檔價值開展深度拓展,實現古代典籍文化傳承意義的深度闡釋和知識價值的創新轉化,打造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路徑的“北京模式”。
(四) “北京大視聽”方向
榜單六
基于AI+光場的超高清沉浸式空間視頻
生成平臺研發及示范應用
本項目將在央視網開展示范應用。針對當前在文旅、文博、影視等多個領域中面臨的超高清沉浸式視聽內容制作的數字化重建精度不足、制作效率偏低、沉浸式內容體驗真實感差等問題,本項目擬依托AI+光場底層技術,構建國產化的超高清沉浸式空間視頻生成平臺。為影視、文旅等產業提供超高清沉浸式內容的一站式制作,大幅降低成本,推動影視制作與文旅資源的數字化、沉浸化、智能化升級。
推動北京科技賦能文化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批“揭榜掛帥”項目,進一步深化市區協同、供需協同的多方協作機制。構建市區協同、供需協同的多方協作機制。科技部門作為“組織者”,負責推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AIGC等前沿技術不斷創新,組織科技與文化的聯合研發。文化行業主管部門作為“牽頭人”,負責統籌梳理本領域科技賦能的關鍵痛點,并向行業推廣成熟的科技產品,其中市委宣傳部著力推動北京文化產業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以科技創新驅動文化業態創新,培育形成數字文博、智能演藝等新興增長點;市文旅局鼓勵市場主體利用最新技術打造沉浸式夜游、演藝、光影秀等項目,延長文旅消費鏈條,借助科技賦能,推動“文旅+”釋放出更大的乘數效應;市廣電局持續打造具有示范性和引領力的超高清沉浸式場景,持續培育可復制可推廣的超高清新型消費業態;市文物局打造向觀眾提供博物館預約、云展覽、數字化藏品和文創產品展示等服務的“北京博物館云”公共服務平臺。各區作為“推動者”,負責協調整合產業園區、重點實驗室等區內資源,為項目的落地提供保障;博物館、大劇院等文化載體作為“出題人”,提出真實需求,提供數據支撐與應用驗證環境;科技企業及高校作為“答題人”,負責圍繞文化領域的科技需求,開展技術攻關。
未來,以《行動計劃》為指引,以“揭榜掛帥”為抓手,北京市將持續深化科學技術與文化產業的“雙向奔赴”,建設科技文化融合創新體系,培育科技文化新質生產力,打造北京市科技文化創新高地!